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艺术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游记艺术手法
第一篇:西游记艺术手法
< 西游记>是一部优秀的、最富浪漫主义精神的长篇“神魔小说”。
①它以绮丽的幻想,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光怪陆离、五彩缤纷的世界,创造了一大批形象奇特、本领超群的神魔形象。
它所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唐僧、沙僧等艺术形象本领有别,特色各具,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数百年来其它同类的题材作品相继淹灭,而它却独行于世。
在人物塑造上,《西游记》有着独特的成就和特殊的贡献,它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多种多样别具特色。
首先它塑造人物以“奇”字取胜,它塑造了许多“奇人”,动植物精灵,他们都有奇特的来历和生活环境。
这些形象的突出特点是:社会性、神妖性、动植物性。
即人性、神性、物性的三结合。
所谓人性:即具有人的思想感情,人的七情六欲;所谓“神性”,即具有神奇的本领,神的本领;所谓“物性”,即具有动植物原形的形貌与习性的特点。
这些形象似人非人,似兽非兽,似猴非猴,似妖非妖,三者融合在一起,又以人的思想感情等社会性为主体,且有人、妖、物三结合的艺术特点。
拿大家非常熟悉的孙悟空来说,孙悟空是天产石猴,外形是尖嘴猴腮、毛脸雷公嘴、罗圈腿、红屁股、长尾巴、火眼金睛、行动是歪歪扭扭的拐子步、机智灵敏、灵活好动、爬树攀枝,采花食果等习性;这是猴子的外部特征和生理特征。
但孙悟空又非一般自然界的猴子,他有着奇特的神奇变化和独特的非凡本领。
他更具有人的喜、怒、哀、乐、爱、恶、欲七情,通晓人情世态,善于观察思辨、无私无畏、积极乐观。
在他身上体现了古代英雄人物的美好品质和思想感情。
但他争强好胜,好出风头,容易冲动,爱捉弄人,做恶做剧……这就是社会上某些青年人常有的特点。
猪八戒也是“三结合”的典型。
他有猪的外部特征:长嘴巴、大耳朵、身粗肚大、体态臃肿、行动蹒跚;有猪的习性:贪吃贪睡、懒惰自私。
作为妖精,他有三十六般天罡变化和风来雨去,腾云驾雾的
神通,他的九齿钉钯重五千零四十八斤;作为人他有憨直、纯朴、能干生活的特点,更有愉懒自私、说假话、办蠢事、耍手腕、进谗言等突出的缺点,尤其是色迷心窍。
吴承恩抓住“笨猪”这一特点着意进行刻画,连变化时也只能变一些粗糙的东西,小巧玲珑的东西他就无法变出来。
不但孙悟空、猪八戒是这样,作者所描写的妖怪也是这样。
如毒敌山琵琶洞的蝎子精,她的武器实际是蝎子的两个钳子变成的,她的特别法宝“倒马毒桩”实际上是蝎子尾巴上的毒针,这就是她的物性。
她神通广大,别说猪八戒对付她不行,连孙悟空也被她叮了以后都疼痛难忍,这就是她的神性。
同时她又想和唐僧成亲,风情万种地勾引唐僧,这具有人性。
其次,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巧妙结合故事情节,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充分深刻显示人物复杂内心世界,突出刻划人物性格,使其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斗争越复杂,人物内心展现就越充分。
作者用瑰丽的、幻想翅膀把我们带入一个又一个的神仙洞府,带到深山恶水中,展开一次又一次的殊死搏斗,在这种斗争中描写双方,来塑造人物形象。
空最初只是不安本分,一生下来就不愿意象普通的猿猴那样老了死了,他要求仙访友,寻求长生之道,最后终于找到了他的真正老师——须菩提祖师,传授了他法术,但他还逃不出轮回,于是他大闹地府,划掉了生死簿,使自己免除轮回。
随着他本事的逐步提高,他不甘心花果山的生活,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又到水晶宫里取来了如意金箍棒,大闹了龙宫,于是地府和龙宫都去天庭把他告了,最后他到了天宫,天宫给他封了一个小官弼马温,不够档次,所以孙悟空急了,反下天宫,提出自己叫“齐天大圣”。
他回到天宫后,感觉这个“齐天大圣”是个虚名,蟠桃会没请他做贵宾,孙悟空不干了,偷了御酒仙丹再次反下天宫。
等他从八卦炉中出来,如来佛阻止了他的时候,问他,你老这么折腾,做什么呢?孙悟空的回答有一首诗:“天地生成灵混仙,花果山中一老猿。
水帘洞里为家业,拜友寻师悟太玄。
炼就长生多少法,学来变化广无边。
因在凡间嫌地窄,立心端要上瑶天。
凌霄宝殿非他久,历代人王有分传。
强者为尊该让我,英
雄只此敢争先。
”可以看出孙悟空是不安于自己的本分,最后被镇在了五行山下。
十三回以后,孙悟空知悔了,表示做好汉只拜三人,一个是如来佛,一个是观音,一个是唐僧,因为唐僧在五行山下救了他。
