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七律 长征》威武雄壮 气势磅礴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威武雄壮气势磅礴
——毛泽东《七律长征》写作特色浅析
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脍炙人口,在写作上,有以下三个显著的写作特色。
◎典型的事例
【精彩在线】
“远征难”“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桥”“岷山”
【含英咀华】
“远征难”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
除此之外,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飞夺泸定,翻越岷山。
这五件事都非常典型,而且都是寥寥数语,便把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藐视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凸显出来。
◎对比映衬的手法
【精彩在线】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含英咀华】这两句紧承上句的“万水千山”,先具体写山。
这样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正是为了反衬红军,突出表现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风貌。
本来是红军在沿着五岭、乌蒙山攀登前进,本来是红军在翻越,在动,而五岭、乌蒙山是处于静止状态的。
现在诗人不写红军之动,而写五岭、乌蒙山之动,这种以甲写乙、此显彼藏、变静为动的艺术表现手法,就是对比和映衬。
写山是明线,写红军是暗线,动静结合,明暗结合,映衬对比,十分巧妙。
◎极富感染力的语言
【精彩在线】
比喻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夸张句:万水千山只等闲。
对偶句:如①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含英咀华】通过比喻和夸张手法的运用,凸显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藐视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另外,诗中颔联和颈联对偶手法的运用,以及“暖”“寒”等形容词的妙用,都给全诗增添了意蕴,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