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广东省梅州市东升中学高一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广东省梅州市东升中学高一历史月考试卷含解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历史史实的正确解读。

下表选项中史实与推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
D
2. 秦汉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的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②分散地方官吏权力,防止割据③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④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渐趋严密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
A
3. 一本南京总统府办公桌上的台历,它用黄铜铸成,透过历史的尘埃还能看到上面写着“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

作为历史它在此定格成为永恒。

它的寓意是A.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结束 B.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结束
C.日军占领南京并进行大屠杀 D.南京获解放,抗日战争胜利
参考答案:
B
4. 史载:“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材料所反映的状况最有可能出现在
A.秦都咸阳
B.西汉长安
C.北魏洛阳
D.宋都东京
参考答案:
D
5. 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一书中指出:“严格说封建的社会的要素是这样: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的统治者而兼地主”。

材料中的“地主”和后世相比,其特殊性主要在于()
A.拥有世袭统治权
B.所属土地可以买卖
C.尊重上级的权威
D.属下人民归其管理
参考答案:
12:西周的分封制.
材料中的信息“封君”,说明是分封的诸侯国,“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统治者而兼地主”,这种制度的特征是有一个天下共主,而每一个封君是一个区域的世袭实际统治者,符合这一特点的是西周的分封制.
解答:A材料中的“地主”指的是西周分封制下的统治阶级,而“后世”指的是从秦到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根据题目中“世袭的统治者而兼地主”,结合所学知识,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注重血缘性,是一种贵族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一
种官僚政治,用区域代替血缘.故A项正确;
B西周的土地制度是土地国有制,故不可随意买卖,从秦开始为土地私有制,故允许买卖,故B项错误;
C分封制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封臣尊重上级的权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之下对君主是绝对服从,故C项错误;
D分封之下主张“普天之下,莫非王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之下也是人民归统治阶级管理,为两者共同点,非“地主”特殊性,故D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所述现象的特点是什么,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6. 下表为《五口通商时期中国丝茶出口情况表》,以下各项对该表解释正确的是
③客观上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④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
D
7. 周代王位继承制度一改“兄终弟及”为“父死子继”,然,王的儿子有嫡、庶之分,嫡子有长、幼之别,于是又规定“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等。

该制度的核心标准是( )
A.年龄长幼
B.贤良优次
C.才能学识
D.血缘亲疏
参考答案:
D
:依据材料中的“立子以贵不以长”,可排除A项;依据材料中的“立嫡以长不以贤”,可排除B项;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周代王位继承中的嫡长子继承制,其依据的标准就是“血缘亲疏”,所以排除C项,选择D项。

8. 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

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

这体现了
A.民贵君轻的主张
B.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C.克己复礼的思想
D.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参考答案:
B
“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体现的是进入一个国家去辅佐国君,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这个国家的建议,故选B;题干没有提到君与民的关系,故排除A;CD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9. 《吕氏春秋》:“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

”材料反映了
A.财产继承的原则 B.宗法制的基本原则()
C.任人唯才的要求 D.兄终弟及的传统
参考答案:
B
10. 唐诗名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描绘的是
A.我国古代精湛的青铜铸造技术
B.唐代越窑青瓷的美丽色彩
C.丝织业的一种绿色丝绸的出现
D.著名的唐三彩
参考答案:
B
考点:古代制瓷业
点评:概述古代制瓷业的发展变化
项目朝代发展
制瓷技术商朝烧制出原始瓷器
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宋朝制瓷技术大放异彩,出现五大名窑:官窑、汝窑、哥窑、
定窑和钧窑
明清瓷器种类丰富
11.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基础是:
A.明朝的经济措施 B.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C.生产力发展和商品经济的活跃 D.对外贸易繁荣
参考答案:
C

