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新晖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新晖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可可西里回头
骆非翔
(1)思贤是我们在楚玛尔河东岸的一个保护站认识的少年,他来自河北廊坊,17岁,是保护站里的志愿者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去年,我们从格尔木顺着青藏公路去那曲,到楚玛尔河附近的时候,听到了前方路段出现坍塌的消息,于是我们在保护站停了下来,遇到了保护站的一伙青年志愿者,而思贤正是其中的一位。
(2)他在这里当志愿者的生活,就是每天和其他朋友们扯着横幅在黝黑的青藏公路上,为试图越过青藏公路向西迁徙的藏羚羊“开路”。
藏羚羊每年的初夏都要赶往水草丰茂的卓乃湖、太阳湖去产崽。
每一天,他们都在藏羚羊经常出现的地方静静守候,如果这些可爱的藏羚羊机警地来到了马路旁,他们就和朋友远远地站起来,在马路上扯一条横幅拦住来往的车辆,上面写着“藏羚羊过公路,请停车熄火”,然后人们就停下车、熄火,安静地等待着那被藏人称为神物的藏羚羊慢慢地犹豫着走过公路,前往可可西里的西部腹地,去繁衍后代。
(3)他说,我们虽然干的事情很简单,但是却总是莫名其妙地被彼此感动。
(4)我问他:“你这么小,怎么就想到来这里当志愿者呢?你的父母不担心吗?”
(5)他听后,头一低,然后淡然笑道:“我其实是离家出走的。
”
(6)他告诉我,他是一名高中学生,对学习一点兴趣都没有,爱好是摄影。
而父母对他的“不务正业”极为不满,经常指责他,父亲气得打他耳光,他从来都没有反抗过。
但是就在两个月前,他最心爱的老相机被愤怒的父亲给摔碎了,他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了,和一群网上认识的志愿者来到了这里——梦想了好久的目的地。
他想一一拍下这世界上最壮美的风景。
他说,他不知道该拿什么去反抗父亲对他梦想的“压迫”,却在为藏羚羊开路的过程中有了深深的使命感。
(7)他说完他的故事,我不便相劝,只好拉着他去拍照去了。
第二天,公路通了,我们离开保护站,驱车去那曲。
(8)他把我们送到路上,然后亲切地和我拥抱、道别。
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大概是为那年少执着的梦想吧。
路上,我一直在想,这个孩子应该回家,家长应该接纳他,认可他并鼓励他。
只有这样,他才能活得快乐,才能走向梦想。
(9)半个月后,我们再次遇到了思贤,他看上去神情有些伤感,眼睛像是哭过般的红肿。
他要我们带他回格尔木。
我们带上他就上路了。
(10)我问他发生了什么事情。
(11)他告诉我说,发生了一件不好的事情。
原来,三天前,他们在路上为藏羚羊“开路”的时候,有一个鲁莽的司机为了赶路,居然不顾他们的阻拦,闯关而过,直接撞飞了一只可怜的小羊羔,羊群被切割成两半散去了。
他们为此悲愤不已。
然后,捧着那幼小的羊羔埋在了保护站特意为羊羔挖的坟墓里。
他们葬了羊羔之后,却看到有一只母羊在公路旁徘徊哀号,整整一个下午都在呼唤。
他们知道那是羊羔的母亲,于是,又含泪把羊羔给挖出来,放到母羊的面前。
母羊悲伤的神情令每一个人心碎。
直到母羊绝望地离开,他们才重新埋葬了羊羔。
(12)说完后,思贤的眼中有泪光泛起,年轻的脸上悲愤交集。
我们听了也义愤填膺,却没有人多语。
(13)我搂着他的肩膀问:“你接下来准备去哪?”
(14)思贤忽然泪如泉涌,他握住我的手哭道:“大哥,我要回家!我妈妈一定找我找疯了!”