之后他随唐僧西天取经,作者又从另一个角度来描写孙悟空,在取经途中如何降妖伏怪,而且每一次突破一个困难都很难,孙悟空都要付出很大代价,作者就通过这个逐渐展示孙悟空的性格,特别是突出他的智慧,以前只是折腾造反,现在是在斗争中比较有策略了,斗争的方法也越来越成熟了。
和铁扇公主打,钻到对方肚子里,在狮驼洞变成小虫钻入狮魔王的肚子里,这个方法制服了两个妖怪。
平顶山莲花洞和金角大王、银角大王斗,变换着手法,把紫金葫芦、净瓶骗到手。
孙悟空越来越机灵了,斗争的策略也越来越成熟了。
我们从描写中可以看出孙悟空不断的成熟,“三打白骨精”就更出名了,敌人变换了多少种手法,他都能分辨正邪,最后把对方的元神罩住,使她逃脱不了,一棒子把她打死。
作者通过这样复杂的斗争展示了人物多方面的情感,展示了复杂的内心世界。
再次,作者塑造人物形象时,借助富有个性化生动贴切的语言来表现人物形象。
古人云:“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
何则?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
”运用语言的困难,语言艺术对创作的重要性,由此可见。
在《西游记》中作者特别注重语言的形象性、直接性、独特性,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展示出人物的音容笑貌,揭示人物鲜明的性格,塑造独特的个性。
文章第三十二回有这样的一段文字:当师徒四人上得山来一樵夫高叫道:“那西进的长老,暂停片刻,我有一言奉告:此山有一伙毒魔狠怪,专吃你东来西去的人儿。
”唐僧听言吓得魂飞魄散,战战兢兢坐不稳雕鞍。
急回头,忙招徒弟:“你听那樵夫报道:此山有毒魔狠怪。
谁敢去细问他一问?”行者道:“师父放心,等老孙去问他一个端的。
”当行者问清了怪物的来历后,把眼晴揉出些泪水来。
八戒看见连忙叫:“沙和尚,歇下担子,拿出行李来,我两个分了吧!”当悟空设计叫呆子去巡山后忍不住嘻嘻冷笑。
长老骂道:“你这个泼猴!兄弟们全无爱怜之意,常怀嫉妒之心!”行者道:“不是笑他,猪八戒这一去,决不去巡山,
也不敢见妖怪,不知往哪里去躲闪半会,捏一个谎来哄我们也。
”唐僧听说有狠毒的妖怪吓得魂不自告奋勇去打听妖怪,把西天取经为已任。
猪八戒动不动分行李。
这一段个性化的语言我们看到了唐僧胆怯懦弱、不辨好歹的性格,孙大圣的聪明机智坚强也得以体现,猪八戒取经的不坚定、自私懒惰的性格跃然纸上。
作者刻画人物的语言总是围绕人物特定的性格来运用的。
语言的高度的个性化,达到了人物之间不能移易的程度。
拿描写猪八戒的语言来说就用的很好,比如85回中,他在隐雾山折岳连环洞跟豹子精南山大王打,猪八戒打着打着就不行了,渐渐地败下阵来。
这时听见后面悟空说:“八戒,不要忙,老孙来了。
”猪八戒一听自己的大师兄来了,马上精神抖擞,九齿钉耙一阵乱丢。
妖精就问:“先前不济,这会子怎么有发狠来?”猪八戒就说:“我的儿,不可欺负我,我家里人来也。
”把猪八戒的张仗势写的很生动,猪八戒是有这么个特点,凡是妖精现原形的多半是被他打死的。
他打那死的妖精时,噼里啪啦几钉耙特来劲。
他真本事不太行,这个本事行。
他打小妖比孙悟空厉害多了。
猪八戒的语言是符合他的性格的,猪八戒会挑拨是非,会用话激人,仗势的时候那么来劲,都通过他的语言很形象地的得到了表现。
再拿唐僧和孙悟空看也是如此。
比如在路过狮驼山的时候,李长庾太白金星来送信,报信魔头狠。
这时唐僧就很为难,说徒弟啊,西天路这么远,这如何是好啊。
这是唐僧的心理。
悟空说,这有什么了不得呢?还有我呢。
从这两人的对话中体现性格的不同。
悟空是乐观的。
对困难持无所谓的态度。
唐僧毕竟是个凡人,心里战战兢兢的,觉得恐怖。
有时唐僧难过的哭了,悟空还劝他别哭别哭,再哭就成脓包了。
这种对话都是符合人物性格的。
可见作者很会用贴切的对话来突出人物的性格,而且不同的人物他的话也不一样。
第四,借助人物刻画人物彰显主要人物个性。
对比是文艺创作的一个很好的表现手法,可以把人物的性格写得更加鲜明。
在《西游记》中作者把唐僧师徒四人置于魔群,把孙悟空置于师父和师弟之中,在对比中各自的形象愈加分明。
文章三十四回这样写道:魔头道:“母
亲呀,连日儿等少礼,不曾孝顺。
今早愚兄弟拿得东土唐僧,不敢擅吃,请母亲来献献生,好蒸于母亲吃了延寿。
”行者道:“我的儿,唐僧的肉,我倒不吃:听说有个猪八戒的耳朵甚好,可割下来整治整治我下酒。
”那猪八戒听了慌了道:“遭瘟的!你来为割我耳朵的,我喊出来不好听呀!”后来,孙行者和魔头争斗失败被拴在柱子上那呆子却吊在梁上,哈哈大笑道:“哥哥呀,耳朵吃不成了!”行者道:“呆子,可吊得自在吗?我如今就出去,管情救你们。
”趁小妖不备就弄神通,猪八戒在梁上大喊:“不好了,不好了,拴的是假货,吊的是正身!”在身陷险境时孙悟空沉着冷静,思谋逃脱的办法,猪八戒敌友不分,在大敌当头仍然呆头呆脑,猪八戒的愚蠢无能呆气十足的反衬出孙悟空的风趣、机智、大公无私。
再说小说二十四回、二十五回作者不多的笔墨,围绕偷人生果事件,把各自不同的性格,鲜明具体地体现了出来。
