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信号硕士培养方案(2015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5版)
一、培养目标
1.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较强的事业心和健康的体魄,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树立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思想,系统地掌握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语,并能熟练地运用。

二、学习年限及时间分配
1.学习年限:3年。

2.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研究生在完成规定的学分要求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3. 硕士研究生在校培养期间,实行学期注册制度,未注册者终止其下一阶段各培养环节内容的登记备案。

4.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累计不应少于18个月。

三、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课程总学分应不低于32学分。

其中必修课按公共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设置,必修课学分应不低于18学分:
(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60学时,3学分;
(2)第一外国语:100学时,3学分;
(3)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不少于12学分。

2. 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考试实行重修重考制度,成绩合格获得相应学分,在提请答辩前必须获得全部学分。

3. 补修课程是针对跨专业招收的研究生补学本学科本科主干课程而设置的,须考试通过,但不计入学分。

四、培养计划
硕士研究生在入学后的一个月内,依照专业培养方案,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个人培
养计划。

培养计划的制定既要保证研究生具备本领域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又要有利于研究生个性的发挥。

培养计划经导师签字后交学院研究生办公室存档备案,中途如需调整,需要到院研究生办公室办理变更手续。

五、文献阅读
专业文献阅读及报告是硕士研究生了解学科前沿、掌握学科发展动态的有效手段,是培养研究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的重要环节。

中、外文献的阅读数量要求不少于5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30篇,在完成阅读后写出阅读报告,经指导教师批阅后给出成绩,合格者获得1个必修学分。

专业文献阅读报告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完成。

六、开题报告
为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学术调研,尽早确定论文选题范围,并在第三学期举行的开题报告会上,对研究课题的实施方案进行阐述和论证;开题报告会由专业负责组织,公开进行,开题报告通过者获得1个必修学分。

七、中期考核
在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工作期间进行一次中期考核,对于未通过者,提出再次开题的具体要求,并延期其毕业论文答辩。

八、论文工作
论文工作是全面培养硕士研究生树立严谨的科学学风、掌握科研基本方法和独立进行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环节。

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应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专业文献阅读、选题、论文开题报告、学术调研、中期检查、论文撰写和论文答辩等。

论文工作期间,导师要及时全面地掌握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工作进度,对因客观原因无法按期完成论文工作的硕士研究生,须提前三个月提交延期毕业申请,经专业、学院和学校审查批准后方可延期,否则按肄业处理。

九、学位授予
1. 申请答辩的硕士研究生,须在答辩日期之前完成全部培养过程需要完成的任务,其中包括须在答辩日期之前,至少发表一篇核心期刊以上(包括《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版》)的论文,未能按时发表论文的研究生,延期6个月答辩。

2. 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工作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和《吉林大学学位授予工作暂行细则》的规定,组织论文评审和答辩。

3. 按学校规定统一组织答辩,答辩通过者,再经学院、学部和学校的学位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
通信与信息系统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总学分≥32学分;总学分=必修课学分+选修课学分。

*海外精品课,可以替代选修课。

*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的选修课程依导师的研究方向可适当互换。

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
信号与信息处理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总学分≥32学分;总学分=必修课学分+选修课学分。

*海外精品课,可以替代选修课。

*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的选修课程依导师的研究方向可适当互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