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效益共22页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新课程理念下的评课指向
(一)评价教师是否重视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⑴学生的参与状况和品质
●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去解释、表述所学到的知识 ●学生主动提问、回答提问的次数 ●学生参与解决开放性问题的数量 ●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比较复杂的综合问题的数量
⑵学生参与的方式
●个别学习与小组学习交叉进行 ●小组学习和讨论有实质性的交流 ●分组实验或学生单独实验 ●学生个别回答提问或分小组合作参与竞答 ●学生辩论
⑶创新学习的设计
▲教师能否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起点或不同的角度,不同的 方向去思考问题;
▲教师能否为学生提供多个思维方法和思维结论,增强学 生思维的多向性,发展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⑷创新学习的效果
▲学生能否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是否有新意、独创性 ▲学生分析问题是否深刻 ▲学生的表达是否流畅,意义是否丰富
二、新课程理念下高效课堂的标准
(一)关注学生态度的生发,情感的滋养、信念的形成、人格 的完整,关注孩子整体生命(生理、心理)的健康成长,而不 仅仅局限于认知的目标。 (二)根据教学实际随时改变原来的设计,调整教学活动和教 学进程,而不是严谨地执行写得详细、系统、完整的教案。 (三)把教材当作与学生进行交流对话的部分材料,能够根据 学生的需要去改变教科书中的次序,或在内容上有所补充与舍 弃,而不是视教科书为金科玉律,教师不只是“吃透”教材、 准确无误地传送教材知识。
◆教师能否把自己看成是学习者,与学生一道学习,敢于承 认自己的不足以及不如学生的地方
◆教师能否热情鼓励学生质疑困难、提问、讨论和辩论
⑶学生参与的时间和广度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主动活动的总时间(至少有1/3以上, 参与程度高的课可占总课时1/2以上)
●学生个别学习的时间(独立阅读、思考、分析、练习) ●学生回答问题与示范的人次
⑷学生参与的效果
●预定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怎样 ●学生的相关能力和意志、情感、价值观的形成,提高与
扩展 ●学生的学习是否形成良好的思维、动口与动手习惯 ●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投入的程度
创新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效益
创新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效益
【引子】
春天在哪里?
——一堂小学《生活》课引发的思考
1.学生的认知是从书本开始的吗?——春天在哪里? 2.孩子(他)为什么不再举手? 3.弱势的学生为什么总是被冷落? 4.思维能力的培养从什么时候开始? 5.“三维目标”是分环节投放和达成的吗?
(八)教学不把学生的活动安排得又多又密以显示教学的形 式多、容量大,而是真正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多留一些 空白让学生有自主活动的时间。
(九)教学不一定每堂课都很完整、都完成了预定的任务, 但却实实在在地解决了临时遇到的问题,取得了预料之外的 效果。
(十)教师对学生的赞扬不是为了活跃一下气氛或是鼓励学 生“配合”老师的教学,而是发自教师内心的热望、欣赏与 赞叹。
(四)教学过程不只是目标准确、计划周密、环环相扣、层次 清晰、首尾照应,而是有一些松散、一些随意、甚至一些杂乱, 以及在这种松散、休闲、随意、杂乱的情景中师生智慧、情感 的真切流露与展现。 (五)教学氛围不是刻意营造,而是在相互理解、彼此尊重、 共同合作的师生交流互动中自然形成的。 (六)教师的活动范围不只是在讲台,而是经常走到学生中间, 以朋友的身份给予学生关怀和帮助。 (七)教师不只是自己精心设问,接连发问,而是让学生自己 去发现问题并有时间自由提问。
⑵创新学习的策略
▲教师是否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导思路,展开思维过程; ▲学生有较高的思维活动的质与量; ▲教师是把自己的思维方式或问题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还是
启发学生自己思维,得出自己的结论; ▲教师能否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和意见,当学生见解出现错
误或偏颇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 留给学生; ▲教师对有独立见解的学生,是否有意识地表扬、鼓励。
一、当前课堂教学效益差的主要原因
(一)引入教学不吸引学生,难以激发学生思趣; (二)教学情境创设,方法单一,不能形成持久的优良氛围; (三)没有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纯知识的传送; (四)滥用电教手段,学生成了多媒体画面下的观众; (五)“满堂问”,学生参与没有实效; (六)廉价表扬,丧失了激励功能;
(二)关注教师能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⑴创新学习的时间和数量
▲教师提出了几个开放性的问题? ▲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是多少? ▲留给学生多少时间进行独立学习和研究? ▲课堂中有多少时间用于小组自由讨论? ▲学生的回答不是照着教材念,而是有自己见解的人次是
多少? ▲学生主动提问的次数是多少? ▲学生提问有创造性、有个性的人次是多少?
(三)检视课堂教学是否保持了一种有效的互动
◆教师是否给学生提做到参与协商、鼓励和调控学生的讨论或练习 过程,而不包办代替、不控制学生讨论的结果
◆教师能否促进学生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并通过示范、讲解, 尤其是提炼和概括,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十一)教师把眼光放在每一个学生身上,对所有学生都充 满着期待,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都能体验到成功 的欢喜。
(十二)教学更多显示的不只是教师的能力,而是学生尽情 施展才华与优良的品行。 (十三)师生双方都沉浸于教学活动中忘掉了各自的角色, 共同感受生命力量的涌动和生命质量的提升。 (十四)教学的成功不仅仅是预定目标的达成、问题的解决, 而且还是新目标的生成与新问题的产生,师生带着问题进入教 学,又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既要“堂堂清”,也要“堂堂 新”。 (十五)教学是生活的一部分,是师生生命的乐曲,生活化 的教学使师生能体味到生活的浓浓气息。
(七)以小组讨论代替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八)面面俱到,刻求完美,案例重复,容量太大; (九)“请君入瓮”,浇灭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 (十)教师精彩表演,学生“配合好”,自主学习的时空少; (十一)“教完就完”,无小结、训练,更没有反馈与矫正; (十二)目标定位不准确、不合学生实际,达成情况参差不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