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真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管理真题
2003年试题行政管理学
一、名词解释(5*4)
1、名誉市长制
2、例外原则
3、行政协调
4、头脑风爆法
5、责任行政
二、判断说明(5*5)
1、行政职能具有动态性
2、古德诺对政治—行政二分法的兴趣主要在于政治与行政分离
3、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之间关系的唯一表现形式就是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制约。
4、行政执行具有强制性。
5、公共产品具有排他性特征。
三、案例分析(15)
据有关资料介绍,一个先进镇坦言,担任此职务实属不愿意。
因为这个镇太“富”了……前任为了追求"政绩",在统计报表上作了手脚,造成了该镇十分富裕的假象,不久又到县里做了局长。
这位新镇长认为,如果想追求“政绩”,很简单,只需照着前任的样子,在其基础上继续在报表上弄虚作假就是了。
但如果这样做,就会增加农民负担,恶化政民关系,也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但如果不这样做,老老实实上报,短期内不但没有政绩,还会给上级留下一个“工作不力”的印象,进而会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发展前程。
于是乎,也只得跟着弄虚作假、浮夸虚报。
试运用行政管理学的有关理论分析该案例说明了什么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何在?你认为应当怎样解决该案例所反映的问题?
4、简答(5*10)
1、简述当代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基本趋势。
2、法约尔是如何理解“管理”这个概念的?
3、简述行政程序法定化的重要意义。
4、行政领导者的创新能力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5、奥斯本认为政府组织与企业组织的主要区别何在?
五、论述(2*20)
1、韦伯的官僚制理论评析。
2、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试论应当如何正确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权利配置关系。
2004年试题行政管理
一、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经济人假定”
2、行政文化
3、“差别记件制”
4、律令式协调
5、“政治神话”
二、判断说明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政府采购具有公共性。
2、行政风范带有浓重的家族和亲族主义色彩是衍射型行政模式的特征之一。
3、古立克把行政机关的职能总结为POSDCORB这个首字母缩略词。
4、咨询机关的职责就是替行政首脑机关作决策。
5、在西蒙的组织平衡理论中,所谓“贡献”只包括组织所需要的有形资源。
三、材料分析题(15分)
你是如何理解下面这一段文字材料的?你认为它对于完善和健全我们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有何启示?
“在行政管理活动当中,……公共舆论将起权威性评判家的作用,……行政管理必须在一切方面都公众舆论有敏锐的反应。
”
四、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我国行政监察机关有哪些职权?
2、简述怀特的行政协调思想。
3、简述信访工作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4、为什么西蒙提出以决策行为去研究行政学?
5、简述行政组织编制管理的重要意义。
五、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试论布坎南关于政府机构工作低效率原因的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2、根据制度条件对行政组织的影响,是分析我国政府当前加强行政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
2005年试题
一、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公共管理学及其基本内涵
2、公共部门的绩效概念
3、公共管理顾客导向的内涵
4、西方国家“政府再造”的主要特征
5、公共部门战略管理中的SWOT分析
二、辨析题(指出每组两个概念的基本内涵,并说明两者的异同。
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1、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
2、政府组织与非营利组织
三、案例分析(共2小题,每小题16分,共32分)
1、基尼系数是描述一国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理想指标,基尼系数越大,该国的贫富差距就越大。
一般认为,当基尼系数小于.0.2时,收入分配属于绝对平均水平;当基尼系数为0.2—0.3时,属于比较平均;当基尼系数为0.3—0.4时,收入分配相对合理;当基尼系数为0.4—0.5时,贫富差距就较大;当基尼系数大于0.5时,就是贫富悬殊了。
秦根据下列表1和表2 中的数据及相关信息,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3)表1 世界各国基尼系数平均值的变化
人均GDP(美元)100以
下
101—
200
201—
300
301—
500
501—
1000
1001—
2000
2001以
上
平均基尼
系数
0.4190.4990.530.4940.4380.4010. 365表2 中国基尼系数的变化
(1)根据世界上各国的一般情况来看,经济发展与贫富悬殊之间呈现何种关系,原因何在?
(2)中国贫富悬殊差距变动的规律是什么,它与世界各国的普遍规律
之间有何异同,原因何在?政府应该如何协调平等与效率之间的关系?
