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疼痛干预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疼痛干预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
果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护理干预对临床影响和重要性。
方法选择新
生儿164人,随机分观察组和控制组,每组82人。
第一个引起疼痛的过程是从
脚跟采集血液,第二个过程是静脉采集血液。
对照组正常护理,观察组接受正常
护理和疼痛干预。
通过评分表对1min后新生儿疼痛刺激的表现对两组疼痛得分。
结果 1 min后在足部和静脉采血,观察组新生儿疼痛率和疼痛值低于对照组,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护理人员应注意疼痛干预的重要性。
【关键词】疼痛;护理干预;新生儿;临床应用
临床表现说明新生儿能够感知疼痛,这是面对疼痛时行为和生理反应表现出
来的特征。
它们无法表达,但可以通过表情等来评估,及生理和行为活动指标。
例如,痛苦的压力会导致睡眠障碍、胃酸分泌过多,影响情绪和饮食。
长期疼痛
对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有影响。
早期的痛苦记忆会对未来社交障碍、情绪抑郁、
学习不良造成更恶劣的影响,未来儿童的情绪控制等。
采血时孩子遭受疼痛,导
致疼痛的原因是从足跟采集血液或者静脉采集血液会引起疼痛。
操作中深度和强
度必须一致。
观察组整个过程中接受干预护理,特别是采血前的温暖母乳喂养允
许用安抚奶嘴、音乐疗法,并根据具体要求给于适量的葡萄糖水,并给与姿势抚触。
对照组接受正常护理,不使用任何干预来缓解疼痛。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164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99例,对照
组平均龄为(36.92±3.11)周,94名婴儿足月。
早产儿70名,女40名男42名,疾病类型,8名患胆红素血症,23名患肺炎,13名患支气管综合征,220名呼吸
困难。
实验组其中有足月婴儿,平均龄(36.99±3.04)周。
早产68,足月96,
39名女孩,43名男孩。
在患疾病,21名新生儿呼吸困难,有新生儿肺炎,15种新生儿下咽疾病,26名是新生儿胆红素血症。
两组平均龄低于26天,年龄性别间无明显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采血时孩子遭受疼痛,使用观察系统观察,(NFC)和评估;舌头伸直、皱眉、嘴巴呈o形、深鼻唇沟、下巴颤抖、水平伸展的嘴、垂直伸展的嘴。
每项1分,共10分;分数<5表轻微疼痛,5-7分中度疼痛,<7分重度疼痛,根据NFCS 评分,根据分数体现的疼痛程度进行分类比较。
两组均采用常规护理治疗。
其中试验组采用新生儿疼痛护理干预法。
具体措施如下:①从足后和静脉中采集血液,可以吮吸奶嘴,吸引注意力和疼痛。
②有研究表明,口服葡萄糖,可以在采集足后血液时减轻新生儿疼痛[1]。
1.3疗效标准
疼痛评估基于NIPS分数。
评估新生儿采血疼痛后一分钟的疼痛程度。
评分标准是他们的表情、哭泣、身体动作、呼吸模式和觉醒状态,7分是总分。
轻度疼痛0-2分,中度疼痛3-4分,严重疼痛4-7分。
1.4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表示,x 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采足跟血1min后比较结果
足后采血1min,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采足跟血1min后两组新生儿NIPS疼痛分度比较[n(%)]
组别n轻度疼
痛
中度疼
痛
重度疼痛
实验组8245
(54.9)
32
(39.0)
5(6.1)
对照组8220
(26.8)
52
(63.4)
10(12.2)
X27.758.91 6.49
P<0.05<0.05<0.05
