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学概论知识重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性食品的营养价值比植物性食品高,主要表现在其蛋白质中的氨 基酸更为平衡,尤其是含有植物蛋白质所缺乏的人类生产所必需的氨基酸 (如赖氨酸、蛋氨酸等);同时,动物产品也是铁、锌及其他许多微量元素 的良好来源。据 FAO 报告,人类膳食的蛋白质总需要量中,动物性蛋白质 应占 1/3,其作用是通过向占蛋白质 2/3 的植物性蛋白质中补充某些氨基酸 (如赖氨酸),以使其各种氨基酸的比例得到自然平衡,而大豆粉、鱼粉及 合成赖氨酸等难以达到此目的。因此,有人说动物生产的实质是蛋白质生 产并不为过。按人体可利用蛋白质(即蛋白质净利用值,NPU)来评定, 各种蛋白质品质的顺序分别为蛋 94%、奶(全乳)82%、牛肉 73%、玉米
(1)畜牧业生产系统(畜牧生态经济系统) (2)畜牧业生产原理 (3)畜牧业生产技术 (4)畜牧生产效果评价
第一章 畜牧业生产概述
第一节 畜牧业生产的概念及特点
一、畜牧业生产的概念
目前关于畜牧业生产概念的解释,主要有利用系统论观点对畜牧业生 产的解释和利用经济学理论对畜牧业生产的解释两种版本。
(一)利用系统论观点对畜牧业生产的解释 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畜牧业生产是指以家养动物为核心,人们利用 自然资源(土地、水等)、生物资源(畜禽、饲草、饲料等)、社会资源(人 力、物力、财力、科技、市场等),进行畜产品生产、产品加工、运输和销 售过程所形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是一个系统工程,一般称为畜牧生产系 统。它是农业生产系统的亚系统,其实质是人类通过饲养动物参与自然界 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来满足自身食品需求的一种生产方式,其功能是将 植物性的能量和物质转化为动物性的能量和物质并以畜产品形式储存,完 善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其构成要素为畜禽的繁殖、生长、 发育及其与之有机地联系着的饲料、环境、疾病防治、人的参与等,其水 平的高低表现在能量和物质的转化效率上。 畜牧生产系统要求畜牧生产的各个环节,既具有较高的转化效率和周 转效率,同时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要是整个畜牧生产系统发挥最大的生 产效能,必须是畜牧生产技术、生态、经济和社会 4 个方面协调一致的整 体,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畜牧生产系统也可称之为畜牧生态经济系统。
图 1 畜牧业生产过程示意图
二、畜牧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一)畜牧业生产中的动物具有双重性 前已述及,畜牧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有机整体,在这 个整体中,动物既是生产资料,又是生活资料,动物在整个畜牧业生产过 程中的这种双重性,也是畜牧业区别于其它行业的主要特点。 (二)畜牧业生产是以植物生产为基础的第二性生产 植物生产是第一性生产,经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以碳、氮等物 质为媒介体的植物化学能(仅能转化到达地面太阳能的 1%)。而动物生产 则是利用动物(尤其是草食动物)的生理机能,把绿色植物产品转化成为 动物性产品,同时将一部分动物不能吸收利用的物质排出体外,作为肥料 归还土地而成为植物生产所需的养分,这就形成一个植物生产和动物生产 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农业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的循环中,植物生 产是第一性生产,动物生产是第二性生产,动物生产应以植物生产为基础, 其功能是将植物化学能转化成动物化学能并以动物产品的形式储存下来。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动物性产品(尤其 是蛋白质营养)在人类膳食结构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畜牧业生产已经成 为农业生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中,要求动物饲养 量和个体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仅仅依靠粮食生产的剩余粮食及其秸秆作为 动物饲料已无法满足动物生产的需要,此时植物生产应适应动物生产的需 要而进行结构调整。据资料报道,在现代农业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 业总产值的比重一般在 65%以上,饲料作物种植面积至少占农业用地面积 的 55%以上。 另外在植物经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植物化学能中,其中只有 5%
《畜牧学概论》知识重点
绪论
一、畜牧业生产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生存之本,而畜牧业是农业和整个国 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资料报道,在现代农业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 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一般在 65%以上,饲料作物种植面积至少占农业用地 面积的 55%以上。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动物 性产品(尤其是蛋白质营养)在人类膳食结构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畜牧 业生产已经成为农业生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 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产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的重要标志。因此,畜牧业在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按照经济学观点对畜牧业生产的解释 按照经济学的观点,畜牧业生产是人类利用驯养动物的自然再生产能 力,以植物性和部分动物性产品为主要食物(饲料),获取人类必需的动物 性产品的整个经济再生产过程,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有机整体。 从自然再生产的角度看,动物是生产者,通过其特有的新陈代谢机能,一 方面不断繁衍后代,维系物种的延续性,同时生产出各种畜产品如肉、奶、 蛋、皮、毛、绒等;从经济再生产的角度看,动物又成为一种生产、生活 资料,既可直接作为畜产品供人们消费,又可像“机器”一样把饲草饲料 加工成为人类需要的各种畜产品(图 1-1)。 不论是从哪个角度分析,其生产过程的实质是人类通过饲养动物参与 自然界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来满足自身食品需要的一种生产方式,其水 平的高低表现在能量和物质的转化效率上。
(一)促进农业持续协调发展 1. 为农业发展提供优质有机肥 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主要是氮肥)虽然可使产量提高,但 也带明显的不良后果,如土壤板结、土壤结构严重恶化,致使作物缺乏营 养,生长发育不良。因此,化肥只能作为一种补充养料来使用。以牧促农 是确保种植业高产、稳产的基础。农业要高产,必须培育有机质含量高、 具有良好结构和性能的肥沃土壤。动物粪尿是优质的有机肥。畜牧业可为 农业生产提供大量的有机肥料,这些肥料,不仅氮、磷、钾三要素齐全, 还能供给作物所需的钙、镁、硫、铁、硼、锌、铜等多种矿物质及微量元 素,满足作物生长过程中对多种养分的需要。
食品,肉食消耗中,猪肉占的比重很大,据 1999 年统计,我国年人均肉产 量为 46.52kg,其中猪肉占 67.88%、牛肉 8.52%、羊肉 3.93%、禽肉 19.367%。 猪肉味道鲜美,含热量高,一般含脂肪 28%,蛋白质 14%。禽肉蛋白质含 量为 23.3%,超过其他肉类,且富于各种氨基酸。牛肉的营养丰富,是高 蛋白低脂肪食物,中等肥牛肉含蛋白质 20.6%,脂肪 5.5%。羊肉含蛋白质 16.4%,脂肪 7.9%,胆固醇含量低于牛肉、猪肉。此外,还可向人民提供 马、驴、兔肉等。随着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的发展,今后将给人民提供更 多的特种动物肉食品。禽蛋营养丰富,为人类优良食品。全蛋中含蛋白质 13.3%,且其蛋白质容易消化,还含有维持生命和促进生长发育的各种必需 氨基酸及矿物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乳及乳制品所含营养物质完善,且易 于消化吸收。经济发达国家牛乳及其制品占人们食品总营养的 20%,世界 上人均牛奶量最高的国家是新西兰,1999 年达到 2970.74kg,而我国仅为 5.63kg。未来乳及乳制品将成为我国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
150
75
50

