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
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ST段型抬高心肌梗死(ASTEMI)患者經皮冠脉介入(PIC)治疗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评估预后提供参考。
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7年1月于宝鸡市中医医院行PIC治疗的130例A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
根据患者的近期预后情况将其分为两组:合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组(48例)及无MACE组(82例)。
统计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Killip分级、并发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脑钠肽前体(NT-proBNP)、梗死部位、病变支数、Hb及肾功能等数据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STEMI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果单因素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Killip 分级、梗死部位及高脂血症、高血压病、脑卒中及LVEF 0.05);两组糖尿病、病变支数≥1、hs-CRP > 4 mg/L、NT-proBNP > 3600 pmol/L、HbA1C≥ 6.5%、血肌酐> 133 mmol/L、肾小球滤过率(GFR)0.05);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number of stenosed coronary vessel ≥ 1,hs-CRP > 4 mg/L,NT-pro BNP > 3600 pmol/L,HbA1c ≥ 6.5%,SCr > 133 mmol/L,GFR 30 min;
②心电图检查显示:2个及2个以上相邻导联ST段抬高;③左束支传导出现阻滞;④血清肌酸酶和同工酶超过正常值上限水平的2倍者;⑤血清肌钙蛋白I水平明显升高。
MACE包括:心脏停搏、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反复发作心绞痛、房颤、房扑、心力衰竭住院、冠脉血运重建及其他原因死亡情况等再次住院。
1.3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Killip分级及并发症;观察患者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1个月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收集患者各项实验室检测结果,如梗死部位、病变支数≥1、超敏C 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脑钠肽前体(NT-proBNP)。
Killip分级标准:Ⅰ级:无心力衰竭征象,但肺毛细血管楔嵌压可升高;Ⅱ级:轻至中度心力衰竭,肺啰音范围100次/min、呼吸急促。
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分析ASTEMI患者PCI治疗近期预后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ASTEMI患者PCI治疗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以P 0.05);两组患者中,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及脑卒中患者占比、LVEF 0.05);两组糖尿病、病变支数≥1、hs-CRP > 4 mg/L、NT-proBNP > 3600 pmol/L、HbA1c≥ 6.5%、SCr > 133 mmol/L、GFR 4 mg/L(3600 pmol/L=1)、Hb(≥80 g/L=0,133
mmol/L=1)、GFR[≥90 mL/(min·1.73 m2)=0,4 mg/L、NT-proBNP > 3600 pmol/L、HbA1c≥6.5%、SCr > 133 mmol/L、GFR < 90 mL/(min·1.73m2)占比及Hb水平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hs-CRP、HbA1c、GFR、Hb、NT-proBNP是ASTEMI患者PCI治疗近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P < 0.05),与既往的研究一致。
综上所述,hs-CRP、HbA1c、GFR、Hb、NT-proBNP是ASTEMI患者PCI 治疗近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的PCI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 唐强,王智,曲华清,等.急诊冠脉介入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1,19(5):257-260.
[2] 孙宇姣,姜大明,张波,等.入院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对急性ST 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结局的影响[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2,33(3):332-336.
[3] 程国杰,王金波,曹树军,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术前高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对心肌灌注和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30):116-119.
[4] 张德铭,王静,李楠,等.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因素的分析[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3,8(4):273-275.
[5] 刘洋,刘恒亮,耿国英,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的近期疗效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4(6):587-589.
[6] 王岳松,邵旭武,王学忠,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特点和疗效[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11):1204-1205.
[7] 刘晓晨.急诊PCI治疗对伴白细胞增高和低血钾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病人预后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18):2097-2099.
[8] 杨宏辉,朱中玉,高传玉,等.年龄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长期效果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4):1955-1957.
[9] 沈正,李屏. 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择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6,33(5):782-784.
[10] 张捷,陈本发,兰军,等.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对冠脉介入治疗术后1年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28):5558-5561.
[11] 高玉龙,王春梅,陶英,等.影响老年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消化
道出血的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8(12):1259-1261.
[12] 刘洋,刘恒亮,赵友民,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特点及急诊介入治疗近期疗效分析[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0,2(2):92-94.
[13] 张文霞.血红蛋白水平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临床预后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0):3888-3889.
[14] 廖鑫龙.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院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D].广州:广东药学院,2015.
[15] 曹立平,李剑波.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老年患者经不同途径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疗效的对比[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14(3):180-183.
[16] 陈丽,王效增,李毅,等.冠脉病变支数对冠脉介入治疗术后1年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影响[J].临床军医杂志,2016,44(11):1116-1119.
[17] 贾宁,冯艳,王明生,等.糖化血红蛋白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远期预后的影响[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5,35(1):36-42.
[18] 李玉泽,孙宇姣,张波,等.体重指数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表现及其治疗和结局的影响[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2,33(12):1288-1292.
[19] 谭静,华琦.中青年与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及近期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9):3354-3356.
[20] 成锦.轻中度肾功能减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患者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D].汕头:汕头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