近距离放射治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
2、 理想的血管內照射的核素
①在2-5mm的深度範圍內施用的劑量應當 均勻一致。
②在5-10mm之外無劑量。 ③施用預期劑量的治療時間為3-10分鐘。 ④半衰期長達半年。 ⑤對工作人員沒有放射暴露。 ⑥放射意外事故的危險很小。
31
3、 血管內照射常用的核素
同位素 射線
I125
x
P32
β-
Sr/y90
14
★六、近代近距離治療的特點
1、後裝技術
所謂後裝治療,即是把施用器放置在合適的位置或 把針插植到合適部位,然後拍片確認。經治療計畫 系統計算劑量分佈,得到滿意結果後,啟動開關將 源自動送到施源器或針內開始治療。治療結束後, 源自動回到貯源器中。 ①放射源微型化(φ0.5-3.5mm)
②高活度放射源,形成高劑量率治療
③微機進行治療計畫設計
15
2、高劑量率近距離治療
★①高劑量率(照射)HDR:是指使用照射劑 量率>12Gy/小時(h)的放射性核素源進行治 療。
②中劑量率(照射)MDR:照射劑量率2— 12Gy/小時(h)。
③低劑量率(照射)LDR: 照射劑量率 0.4—2Gy/小時(h)。
16
★長期以來一直是低劑量率治療腫 瘤 ,高劑量率使用時間短,尚缺乏經驗。 但它不需住院,節省了很多護理,減少 了醫護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因而成為當 前發展趨勢。但應著重指出高劑量率與 低劑量率之間的相對生物效應不十分清 楚,高劑量率每次照射及總量均應少於 低劑量率,以免不必要的正常組織損傷。
34
(五)血管內照射的適應症及禁忌症 適應症
1、有缺血性心臟病 2、冠狀動脈單一病灶用球囊和支架治療 3、病灶血管直徑2.2-5mm 4、肉眼估計血管狹窄大於50%但小於100% 5、PTCA(臨時支架)後有血栓或壁間動脈瘤的 證據 6、病人可以耐受導管所需的駐留時間
35
禁忌症
1、72小時內心肌感染 2、左室輸出小於20% 3、全部血管堵塞 4、欲做放療的血管部位以前做過放療 5、無防護的左主幹病灶 6、隱靜脈短路移植 7、懷孕婦女 8、年齡18歲以下
★A點為宮頸口上2cm,宮腔軸線旁 2cm位置。B點為過A點橫截面並距宮腔軸 線旁5cm的位置。
13
★五、組織間照射的巴黎系統插植規則
1、放射源是相互平行的直線源,其長度相等。各源之 間的距離相等,且源的中點在同一平面。
2、多平面插植,排列為等邊三角形或正方形。 3、源的線性活度,均勻且等值。 4、線源與過中心點的平面垂直。 5、直線源間距:最小允許間距為0.5cm,最大不超過 2cm,否則劑量梯度變化大,源周圍組織可造成壞死。
36
(六) 副作用
① 血管閉塞3.9% ②夾層或嚴重內膜撕裂3.4% ③血栓栓塞0.9% ④非致命性心梗1.9% ⑤急診冠脈旁路移植術0.3% ⑥死亡1.1%
37
(七) 防護 ①β線對全身影響小,只對手指有影
響。 ②γ射線最有效的防護是在患者周圍
放鉛屏等遮擋裝置,鉛圍裙只能減 少10%的劑量。
38
4、模治療
22
七、現代近距離治療與外照射相配 合的治療方式
1、先導法治療
先採用近距離治療後,療程結束後 再行外照射。
常用於術中置管,術後放療。
23
2、間插法治療
常規外照射治療。療程中,間插每週一次,共數次 的近距離照射治療。 常用於宮頸癌、陰道癌、直腸癌和一些對放射敏感 性較差的實體癌。
3、推量法治療
28
(一) PTCA再狹窄的有關因素 1、炎性反應 2、血栓形成 3、動脈壁彈性層反跳回縮 4、血管重建或(重塑) 5、內膜增生
29
(二) 血管內照射的放射性核素 1、血管內照射的兩種射線 ①光子(r射線和x射線)在組織 中劑量分佈由淺到深遞減,難 防護。 ②電子(β線)在組織中劑量分 布由淺到深衰減,易防護。
⑷術中插植 用以進行組織間照射。
21
3)術中置管,術後照射:
術中置管,術後照射是指在術中對於不能根除或根除 不徹底的尚比較局限的腫瘤,將直徑2mm的治療管按 一定規則排列(針距相等、排距相等)插入到瘤體 內,並將治療管內外固定好,術後2—3天,待病人一 般情況穩定後,再開始治療。(先內照,後外照) 治療劑量:30—40Gy 10Gy/次 1次/日 適合做術中置管,術後放療的病有:腦瘤、肺癌、胸 膜間皮瘤、膀胱癌、胰腺癌、膽管癌、肝癌等。