2.2采静脉血1min后比较结果
静脉采血1分钟后;实验组儿童的最小疼痛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采静脉血1min后两组新生儿NIPS疼痛分度比较[n(%)]
组别n轻度疼
痛
中度疼
痛
重度疼痛
实验组8247
(57.3)
31
(37.8)
4(4.9)
对照组8225
(30.5)
50
(61.0)
7(8.5)
X27.728.90 6.47
P<0.05<0.05<0.05
3 讨论
疼痛是新生儿无法解释清楚的个人感受和情感。
因此,作为护士人员必须照
顾这种感受。
临床中,护士应意识到新生儿疼痛,尽量减少疼痛的影响。
护理目
标是缩短疼痛持续时间,降低疼痛程度。
新生儿儿科医生需要最有效的新生儿护理,风险因素最小,增强他们的反应能力,让新生儿尽快恢复。
3.1用药及非药物护理干预
在预防过程中,用药可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新生儿很难控制剂量
和适应症。
临床上,该方法不被视为首选。
在临床中最常采用如吗啡、芬太尼、
乙酰氨基酚、苯二氮卓类这些药物对新生儿进行全身镇痛,但是药物都有着一定
的副作用。
应在新生儿停止使用止痛药以缓解运动引起的疼痛后进行重复评估。
如果没有明显的停药症状,可以逐渐减少剂量,停药。
止痛药只有在给新生儿提
供足够氧气后才能使用,并且需要对生命体征密切监测。
使用后的临床疗效和副
作用。
越来越多研究证实非药物治疗的有效性,与药物相比,非药物治疗具有简
单且风险低的优点。
3.2选择合适的时机及方法
护理人员应在必要的刺激下减少新生儿的疼痛伤害。
根据相关研究,“研究
表明,对处于不同条件下的新生儿使用相同水平的疼痛刺激会导致不同的反应。
显然,对刺激疼痛最轻微的反应是新生儿吃饱的时候。
当处于饥饿状态,尤其是
在深度睡眠状态时,刺激疼痛会使他们疼痛感升高。
①根据研究,新生儿充分哺乳,疼痛可以缓解[2]。
当从新生儿脚跟采集血液时,可以通过使用斜刺技术来缓
解疼痛。
②传统包裹方法可以起到安抚作用。
疼痛操作时,以弯曲姿势减少疼痛,蜷缩姿势增强新生儿自我控制能力,包裹方法可以增加舒适度。
③新生儿垂直拥
抱在父母的胸部,有袋鼠护理的温暖和安心。
相关研究表明,在疼痛期使用袋鼠
护理有利于稳定生理和减轻疼痛。
这可以显著提高新生儿的安全性,应与袋鼠式
护理辅助一起使用。
④有研究显示,新生儿吸吮可以达到止痛效果[3]。
每分钟30次,非营养吸吮具有镇痛作用。
⑤有研究表明,母乳喂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减轻健康新生儿的痛苦[4]。
使用母乳喂养干预,可以减少对新生儿的长期不
良影响。
⑥口服葡萄糖刺激Cining新生儿甜度的主要目的是激活外部阿片类途径,达到止痛效果。
基于相关研究,首先给予25%葡萄糖水1ml舌尖滴入,而后
过2分钟再进行足底采血,可以达到使新生儿哭吵和疼痛评分分数得到明显降低
的目的。
综上所述,应重视新生儿疼痛护理干预,减少临床操作时导致的疼痛。
同时
采用非药物干预,减少药物干预的刺激作用,有效治疗新生儿疼痛。
临床有效的
新生儿疼痛护理干预,需要在护理实践中给予大量关注和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罗晓萍.180例新生儿疼痛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J]天津护理,2008,
16(3): 141-142.
[2]李婷婷,李莉,杨玉婷,等.疼痛护理干预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6):635-637.
[3]刘玉芬,杨晓清.新生儿疼痛的护理[小家庭护理],2008,6(1):232.[8]
戴海英.新生儿疼痛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1,9(2):347-349.
[4]张宝华.护理干预对缓解新生儿疼痛的效果观察护理学报,2009,
16(11B):49-51.
甘甜,女、1990.07、汉族、湖南岳阳人、本科、护士、研究方向:新生儿
护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