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鸣纳福彩绣的审美特征与设计技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鸣纳福彩绣是广西南宁市武鸣区所特有的传统刺绣工艺,2016年入选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工艺品种类主要包括彩绣装饰画、壮锦、手工绣球、壮族儿童背带、红盖头、背包、壮族服饰等,以绣面平服、针法丰富和线迹精细为特点。

武鸣纳福彩绣之针法严谨细腻,以线代笔,利用彩色绣线的重叠、交错等手法交织出图案的渲染效果,作品曾多次获得“八桂天工奖”等艺术类奖项。

但是,当传统艺术工艺与现代化工艺相碰撞后,其传统性的艺术表现手法、形式和工艺,往往与现代化市场需求格格不入,导致传统工艺的止步不前,甚至在传承中面临着产业链断裂和艺术技艺灭绝等发展困境。

因此,本研究从艺术审美学的视角来探究广西武鸣纳福彩绣的审美特征以及现状,提出适应现代艺术审美的“武鸣纳福彩绣”应用艺术设计技法。

一、武鸣纳福彩绣的
审美特征
武鸣纳福彩绣的纹样不追求视觉上的真实,具有饱满、生动的装饰美感。

从题材方面分析,其纹样保留了壮文化相对古朴、原始的特质。

纹样题材主要以动物纹、花卉纹等与武鸣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密切相关的纹样,还有布局规整的几何纹。

纹样大多经过了几何化与抽象化的处理,以组合形式呈现,花鸟组合与花卉组合纹样较为常见,组合灵活,将本土素材以美好的形式展现出来。

武鸣纳福彩绣纹样的审美特点在于对具象元素进行夸张、变形,使其抽象化。

例如蝴蝶纹,一眼就可以看出参照的对象,但通过抽象的修饰手法,将直线与曲线相结合,组成蝴蝶翅膀的块面感,再以点的元素进行点缀,运用正负形相结合的表现手法,使纹样具有新的解读方式,具有抽象的美感,进而发掘出纳福彩绣的一个视觉符号,成为独立的个体。

所有纹样讲究形象的完整性,打破透视法则,追求空间的平面化,利用点、线、面的组合与包容,达到画面的理想之美。

一般来说,武鸣纳福彩绣纹样的构成形式大致
分为4种,即单独纹样、适合纹样、连续纹样和综合
[收稿日期]2018-01-17
[网络出版]http :// /kcms /detail /45.1268.C.20180526.1925.026.html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院校校企联合培养视域下的现代学徒制研究与实践———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例》
(GXGZJG2016B192);2016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大招标课题《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骨干)学校再建设的研究》(GXZJ2016ZD30);2017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一带一路”战略下广西优质民族文化资源输出研究》(2017KY0989)。

[作者简介]门超(1981-),女,黑龙江七台河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工程学院讲师,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政策与法规研究所研究人员,主
要从事艺术设计与民族装饰艺术设计、职业教育学研究。

武鸣纳福彩绣的审美特征与设计技法
门超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工程学院,广西南宁530008)
[摘
要]武鸣纳福彩绣是壮族人民审美艺术与社会生产生活融合、共生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也是南宁市非物质
文化遗产代表性工艺。

武鸣纳福彩绣具有纹样美、构成美、色彩美、精神美等四维结构化的美学意蕴。

基于艺术创作的视角,武鸣纳福彩绣要做到应用多样化、色彩元素提取的艺术设计技法。

[关键词]武鸣纳福彩绣;非物质文化遗产;审美;艺术设计[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621(2018)03-0096-05
学报
Journal of Nanning Polytechnic
2018年第23卷第3期2018Vol.23No.3
96
纹样。

单独纹样是纳福彩绣纹样构成的基本元素,具有完整、独立的特点。

就单独纹样而言,又可分为对称纹样和均衡纹样。

例如,图1的对称纹样,以轴为中心进行左右两侧对称的花卉纹,以花托和花蕊为中轴线两端对称,画面稳重又不失灵动。

均衡纹样的结构较为松散,主要依靠主体的重心,掌握画面的平衡感,独立灵活(如图2)。

适合纹样通常是内部纹样受外部纹样或装饰面轮廓的限制,多以几何形为主,内部单独纹样或纹样的组合灵活变化,以适应外部轮廓的布局,画面完整。

连续纹样通常是以单独纹样作为基本元素进行延续的排列,分为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

在纳福彩绣中主要以二方连续为主,即以花卉或几何纹样作为基本单位不断重复延伸,为整体画面增添了层次的美感,体现一种整齐划一的效果。

综合纹样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纹样组合在一
起。

纳福彩绣的综合纹样主要以花卉纹和动物纹的组合为主,构建出画面的故事情节,犹如一幅装饰画,如蝴蝶在花中嬉戏,多种纹样及组合样式的复合使得整体画面丰富生动,表达主题明确。