β-
W/Re188 β-
V48
β+
最大能量 平均能量 半衰期 活性
35Biblioteka 2860天 3.8ci
1710
690
14天 40mci,Iuci支架
2270
970
28年 30mci
2130
780
69天 35mci
690
230
16天 10uci支架
32
(三) 血管內照射方式
1、Ir192放射活性粒子帶 2、β射線導管系統 3、充液β放射源系統 4、放射性支架
33
(四) 處方劑量及處方劑量點
①基礎實驗:不同處方深度劑量從12-30Gy,治療時 間3-30分 鐘。
②臨床研究:有效抑制再狹窄,15-20Gy, 低於8Gy無效。 ③處方劑量點:有爭議一般設在0.5-5mm之內,常用的是1mm、
2mm、 3mm。 AAPM-TG-60指南:要求處方劑量點設在距源2mm 處,一 般劑量在12-18Gy. ④治療長度2-5cm(A壁厚0.5-1.5mm)管腔直徑3- 5mm。
常規放療結束後,休息1—2周,再追加近距離照射 治療,以提高局部腫瘤的照射劑量。
常用於病期較早的腫瘤外照射後,病變有殘留或消 退不甚滿意者。
24
八、近距離治療品質控制 與品質保證
源更換:銥-192源使用 大約2個半衰期(約150天) 後更換新源。
25
九、近距離治療常見併發症和處理 1、併發症:
⑴管腔粘膜反應,疼痛,水腫; ⑵發熱、感染; ⑶粘膜潰爛壞死; ⑷管腔穿孔、出血; ⑸遠期出現管腔周圍組織纖維化。
十一、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
粒子植入的全稱是放射性粒子 組織間插植是後裝技術的一種發展 ,屬近距離放療範疇。
39
(一) 臨床應用 1、亞致死放射損傷修復能力強的腫瘤。 2、放射後腫瘤再充氧過程差或含無氧細
胞比例高的腫瘤。 3、分化程度高及生長緩慢的腫瘤。
40
(二)適應症
1、未經治療的原發腫瘤。 2、需要保留重要功能性或手術受累及重要臟器的腫瘤。 3、患者拒絕進行根治手術的病例。 4、預防腫瘤局部擴散或區域性擴散,增強根治性效果的預防性
26
近距離治療常見併發症和處理: 2、 處理
⑴選擇合適參考點; ⑵拉開源與周圍粘膜的距離; ⑶給予合適治療劑量; ⑷充分的治療前準備; ⑸及時對症治療。
27
十、血管內照射
經 皮 冠 脈 血 管 形 成 術 (PTCA), 經皮血管成形術(PTA)已成為治療冠 心病和外周血管疾病的有效手段,PTCA 再通率達95%以上,但3-6個月內約有 30-60%病灶血管再狹窄,低劑量的放射 治療可以明顯抑制纖維細胞的過度增 生,預防血管成形術後再狹窄,從而誕 生了血管內照射,又稱血管介入放射治 療,血管腔內近距離治療。
近距離放射治療
1
近距離治療是與遠距離治療相對而言 的,它包括腔內、管內照射、組織間照射及 術中置管後照射和模照射。1898年居里夫人 發現鐳(226Ra)以後,至今不到一百年,但 發展相當迅速。★80年代後,現代近距離治 療技術取代了傳統的近距離治療,它安全、 準確、可靠並簡便,且確有一些腫瘤經外照 射後,仍有殘存,需要進行近距離放療作為 補充,因此發展快。
6
二、近距離照射常用的照射源
★1、銥-192源是一種人工放射性同位素。γ域 的平均能量為350Kev,在距離源5cm的範圍內任意一 點的劑量等於與距離平方的乘積,近似不變。192銥 粒狀源可以很小。(活性尺寸只有Φ0.5—3.5mm, 活度10—12Ci),使其等效性好,便於劑量計算,半 衰期為74天,用於高劑量的組織間插植和腔內照射。
3
一.近距離發展史
3、1932年,Paterson和Parker建立了曼徹斯 特 法。把倫琴劑量概念引入到亞距離照射中來。 創立了Paterson-Parker劑量計算法,制定鐳針 插植規則:在宮頸腔內鐳療中提出了A點、B 點作劑量參考點的劑量學概念。劑量由倫琴改 為戈瑞(Gray,符號Gy)
