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汇编】首件级配砂砾垫层施工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件级配砂砾垫层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共玉高速公路项目招标文件、补遗(答疑公示)书、工程量清单、设计图纸
等及现场考察所获得的有关地形、水文、地质、交通、电力等资料;
2、国家、交通部、省颁布的有关公路工程的技术规范、技术标准和规程;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05327)JTGF80/1-2004 第一册(土建工程);
4、《共和至玉树公路建设标准化管理指南》;
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0431)JTJ 034-2000 ;
6、《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二、工程简况
青海省共和至玉树(结古)公路GYI-SGB1合同段(玛多黄河大桥至巴颜喀拉山K490+000-K550+000段),起自玛多县黄河大桥南岸K490+000,向西南方经小绵沙岭、大野马岭、野马滩、小野马岭,至野牛沟K550+000,全长60KM; 设计速度80km/h,单幅路基宽度10m,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I 级。

20 ㎝砂砾垫层685740㎡,合同工期为2011 年5 月1 日和2013 年7 月30 日。

三、试验目的
1、确定垫层级配砂砾料的级配和比例;
2、确定最佳松铺厚度、松铺系数,以及碾压遍数、碾压方式与压实度的关系;
3、确定最佳含水量及施工偏差;
4、选择最佳施工方案,优化人员及机械设备组合;
5、掌握垫层施工工艺和检测手段;
6、为确保本标段垫层高效、优质完成,选择首件试验段先期施工,积累施工参
数和经验来指导全线底基层施工。

四、试验段的选取
根据现场路基填筑情况及结合本标段的特点,选定K525+000-K526+000 段1000m作为本合同段底基层的首件试验段。

该段为一般10m宽路基、干燥状态
段,垫层设计厚度为20cm,边坡率1:2 ,采用级配砂砾料填筑,压实度98%,
设计填筑集料2600m 3 。

五、施工资源配置
5.1 组织结构
项目部成立以常务副经理为组长、总工、工程技术、质检、测量、试验人
员组成的级配砂砾底基层首件工艺试验小组:总体负责人:仁青才让,技术负
责人:陈国华,施工负责人:韩小强,试验负责人:王立强,质量负责人:宋
志明,测量负责人:马育龙,物资设备负责人:马城;安全负责人:张旭红;
主要施工设备配置:PY18 平地机 1 台,25T 振动平碾XG6224M 2台,柳
工CLG855装载机 3 台,CA10B洒水车 2 辆,自卸车8 辆;TCR402power套1/1
全站仪2 台,苏光DSZ2水准仪1 台,50m钢尺1 把,AGT-10电子秤1 套,Φ150mm 灌砂筒1 套。

六、施工布置及施工准备
6.1 施工准备
6.1.1 技术准备
1)在垫层正式开工之前,首先对路基顶进行验收,其各项技术指标均需符合《公
路工程质量验收评定标准》要求,重点复核路基顶设计高程与实测高程是否在
允许误差范围之内,弯沉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熟悉并审核图纸,熟悉底基层
填料性能和要求等;
2)掌握施工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编制垫层的施工方案、工艺等;
3)向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技术、操作、安全、环保交底,满足《公路工程施工安
全技术规范》JTJ076-95 的相关规定,确保施工过程的质量和人身安全;
4)对料场取样试验,进行含水量、级配、液塑限、相对密度、和重型击实试验,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砂砾垫层所用砂料技术及级配要求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级配砂砾垫层的级配宜接近圆滑曲线,液限小于28%,塑性小于6%,级配组成满足设计要求。

做好技术和质量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施工日志记录详实,工程质量验评和工程试验等各项资料
齐全完整, 工程竣工之时, 向业主提交完整的资料。

6.1.2 作业条件
1)对进场设备、机具进行保养、调试检查和试运转,确保机械正常工作,配备
足够的备件;
2)引好桩位控制线和高程的控制点并妥善保护,施工中要常复测;
3)正式施工前,实行首件工程认可制。

对首件施工进行总结,通过首件试验段
获得技术数据和施工经验,检查所选择的机具设备及施工工艺是否适宜于本标
垫层施工。

七、施工工艺、方法与质量检验
7.1 施工工艺流程
准备下承层→料场备料→施工放样→运输和摊铺→整平→碾压→横缝处理
→检查验收。

7.2 施工工艺
7.2.1 准备下承层对已交验的路基用压路机碾压1-2 遍,如发现土过干、表层松散,则适当洒水;如土过湿有“弹簧”、开裂等现象挖开晾晒或换土等措
施处理,如换填面积较大则应重新检测交工。