(15)我一把抱住他,将他的哭声拥在怀里。
我的眼泪忽然也涌了出来。
这个迷失在世界边缘的少年,在见证了真正的忧伤之后,深深地明白了一种爱,终于在美丽的可可西里回头了。
附:可可西里介绍“可可西里”蒙语意为“青色的山梁”(一说为“美丽的少女”,以发音不同而异)。
藏语称该地区为“阿钦公加”,这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最完美的地区之一,也是目前我们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区内的特有生物种类不但是我国的珍稀动植物,而且为世界上所瞩目,在学术上和自然保护上均十分重要。
1. 下面对本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思贤和其他志愿者一样,虽然每天只是做着简单的事情:拉横幅,为藏羚羊“开路”,但他们觉得很意义。
B. 思贤决定9月之后离开可可西里,是因为他的相机报废了,无法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反抗父亲对他梦想的压迫。
C. 司机的鲁莽行为和志愿者们把羊羔埋了又挖出来形成了对比,体现了志愿者们心中的善良与爱。
D. 文章的标题“在可可西里回头”,充满蕴味,不仅点明了主旨,而且设置了悬念,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 结合全文,试从思贤前后心路的变化,分析这个人物形象特征。
3. 结合全文,试分析文章结尾的意蕴。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西征记(节选)
宗璞
晴朗的日子没有几天,天空又变得阴沉沉的,像随时要撒下雨雪。
孟嵋坐在教室里,这正是她陪姐姐孟峨来上英文课的那间教室。
如今自己是大学生了,在这里上课了。
这一节课是江昉先生的《楚辞》,是选修课。
这些日子因抗日战事和学生从军,人心波动不安,这间教室现在还是坐满了人。
江昉抱着一摞书走进教室,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国殇” 两个大字。
读完全诗,默然片刻以后,他开始讲。
讲到“首身离兮心不惩”这一句时,激昂起来:“人死了,可是其心不改,精神不死……最后一句‘魂魄毅兮为鬼雄”,这个‘毅’字很重要。
”他起身到黑板前写字,只听“哧”的一声,长衫的下摆被椅上露出的钉子撕破了,现出里面的旧棉袍,有好几个破洞,棉絮从破洞里露出来,江昉毫不觉得,只管讲述,棉絮探着头陪伴他直到下课。
江昉放下粉笔,几个同学围上去提问题,一会儿,人散去了。
孟嵋早从老校工处拿来了针线,走上来说:“江伯伯,我来缝一下,不然走起路来不方便?”江昉有看看嵋,有些惊异地说:“你真长大了。
” 遂脱下长衫放在教桌上。
嵋把撕破处对好,飞针走线,针脚匀净细密,这是碧初特意教的。
一时缝毕,将长衫递给江昉。
江昉走后,嵋收拾书包,这时庄无因走了进来。
又下雪了,下得很急,不像昆明的雪。
两人转过几间教室,不觉走进了图书馆。
他们在最里面的长桌前,对面坐了。
无因取出一叠粗纸,开始笔谈。
“解析几何有问题么?”嵋的下节课是解析几何,无因特来做课前辅导。
“现在的问题不是解析几何,我有更重要的问题。
”
无因脸上显出一个大问号。
“我在想,社会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最应该做什么?我想去从军,像玮玮哥那样。
” 嵋在“从军”下面重重画了条横线。
“你从军能做什么?我很难想象。
”
急雪在窗外飞舞,敲打着薄薄的玻璃窗。
窗隙中透进了冷风,有同学过去将窗关紧。
这一切他们两人都不觉得。
“我做我能做的一切。
”这是嵋的回答。
无因写道:“我可以做些建议么? ”
“我知道你的建议,应该好好读书,可是现在更需要我们的地方是战场。
”
无因看了不语。
嵋又推过一张纸来,上写着:“我只是烦了,连教室都老了。
我想去加一把力,打胜仗,好结束战争。
我想,那也是我们的本分。
”
“当然我也有这样的本分,不过我也有别的本分。
你也有别的本分。
”
嵋抬头望了无因一眼。
仍低头看那张粗纸,写道:
“你应该继续读书,你会有大作为的。
你没有被征调,也不需要你做志愿者,你不欠什么。
”两人相视无
语,无因收起那些粗纸,两人走出图书馆、急雪已经过去,几点雪花缓缓飘落。
无因打伞送嵋到教室,便自走了。
嵋不知这节课讲些什么,走过另一间教室时,正遇李之薇出来,两人遂一起走。
“我正要去找你,刚好碰见了,之薇说,“你知道吗?我有一个大决定。
”
“我也有一个大决定,”嵋说。
两人对望,都笑了。
不远处有人大声叫李之薇,之薇对嵋点点头,跑开去。
晚饭后孟弗之才回来,嵋与合子端过一个炭盆,让他烤烤手脚。
母亲吕碧初也走过来,坐在对面椅上。
嵋、合子各自拿了小板凳偎在父母身旁。
弗之下午去送过一批出发的学生,他说:“我站在那里,看着眼前那些年轻的脸,一个个都显得那样聪明活泼。
我们不得不将他们送上战场,我们不得不如此。
我难过的是,自己不能去。
”
灯光昏暗,弗之长叹一声。
这时嵋忽然大声说:“爹爹,娘,我要去从军。
”
碧初猛然站起来,一手扶住嵋的肩。
“你?”弗之说,“可你是女孩子!”