4、1953年,Hinschke在介紹放射性金籽植 入治療時,描寫了後裝技術,使用了 Afterloading這一詞,被廣泛接受,沿用至今。
4
一.近距離發展史
5、60年代Chessague Pierguin及Duterix發展 了巴黎系統。現代近距離治療均沿用巴黎系 統,出現了遠距離控制的後裝治療機。
6、80年代,現代近距離治療取代了傳統的 近距離治療。
5
二、近距離照射常用的照射源
★放射性同位素放射α、β、γ三種 射線。放射治療主要使用γ射線、β射 線 ,γ射線的應用多於β射線。近距離照 射 常用的輻射源是γ輻射源,有226鐳源、 137銫源、60鈷源、192銥源,國內98%用 的是192銥源。
17
3、近距離治療配合外照射或單獨使用
1)腔內或管內照射:是借助施源器將密封放 射性核素源導入人體的自然體腔和管道進行內 照射治療。此法常用於:宮頸癌、宮體癌、陰 道癌、口腔癌、口咽癌、鼻咽癌、食管癌、直 腸癌及支氣管肺癌。
2)組織間照射:又稱間質間照射治療,是借 助施源器將密封放射性核素源按一定的規則, 安放在腫瘤病灶及其受損的周圍組織進行內照 射治療。此法常用於:乳腺癌、前列腺癌、口 底癌、軟組織肉瘤、腦腫瘤、胰腺癌和腎癌。
18
★ ⑴組織間照射的特點:
①局部高劑量,然後劑量陡然下降。 ②劑量不均勻,近放射源處是很高。 ③一次連續照射。 ④治療療程短。
19
★ ⑵組織間照射適應症:
單純組織間根治治療,腫瘤 必須局限,體積小,沒有淋巴結 或血性轉移。最常用於外照射後。
20
★ ⑶組織間照射禁忌症:
①軟組織不明確,即腫瘤邊界不清楚。 ②腫瘤體積過大,易造成壞死。 ③腫瘤侵犯骨,則治療機會很小而造成 骨壞死機率很大。 ④腫瘤體積難以肯定,容易造成某一區 域低量或高量。
11
1、腔內治療的經典方法
①斯德哥爾摩系統
特點:高強度源分次照射,每次一天,共兩 次,間隔三周,總劑量達110—140mgRa.
②巴黎系統 特點:低強度源長時間照射,每次需5天,
總劑量達60mgRa.。
12
★ ③曼徹斯特系統
特點:把處方劑量點定義在解剖結構 上,提出了A—B點系統。A、B點的概念為 世界各國的許多治療中心所廣泛使用至今。 陰道源對A點劑量貢獻僅占總量40%,B點 劑量約為A點的三分之一。
2
一.近距離發展史
1、1905年曾用一根導管插入腫瘤中,然 後將鐳元素送入,即進行第一例鐳針插植。 居里夫人發明把鐳元素用鉑金封成管狀線 源,治療皮膚癌和宮頸癌,是最早的敷貼 治療和近距離腔內治療。
2、1919年,Regelld和Lacassayme創造和 發展了巴黎法。此法以宮腔管含鐳 33.3mg ,穹隆部陰道宮器2個各含鐳 13.3mg,治療120h。被稱低劑量長時間治 療。
9
2、近距離照射治療劑量單位
①舊單位:鐳毫克小時或毫克鐳當量 鐳的放射性活度居裏數與鐳的質量數一致。 即1g226Ra=1Ci226Ra
1mg226Ra=1mCi226Ra 沒有現代劑量學意義。 ②新單位:戈瑞Gy,通過電腦計畫統計計算距離源 某一參考點的吸收劑量,具有劑量學意義。
10
四、婦瘤腔內照射劑量學系統
8
三、近距離治療放射源活度及劑量單位
1、放射源活度:
①舊單位:居裏(Ci)或毫居裏,mCi 定義:1居裏放射性活度表示該源每秒產生3.7×1010次原子 核衰變
1Ci=103mCi=106uCi ②新單位:貝可勒爾 (Bq) 簡稱貝可 定義:每秒衰變一次稱為1貝可(Bq)
1MBq=106Bq 1GBq=109Bq 新舊單位換算:1C i=37GBq 1MCi=37MBq
2、鈷-60源也是一種人工放射性同位素。γ域 的平均能量為1.25Mev,半衰期為5.27年,多用於高 劑量腔內照射。
7
二、近距離照射常用的照射源
3、銫-137源,為人工放射性同位素。γ域 能量為0.662Mev半衰期為33年,用於中低劑量的 腔內照射。
4、鐳-226放射源,一種天然放射性同位素, 平均能量0.83Mev,半衰期1590年,用於腔內或 組織間放療。在防護方面有四大缺點:①鐳的能 譜複雜;②半衰期長;③衰變過程中產生氡氣; ④生物半衰期長,原則上在醫學上應該禁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