7.2.2 施工放样恢复中桩、边桩,按20m 设一桩;放出底基层边线,并做好指示桩,以便控制底基层的宽度和高度。

在中桩和边线指示桩上用明显标记标
出级配砂砾的松铺标高并挂线。

7.2.4 运输和摊铺集料根据每车料的方量和松铺厚度在路床上打出网格,网格横向间距相等,纵向根据厚度和方量调整。

供料时,由远到近将料卸于网格内。

集料在下承层上的堆置时间不宜过长,运送集料与摊铺集料工序应紧凑衔接。

本试验段采用平地机摊铺砂砾料,松铺系数约为 1.25 ~1.35 ,暂取上限值1.35,则松铺厚度按20× 1.35= 27cm控制。

大面积施工时的松铺系数和松铺厚度,通过本试验段确定。

用推土机将集料均匀地摊铺在预定的网格上,表面应力求平整,并按照规定预留路拱。

检查松铺材料层的厚度是否符合松铺厚度要
求,必要时,进行减料或补料工作。

推土机初平后试验员检查含水量,此时含
水量要大于最佳含水量 3 个百分点,否则要根据方量推算出需要补水的数量,现场安排洒水。

7.2.5 整平
用推土机粗平,粗平完成后现场测量员检查标高,标高符合要求后通知平
地机进行精平。

精平时由外侧向内侧进行刮平,然后技术员采用挂线法及时检
查松铺高程及松铺厚度,符合要求后通知压路机碾压。

压路机在已初平的路段
上快速碾压一遍,以暴露潜在的不平部分。

压路机初压一遍后,再用平地机按
规定的路拱进行整平和整形。

在整形过程中,严禁任何车辆通行。

7.2.6 碾压整形后,当混合料的含水量等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不大于3 个百分点)时,立即用25t 以上振动压路机静压一遍,然后进行振动碾压,震动
3 遍(往返一次为一遍)后进行压实度检查,直至压实度满足要求后停止震动
碾压。

根据类似工程经验,一般振压3~4 遍可满足要求,最后用22t 压路机静压一遍。

本试验段为直线段,由两侧路肩开始向路中心碾压;碾压时,应重
叠1/3 轮宽,碾压一直进行到要求的密实度为止,然后用压路机压到表面无明
显轮迹。

压路机的压实速度,头两边采用 1.5 ~1.7km/h 为宜,以后用 2.0 ~2.5km/h ;静压时采用5km/h。

路面两侧应多压1~2 遍,以保证边缘压实度。

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面段上调头或急刹车,以保证垫层不受
破坏。

7.2.7 接缝处理两作业段的衔接处,按搭接碾压处理。

第一段铺筑后,留5~8m不进行碾压,第二段施工时,前段留下未压部分与第二段一起整平后进行碾压。

垫层填筑、碾压验收合格后,放出顶面的中线、边线,然后人工沿着边线
以1:2 的边坡率向下修整底基层边坡。

7.3 注意事项
1)按工序划分段落。

2)施工过程中具体要求:对主线单幅路面垫层,每一摊铺、碾压的作业段长度
控制在100 范围内。

3)各工作区要插标识牌,横向洒白灰区分。

碾压区要求由低到高,与水车配合
施工。

4)现场试验员填写表格必需为正式用表,写完后监理签字认证。

5)整修边坡和边线时必须画线,保证边坡的平直度。

6)层上禁止行,封管理。

7.4量准
7. 4.1程控制层在施工程中检含水量、配、塑性指数、承比
(CBR≥60%)等要符合施工范和计纸要求。

7. 4.2果控制
1)实后底基表面平整无迹、无隆起象。

2)在施工束后实度、弯沉、平整度、段高程、度、厚度和横
坡,要符合纸计要求及JTG F80/1-2004 《公路工程量验定准》。

7.4.3 基本要求
1.用地韧、无料,配符合要求。

2.验数据必准确,塑性指数必需符合定。

3.铺均匀,无明离析象。

4. 碾应遵循先后重的原,洒水碾至要求的密度。

7.4.4测目配砂底基实
1 代表97 按附B查,每200m每道2极93
2 弯沉(0.01mm)符合计要求按附I查
3 平整度(mm)3m直尺:每200m2×10 尺
4段高程(mm)+5,-15 水准:每200m4 个断面
5度(mm)符合计要求尺量:每200m4 个断面
6 厚度(mm)代表-10 按附H查,每200m每道1合格-25
7 横坡(%) ±0.3 水准:每200m4 个断面
外鉴定:表面平整密,,无松散。

八、质量保证措施
1)施工技术人员跟班作业,勤交底、勤检查,严格技术交底复核制度,并深入
工班检查指导,与工班技术员、质检员一起保证各工序质量。

2)施工过程控制:严格执行“三检制”,实施工序质量检验程序,特别重视施
工过程中的控制、质量监察。

工序交接必须有班组间的交接检查,上道工序不
合格,不准进入下道工序。

3)纠正预防措施:施工过程中发现不合格项,应立即采取纠正措施,针对工程
质量通病要制订预防措施,确保每一道工序质量合格。

4)坚持自检程序,以过程质量确保工程质量。

5)加强过程控制,实施程序化、规范化质量管理,使整个质量体系要始终处于
受控状态,同时做好质量记录,确保工程质量的可追溯性。

6)加大监控力度,严格要求,规范施工,认真执行规范、标准及相关技术文件
要求。

九、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试验段施工前,做好安全措施落实工作,做到施工技术措施与施工安全同
步。

施工过程中,自始自终地开展安全教育工作,技术交底的同时进行安全交
底,施工安排的同时进行安全生产安排,施工检查的同时进行安全检查。

为确保本试验段的安全生产,项目经理部成立以常务副经理为组长的现场
安全文明施工领导小组以指导现场安全生产施工:组长: 马小军;副组长:仁青才让、陈国华;成员:韩小强、彭延龙、李尔荣、王立强、宋志明、马城、马玉龙、李效良。

十、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