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临安府地块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06.22)精品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证书编号:国环评证甲字第2404号
杭州路28号A地块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建设单位:青岛中海盛兴房地产有限公司
环评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2013年6月
一建设项目概况
1.1项目背景
项目地块位于市北区宜昌路以南、兴德路以东、宣化路以西,原为青岛双桃精细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原青岛染料厂)生产厂区,目前地块内厂房已经全部搬迁完毕。

该地块纳入土地储备用地后规划用于商品房(住宅、商服)开发,其土地性质变更项目环评已取得青岛市环保局的批复(青环评字[2009]54号),土地性质变更项目(土壤修复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已取得青岛市环保局“验收意见的函”(青环验[2012]17号)。

2012年12月7日,青岛中海盛兴房地产有限公司获得该地块的开发建设权。

本项目已获得青岛市规划局《建设用地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青规规条字〔2012〕91号)。

项目占地面积约7.40万m2,总建筑面积约21.6万m2,其中住宅建筑面积约15.2万m2,商业建筑面积1.2万m2,居住区配套面积6530 m2,地下建筑面积4.6万m2,规划居住1529户、5016人。

1.2项目建设地点
本项目位于青岛市市北区(原四方区)杭州路28号,宜昌路以南、兴德路以东、宣化路以西,项目南侧及东侧为待建规划路(杭州路28号B、C地块)。

1.3建设内容
项目名称:杭州路28号A地块项目
建设单位:青岛中海盛兴房地产有限公司
建设性质:新建
总投资:总投资6.0亿元
环保投资:900万元
建设期:2013年7月—2015年7月
建设规模:项目占地面积约7.40万m2,总建筑面积约21.6万m。

项目拟建27栋
住宅楼(含经济适用房236套),其中多层住宅楼(4、7F)14栋,小高层、高层住宅楼(11~23F)13栋,12班幼儿园(3F)1座,沿兴德路、宣化路、东侧规划路楼座底层配套建设1~3F的商业网点房,其中不设餐饮、娱乐业。

共设停车位1551个(地上停车位280个,地下停车位1271个),水泵房、换热站、风机房等设备间均位于地下车库内。

1.4项目选址
本项目位于青岛市市北区(原四方区)杭州路28号,宜昌路以南、兴德路以东、
宣化路以西,用地性质为居住用地,项目选址符合城市规划要求。

项目所在区域市政给水、排水、供热、燃气、电力管线完善,可满足本项目的需求。

同时,海泊河污水处理厂有能力接纳本项目产生的污水。

因此,无论从城市发展规划、项目周围配套设施情况,还是从项目自身对城市发展的贡献方面考虑,在满足环评相关要求的前提下,项目选址是可行的。

1.5与相关政策相符性分析
按照行业分类,本项目属于K7010 房地产开发经营。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本项目不属国家限制类和淘汰类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工程建设内容中包含236户经济适用房建设,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鼓励类“三十七其他服务业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

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

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2.1项目周边情况
项目用地北侧临宜昌路,隔路为宜昌居民五号小区,相距约25m;东侧临规划城市支路,隔路为宣化路居民小区、相距约20m;东北角临宣化路,隔路约25m为金源小区;南侧临规划城市支路,隔路为规划的商务用地(B地块)和城市公共绿地(C 地块),相距约12m;西南侧临兴德路,隔路为国棉二厂三舍居民楼,相距约25m;西北侧紧邻双桃花苑小区,相距约9.6m。

项目各地块周边环境见图2-1。

2.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目标
根据项目周边环境状况调查及项目工程特征,确定项目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

表1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2.3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
(1)环境空气
监测点2012年环境空气中的SO2、NO2、PM10年均值浓度均不超标。

2012年全年市北区达到Ⅰ级空气质量级别的有102天,Ⅱ级空气质量级别的有234天,全年达到Ⅰ、Ⅱ级空气质量级别的天数占全年的92%,项目所在区域空气质量良好。

从2012年全年情况看,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良好。

(2)噪声
2013年3月7-10日。

在项目区域及周边布设噪声监测点10个,分别进行昼间、夜间各监测1次。

监测结果表明:除宜昌花园小区南界昼夜间、金源小区西界夜间略有超标外(最大超标1.3dB),其余各点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2类标准的要
求。

区域周围声环境质量较好,可基本满足功能区的要求。

(3)电磁辐射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在项目地块布设3个电磁辐射监测点,监测一次。

监测结果表明:评价区域内地面监测点环境电磁辐射水平满足《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 8702-88)中相关公众限值40 V/m的要求。

磁感应强度符合《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 24-1998)中“国际辐射保护协会关于公众全天辐射时的工频限值0.1 mT磁感应强度的评价标准”。

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污染防治措施
3.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及污染防治措施
3.1.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及污染防治措施
(1)影响分析
施工期扬尘主要来源于:拆迁过程产生的粉尘;基础工程中土石方开挖产生的粉尘;土石方、建筑垃圾及建筑材料运输产生的二次扬尘;施工场地建筑材料堆放场产生的扬尘。

在无任何防尘措施的情况下,施工现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严重,最大污染浓度是对照点的6.39倍,施工场地下风向200m处的扬尘浓度为上风向(对照点)的1.3倍。