唐僧见了人生果害怕更别说吃了,当怀疑是徒弟偷吃时叫他们别抵赖认个错:猪八戒一面说自己老实一面撒谎,得知打下四个还怀疑猴哥私吞了:孙悟空敢作敢为告诉师傅兄弟三人吃了一个。
师徒四人的表现我们看到了唐僧的善良老实,孙行者的好奇、高傲,沙僧的厚道,猪八戒的顽愚,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回赛太岁派先锋来取宫娥,妖风吹入王宫,八戒等要躲,行者捉住他们道:“兄弟们,不要怕得,我和你认他一认,看是个甚么妖精。
”八戒道:“可是征淡刃认他怎的?公官躲了,师傅藏了,回避了,我们不去了罢。
炫的是哪家世?“这种语言上的对比在《西游记》中比比皆是。
通过对比迎映衬,更加突出了孙悟空迎难而上的勇气和猪八戒遇难而退的怯懦。
再如玉皇大帝平时高高在上,威严无比,孙悟空到了天宫对他那么不禁敬,几个神仙都大惊失色。
说猴子粗俗,这么大胆还得了。
结果玉帝说,只要猴子不惹事天上能够太平就挺好了。
实际上玉帝是很威严的,猪八戒就因为酒后调戏嫦娥,当时被重责,然后被贬下人间变成畜牲。
沙僧的错误最轻了,只不过喝酒是把琉璃盏给碰碎了就当场挨打,接着被贬到流沙河,还每七天派一人拿飞剑刺他胸口,痛楚难忍。
这两人的错误多轻啊,却受到了那么严重的处罚。
但玉帝对孙
悟空那样的折腾却显得宽宏大量。
其实,玉帝这是不得不宽宏大量,对孙悟空严厉也拿他没辙。
特别是从凤仙郡的事能看出玉帝的态度。
因为“斋天素供”被狗吃了,就罚郡显三年无雨,断绝一郡人的活路。
这种报复手段很厉害。
通过这样的对比玉帝那欺软怕硬的本色展现的淋漓尽致。
第五,突破传统的模式人物形象,初步塑造出趋近丰满、成熟的人物形象。
在《三同演义》中的人迥然不同。
在《三同演义》中,绝大多数人物形象是某一个道德品质的典范。
如曹操的奸、诸葛亮的忠实、关羽的义等兴物的主要特征基本稳定不变,缺少发展的变化。
如曹操从幼年到老死几十年的时间里,其奸诈狠毒的性格基本没改变,但《西游记》却不同。
《西游记》成功塑造了孙悟空这一充满理想、神奇色彩的神话英雄形象,但是这一人物是在变化中不断地丰满凸现的。
孙行者大闹天空到智闯三界至护师取经这一系列事件中,他的形象渐趋完美逐渐成熟。
如“大闹天空”时与如来赌斗一节。
孙悟空冲着如来喊:“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你教玉皇将天宫让二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
”简短几句写出了猴子的桀骜不驯、目无尊长。
如果“大闹天空”、“智闯三界”写出了孙悟空的叛逆、胆大妄为,那么“护师取经”则代表了他的大公无私、循规蹈矩。
要取经途中他在师傅鞍前马后伺候着,对唐僧呵护有至,当唐僧身陷虎口时,他不顾已命奋力去救,即使师傅好歹不分驱逐他时,分仍念念不忘师傅的安危。
文章既刻画了美猴王的大公无私,勇猛机智,百折不回,同时又写出了它的争强好胜,爱出风头的精神品质。
在刻画猪八戒这一人物时,小说中作为美猴王的陪衬。
“呆头呆脑、自私、贪吃贪睡”贯穿西天取经的整个过程中,但同时他的“憨厚、忠心”也得以体现。
唐僧虽不分好歹,人妖不分,但他善良、救苦救难的品质在小说中却一再展现在读者面前。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的性格刻画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西游记》塑造人物形象的技法是多种多样的,有人性、物性、神性的三结合。
有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性格;有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人物;有借助人物在对比中彰显主要人物个性;有突破传统模式
人物形象,让人物丰满起来的。
正是由于多种技法的运用,才成功刻画了英勇机智的孙大圣,人妖不分的唐三藏、懒惰憨呆的猪八戒等众多人物的形象。
鲁迅先生说“他讲的妖怪的喜、怒、哀、乐都近乎人情,所以人人都喜欢看”。
③ 民族的宝贵的文化遗产。
第二篇:艺术手法练习题[推荐]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昭君怨·牡丹刘克庄(南宋)曾看洛阳旧谱,只许姚黄独步。
若比广陵花,太亏他。
旧日王侯园圃,今日荆榛狐兔。
君莫说中州,怕花愁。
【注】①姚黄,牡丹中的名贵品种。
②广陵花,指芍药,古代有“扬州芍药甲天下”之说。
这首词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答案对比。
①芍药与牡丹对比,②牡丹(王侯)的繁盛与寂寞冷落,③北方故土的昔盛今衰。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答题。
