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果子的刺猬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找果子的刺猬教案
找果子的刺猬教案
一、师生问好
二、老师:同学们,最近的天气是越来越冷了,冬天的脚步的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森里里有只小动物也正忙着寻找食物准备过冬呢?跟着老师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小刺猬觅食的视频)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找果子的刺猬》。
三:老师:你喜欢刺猬吗?你知道刺猬的一些生活习性吗?刺猬喜欢白天睡觉,夜晚行动。
它是哺乳动物,冬天需要冬眠:而且它喜欢吃的东西可多了,是一只杂食动物。
老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喜欢吃的一些东西吧!
四、老师:下面,我们仔细来观察一下刺猬的外形特征。
篇二:人教版三年级小学美术《找果子的刺猬》比赛教学设计
5、《找果子的刺猬》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以“找果子的小刺猬”为载体,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创新思维。
教科书中展示了小刺猬的图片和小刺猬找果子的相关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小刺猬的形象特征,想象小
刺猬如何找果子。
通过观察、谈论、探究、想象、创作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对找果子的小刺猬有更深入的感知、感悟。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动手做做玩玩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本课通过搓、捏、压、团等不同操作方法的运用,掌握立体造型的技巧,培养创造能力。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形象能力,鼓励创新,尊重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创作潜能。
【教学目标】
1、了解猬的相关知识和形象特点。
2、用泥塑的方法塑造一只或一组找果子的刺猬。
3、培养爱小动物的意识,以及热爱、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泥塑的表现方式,运用水滴形的造型方式完成一只或一组刺猬难点:能巧用生活原型来塑造泥塑刺猬,并能添加果子以增加趣味性。
【课前准备】
(学生)小刺猬的图片资料、陶泥或彩泥、小刺猬玩具
(教师)多媒体课件、范作、彩泥。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通过秋天的图片,导入内容
教师:秋天到了,树叶黄了,果实成熟了,人们都忙着收货了。
森林里的小动物也都忙开了!
2、学生们发挥想象猜测
教师:森林里的小动物都在忙什么呢?
3、出示刺猬球图片,
师:瞧一瞧,谁来了?它也来找果子,为冬眠做准备呢?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5课《找果子的刺猬》。
篇三:三年级美术教案-找果子的刺猬
1
2
3
篇四:找果子的刺猬
课时教学计划
篇五:小学美术第5册教案《找果子的刺猬》《夸张的脸》
5.找果子的刺猬
实施日期:年月日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刺猬的相关知识与形象特点。
(2)用泥塑的方法塑造一只或一组找果子的刺猬。
(3)培养爱小动物的意识,以及热爱、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能用泥塑的表现方式,运用水滴形的造型方式完成一只或一组刺猬。
教学难点:能巧用生活原型来塑造泥塑刺猬,并能添加果实来增加趣味性。
三、教学设计:
1.展示图片,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通过秋天的图片,教师创设情境,导入内容。
教师说:“秋天到了,树叶黄了,果实成熟了,人们都忙着收获了,深林里动物们也忙开了!”
(2)学生们发挥想象猜测。
教师说:“深林里动物们都在忙什么?”
学生讨论。
(3)出示刺猬图,导入课题——找果子的刺猬。
教师说:“猜猜是什么动物?跟着刺猬一起找果子旅行吧!”
2.通过找果子旅行为线、观察图片为主,了解是刺猬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
(1)了解刺猬的生活习性。
小组讨论刺猬的生活习性,了解刺猬是哺乳类的杂食动物,冬季有冬季的习性等。
(2)欣赏图片,找出刺猬的外形特征。
①整体外形。
滚圆的身体,尖尖的脑袋,尖锐的棘刺,短小的四肢。
②细部的特征。
炯炯有神的黑眼睛,椭圆的小耳朵,嗅觉灵敏的大鼻球。
3.欣赏名作以及生活中的艺术品,感受艺术之美。
(1)艺术家眼中的刺猬。
艺术家眼中的刺猬和生活中的刺猬的区别在哪里?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拟人,概括,夸张的手法)
(2)小朋友眼中的刺猬。
刺猬是一种很可爱的动物,以它的形状创作的艺术品也是既生动又美观的,今天我们用泥塑的方法来制作一件刺猬工艺品。
4.讨论泥塑制作的方法。
教师:“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做?”
(1)探讨身体和头部的制作。
搓圆球→手指放圆球的一端搓→四只搓成水滴形装上,调整脑部(尖头向上调整)→水滴形的色彩刺→未干时装上刺→最后装饰(加眼睛、鼻球、腮红等)
(2)探讨刺猬背上的制作方式。
①水滴形的刺
这里大多数形状都为水滴型,大水滴是刺猬身体,小水滴是刺猬身上五彩的刺猬很像彩色铅笔插满整个刺猬的感觉
②剪刀剪出刺。
③借用外形,塑造成刺。
④学生交流手捻成型的其他方式。
5.制作交流,表现找果子的刺猬,
(1)作业要求:可以采用水滴型。
巧用生活原型、手捻成型等其他手法来表现刺猬。
刺可以用许多手法表现,动态有直立、爬行等。
可以制作一些生动的果子,增加趣味。
(2)学生作业交流。
我做了一个怎么样的刺猬?它身上有哪些地方表现的最富有创意?它找到了哪些诱人的新鲜的果子。
6.小结拓展,再激学习兴趣。
通过本课学习,我饿们知道刺猬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同时也了解了刺猬是深林的保护着,一晚上能吃200克的虫子,消灭害虫,有利农业,但有时偷吃果子。
刺猬全身是宝,所以许多人捕杀它,为了人类和大自然的和睦相处,请好好保护动物吧!
三、板书:四、教学反思:
6.夸张的脸
实施日期:年月日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人物头像特征,运用夸张表现的手法,并尝试泥塑,进行头像立体造型。
2.观察感受人物五官、表情特征,探索用泥塑造型语言,夸张、大胆、有趣味的表现人物头像,提高对人物的观察。
3.体验泥塑夸张表现人物头像的乐趣,培养对泥塑人物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用泥塑的形式表现夸张的人脸。
教学难点:扎住人物形、情特征进行夸张的泥塑立体造型表现。
三、教学设计:
1.导入。
(1)变脸小游戏。
对比欣赏漫画名人与真人头像作品。
让学生观察,说说这样的脸给你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应用夸张手法。
导出课题《夸张的脸》
2.欣赏,分析。
(1)欣赏各种运用了夸张的脸的艺术品,分析每件作品如何运用了夸张手法的。
(2)总结运用夸张手法的好处。
3.技法指导
(1)学生用陶泥制作各种形状,如:球形、长方形??
(2)总结基本技法:团、搓、压、捏、揉、贴。
4.教师示范制作。
视频:变脸小游戏。
制作一张夸张的脸,引导学生讲出制作过程、方法等。
5.学生制作
(1)制作要求:用团、搓、压、捏、揉、贴等方法泥塑一张造型独特、夸张的脸。
(2)教师巡视做个别指导。
6.展示、评价
(1)作品展示在前面放在桌上,给学生一定时间进行欣赏。
(2)请学生当小评委,评选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说说原因。
7.延伸、拓展
(1)欣赏不同材料制作的夸张的脸。
(绘画、废旧物制作、彩色卡纸制作等)(2)鼓励学生回去用不同的材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