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削弱作用、保温作用
同一水平面 气压差异 大气的 水平运动
大气的 垂直运动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风向:
(1)气压梯度力: 风向垂直等压线 (不存在) (2)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风向平行于等压线(高空风) (3)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风向斜穿等压线 (近地面风)
为什么月球表面昼夜温度变化比地球表面剧烈得多? 夜间,地面辐 射绝大部分热 白天,大气削弱了到 量又被大气逆 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白天,由于没有大气对太 辐射还给地面, 夜间由于没有大气的保温 气温不会太高 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月面 使气温不致降 效应,月球表面辐射强烈, 温度升得很高,气温很高 得过低 月面温度骤降,气温很低 月球 地球
3、在等压线图上如何判断风向和风力的大小? 甲和乙相比哪一处的风力大?
• 规律总结:判断风力:等压线密集则风力大。 • 确定风向要根据气压高低先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等 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再根据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北半球右 偏,南半球左偏)画出偏向风。近地面风,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偏转角度30~45°;高空风,风向与等压线平行,直接偏转90
作业布置
1、复习、巩固学案 2、完成导学练
高 层 大 气 平 流 层 对 流 层
地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参与 的大气成分: 云层、尘埃 特点: 无选择性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参与的大气成分: 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
特点:具有选择性
2、在下图中画出近地面的等压面,并用箭头画 出热力环流的方向,在空格中填出恰当的内容
低 受热
高
低 受热
•
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方向:垂直风向
——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夹角
(hPa) 1000 1005
1010摩擦力源自1015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
摩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
【合作探究】
要求: (1)先独立思考5分钟,然后以小组 为单位积极讨论 ; (2)由组长汇总讨论结果,并记录 下来,准备发言; (3)展示时声音洪亮,落落大方, 不同小组之间相互点评、补充。
课堂练习
• 1D 2B 3D 4B 5C 6D 7B 8A • 9、(1)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 辐射、大气吸收(2)二氧化碳、水、 臭氧(3)E、阴雨、晴朗(4)二氧 化碳 • 10(1)图略(2)低、高、高、低
小结: 第一节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热力环流
地面冷 热不均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第一节
学习目标
• 1、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 的保温效应。 2、了解大气的保温作用原理,并能解释相 关现象。 3、掌握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热力环 流的形成。 4、了解大气运动的分类;理解水平气压梯 度力、地转偏向力、近地面摩擦力对大气水平 运动的影响。 5、运用等压线分布图,分析高低气压的分 布,判断某地风向
精彩展示,总结升华
内容
探究一 探究二
展示小组
4、5组 3、6组
点评小 非展示点评 组
1 2
非展示同学落实基 础知识(大声高效 记忆)
点评: ⑴先点评思路方法;应该注意的问题,再点评对错,进 行联系拓展。最后要回扣学习目标。
⑵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思考、记好笔记、大胆质疑。
根据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大气 上界
归来总结:大气的削弱作用
思考:1、从臭氧、 二氧化碳和水汽的 吸收作用,可知大 气吸收具有什么特 (选择特性) 性? 2、为什么大气直 接吸收的太阳辐射 能量是很少的? 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 (大气对太阳辐 射中能量最强的 可见光吸收得很 二氧化碳、水汽吸收 少,大部分 可见 红外线 光能够透过大气 面 到地面)
1、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及阴天,天空 为什么仍是明亮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2、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因为晴朗的夜晚,天空少云或无云,大气逆辐射弱,地面辐射 的热量散失多,所以晚秋或寒冬晴朗的夜晚地面气温很低,容 易出现霜冻 3、月球表面昼夜温度变化比地球表面剧烈得多的原因?
【预习检查】
• 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 2、画出热力环流的运动方向和等压面, 并注明高低压。 • 3、画出我们常见几种热力环流形式。 • 4、画出北半球近地面、高空大气运动 方向。
1、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 阳 辐 射 大 气 辐 射
射向宇宙空 间 大气上界
地
面 吸
大气吸收
收
地面增温
大 气 逆 辐 射 地面
大 气 吸 收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低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高气压 B
低气压 A
高气压 C
白天
陆地:增温快
海洋:增温慢 海洋
陆地
3、热力环流的分布
海陆风
夜晚
陆地:降温快
海洋:降温慢 海洋
陆地
郊区
市区
郊区
(hPa)
——风向平行等压线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
1、高空的高气压比近地面的低气压气 压数值大吗?