色彩的含义并不完全是自身所具有的,而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所逐渐形成的。

美学家梁一儒认为“色彩文化是民族文化中最突出醒目的
部分,色彩能有力地表达情感”[1]。

武鸣纳福彩绣浓
郁的色彩,与武鸣县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民族文化的积淀是分不开的。

常年盛开的花朵、丰密的树木造就了壮族人民族热烈的性格,也造就了纳福彩绣奔放的色彩。

纳福彩绣主要以绣线的颜色来表现,多以黑色、蓝色为底色来烘托绚丽的主体色彩,更有利于突出主体纹样的美感。

武鸣纳福彩绣浓艳的色彩,主要表现在运用纯度较高的原色绣线入画,运用客观现实的色彩,将
自然界的色彩融入到本族文化之中,使画面呈现出明艳欢快、绚丽多彩的审美视觉效果。

并且,纳福彩绣将冷暖色、对比色大胆地并置,形成视觉对比的强烈,再用深色的底色寻求统一与调和,有主有次,层次感强。

此外,纳福彩绣的色彩追求民间化、世俗化,善用红、绿、蓝、黄等颜色塑造热烈的画面效果,给人一种强烈鲜艳、精神饱满与生机勃勃的感觉。

壮族文化历经岁月的洗礼发展至今,各种纹样与色彩的发展与演变都有着深厚的文化象征意义,寄托了人们祈求生活美满的强烈愿望。

如蝴蝶纹,蝴蝶是一种卵生动物,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而繁殖对于农耕社会的人力劳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可见蝴蝶纹样对于壮民族具有着生殖崇拜的特点。

在纳福彩绣中,无论是动物纹样还是花卉纹样,都有着丰富的变化。

壮族人民质朴的审美意识没有任何的功利性,而是通过对自然的模仿,借用纹样、色彩所蕴含的寓意,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广西南宁市武鸣区纳福彩绣的现状
任何现代化的艺术形式和手法都具有一定的话语结构和文化内涵,一方面任何艺术的表达都是源于生活的现状,都是人民群众在生活中的智慧创
造,有其一定的文化内涵。

同时,作为现代化的
时代
图1
壮族彩绣服饰
图2
彩绣
钱包
门超武鸣纳福彩绣的审美特征与设计技法
97
属性,凭借着艺术感知与文化表征占据着一定的艺术发展席位,其内在的艺术表现力与构成结构势必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和传承体系。

前者是艺术产生的本源问题,后者则是艺术生存的话语问题。

从艺术产业和发展的角度来看,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今天,传统艺术形式与现代艺术形式也呈现出生存的多元选择,探究其现状,必然要从其产生(本源问题)和发展(话语权问题)角度
来分析。

任何艺术形式的本源都是源自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等社会性活动,这是艺术形式创造的主体。

日常生活属于经验世界,审美艺术具有情感性、自由性、独特创新性、开放对话性、反思性等特征,属于非日常生活世界[2],两者一起构成了艺术形式。

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

广西南宁市武鸣区的纳福彩绣,原来就是壮族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在生活需求的驱动下,对于美的追求最终演变成为早期的艺术形式。

早在19世纪30年代,武鸣的手工刺绣开始在旧陆斡村兴起。

当时的手工刺绣对针法有严格要求,绣线颜色的选择也非常重要,布料以蓝色土布为主,刺绣颜色以红、绿、蓝等鲜艳的颜色为主[3],主要是用于壮族人民群众衣服的装饰等,广泛地应用于壮族群众的生活生产活动中,是壮族群众主要的艺术表现方式和审美表达形式。

总之,艺术形式是生产生活在历史过程中的必然选择形式,武鸣纳福彩绣的颜色选择、图案设计等符合当时壮族群众对于审美的心理需要,是这一艺术形式产生的直接本源。

任何艺术形式的话语权问题其本质都取决于艺术形式本身如何去不断地适应、调和外部对人民群众的审美要求和工具性属性诉求,实现文化艺术与生产生活的融合共生,这体现为艺术形式的发展(话语权问题)。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特别是随着老一辈刺绣艺人年龄增长和离世,以及电脑绣花技术不断取代传统的刺绣,纳福彩绣便面临着消费市场萎缩、技艺传承断裂等社会性发展问题。

同时,现代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物质的极大丰富,人们对于时代前沿的追逐和对时尚的追求,这样的文化环境给传统文化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传统的彩绣与时尚的流行服饰比起来差异极大,人们已经不再穿着民族服饰走在大街上。

特别是电脑绣花技术的不断成熟,尤其是生产效率远远大于传统的刺绣,传统刺绣的生存空间不断萎缩。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生产力提高势必促使产业结构的变革。

