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版)吉林省通化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古诗四首导学案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次北固山下》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产生故园之思,以此,乡愁成了诗歌中一个重要的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天净沙 秋思》
诗人往往借助景物抒发情感,在诗歌中称为意象,例如,古藤,老树,小桥,流水,人家,西风,勾起人们的故园之思。
一、朗读诗歌,感知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积极思考,抢答。二人小组互考
字词读音、作者重点文学常识,邻居互考进行落实。
认真倾听,进入情境。
明确学习目标
预见性问题:
有的同学观望,没有进入课堂的学习状态。
解决对策:督促他们,在其他同学介绍时,要学会倾听,书写词时,会有错误,让同桌互查,查出给本组加分,同学就认真对待了


律诗的四个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中包含两句。
二、找出诗歌写景的意象,体会意境,从而明确诗歌的主旨。
三、背诵诗歌
教师X读诗歌,并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巡视学生学习的状况,发现一些共性的问题,给有疑问的小组或问题的同学释疑,督促旁观不参与的同学积极思考,进行合作学习。
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背诵诗歌
1、通读课文,辨认和记忆生字词2、了解作家作品,丰富文学积淀
板书
设计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唐朝 五言律诗 驾舟扬帆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元代 散曲 悲秋思乡


反 思
用一节课时间引导学生去自读《次北固山下》和《钱塘湖春行》,前文用“你如何感受到作者的思想之情”问题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后文则用“作者是如何抓住早春的特征来写钱塘湖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进行阅读思考的;第三课时则比较阅读《天净沙•秋思》,先让学生去阅读思考诗歌表达的是什么思想,从文本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再比较两种版本的《秋思》,分析其中的异同和各自的特点。总体上,引导学生理解“诗言志”,学会从文本中寻找理由支撑自己观点,训练学生的语感,并在此基础上丰富学生的文化。
3、有感情默读课文,标注四联,思考学案中的问题,先独立再合作学习。
把《天净沙》改写成一个片段,体会主旨。
以小组代表积极报告学习结果
试着背诗
预见性问题:
颔联,颈联有的同学颠倒,
解决对策:
教师解释颔和颈的意思。
预见性问题:有的学生意象找不全
解决对策:教师有针对的点拨要适当的举例子。情感的寄托者。
时习
背诵两首诗
第4课《古诗四首》导学案
1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诗歌感知诗歌的内容并背诵诗歌。
2.指导学生通过了解诗中意向,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抒发的情感。
重点
朗读诗歌,并感知诗歌的内容,背诵诗歌。
难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抒发的情感。
课型
教读课
课时
第1课时
环节
教学内容
任务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见性问题及对策

唐代诗人,多写游子思乡内容。后者为元代曲作家。
1.备习检测:
枯藤 天涯 归雁 某某
关注他们的写法
诗人所处时代
朗读诗歌
以竞赛的形式检测学生备习情况,主要针对字词读音、作者简介,鼓励抢答,强调上述字词在文中的位置,意义及运用。强调“枯藤 天涯 归雁 某某”字的写法
以“中国是诗的国度”导入
出示学习目标,解读目标

1.在朗读中要仔细认真,用笔圈画好节奏,
朗读节奏有221式,23式,212式,把握两首诗的节奏。唐诗分绝句和律诗两种,为四句前者,后者是八句,因每句字数不同,又分为五绝和七绝,五律和七律,本诗为五律。
2.朗读诗歌5遍,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用一句话写出自己的感受。关于作者的相关材料及写作背景。


雁与燕的常用区分,藤与滕的意思区分。《次》诗为五律,节奏为23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