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中考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100篇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年中考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100篇及答案
一、碳和碳的氧化物选择题
1.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均属于碳的单质,所以二者物理性质完全相同
B.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都能还原氧化铜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有毒
D.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碳单质,其化学性质相似,但是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碳均有还原性,可以还原氧化铜,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不能还原氧化铜,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无毒,而一氧化碳有毒,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利用其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和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故选D
2.下列有关“化学之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B.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C.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答案】B
【解析】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正确;
B、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错
误;C、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正确;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正确。

故选B。

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不符合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热量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黑色固体生成
D.电解水时,与正极、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答案】C
【解析】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符合,故A正确;
B、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大量热,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符合,故B正确;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黑色固体生成”,实验现象描述不与事实符合,应为
“有无色气体生成”,故C错误;
D、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出现白雾,说法正确,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符合,故D正确.
故选C.
4.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碳在空气中不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B.CO与C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C.水墨画可长时间保存不变色是因为碳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不活泼
D.空气中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会导致“酸雨”
【答案】C
【解析】A、碳在空气中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错误;B、CO和C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由于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错误;C. 水墨画可长时间保存不变色是因为碳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不活泼,正确;D、空气中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错误。

故选C。

5.下列生活经验中,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所以提倡节能减排
B.利用干冰汽化时吸热降温,常用于人工降雨和制造人造云雾
C.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应先检验二氧化碳的含量,防止中毒
D.二氧化碳能用作灭火剂,是因为其密度比空气大,且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答案】C
【解析】
二氧化碳是无毒的,但是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也会使人因缺氧而死,故选C。

6.“碳海绵”是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具有疏松多孔结构。

下列关于“碳海绵”性质的推测一定有错误的是()
A.碳海绵有吸附作用B.碳海绵是灰黑色固体
C.碳海绵易溶解于水D.碳海绵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由于碳海绵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所以具有吸附性的推测是成立的。

此项正确。

B碳海绵是碳的两种单质组成的,所以其为灰黑色固体的推测是可成立的。

此项正确。

C碳的单质大多难溶解于水,此项推测不正确。

D碳海绵中主要含碳元素,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

此项推测中成立。

所以应选C项。

考点:碳的几种单质
7.诺贝尔物理学奖曾表彰了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开创性研究者。

金刚石、石墨、C60和石墨
烯的结构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四种物质的性质完全相同
B.石墨烯与C60是同一单质
C.石墨与金刚石一样硬度很大
D.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四种物质的结构不同,结构决定性质,所以这四种物质的性质不完全相同,如石墨是灰黑的,金刚石是无色的,故错误;
B.石墨烯与C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故错误;
C.石墨是最软的矿物之一,金刚石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矿物,故错误;
D.四种物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完全燃烧时都只生成二氧化碳,故正确。

故选D。

8.碳元素有金刚石、石墨和无定形等多种单质,下列关于碳单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是黑色固体
B.碳原子的排列方式都相同
C.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
D.都能使红墨水褪色
【答案】C
【解析】
A、金刚石是无色的,石墨是灰黑色的,无定形炭是黑色的,故A错误;
B、因为它们是不同的物质,所以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相同,故B错误;
C、因为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故C 正确;
D、只有无定形炭具有吸附性,能使红墨水褪色,而金刚石、石墨不具有吸附性,不能使红墨水褪色,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各种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9.实验室制取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全部都不会用到的装置是()
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④⑤D.②④⑥【答案】C
【解析】
实验室制取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不会用到的装置是C. ①④⑤。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实验室制取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

10.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归类物质或现象
A 氧化物水、双氧水、碳酸钙
B可燃气体氢气、氧气、天然气
C 还原性的物

焦炭、氢气、一
氧化碳
D 构成物质的
微粒
分子、原子、电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氧化物:物质有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详解】
A、水、双氧水属于氧化物,碳酸钙属于盐,故不正确;
B、氢气、天然气是可燃性气体,氧气具有助燃性,本身不燃烧,故不正确;
C、焦炭、氢气、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故正确;
D、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故不正确。

【点睛】
盐: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非金属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11.下列关于一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氧化碳易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缺氧窒息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C.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是常用的气体燃料
D.冶金工业常用一氧化碳置换法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一氧化碳易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缺氧窒息。