高空的高气压比近地面的低气压气压数值小
•
2、总结气温、气压和气流的关系。
一般来说,气温高,气压低;气温低,气压 高。气流都是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
规律总结:等压面的判读
• (1)气压与高度: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下高上低是绝对规律。 • (2)气压与温度:一般规律是,地面温度高 →空气上升→形成低压→等压面下凹;地面温 度低→空气下沉→形成低压→等压面上凸。因 此等压面上凸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 地方是低压区,即“凸高凹低”。 • (3)通常所说的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 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比较气压的高低要在 同一水平高度上进行比较,是相对而言的。因 此高空的“高压”其气压值比低空的“低压” 还低。
同一水平面 气压差异 大气的 水平运动
大气的 垂直运动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风向:
(1)气压梯度力: 风向垂直等压线 (不存在) (2)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风向平行于等压线(高空风) (3)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风向斜穿等压线 (近地面风)
为什么月球表面昼夜温度变化比地球表面剧烈得多? 夜间,地面辐 射绝大部分热 白天,大气削弱了到 量又被大气逆 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白天,由于没有大气对太 辐射还给地面, 夜间由于没有大气的保温 气温不会太高 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月面 使气温不致降 效应,月球表面辐射强烈, 温度升得很高,气温很高 得过低 月面温度骤降,气温很低 月球 地球
3、在等压线图上如何判断风向和风力的大小? 甲和乙相比哪一处的风力大?
• 规律总结:判断风力:等压线密集则风力大。 • 确定风向要根据气压高低先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等 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再根据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北半球右 偏,南半球左偏)画出偏向风。近地面风,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偏转角度30~45°;高空风,风向与等压线平行,直接偏转90
作业布置
1、复习、巩固学案 2、完成导学练
高 层 大 气 平 流 层 对 流 层
地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参与 的大气成分: 云层、尘埃 特点: 无选择性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参与的大气成分: 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
特点:具有选择性
2、在下图中画出近地面的等压面,并用箭头画 出热力环流的方向,在空格中填出恰当的内容
低 受热
高
低 受热
•
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方向:垂直风向
——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夹角
(hPa) 1000 1005
1010摩擦力源自1015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
摩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
【合作探究】
要求: (1)先独立思考5分钟,然后以小组 为单位积极讨论 ; (2)由组长汇总讨论结果,并记录 下来,准备发言; (3)展示时声音洪亮,落落大方, 不同小组之间相互点评、补充。
课堂练习
• 1D 2B 3D 4B 5C 6D 7B 8A • 9、(1)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 辐射、大气吸收(2)二氧化碳、水、 臭氧(3)E、阴雨、晴朗(4)二氧 化碳 • 10(1)图略(2)低、高、高、低
小结: 第一节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热力环流
地面冷 热不均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第一节
学习目标
• 1、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 的保温效应。 2、了解大气的保温作用原理,并能解释相 关现象。 3、掌握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热力环 流的形成。 4、了解大气运动的分类;理解水平气压梯 度力、地转偏向力、近地面摩擦力对大气水平 运动的影响。 5、运用等压线分布图,分析高低气压的分 布,判断某地风向
精彩展示,总结升华
内容
探究一 探究二
展示小组
4、5组 3、6组
点评小 非展示点评 组
1 2
非展示同学落实基 础知识(大声高效 记忆)
点评: ⑴先点评思路方法;应该注意的问题,再点评对错,进 行联系拓展。最后要回扣学习目标。
⑵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思考、记好笔记、大胆质疑。
根据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大气 上界
归来总结:大气的削弱作用
思考:1、从臭氧、 二氧化碳和水汽的 吸收作用,可知大 气吸收具有什么特 (选择特性) 性? 2、为什么大气直 接吸收的太阳辐射 能量是很少的? 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 (大气对太阳辐 射中能量最强的 可见光吸收得很 二氧化碳、水汽吸收 少,大部分 可见 红外线 光能够透过大气 面 到地面)
1、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及阴天,天空 为什么仍是明亮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2、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因为晴朗的夜晚,天空少云或无云,大气逆辐射弱,地面辐射 的热量散失多,所以晚秋或寒冬晴朗的夜晚地面气温很低,容 易出现霜冻 3、月球表面昼夜温度变化比地球表面剧烈得多的原因?
【预习检查】
• 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 2、画出热力环流的运动方向和等压面, 并注明高低压。 • 3、画出我们常见几种热力环流形式。 • 4、画出北半球近地面、高空大气运动 方向。
1、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 阳 辐 射 大 气 辐 射
射向宇宙空 间 大气上界
地
面 吸
大气吸收
收
地面增温
大 气 逆 辐 射 地面
大 气 吸 收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低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高气压 B
低气压 A
高气压 C
白天
陆地:增温快
海洋:增温慢 海洋
陆地
3、热力环流的分布
海陆风
夜晚
陆地:降温快
海洋:降温慢 海洋
陆地
郊区
市区
郊区
(hPa)
——风向平行等压线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
1、高空的高气压比近地面的低气压气 压数值大吗?
高空的高气压比近地面的低气压气压数值小
•
2、总结气温、气压和气流的关系。
一般来说,气温高,气压低;气温低,气压 高。气流都是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
规律总结:等压面的判读
• (1)气压与高度: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下高上低是绝对规律。 • (2)气压与温度:一般规律是,地面温度高 →空气上升→形成低压→等压面下凹;地面温 度低→空气下沉→形成低压→等压面上凸。因 此等压面上凸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 地方是低压区,即“凸高凹低”。 • (3)通常所说的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 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比较气压的高低要在 同一水平高度上进行比较,是相对而言的。因 此高空的“高压”其气压值比低空的“低压” 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