12. 查看春秋战国的地图可以看看许许多多的国家名称,“齐国”“楚国”“秦国”“燕国”“赵国”……”这些国家名称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郡国并行制
参考答案:
C
【详解】根据材料中出现的很多诸侯国,结合所学可知,这与分封制度有关,周天子把亲族、功臣等分封建到各地,以巩固周的统治,故C项正确;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与材料强调的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郡县制之下没有封国,且秦朝在全国推行,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郡国并行制是西汉初年推行的,排除D项。

13. 史载:商朝的王位继承,自第二代以下,以兄终弟及为主,王子无嫡庶之分,皆有继位资格,至无弟可传,然后传子。

从制度建设角度看,这一叙述表明商代 ( )
A.封邦建国制度并未确立 B.宗法制度并不成熟
C.嫡长子继承制并未确立 D.世袭制度并不严密
参考答案:
C
A、B项符合史实,但均与材料无关。

根据“以兄终弟及为主,王子无嫡庶之分,皆有继位资格,至无弟可传,然后传子”可知,当时有严密的世袭制度,以兄终弟及为主,嫡长子继承制还未确立,故D项错误,C项正确。

14. “盖天津(城)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

"这反映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是
A.以老城区为中心不断扩展
B.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
C.由城市周边的不断开发而发展
D.伴随工商业的发展而发展
参考答案:
B
15. 恩格斯指出:国家是一种“特殊的公共权力,构成这种权力的,不仅有武装的人,而且还有物质的附属物,如监狱和各种强制机关”。

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殊的公共权力”的
特征是
A.外儒内法
B.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C.对地方的监督不断加强
D.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参考答案:
D
本题考查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首先要理解恩格斯所说的“特殊公共权力”是指中央政府,也就是此题在问“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特征是什么”,A项是自秦代之后的主流治国思想,B项和C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加强的表现,都只是概述了某一方面,D项符合题意。

16. “英国革命前,曾颁布了《大宪章》,宪章从头到尾给人一种暗示,这个文件是法律,他居于国王之上,连国王也不能违反……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宪章成为永久的见证,证明王权并不是至高无上的。

”这表明:
A.《大宪章》的签订,英国开始确立王权在法律之下的传统
B.英国很早就已经确立君主立宪制
C.《大宪章》的签订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线
D.詹姆士一世及其继承者同样受到严格的限制
参考答案:
A
17. 元代划分行政区在兼顾“山川形便”指导思想下,更突出“犬牙交错”原则,将环境差异大的地区拼成一个又一个行省。

元政府这样做是为了
A.鼓励统治区域文化交流
B.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C.防止地方凭险割据出现
D.促进经济发展需要
参考答案:
C
【详解】元代之前,地方行政区划大多是依靠山川地形来划分,容易导致地方割据势力出现,元代打破这一依据自然地形划分的形式,将环境差异大的地区拼成一个又一个行省,这种“犬牙交错”的划分是为了防止地方凭险割据。

故C项符合题意。

行省制的设立是牺
牲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以实现对地方的控制,故A、D项不符合题意。

行省是地方行政区划,故设置的目的不应该是加强专制皇权,而是加强中央集权,故B项不符合题意。

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在题目中没有体现,故A、D项不符合题意。

18. 《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这表明()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C.百姓皆重商轻农 D.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参考答案:
B
19. 英国将鸦片战争解释成“先进文明战胜落后文明,并给落后文明带去新生”战争,对这种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A.忽视了战争的侵略性质
B.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
C.英国发动战争是正义的
D.全面的看待战争的影响
参考答案:
A
【详解】英国将鸦片战争解释成“先进文明战胜落后文明,并给落后文明带去新生”的战争,而战争的实质是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这种观点忽视了战争的侵略性质,故A正确;英国是为了满足资本主义发展对原料和市场的需求而侵略中国,材料观点实际上是站在西方列强的角度,为侵略战争辩护,BC错误;材料观点实际上是站在西方列强的角度,为侵略战争辩护,并非全面的看待战争的影响,D错误。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先进文明战胜落后文明,并给落后文明带去新生”,联系所学鸦片战争的性质分析解答。

20. 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前有一幅楹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易结重人伦。

”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下列哪一种制度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王位世袭制
参考答案:
A