正上高二的弟弟合子委屈地说:“我已经去报过名了。
可是说我们年纪太小了。
”
媚说: “我认真考虑过了,我要为胜利加一把力。
”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弗之喃喃自语。
“我不必‘市鞍马’,也不是替爷征’……不过,也算是代爹爹完成一个心愿吧。
” 嵋说着,望了母亲一眼,不觉流下泪来。
碧初也已泪光莹然,一大滴眼泪落在嵋的额上。
弗之伸手拭去了这滴泪,又抚着嵋的头,手在微微颤抖,默然不语,燃烧的木炭由红转白,发出轻微的声响。
这一晚,弗之夫妇很久不能入睡,就嵋的性格来讲,她做出什么事,他们都不会惊异。
他们能给什么?只能是一副小小的行囊,装着她打胜仗的信心。
次日,嵋清早到李之薇家。
“我已经准备好了。
”嵋说,“很顺利。
”“我这里可不顺利,之薇向房门扫了一眼,低声说,“妈妈和我吵,她不准我去。
”
近中午时分,李涟回来了。
“薇儿,”李涟定了定神,唤了一声,和女儿之薇一起走到院中,“我可以明白地说,我支持你从军,国难当头,谁都有责任。
若是说不通,就只管去好了。
”
又一天上午,之薇特地到父母的卧房仔细擦拭了摆在墙角的小供桌。
回头见母亲面容憔悴、神情黯然,心上一酸,走过来想抱住母亲。
但是她没有这个习惯,几次张口,只说:“如果家里真需要我,我就不去。
”母亲金士珍摇头,并不看她,说:“小处需要你比不上大处,你去吧!”这是之薇没有想到的,她一歪身坐在母亲身边。
母女依偎着,许久没有话。
三日后,嵋戴着母亲缝制的温暖的手套,告别了父母,和之薇一起到曲靖医士训练班报到去了。
(节选自宗璞《西征记》,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8 月版)
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有多处关于雨雪的环境描写,一方面以气候现象点明时令特征,另一方面也暗示人物所面临的现实的残酷性,为人物出征渲染悲壮的气氛。
B. 长衫被撕破却“毫不觉得,只管讲述”,这体现了江昉先生教学的专注投和洒脱不羁的性格,而孟媚为先生缝补则是学子敬爱师长的真情流露。
C. “我认真考虑过了,我要为胜利加一把力。
”孟嵋对父母说的话庄重而果断,可见从军是她深思熟虑后的决定,也表明她对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心。
D. 对于女儿放下学业选择从军,孟嵋和李之薇的父母深明大义,都毫不犹豫表示支持;合子也希望报名从军,更反映了广大学子投身报国的愿望。
5. 有评论家说,《西征记》是“为一代青春学子立言”。
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6. 请简要分析小说节选部分的叙事特点?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大多数环境学论著认为,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温上升,而全球变暖将使地球两极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进而给人类的生存造成威胁。
但是,荷兰学者克罗宁博格所著的《人类尺度:一万年后的地球》一书中的观点,似乎可以让人稍稍缓解一下在气候变暖问题上的紧张感。
作者的基本观点是:当下发生的所有气候变化,从地球的立场出发,都是“正常运作”。
大自然的变化类似与四季交替,只不过是它的时间尺度要长得多。
根据作者的描述,大自然“春天”是在一万年以前开始的,那时,天气已开始转暖,曾经覆盖了当今人类广泛活动区域的冰层逐渐在阳光下融化,海平面上升,而人类祖先的生活方式则开始从渔猎转向定居农业。
到现在,人类已经处于“夏季”,因此我们没有必要担心气温上升可能会带来的危害。
“夏季”终将过去,这也是自然规律,只不过是要再等待一段漫长的时间,“秋季”才会来临。
那时海平面将会下降,而今天人们因为气温上升所引发的讨论也将随之结束。
克罗宁博格面对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以及由此造成的极端天气频繁、荒漠化加重、物种灭绝加速等情况,之所以显得十分淡定,在于他看待这一问题时使用了与众不同的时间尺度。
通常人们只考虑几十年或几百年的事情,并且一直在用这种人类的尺度去衡量大自然,结果每个人都为现在的气候最大值紧张不已。
其实,这在克罗宁博格看来只不过是大自然循环中出现的“一丝波纹而已”。
如果我们超越现阶段人类思考问题的尺度,观察一个漫长的周期,情形也许就不会那么令人沮丧了——那就是一万年的时间尺度,为什么要一万年的时间尺度?因为人类现在所处的地质时代开始于一万年以前;地质学的知识也告诉我们,类似于我们现在所处的温暖期一般不会超过一万年;大约一万年前爆发的火山目前都处在活动期等等。
与地质学应用的时间尺度相比,人类的尺度就不那么适用了。
这也难怪他要嘲讽
因为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而变得异常焦虑的人民,“为什么要大张旗鼓地围着小周期内出现的现象团团转”?