电脑绣花技术的使用可以在短时间内大批量重复生产,生产成本非常低,与此同时,武鸣区壮族人民的着装和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改变,人们基本不再穿着传统的彩绣服饰,即使在“三月三”歌圩这样的重大民族节日也极少穿着。

从功能属性、产品种类、艺术审美、图案设计、布料材质、成本核算等方面均符合现代人的心理需求。

2013年6月,陆兰珍创办了广西南宁武鸣纳福彩绣手工坊,成为武鸣唯一一家掌握传统缝纫机加手工精绣工艺的企业,陆兰珍姐妹也是武鸣目前精通传统彩绣工艺的传承人[4]。

这标志着武鸣纳福彩绣开启了自行创作和市场化运作的之路。

基于对广西“武鸣纳福彩绣”的审美研究,无论是其纹样的审美特征、布局的整体感、色彩的装饰性等艺术设计审美学角度审视,还是它所蕴含的精神意义,都是壮族群众智慧的结晶,具有较高的文化历史价值。

而就现代设计和工艺的市场成本而言,武鸣纳福彩绣需要将淳朴的壮民族世界观和文化理念融入到现代的设计之中,做到以市场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开展艺术作品的创作,以提高它的功能价值及文化价值。

三、武鸣纳福彩绣的创新应用
著名的平面设计师靳埭强先生认为“对传统传承的意义,不在于把传统僵化地保存,而在于如何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使传统具有新的生命力”[5]。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武鸣纳福彩绣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不仅要完整地保留,更重要的是与现代的文化与审美相互渗透、融合,在满足现代人的审美标准及功能的基础上,做到真正的发展。

从艺术创作的视角来看,武鸣纳福彩绣要做到应用多样化和色彩元素提取两个设计策略。

纹样是花纹图案的简称,是艺术创作的基本元素,也是审美学中直接冲击视觉器官的基本元素。

学报Journal of Nanning Polytechnic 2018年第23卷第3期2018Vol.23No.3
98
武鸣纳福彩绣的纹样在文化传承发展中积累了大量的图形元素,人们将本民族的文化理念与视觉思维相结合,创造出千姿百态的鸟纹、灵动飞舞的蝴蝶纹,以及各种绽放的花卉纹样,都具有着壮文化的特征,有着丰富的变化,抽象化的造型、平面化的处理,都有着强烈的装饰性。

要将这些传统元素运用于现代的设计当中,就要通过对这些元素解构、重组、再创造等方法,运用现代的设计语言,使这些传统的纹样得以创新。

解构与重组,是艺术创作过程中两个渐进的发展阶段,也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手法和方式。

将武鸣纳福彩绣中纹样的多重元素解构,打破原有的构图限制,分解出单独的个体。

第一,可将单个纹样与现代元素或几何图形等重新组合(如图猿),也可以与现代感较强的抽象画相结合,讲究纹样之间的和谐关系,使其产生更加强烈的装饰效果。

第二,为多个纹样融入现代构成的理念,按照现代设计构成中形式美的法则进行重新组合,如渐变、重复等,运用简洁的设计语言,设计出符合现代人审美的作品。

所谓再创造就是在原有纹样的基础上进行再设计,形成新的图形,是艺术创作反思的一种方法论。

武鸣纳福彩绣原有的艺术表现形式、手法、技艺等无
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要在设计等层面上加强艺术形式的再创造。

现代的设计语言讲究简洁,艺术创作的再创造可以将纹样的局部进行变形、夸张、归纳或是更加抽象化,使原本的纹样更具有延展性,与时代的发展接轨。

同时,对于颜色表现、技艺手法等与现代社会审美对接,实现艺术再创造。

数字化是传统艺术形式与当代艺术技术相结合的表现形式。

随着数字技术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整个人类社会都已步入信息化的时代。

数字化技术贯穿着设计的全过程,也必定成为未来设计发展的方向。

借助数字化手段对纳福彩绣的纹样进行处理,如动态化、三维化,打破纳福彩绣传统的表现手法,丰富纹样的艺术效果,为纹样的创新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从根本上摆脱了传统艺术表现手法中无法突破的艺术困境。

古往今来,各民族风俗的差异、宗教信仰的不同、地理环境的差别,各族人民对颜色的热爱也大相径庭。

武鸣纳福彩绣的整体色彩风格是明快、单纯,蓝天的蓝、花朵的红、树叶的绿,在这些现实色彩的基础上进行夸张,纹样色彩在单纯背景色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突出,色相变化过多,色彩调和手法单一。

从现代设计的理念角度来看,艺术创作要重视色彩的象征意义及情感表达。

同时,要按照科学的色彩调和配色方案,正确地处理色彩的变化与统一,在武鸣纳福彩绣色彩文化基础上进行创作创新。

例如,调整色彩的纯度、色彩的渐变、拓展色彩调和的路径、邻近色的运用、色彩的混合与交叉等方式来丰富色彩的运用,随类赋色,增加画面的层次感。

一方面,可以为传统的纳福彩绣增添现代的味道,符合现代人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凸显现代设计的艺术性与民族性,为民族化的文化开辟合理的传承路径。

