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价值及与经济的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的价值及与经济的关系
作者:佀悦林荣尊刘优甫梁美英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47期
摘; 要:艺术,尽管首先也最重要的是使我们进入审美体验的载体,然而它还有许多其他的功能和价值。

参与艺术无论对于我们个人还是社会都有益处。

艺术扮演着重要的社会和教育角色。

本文根据韩国摄影师miru kim《我在地下的艺术探索》作品及其创作艺术的态度,分别从艺术的价值和艺术与经济的关系来完成。

关键词:艺术;社会价值;艺术的价值与经济的关系
没有艺术的世界是难以想象的,艺术可以促进艺术家不断的探索世界、思考世界。

miru kim在《裸体城市的忧郁》一系列作品中,不包裹自己,以最简单原始的人体将自己融入废墟之中,因为她希望照片里的那个身影不带任何文化含义或特定的时间因素。

在不断的探索与拍摄的过程中,miru kim将自己与环境融为一体,物我两忘,将自己完全融入到艺术当中,历史、时间、个体、社会等一系列的关系反应在她的思考与作品中。

在这些作品中,miru kim将渺小而原始的个人融于各种人造的、空旷的环境之中,色调忧郁而充满感伤,仿佛在探究着个人与社会环境之间难以言喻或不断改变的关系。

就构图而言,艺术家大多将自己置于空旷且巨大的环境背景中,给人一种孤立、孤独的存在感。

那么,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除了本身所承载的艺术价值,其与所处时代、经济、社会都发生着微妙的作用,并且在当下社会发挥着自己的社会价值。

那么,这样的作品存在怎样的社会价值呢?首先笔者认为,在这些作品背后,可以让我们认识到,在人眼看不到的地方,曾存在着巨大的人造世界,它们或坍塌,或存在,但已经淡化出人们的视野,在榨干其剩余价值后,在破坏了自然环境后,它们被遗弃,被忽略,但它们所承载的是历史、是过去、是曾经人类的文明。

其次,艺术家希望人们得以警觉,这世间的一切都能顷刻化为废墟,你的家,你的办公室,一家百货中心,一座教堂,人和一座我们周围的人造建筑。

这让我想起我们的安全感是多么脆弱,人类又是多么不堪一击。

miru kim背负着给这些地方注入人性与活力的责任,用一种创新的方式,在它们的记忆永远失落之前,将它们保存下来。

正如我们所熟知的艺术家徐冰的艺术作品《何处惹尘埃》,在这种观念的传达上,二者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处。

2001年的“9∙11”事件震惊世界,3000多个生命逝去,是人类历史上迄今最为严重的恐怖袭击,它被认为是冷战结束后对国际格局影响最大的事件之一。

那一年至今,人们一直以各种方式反思原因、纪念逝者。

2011年,在“9∙11”事件十周年之际,中国艺术家徐冰的著名装置作品《何处惹尘埃》首次在美国公开展出,他同时撰写专文对这一事件进行了回顾和沉思。

尘埃本身具有无限的内容,它是一种最基本,最恒定的物质状态,不能再改变什么了。

为什么世贸大厦可以在顷刻之间夷为平地,回到了物质的原型态,其间涉及到政治、意识形态、宗教的不同与冲突。

但有时想到,超越其上的另一个原因是;在一个物体上聚集了太多的人为意志的、超常的、物質能量;
它被自身能量所摧毁,或者说是这能量被利用、转化为毁灭自身的力量。

事件的起因往往是由于利益或政治关系的失衡,但更本源的失衡是对自然和人文生态的违背。

应该说,9.11事件向人类提示着本质性的警觉,艺术家更希望通过这件作品让人们意识到这一点。

艺术是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的根本。

艺术推动着经济的发展。

但由于经济对艺术市场的过多干预,使艺术丧失了其纯粹的本质与最终目标,沦为赚取金钱的工具。

艺术家自发的行为艺术,是相对来说较为纯粹的艺术形式。

miru kim的作品更多的是让自己感受这个世界感受所处的文化、环境及社会,让自己直接面对自己的内心,探索艺术的终极目标和终极意义,而不是用艺术来赚取金钱。

miru kim曾花费五年时间与猪在一起吃一起睡,完成了一件名为《我爱猪,猪也爱我》的行为作品。

miru kim想透过此次行为艺术,探索人类与动物之间相似之处,并批判人类自以为比动物优越的行为。

以上是对个人对艺术的价值和艺术与经济的关系的理解。

最后,我想说,这个世界不是缺少有思想的艺术作品,而是缺少有思想的艺术家,艺术最重要的功能是自我修行。

(个人价值及社会价值)正确认识艺术与经济的关系,艺术永远不是一种可以带来金钱和利益的工具。

如果你想得到这个,请不要以艺术之名字。

参考文献
[1]; 徐冰.我的真文字[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2]; 周渝.艺术社会学的想象力-第三届艺术社会学青年学者论坛综述[J].文艺研究,2019(09):157-160.
[3]; 周彦华.艺术的介入-介入性艺术的审美意义生成机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4]; 宋建林.当代艺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新世纪以来艺术社会学研究状况[J]. 中国文化报,2013(06):01-02.
作者简介:佀悦(1997.12~),女,福建省厦门市,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17环境设计室内设计方向。

林荣尊(1999.6~),男,辽宁省大连市,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17环境设计室内设计方向。

刘优甫(1999.1~),男,江西省吉安市,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17环境设计室内设计方向。

梁美英(1999.2~),女,辽宁省沈阳市,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17环境设计室内设计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