500鸡20Fra bibliotek2010
8
1.65
1.7
0.35

25

30
1.4
1.95
0.3
0.85
0.85
0.55
2.为农业发展提供畜力 虽然世界农业必将朝着机械化方向发展,但目前在我国农业机械化程 度不高的情况下,在许多地区,黄牛、水牛、马、驴、骡等役畜仍将继续 为农业提供动力。即使在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时,役畜也可能是不可缺少 的辅助动力。役畜存在的基础,一是具有役用、奶用和肉用的兼用性,能 从多方面满足农民的需要;二是在缺少能源的地区,以消耗饲料为主的役 畜成为必不可少的动力;三是在交通不便或崇山峻岭之中,役畜可能比机 械动力更为方便;四是在旅游业中,役畜尤其是马的驮、乘、拉作用能给 人带来田园情趣和古老感觉。 3.可使自然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有助于生态平衡。从对太阳能的 转化利用来看,由光合作用固定于农作物中的太阳能,可以直接为人类所 利用的部分,仅为全部能量的 25%,其余 75%是农副产品(如秸秆、糠麸) 构成。畜牧业生产能最大限度地将其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畜产品,这是完 成生物循环,保持正常生态环境的重要方面。 由此可见,实行农牧结合,以农养牧,以牧促农,反映了全面发展农 业的客观规律,是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 (二)为人类提供优质的动物性食品 调整人们生活的膳食结构,从现在以植物性谷物和蔬菜为主的低级食 谱转变为以肉、乳、蛋为主的高级食谱,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离不开畜 牧业。 畜牧业可为人民生活提供肉食来源。猪肉是我国人民生活中的主要副
品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畜多、肥多、粮多,这是被大量事实
所证明 的一条客观规律。
表绪-1 成年畜禽一年粪尿量及主要肥分含量
类别
年排粪尿量(kg/头)
主要肥分含量(kg)
硫酸铵
过磷酸钙
硫酸钾