关河令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1)上阕是如何表现“凄冷”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2)全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的形象、艺术手法和思想感情的理解。
答案(1)阴雨连绵,偶尔放晴,却已薄雾昏暝,难得片刻的晴朗心情,这是凄冷之一;闻雁叫,却难见被云雾遮挡的鸿雁,更浸染思念亲朋情怀,景中寓情,这是凄冷之二。
(2)全诗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上阕寓情于景,写秋雨秋云无雁影,渲染凄寒的氛围;下阕以照壁孤灯、夜永之景衬情,把旅居之人酒后的孤独、冷清刻画得很清晰。
全诗表达了羁旅孤栖、难熬寒夜、思念亲朋的思想感情。
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岁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
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
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解析“烟尘”并非自然界中的烟尘,而是有特定含义的“战争”,这也与后文相照应。
“请缨”可联想到高中课本中的“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滕王阁序》),可知该词还有其暗含的意思。
答案借代,如“烟尘”代指边境战事;与后文“鼓角”相照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
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调歌头盟鸥① 辛弃疾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
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
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
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
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
废沼荒
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注】①此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九年,作者被主和派弹劾落职闲居带湖之初。
“千丈翠奁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带湖的哪些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答案比喻、夸张。
表现带湖宽广、翠绿、清澈、平静。
6.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东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
分付:交付。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解析上下两片的前两句均为眼前景(事),为实写;后两句均为想象中的景(事),为虚写。
答案①上片前两句实写远望不见江东路,引起后两句梦中相见慰孤独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相见反衬了现实中的孤独。
②下片前两句实写灯前写信无人传,引起后两句错过大雁传信时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暮秋雁断烘托了现实中的情感阻隔。
7.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此词写于作者罢职闲居江西上饶时。
作者大胆、巧妙地用“寒”“点”来描述景物,这样是否与整个
画面协调,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本词艺术技巧的理解。
答题时不能将答题重点偏向“寒”“点”所表达的情感,而要对“寒”“点”描写的内容与“画面”的关系进行分析,即对其艺术表现力进行分析。
答案协调。
用易于产生伤感凄迷的“寒”描绘出山林的朦胧,颜色的深暗,与“斜”“暮”一起写出了初春傍晚景物的特点。
傍晚的树林朦朦胧胧,使黑色的乌鸦在林外历历可见。
用“点”字,使画面不但不粗疏空旷,而且具有动态美。
这样,与词中作者描摹的初春傍晚的农村美景相协调。