21. 农耕文明催生了较为完善的土地制度。

“这是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但仅分配国家掌握的土地,不触动地主的原有土地。

”这段材料描述的土地制度是( )
A.井田制
B.租佃制
C.均田制
D.雇佣制
参考答案:
C
均田制。

均田制是指国家把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少地或无地的农民,后国家掌握的土地越越少,均田制随之瓦解。

22. “打个比方,商品经济发展是一个能量巨大的蓄水池,东西方贸易逆差是一块巨石,巨石砸向水池,激起欧洲货币短缺的阵阵波浪,这种波浪通过地区间各种贸易关系传播,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

”这个比方直接说明了
A.伊比利亚半岛国家经济发展环境优于西欧
B.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开辟新航路的必然性
C.资本主义的萌芽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
D.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造成了欧洲货币短缺
参考答案:
B
根据材料“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说明西葡成为最终缓解贸易逆差的突破口,并不强调地理位置的优越,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东西方贸易逆差……激起欧洲货币短缺的阵阵波浪……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说明东西方出现贸易逆差,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葡萄牙找到突破口,结合所学可知,为新航路开辟,故B项正确;材料并不涉及资本主义萌芽的相关信息,而且设问为“直接说明”,而不是“根本上说明”,故C 项错误;材料叙述了东西方贸易出现逆差后,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突破,不强调欧洲货币短缺的原因,故D项错误。

23.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
本”,更加注重“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新时期创建的“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所学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都是建国初期形成的民主制度,不符合新时期创建的条件,因此排除ACD项。

B项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创建于新时期且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符合题意。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历史性转折·新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成就
24. 启蒙运动起源于西方社会对思想自由的新要求,它是文艺复兴以来人文精神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A.提倡人性解放
B.冲击宗教神权束缚
C.主张信仰自由
D.获得人本身的解放
参考答案:
D
【详解】启蒙运动不仅反对封建神权思想,还反对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促使人本身的解放,D正确;人性解放是文艺复兴时期也主张,A错误;B是宗教改革也主张;宗教改革也主张信仰自由,C错误。

25. 封邦建国即“封土建国”,简称“封建”。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封邦建国”的表述正确的是
A.体现了周王朝与地方间的行政关系
B.体现了周王与贵族之间的等级关系
C.体现了贵族奴隶主与奴隶间的关系
D.体现了中央与地方间垂直管理关系
参考答案:
A
【详解】中国古代“封邦建国”指的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

周王通过分封建立诸侯国,形成了中央王朝与地方之间的行政隶属关系,故选A项。

等级关系是通过分封制和维护分封制的宗法制共同体现的,B项错误;受封诸侯也是贵族奴隶主,并非周王的奴隶,C项错误;秦朝实行郡县制,体现出中央与地方间垂直管理的特点,D项错误。

26. 新的社会制度的建立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正因为历史的曲折与反复,近代西方历史上某国曾获得了“各种政体的试验场”的称号。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个国家应是()
A. 英国
B. 美国
C. 法国
D. 德国
参考答案:
C
27. 下面这幅漫画描述的是古代雅典
A、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B、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C、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
D、实行“陶片放逐法”
参考答案:
D
雅典的民主政治。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漫画中的“超过
一半人的同意放逐他,他得离开雅典”可判断此题考查的是克里斯提尼改革中的陶片放逐法,所以选D项,A、B、C不符合材料信息。

28. 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

这一现象的实质是()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加强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C.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D.中央对于地方政府的控制日益严密
参考答案:
A
29. 在中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

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

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人们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参考答案:
B
30. 这一部宪法是在冷漠中通过的:议员们既无热情,又无掌声。

在温和的君主立宪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而在温和的共和派眼里,这是一个与其设想的宪政计划相去甚远的“妥协的共和国”。

这部宪法是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德意志帝国宪法》
D.法国1875年宪法
参考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历史发展的进程,就是一个不断吸取前朝的经验教训,不断进行改革调整的过程。