《人类尺度:一万年后的地球》这本书的观点有助于提升人类面对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所带来的挑战的勇气,正像作者所说的那样:穿着熊皮、拿着石斧的石器时代的人类尚且知道如何在冰期生存下来,我们难道无法运用现代高科技去解决海平面上升一米带来的后果吗?当然,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即使人类的活动对于全球气候变暖的作用微不足道,我们也不能从此以后就不加节制地区排放温室气候,大量地消耗资源和排放二氧化碳已经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和人类的生存环境,所以克罗宁博格也表示,“我们应该节约能源”以保护有限的资源。
7.下列关于本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是导致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这已经成为大多数环境学论著的观点,但是克罗宁博格对此并不认同。
B.温室气体使全球变暖,并由此造成地球两极冰川融化的现象,从地球的立场出发,这实际上属于大自然的“正常运作”。
C.全球变暖会导致一系列灾难性的后果,例如极端天气频发、荒漠化加重、物种灭绝加速,这给人类的生存造成了威胁。
D.面对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克罗宁博格并没有使用“人类的尺度”来衡量这一问题,所以他显得十分淡定。
8.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克罗宁博格对地球的未来做出了预测,并以此为基础,从地质史上的火山爆发以及气候变化等自然进程的角度进行了论证。
B.克罗宁博格认为,如果我们超越现阶段人类思考的尺度,从一个漫长的周期来观察温室效应的话,那么可能就不会如此焦虑了。
C.《人类尺度:一万年后的地球》向二氧化碳排放与气候变暖二者密切相关的观点提出了挑战,为我们思考气候的变化提供了新的角度。
D.大量地消耗自然资源会严重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所以克罗宁博格也表示“我们应该节约能源”。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大自然的“春天”降临之前的远古时期,气候异常寒冷,广大区域都覆盖着冰层,因此人类的祖先当时并没有采取定居农业的生活方式。
B.通常人们只考虑几十年或几百年的事情,克罗宁博格却改变了研究的视野:他不考虑明年,也不考虑一百
年后的事,而是将目光投向了一万年以后。
C.克罗宁博格采取一万年的时间尺度来观察、分析地球气候变暖的问题,这并不意味着地质学上的时间尺度都是以一万年为单位的。
D.石器时代的人类能在冰期中生存下来,与今天我们试图解决海平面上升带来的问题相比,虽然形式不同,实质都是积极利用知识应对危机的表现。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
(节选自《寡人之于国也》)[乙]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
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挺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王请勿疑!”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
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
天油然作云,如沛然下雨,则苗渤然兴之矣。
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10.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A. 斧斤以时入山林/以乱易整,不武
B. 材木不可胜用/何可胜道也哉
C. 非我也,兵也/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D.就之而不见所畏焉/金就砺则利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B. 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C. 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D. 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13. 下列对以上两段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孟子和梁惠王的对话,主要围绕“民不加多”的问题展开讨论;乙文孟子规劝梁惠王,强调治国不要只图眼前如何报仇雪恨,仁爱才是使人民归附的根本。