1
2、城市乞讨人员是城市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城市管理中令人头疼的问题,以至于2004年6月举行的政协北京市第十届委员会第十四次主席会议,专门审议了一项题为《关于加强我市对流浪乞讨人员管理和救助工作的调研报告》。
一般而言,对乞讨问题存在两种不同的政策逻辑。
一种逻辑是从公民权利和自由的角度出发,反对政府干预
和限制乞丐行乞。
这种观点认为政府采取限制乞丐的行为是一种“歧视逻辑”,一种“面子逻辑”,一种“强权逻辑”,违反最基本的人权;政府作为全体公民的发表,理应维护乞丐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一种逻辑是从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的角度出发,赞同政府干预和限制乞丐行乞。
这种观点认为限制乞丐行乞是现代文明的必然要求,乞丐有职业化趋势,很多人利用行乞谋取暴利;乞丐不劳动而获取成果,不利于社会发展;乞丐也影响了被乞丐人的行动自由,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代表,理应该采取强制措施治理乞丐问题
请问:你对以上两种政策逻辑的看法,你认为治理城市乞讨人员的合理对策有哪些?
四、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依据公共管理相关理论,试析我国政府“权力扩张,机构膨胀”成为顽症的原因。
2、从资源配置的角度,试析政府机制在弥补市场失灵中的效能与局限
2
2006年试题公共管理学
一概念辨析题(指出以下两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8×5):
1、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2
2、纯公共物品与准公共物品
3、程序性职能与任务性职能
4、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
5、公共问题与公共政策问题
二简答题(10×5)
1说明公共组织与非公共组织的区别。
2公共管理中的顾客导向包括哪些内涵?
3说明公共政策及其性质。
4影响公共部门绩效的因素有哪些?
5说明公共权力的内涵及其特性。
三论述题(20×3)
1试述市场经济中公共管理职能的内容和限度。
2试述如何构建新型的政府与社会关系。
3试论非盈利组织发挥的作用。
2007年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绩效管理
2、公共服务民营化的BOT模式
3、拥挤性的公共物品
4、企业家政府
二、概念辨析题
1、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有哪些?
2、说明公共物品供给的特点。
3、简述公共管理的程序性职能。
4、键鼠非营利组织的含义与特点。
5、如何正确处理公共权力监控中的问题?
三、论述题
1、试论公共管理学对于中国市场经济的作用。
2、论述公共组织变革的主要动因和内容。
3、试论公共部分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
2008年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绩效
2、战略管理
3、公共物品
4、企业型政府
5、SWOT分析
二、概念辨析题
1、公共部门管理与私人部门管理
2、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
3、公共管理研究的P途径与B途径
4、激励与控制
三、简述题
1、什么是公共管理职能?政府如何履行环境保护职能
2、简述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
3、简述公共组织层级制的特点
4、简述的西方各国新公共管理实践的共同特点
四、论述题
1、结合实践,分析西方国家政府再找运动的基本特征,并探析其对我国的启示
试论政府在公共物品管理中的策略。
2009年试题
一、概念辨析题
1、权利和领导
2、官僚政府与企业型政府
3、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与微观调控职权
4、绩效管理与目标管理
5、战略管理与功能管理
6、价格排他性的公共物品与拥挤性的公共物品
二、简单题
1、简述日本、新加坡的政府与企业关系模式。
2、简述西方国家公共管理职能的变迁。
3、简述政府建业生产公共产品的主要方式。
4、公共权力的内涵是什么?监控中国公共权力的外部机制主要有哪些?
三、论述题
1、分析当前能促进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积极因素,并论述规范我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管理的主要措施。
2、结合公共组织变革的有关理论,评述近年来我国政府组织的变革。
2010年试题公共管理学
一、辨析(6*10分)
1、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
2、社会问题与公共问题
3、政府与非营利组织
4、效率与公平
5、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
6、科层制管理与传统农业社会管理
二、简答题
1、政府职能的有限性(12分)
2、科层制组织的特征(12分)
3、绩效管理过程最基本的职能活动(9分)
4、西方社会“政府再造”的特征(10分)
5、政府间接生产公共物品的方式(10)
三、论述
1、结合现实,论述公共管理对公共部门经济和社会职能的定位(17
分)
2、结合现实论述我国公共责任有效落实的措施(20分)
2011年试题
1、名词解释
1、公共事务
2、准公共物品
3、目标管理
4、公共权力
5、林达尔均衡
6、 SO战略
2、简单题
1、公共管理学与中国的市场经济
2、公共问题及其特性
3、新公共管理及其范式
4、公共责任的性质
5、民营化的优点
6、政府与市场的区别
3、论述题
1、试述公共组织的纵向结构及其基本特点。
2、结合我国现实论述对公共权力的外部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