8.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燕子矶
施闰章
绝壁寒云外,孤亭落照间。
六朝流水急,终古白鸥闲。
树暗江城雨,天青吴楚山。
矶头谁把钓?向夕未知还。
【注】燕子矶:在南京市北郊观音门外观音山上,濒临长江,形似燕子展翅欲飞。
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答案颔联运用了比喻(或象征),以流水喻时代更替,以白鸥喻心志之悠闲,使单纯的画面有了深邃的意蕴。
对比,如“流水急”与“白鸥闲”鲜明对照,为暗喻世事、抒发感慨奠定了基础。
对偶,如“六朝”对“终古”,“流水”对“白鸥”,“急”对“闲”,使语句整齐,节奏鲜明,表意更为凝练生动。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宫词武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注】建章:宫殿名。
这首诗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答案运用了反衬手法。
落花能够飞出宫墙,无人禁止,而宫女们却身锁重门,人不如花。
这里以落红飞舞出宫墙反衬宫女的身不由己。
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峡口送友人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雍陶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诗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
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解析此诗借暮春时节,飞花飘落,表达了主人公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与思归之情;雍诗表达情感较为复杂,既有惜别的忧伤、思乡的伤感,也有对友人得以还乡的喜悦。
所写景物为清新的早春,为乐景。
答案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诗人分享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施肩吾[注]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
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
【注】施肩吾,字希圣。
北宋道士。
自号华阳子。
生卒年不详。
少年习佛,博学经史,工词章,后转而学道,隐居西山(在今江西南昌)学仙。
这首诗写出了四明山山高幽静的特点,诗人是怎样描写这一特点的?请简要分析。
(1)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写出四明山的高:本诗第二句写手攀松桂在浮云中行走,侧面表现了四明山山高的特点。
(2)用以声衬静的手法写出四明山的幽静:本诗三、四句写在“无人境”听到不知何处传来的一声箫鸣,反衬出山的幽静。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有人激赏这首诗说:短短四句,凄美之极,令人怅惘不已。
请从虚实相生这一角度,说说这首诗是怎样把读者带人凄美意境的。
【诗歌分析】诗的一、二句是写“去年今日”“我”看到的景象,诗的三四句自然是写“今年今日”“我”看到的景象。
两相比较,桃花依旧,人面难寻;物是人非,错过了时日,美好事物再也追不回来。
据说崔护考进士末中,清明节独游长安城郊南庄,走到一处桃花盛开的农家门前,一位秀美的姑娘出来热情出来接待了他,彼此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第二年清明节再来时,院门紧闭,姑娘不知在何处,只有桃花依旧迎着春风盛开,情态增人惆怅。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
本诗的虚实关系属于前者。
【参考答案】“去年今日”是虚景,“今年今日”是实景。
虚景“人面桃花相映红”,十全十美;实景空余“桃花依旧笑春风”,怅惘顿生。
以虚衬实,把读者带人无限凄美的意境中去。
第三篇:艺术手法有哪些范文
艺术手法有哪些
一般来说包括这样几类: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又包括:象征,虚实相生,用典,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烘托,联想,想像等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