B. 甲文运用了对比论证,将“途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与“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相比较;乙文运用了比喻论证,以“禾苗”比喻百姓,以“雨水”比喻君恩。
C. 甲乙两文都具体阐述了孟子施行仁政的主张,都强调了不违农时、施行教化的重要性,从文中“谨庠序之教”“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等句可以看出。
D. 甲文孟子的主张蕴含了环境保护理念和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对今天仍有重要借鉴作用;乙文“仁者无敌”的观点,无论是在历史动荡时期还是当今都有积极意义。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别范南伯
杨炎正
离恨做成春夜雨。
添得春江,划地①东流去。
弱柳系船都不住,为君愁绝听鸣橹。
君到南徐②芳草渡。
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
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
【注】①划地:依旧,还是。
②南徐:今江苏填江。
杨炎正,字济翁,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杨万里之族弟。
与辛弃疾交谊甚厚,多有酬唱。
范南伯,名如山,是辛弃疾的内兄。
14.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开篇直言“离恨”,点明词作主题。
采用比喻手法,将春夜话别无尽离愁比作绵绵春雨,化无形为有形。
B.“添得”二句承接前句,明写春雨使江水上涨东流,实写离愁绵绵不绝,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东春水向东流”异曲同工。
C.“弱柳”一句赋予柳枝以人的情感,写弱柳留不住离舟,尽管殷勤挽留,但朋友还是不得不离开,留恋不舍之情溢于言表。
D.“鸣橹”指划船摇橹发出的声响,描写了友人远行时耳听桨声,心中惆怅,因前程未卜而担忧,一个“绝”字写出朋友心事沉痛。
15.本词下阕与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下阕抒写离情运用的技巧有何异同?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高》中,从空间、时间两方面着笔,写出了诗人一生颠沛流离、暮年多病生活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
(3)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7.下面是歌曲《苏武牧羊》的第一部分《序歌·一个古老的故事》中的一段歌词,请你根据歌词的意境及课文所学内容,为苏武设计一段表明忠于汉室不变志节的内心独白,字数在60~90之间。
歌词: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
夜在塞上时有笳声,入耳痛心酸。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8.请欣赏丰子恺先生的漫画《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描述画面内容并揭示它的寓意。
要求:语言准确、鲜明、生动。
四、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名画家小时候,兴趣非常广泛,样样都想拿第一,结果却一无所获。
于是他的父亲拿来一个小漏斗和一捧玉米,当父亲抓起满满一把玉米粒放到漏斗里面,玉米粒相互挤着,竟连一粒也没有掉下来。
父亲意味深长的对他说:“如果这个漏斗代表你,你每天都能做好一件事,那么每天你就会有一粒种子的收获和快乐。
可是,当你想把所有的事情都挤到一起来做,反而连一粒种子也收获不到。
”
作文要求:
(1)根据上面的材料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戏剧外);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3)字数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小说的内容、主旨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