以往武鸣纳福彩绣作品主要是壮族服饰、小孩背带等居家生活的必需品,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属于艺术形式的工具化取向。

而对于现代生活而言,这些绣品却被工业化的产品所取代,仿佛成了摆设,无用武之地,大多是作为生活中的装饰品,
使
图猿彩绣元素文创产品
门超武鸣纳福彩绣的审美特征与设计技法
99
用价值大打折扣。

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兼具,是现代社会人们对产品的基本需求。

一方面,在设计理念中,武鸣纳福彩绣要定位于使用的社会性功能上,可以被人们的社会生产、生活所使用,这便产生了使用价值,可能提高消费者让渡价值。

另一方面,在设计过程中,还要坚持以审美学的角度审视创作中的美,要坚持从现代生活中挖掘创造素材,并将社会美、人性美、自然美等,通过美学的视角表达出来,这样才能使消费者的内心感受到艺术美。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竞争已经从产品竞争过渡到了品牌竞争,品牌的塑造可以使产品形成差异化,建立起品牌认同的系统,提高竞争力。

武鸣纳福彩绣作为文化产业,要生存和传承,就必须融入到整个文化产业的结构中去。

可以将“文化”作为一个“产品”去营销,文化品牌象征着文化产品的品质,也代表着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些都是品牌化带来的效应。

第一,品牌化要有一种文化的概念。

武鸣纳福彩绣是壮族人民通过不断生活实践和探索形成的艺术形式,然而人们对这一传统技艺却没有一个具体的文化概念,难以在竞争激烈的区域文化中脱颖而出。

在这种潮流下,武鸣纳福彩绣这一明显的地域文化资源应充分开发其特色元素,打造自身形象,无论是在理念上还是在整体视觉形象上进行符号化的改造,以便消费者对企业或产品能够有效地识别和记忆。

第二,品牌化要注重品牌形象视觉感。

武鸣纳福彩绣是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而形成的文化概念,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但却缺少现代社会独有的文化核心及品牌个性。

特别是从品牌形象视觉系统设计看,武鸣纳福彩绣的名称“纳福”具有亲和力,寓意吉祥,能够符合产品的属性。

在视觉语言方面,纳福彩绣缺少符号化的识别,要通过字体、符号、图形、色彩和包装等进行系列化的设计,以达到品牌的识别和传播作用。

第三,品牌化要有运作的机制。

每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的媒介,而这种媒介特别适合于某一种交流[6]。

武鸣纳福彩绣口传身授的传统传播途径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传播方式,需要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尽快融入到现代艺术传播的结构中来,进一步拓宽品牌的传播渠道,将纳福彩绣以现代的品牌形象留存在人们脑海中。

[参考文献]
[1]梁一儒.清史新考[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47.
[2]祁艳.论日常生活与审美艺术的关系[J].深圳大学学报(人
文社会科学版),2006(9):70.
[3]邓色迎.她60岁时重拾刺绣技艺让壮族彩绣重放异彩[EB/OL].[2018-01-16].http:///staticpages/ 20171106/newgx59ff961e-16645476-3.shtml.
[4]邓卉,黄嫄.彩绣,织成壮族女人的梦想———广西南宁市
武鸣区纳福彩绣手工坊绣娘陆兰珍侧记[J].人事天地,2016(11):55-56.
[5]杨弦.传统图形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解读[J].装饰,2006(8):102.
[6]约翰·杜威.艺术即经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106.
[责任编辑:龚维玲]
学报Journal of Nanning Polytechnic 2018年第23卷第3期2018Vol.23No.3
Aesthetic Features,Current Status and Designing Techniques of‘Wuming
Nafu Colored Embroidery’
Men Chao
(School of Art Engineering,Nanning College for Vocational Technology,Nanning530008,Guangxi)[Abstract]‘Wuming Nafu Colored Embroidery’is a kind of artistic expression of Zhuang People for integration and coexistence of their aesthetic arts with social production and living,and a representative craf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Nanning City.This research,based on the mindset of aesthetics as the starting point,in-quires into the aesthetic connotations represented by‘Wuming Nafu Colored Embroidery’from the four struc-tured dimensions of beauteousness in pattern,structure,color and spirit.In the meanwhile,this thesis interprets the endogenic historical rise and decline of generation(representing the origin)and development(representing the right of speech)of‘Wuming Nafu Colored Embroidery’.Finally,this thesis also proposes the artistic design-ing techniques for diversified application and extraction of color elements of‘Wuming Nafu Colored Embroidery’based on the viewing point of artistic creation.
[Key words]Wuming Nafu Colored Embroidery;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Aesthetics;Artistic design
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