故A正确。

B. 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故B正确。

C. 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是常用的气体燃料。

故C正确。

D. 冶金工业常用一氧化碳还原法。

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关于一氧化碳的性质。

12.据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人员利用钴及其氧化物成功研制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高效“清洁”地转化成液体,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减少
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两种氧化物
C.得到的液体燃料化学式是H2C2O
D.可用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题目信息结合微观示意图,排除未反应的分子的干扰,可写出反应的方程式为:
CO2+H2H2CO2。

【详解】
A、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量没有改变,故错误;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反应物中CO2是氧化物,生成物中没有氧化物,故错误;
C、得到的液体燃料化学式是H2CO2,故错误;
D、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燃料,可用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故正确。

故选:D。

13.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二氧化碳的制备、干燥、收集,验满的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制取。

B.生石灰不仅吸收水分,还与二氧化碳反应。

C.收集。

D.验满。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实验室二氧化碳的制备、干燥、收集,验满等实验操作。

14.下列有关环境污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B.吸烟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是一氧化碳
C.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气体
D.“白色污染”是指一些白色垃圾造成的污染
【答案】D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故A正确;
B、CO是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故B正确;
C、常见能形成酸性的气体为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气体,故C正确;
D、白色污染是指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造成的污染,颜色不一定是白色的,故D不正确。

故选D。

15.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可把混合气体通过()
A.炽热的炭层B.灼热的氧化铜
C.澄清石灰水D.水
【答案】B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碳能与炽热的炭层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一氧化碳不与石灰水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6.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有毒
B.木炭、活性炭都具有吸附性
C.木炭、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氧化铜反应
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
A、根据一氧化碳的毒性、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木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
C、根据木炭、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金刚石和石墨性质不同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A、一氧化碳有毒而二氧化碳无毒,A错;
B、木炭、活性炭都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而都具有吸附性,B正确;
C、木炭、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氧化铜反应,将氧化铜还原为铜,C正确;
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由于其内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

故选A。

17.做实验一定要注意先后顺序,如果先后顺序错误,可能会导致实验失败,甚至产生严重后果。

下列有关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紧握试管的外壁,再把导管伸入水中
B.加热时先对试管进行预热,再对准药品部位进行加热
C.现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实验完毕,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移出水面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把导管伸入水中,再用手紧握试管的外壁,A错误;C 中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错误;实验完毕,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目的是防止水倒流入试管使试管炸裂,D错误。

故选B。

考点:常见实验操作
18.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通常甲为固态单质,乙、丙为两种气体,且所含元素种类相同,乙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丙能产生温室效应
B.①②④三个转化的反应中有一种相同的反应物
C.③的转化只能通过和氧气反应来实现
D.乙和丙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其分子构成不同
【答案】C
【解析】
A、乙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故乙是一氧化碳,则丙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过多能产生温室效应,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B、反应①是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②是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④是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三个转化的反应中有一种相同的反应物是碳,正确,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C、一氧化碳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也可以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反应③的转化不只是通过和氧气反应来实现的,错误,符合题意,故C正确;
D、乙是一氧化碳,丙是二氧化碳,乙和丙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其分子构成不同,正确,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故选C。

19.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B.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
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D.水墨画可长久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答案】C
【解析】
【详解】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故A说法正确;
B、CO具有还原性,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故B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故C说法错误;
D、水墨画可长久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20.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CO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以下实验(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进行);①通过赤热的炭层后,恢复到原状态,气体体积不变;②通过灼热的CuO 时,固体变成红色;③通过白色CuSO4粉末时,粉末变成蓝色晶体;④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CO2、CO、H2
B.原混合气体中一定没有CO2,一定含有H2和CO
C.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H2和CO2,可能含有CO
D.实验过程中一定没有CO2生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
赤热的碳会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体积增大一倍;能使氧化铜变红色的气体具有还原性;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各气体的性质进行推导验证.(气体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体积相同,分子数也就相同)。

【详解】
碳和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一氧化碳,会使气体体积增大一倍,根据① 可知,混合气通过碳后气体体积不变,可以知道混合气中一定不含二氧化碳;② 通过氧化铜后,固体变成红色,说明混合气中存在还原性气体,③ 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通过氧化铜后生成了水,可以确定原混合气中有氢气,④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可以确定原混合气中有一氧化碳,所以可以确定原混合气中一定没有二氧化碳,一定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故B正确,通过① 的分析可以确定混合气中没有二氧化碳,根据④ 的分析可知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利用所要鉴别物质的性质差别,设计实验,实验中出现明显的现象差异,达到鉴别物质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