在对施工场地进行围挡的情况下,施工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大为降低,最大污染浓度是对照点的4.04倍,较无防尘措施时降低了0.479mg/m3,场地下风向100m处的扬尘浓度是上风向(对照点)的1.15倍,架设围挡后施工扬尘影响范围主要在100m 范围内。

各地块周围的敏感目标较多,且距离施工场界较近。

因此,当敏感目标处于施工现场下风向时,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施工期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还表现在车辆运输时产生的二次扬尘。

本项目使用的机械主要有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压路机、起重机,它们主要以柴油为燃料,施工过程中将产生一定量的废气,其污染物主要为CO、NO x和SO2,产生量较小,且为无组织排放,影响范围有限。

(2)污染防治措施
由于敏感点双桃花苑、麦迪绅小区、宣化路居民小区距离项目区较近,大气污染物的主要影响为施工扬尘和二次扬尘对其的影响,因此必须在项目区与敏感点之间加强围挡的设置,且经常洒水抑尘,可有效降低扬尘等对其产生的影响;扬尘及二次扬尘在措施得当的前提下,对敏感点影响较小。

A、道路运输扬尘防治措施
运输车辆应按照批准的路线和时间进行建筑材料、土方等的运输,车行至环境敏感点分布较为集中地路段时,应低速行驶或限速行驶;实行密闭运输,防止超载;运
输车辆驶离工地前,应在洗车平台冲洗轮胎及车身,其表面不得附着污泥。

B、施工场内扬尘防治措施
施工现场应进行围栏或设置屏障。

施工工地表压实并定期洒水。

天气预报4级风以上天气应停止产生扬尘的施工作业。

合理安排工期,尽可能地加快施工速度,减少施工时间。

C、堆场扬尘防治措施
施工期临时弃渣堆场应设置高于废弃物堆的围档、防风网、档风屏等。

散装粉状建筑材料,宜采用仓库、封闭堆场、储藏罐等形式堆放。

工地内露天堆置砂石,应采取覆盖防尘布、覆盖防尘网等措施。

尽可能采用商品混凝土。

施工扬尘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污染影响,要求建设单位应严格执行《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HJ/T393-2007)、《山东省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248号)和《青岛市防治城市扬尘污染管理规定》,采取覆盖、围挡、洒水抑尘等措施,将施工扬尘对环境的影响降至较低水平。

3.1.2水环境影响分析及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污水主要有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工程污水。

本项目共有施工人员300人,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为12.8t/d,施工期共排放生活污水9180t,在项目施工期间,施工人员集中居住,施工期产生的生活污水,通过修建临时排水管道,就近接入现有的污水管网,最终进入海泊河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①施工期工程用水主要用于工程养护,这部分水绝大部分蒸发,少部分存留在构筑物内,不会产生明显的径流,对项目周围水环境不会造成污染影响。

②降雨时,应对施工场地、土石方和建筑材料堆放场地进行围挡,防止因雨水冲刷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施工场地雨水和基坑水的SS浓度值较高,约为1000~3000mg/L,应在场地内做好排水沟,将含沙量较大的污水收集沉淀后再排放。

在采取以上措施后,施工期污水不会对周边水环境造成污染影响,防治措施切实可行。

3.1.3声环境影响分析及污染防治措施
1、影响分析
项目与场界距离较近,各施工阶段场界噪声有超过《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
标准》(GB12523-2011)的现象。

各施工阶段,受施工噪声影响,周边居民小区昼间声环境质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最大超标11.1dB(A)。

项目建筑垃圾及土石方运输总量约26.36万t,平均往返车辆数为29辆/小时。

车辆产生的交通噪声会对双桃花苑、麦迪绅小区、宣化路居民小区、宜昌花园小区、金源小区等产生影响,但随着运输工程的结束其影响将消失。

2、防治措施
①合理设计施工总平布置,将木工房、钢筋加工间等产生高噪声的作业点置于项目西部,远离周边居住小区。

并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夜间22时至凌晨7时禁止使用强噪声施工机械。

②运输车辆路经周围居住小区时,减速,禁止鸣喇叭扰民;运送砂、石的车辆在卸车时,避开居民休息时段,以免卸料噪音影响他人休息;控制汽车鸣笛,尽量压缩施工区汽车数量和行车密度。

③建设单位应要求施工单位所使用的主要施工机械应为低噪声机械设备,如选择液压机械取代燃油机械等,并及时维修保养,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各类机械。

④加强施工噪声管理,在不影响施工的前提下,尽量将对高噪声的机械设备采用降噪措施。

同时加强高噪声设备的维修管理,保证其正常运行,减少设备在非正常运行时所产生的噪声。

加强车辆管理,控制车辆噪声,昼间进行材料、弃土、弃渣等运输,并避开休息时段,减轻交通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⑤制订科学的施工计划,尽量避免夜间施工,如有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应报环保部门批准,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在高噪作业前及连续施工时及时公告施工时间,并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尽量缩短施工周期。

⑥对噪声较大的施工设备,如振捣棒、升降机等,可进行局部围挡,对施工期现场四周加设高约2.5米的防护板,以降低噪声污染;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1.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及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建筑垃圾、开挖土石方及少量的生活垃圾。

其中:开挖产生的土石方量约25万方,施工过程产生的建筑垃圾约为1.36万t,上述固废全部外运至城管相关部门指定的合法堆放场地;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共约108t,由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