材料一:《史记》中记载,“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宋史》中记载,“宋承唐制,抑又甚焉。


材料二:“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

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


请回答:
(1)结合史实,说明“汉”对“秦”制以及“宋”对“唐”制的继承与发展情况。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汉高祖建汉后,吸取了秦朝灭亡的什么教训?请你结合具体史实对材料中所体现的汉代政治制度进行评价。

参考答案:
(1)汉朝:继承——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发展——郡国并行制、(汉武帝)中朝制度宋朝:继承——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发展——设“二府三司制”,建禁军,派文臣做知州管行政,转运使管财政,设通判监察地方官员。

(2)汉高祖认为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因此刘邦建汉后恢复了分封制,实行“郡国并行制”。

评价:分封制的恢复,在建汉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汉初随着经济的发展,诸侯王势力的发展,出现王国威胁中央的问题,发生了“七国之乱”。

【详解】(1)汉朝:本题考查秦汉制度对比和唐宋制度对比。

根据所学,汉代对秦朝制度继承——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发展——郡国并行制、(汉武帝)中朝制度。

宋朝对唐朝制度继承——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发展方面,宋代进一步削弱相权,同时加强中央集权,设“二府三司制”,建禁军,派文臣做知州管行政,转运使管财政,设通判监察地方官员。

(2)教训:根据材料“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并结合所学可知汉初汉高祖认为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因此刘邦建汉后恢
复了分封制,实行“郡国并行制”。

评价:根据所学可知汉初分封制的恢复,在建汉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汉初随着经济的发展,诸侯王势力的发展,出现王国威胁中央的问题,发生了“七国之乱”。

32. 阅渎以下材料:
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
事。


--------《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二:“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

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故贫者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复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
耳。

——董猬《救活荒民书》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3分)
(2)材料二反映了该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3)针对材料三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举例说明统治阶级试图解决该问题采取的措施。

(答出2例)(4分)
参考答案:
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我们不学他们。

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是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1949年11月8日)
(1)结合材料一回答旧中国“跪在地上办外交”的首次表现是什么?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
响?新中国具有“独立精神”的外交方针是什么?
材料二当基辛格在中国执行第二次波罗行动时,联合国大会正在就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成员国的问题进行表决。

……早在8月,……我们支持“两个中国”的想法。

……不
过我早在春天就了解到,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无可挽回地瓦解了……
———《尼克松回忆录》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无可挽回地瓦解了”的
原因。

材料三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根本不同,在中美两国政府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

但是,这种分歧不应当妨碍中美两国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更不应该导致战争。

我们注意到尼克松总统在来华前的讲话中也谈到,“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找某种办法使我们可以有分歧而又不成为战争中的敌人”。

我们希望,通过双方坦率地交换意见,弄清楚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

──《人民日报》1972年2月22日
(3)材料三中中美成为“有分歧而又不成为战争中的敌人”的标志是什么?导致中美关系
变化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前中美关系的看法
参考答案:
(1)《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2)第三世界的支持;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3)尼克松访华;国家利益
(4)
发展中美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促进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

以互利共赢的时代思维来审视和处理中美关系,确保两国关系沿着建设性合作关系的正确轨道稳定发展。

(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可酌情给分)
(1)根据材料“首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旧中国“跪在地上办外交”的首次表现是指《南京条约》的签订;《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具有“独立精神”的外交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2)根据材料“联合国大会正在就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成员国的问题进行表决”,“以前支持我们的几个国家已经决定在下次表决时转向支持北京”可知,这个事件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无可挽回地瓦解了”的原因即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3)从材料“1972年2月22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材料三中中美成为“有分歧而又不成为战争中的敌人”的标志是尼克松访华;导致中美关系变化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

(4)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可以得出,发展中美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促进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

以互利共赢的时代思维来审视和处理中美关系,确保两国关系沿着建设性合作关系的正确轨道稳定发展。

34.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

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

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

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

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依据材料一,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管理人员上的区别,并由此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重要意义。

材料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