1620~3240
30.5~61.5
23.0~46.8
9.5~18.5

7500
150
55
45

5000
三、中国畜牧业生产的现状、问题与趋向 (一)生产现状 1.主要畜禽存栏量及结构 2.主要畜禽产品产量及生产水平
3.人均占有畜产品量及结构比例 (二)存在问题及制约因素 1.生产水平较低 2.饲料资源紧缺 3.基础设施薄弱 4.生产结构不合理 5.管理机制滞后 (三)发展趋向与措施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动物生产保障体系 2.大力开发饲料资源,保证饲料供应和合理利用 3.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形成基地化生产格局 4.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加大科研和技术推广力度
仅为 53%,这说明各种蛋白质品质适合性上有很大差异。当前,世界动物 蛋白质生产与消费的主要问题是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与 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这说明发展中国家致力于发展动物生产的任务依然 是很艰巨的。
(三)为加工业提供多种原料,促进出口创汇 动物产品是国民经济的主要原料来源。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加工 业既是畜牧产业延伸的若干增值环节,也是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畜牧 业的发展,能促进食品、制革、毛纺、医药工业的发展。以发达国家的食 品加工业为例,其产值在可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 16%~20%,而其原料的 80%来自动物产品,15%来自水果和蔬菜,仅有 5%来自谷物粮食。按照使 用动物产品的类别,相关的加工行业主要包括:①食品加工业,以肉、蛋、 奶等为原料;②毛纺工业,以绵羊毛、兔毛、山羊绒、驼绒等为原料;③ 皮革加工业, 以绵羊皮、山羊皮、牛皮、猪皮等为原料;④服装加工业, 以羔皮、裘皮、獭兔皮和其他特种经济动物毛皮等为原料。 我国畜牧业产品在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活畜禽、冻肉、蛋及其 制品、蜂蜜、鬃尾、肠衣、绒毛、羽绒及其制品、皮革及其制品、裘皮及 其制品、地毯等是我国的重要出口物资,可直接换取外汇,用于进口先进 科学技术和设备,对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四)为人类提供药材和保健食品 动物能够提供的名贵药材如鹿绒、麝香、牛黄、羊黄、阿胶、胶骨、 乌骨鸡等。利用动物脏器可以提取肝浸膏、肝宁片、胰岛素、胰酶、胆汁 酸、胃膜素、胃蛋白酶、肝素(兔肠中)等药物。
二、世界畜牧业生产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生产结构 指动物生产内部各种动物饲养业的构成及其所占比重,常用主要畜禽 的存栏头数和主要畜产品量来表示。 1.主要畜禽存栏量 2.主要畜禽产品量 3.人均占有畜产品量及结构比例 (二)生产水平 指饲养动物的畜产品生产能力,常用出栏率、个体单产量和劳动生产 率表示。 1.出栏率和平均胴体重 2.平均产奶量和产蛋量 3.劳动生产率 (三)发展趋势 1.从培育良种和科学饲养入手,提高畜禽个体生产极限 2.从改进生产条件和饲养工艺入手,提高劳动生产率 3.从土地利用饲料加工入手,提高饲料转化率 4.从产品质量和环境净化入手,促进畜牧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供腐殖质等,能增加土地肥力;尤其猪粪内含有较多的胡敏酸,具有胶性,
能使土壤内形成团粒结构,有利于保持水分和空气,从根本上避免长期使
用化肥所造成的土壤板结化问题。因此,畜粪作为肥料的来源,其经济价
值应予以重视。将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使用,既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强
土壤抗旱保墒的能力,改善土壤结构及有效养分的有效性,又可降低农产
高效是现代畜牧业生产的永恒主题二畜牧业生产的主要任务一农牧结合促进农业持续协调发展二为人类提供优质的动物性食品三为加工业提供多种原料促进出口创汇四为人类提供药材和保健食品第三节畜牧业生产技术一畜牧业生产的技术思路技术思路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自然资源土地利用率集约化生产提高生物资源利用率畜禽资源提高畜禽生产力水平饲草料资源提高饲料转化率力社会资源利用率人力资源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物力资源提高设备利用率集约化生产财力资源提高资金周转率科技资源提高科技在生产中的贡献率政策资源争取政府扶持市场资源畜牧场经营管理二畜牧业生产的关键技术如前所述畜牧业生产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构成要素为畜禽的繁殖生长发育及其与之有机地联系着的饲料环境疾病防治人的参与等
四、畜牧生产学的内容和任务 (一)畜牧科学的发展与形成 (二)畜牧生产学的发展、特点和内容 1.发展概况 2.学科特点 畜牧生产学是畜牧科学的分支学科,与其它分支学科有着明显的不同: (1)综合性 (2)实践性 (3)最优化 3.研究内容
畜牧生产学研究的内容非常广泛,概括起来,大体可以分为畜牧业生 产系统、生产力原理、生产技术和生产效果评价 4 大部分。
据测定(表绪-1),每吨畜粪平均含有氮(N)4.54kg、磷(P)2.27kg
和钾(K)4.54kg。粪肥的价值受到①畜禽种类,②饲料及畜圈垫料种类,
③最初的处理方法(如粪水分离等),④粪肥施用方法和施用量,⑤施用土
壤和作物种类等因素的影响。但动物粪肥的真正价值是表现在多方面的,
如所含的有机质几乎全可为土壤所利用,粪中氮的肥效缓慢且可为土壤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