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化陶瓷工艺的艺术美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德化陶瓷工艺的艺术美学
作者:陈永琳
来源:《艺术科技》2018年第11期
摘要:德化陶瓷工艺具有其特色性,有助于其艺术美学地位的稳固,其陶瓷历史悠久,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与突破,代表作品特色也有一定的差异。
需要从历史变化的视角去看待德化陶瓷的工艺与美学价值,有助于更为客观全面地了解其艺术特色。
关键词:德化陶瓷;工艺;艺术美学
德化陶瓷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德化本身有着较好的自然条件资源,民风淳朴,由此造就了当地陶瓷的社会地位。
德化陶瓷最为出色的阶段在明清时期,那时的陶瓷工艺较为特别,品相精美,其风格技术沿用至今。
德化在全球范围内都享有较高的陶瓷技术地位,在市场上享有盛誉,拥有较广阔的市场前景。
德化陶瓷主要集中生产传统瓷雕、日用瓷与出口所用的工业瓷等。
对于这样的陶瓷工艺,需要进一步的欣赏开发,为该陶瓷的发展提供更强的动力,同时也强化优化提升其他陶瓷工艺的动力。
1 德化陶瓷艺术特色
不同时期的德化陶瓷,其艺术特色有所不同。
因此,要从变化发展的视角去看待具体的德化陶瓷艺术效果,有效地了解德化陶瓷的发展变化。
在商周与唐代時期,陶瓷品的釉面多为淡青色与青色,同时也有青蓝色与青黄色等。
釉面相对明亮、光鲜亮丽,陶瓷运用后容易出现冰裂纹,瓷器生成的裂纹配合色彩可以有效地展现自然、雅致的艺术成效。
早期德化陶瓷会将沿口区域制作成花的造型,由此来提升作品整体的线条美感,强化整体协调效果而不仅仅是局部效果。
在艺术造型方面,更加注重简单大方,关注实用性。
在花饰艺术上,处理效果直接关系着瓷器本身的整体艺术成效。
总体而言,当时的花饰艺术效果相对不成熟,处于发展初期,具体的处理主要集中在器皿的双耳方面。
在宋代阶段,德化陶瓷则基于原来的青瓷发展出青白瓷,同时在造型艺术效果上更注重精美与粗犷的融合,花饰上更注重精美构图的处理,赢得了其他国家市场的认可,甚至开始开辟海外市场。
在南宋时期,德化陶瓷品工艺全面发展。
因为窑内温度的差异所形成的窑变,釉面色调变化呈现出更多效果,整体的艺术效果呈现出多样性,如酱釉、影青与青黄釉等新色彩效果,艺术成就更为凸显。
在造型上,北宋时期更多地将低矮与大口转变为小口、高瘦的形象,由此让陶瓷整体造型有一定的改变。
花饰方面更加注重精致,开始运用模印法,将精致美观的图案有效地印在陶瓷表层,显著提升整体的装饰效果。
南宋事情是雕塑工艺发展的起始阶段,该阶段运用黑釉配合图文做底部标记,是德化瓷器彩绘的初始阶段。
在元朝,在烧制陶瓷时运用分室龙窑处理,运用氧化焰炒成,由此来促进瓷器烧成率的显著提升。
烧成后的瓷器釉面会呈现出牙黄色,显得温润晶莹,美感更高。
花饰仍旧沿用了传统的模印方法,而改变主要是让瓷器有了更多的宗教主题。
明清时期更注重瓷器造型的突出,集中在器物与人物两种类型。
人物造型一般注重通过人物神态的设计来展现人物的内心状况,工艺上更注重细致纹路的表现,有更浓的东方韵味,有较多达摩、观音等与宗教相关主题人物,是该时期的代表作品。
器物主要集中在线条的简洁处理,例如碗、罐、杯等的处理。
花饰与胎釉主要集中在瓷器表面,配合晶莹润泽的色彩与雕琢处理,提升了作品的整体艺术价值,由此达到了雅致的效果。
而清代德化陶瓷中,青花瓷是较为典型的代表,具有清晰明亮的釉色,粉彩瓷则更多地表现出色彩鲜艳、构图简洁大方、有更强随性感等特征。
白瓷釉运用满彩,是清朝德化陶瓷的艺术突破。
2 德化陶瓷工艺设计
德化陶瓷艺术品具有较高的工艺品价值以及艺术价值与欣赏价值。
较多的知名陶瓷雕塑艺术家同时也是陶瓷绘画家,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较多。
因此,在陶瓷绘画中通常会有深厚的传统文化,例如中国书法与国画风格内容,配合陶瓷自身的工艺效果,展现出较为出色的整体效果。
此外,艺术家们还以陶瓷为载体,传播中国传统书画文化。
部分陶瓷品描绘了较多的风景人物,传递了不同时代的文化特色,让文化通过这种形式流传下去。
德化陶瓷工艺在不同时代吸收了各时代的技术与文化成果,是时代的产物。
陶瓷作品可以反映出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状况。
例如,宋代青瓷浑厚大气、明代青花瓷雅致、清代瓷器繁复华丽。
不同工艺的升级,促使陶瓷作品呈现出不同的气质,代表了不同时代的审美特色。
工艺也从简单逐步转变为复杂,艺术价值在不断提升,满足了不同时代的艺术审美要求。
每个时代的陶瓷艺术家与匠人都迅速地抓取了时代元素,并将其融入陶瓷作品中,有效地提升了陶瓷作品的社会价值,让文化得到传承。
在工艺处理过程中,需要多吸取时代人文精神,让每个时代的变化包括审美的变化通过一件件作品流传下去,让德化陶瓷成为反映社会的有效载体。
3 结语
德化陶瓷经历了长久的历史发展与沉淀,工艺不断丰富,融合了不同时代的审美特色,有效地吸收了不同时代的技术优势与文化特色,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
在未来的发展中,德化陶瓷一方面要传承传统工艺,另一方面需要结合新时代的审美特色,融入更多新的元素与风格特色,有效地展现不同时代的特色。
注重保留传统的同时,也需要积极地展开创新发展,让陶瓷作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传承下去,满足人们日益发展的生活需要,提升人们的审美水准。
要注重对传统文化、工艺的总结归纳,通过优化时代新技术,提高德化陶瓷在新时代的市场认可度,维持其在陶瓷市场的地位,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审美需求。
参考文献:
[1] 黄佳敏.面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德化陶瓷工艺美术品文化走向[J].美术大观,2017(10):100-101.
[2] 张丽芬.简析《瓷梅花》在德化窑陶瓷工艺美术中的地位[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6):182-184+188.
[3] 郑宝珍,郑永松.福建民间工艺美术欣赏——德化陶瓷[J].中国美术教育,2016(4):92-96.
作者简介:陈永琳(1976—),大专,国家一级/高级技师,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中级工艺美术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