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八年级物理下学期6月月考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八年级物理下学期6月月考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
一、选择题
1.公共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站在车里的人在水平方向上
A.受到向前的摩擦力B.受到向后的摩擦力
C.不受力D.受到汽车对它的牵引力.
2.如图所示,是a、b两种不同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若用a、b两种物质分别制成边长相同的实心正方体甲、乙,把它们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则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A.8:1 B.4:3 C.2:1 D.1:2
3.关于弹簧测力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弹簧测力计是常见的测力计
B.弹簧测力计的最大刻度就是它的量程
C.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不均匀的
D.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根据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受到的拉力大小成正比的原理制成的
4.下列关于力的说法错误
..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D.两个物体不接触,一定没有力的作用5.如图所示,物体在木板小车上,随车一起在水平面上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则对物体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A.只受重力
B.受重力、支持力和向右的摩擦力
C.受重力和支持力
D.受重力、支持力和向左摩擦力
6.如图是教材中的几幅图,对图中所示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踢出去的足球在继续“飞行”时受到重力、脚的踢力及空气的阻力
B.跳远运动员通过助跑可以提高成绩,是因为身体受到惯性的作用
C.男孩水平用力推车但没推动,是因为他的推力等于车所受的摩擦力
D.两手指挤压铅笔时,右指受到的压力大于左指受到的压力
7.湛江市区提倡和推行出行使用公共自行车政策,不仅给市民的出行带来方便,而且低碳环保,下列有关自行车结构及使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把手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摩擦力
B.自行车转弯时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C.下坡时自行车速度越来越大是由于惯性越来越大
D.增大座垫的面积能够减小压强
8.如图所示,下列实例中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A.吸盘吸附在墙面
B.塑料袋向四周鼓出
C.去壳熟鸡蛋吸入瓶内
D.纸杯托水
9.某人用嘴将小空瓶内的空气吸出,小瓶马上挂在嘴唇上,原因是()
A.嘴把瓶子吸住B.大气压把小瓶压在嘴唇上
C.嘴边的唾液把瓶粘住D.瓶内所剩的空气作用的结果
10.如图所示,三个等高的不同形状均匀实心铁制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甲为圆柱,乙为圆锥,丙为长方体),它们的底面积S甲=S乙<S丙。
关于它们对地面压强的大小说法正确的是()
A.甲压强大于乙压强
B.乙压强大于丙压强
C.甲压强大于丙压强
D.甲乙丙压强都一样
11.如图所示,将挂着类似飞机机翼模型的弹簧测力计放到电扇的正前方,则电扇转动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会
A.变小B.变大C.不变D.都有可能
12.如图所示,把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通过橡皮塞插入装有红色水的玻璃瓶中,从管口向瓶内吹入少量气体后,瓶内的水沿玻璃管上升的高度为h。
把这个自制气压计从1楼带到5楼的过程中(对瓶子采取了保温措施),观察到管内水柱的高度发生了变化,如下表1所示,根据实验现象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楼层 1 2345
管内与瓶内水面的高度差/cm5 5.3 5.76 6.3
A.水柱高度h增大,说明大气压降低了
B.往瓶内吹气后,瓶内气压小于瓶外大气压
C.上楼的过程中,给瓶子保温是为了避免温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D.水柱高度h越大,瓶内外的气体压强差越大
二、填空题
13.某实心正立方体金属块的质量是m,边长是a,则金属块的密度ρ=______(用m、a 表示)。
取6个这样的金属块,分别以如图的甲、乙两种方式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则甲、乙两种方式放置的金属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之比F甲∶F乙=________,压强之比p甲∶p乙=________。
14.海南省正在开展社会文明大行动,规定汽车礼让行人.汽车不避让行人且冲过斑马线是很危险的,这是因为汽车具有_____,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刹车不易停住.汽车轮胎表面刻有深槽花纹,是为了_____摩擦力(选填“增大”或“减小”).
15.用力F =40N,按住一重10N的木块,如图所示,当木块沿竖直方向匀速下滑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是______N,摩擦力的方向______.
16.一列以速度v匀速行驶的列车内有一水平桌面,桌面上的A处有方小球。
若车箱中的旅客突然发现小球沿如图(俯视图)中的虚线从A点运动到B点,判断列车在
________________(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行驶中,并且向
__________________(选填“东”、“南”、“西”或“北”)转弯。
17.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均匀实心柱形物体A、B,它们高度都相同,A和B密度之比为1∶3,底面积之比为1∶2,则A、B的质量之比为______,对地面的压力之比为
______,压强之比为______。
18.某次演练中,直升飞机悬停于高空,一伞兵(含伞)跳伞后竖直降落,其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在0~t1内,伞兵受到的重力_____阻力(填“<”、“=”或“>”);在_____(填“t1~t2”或“t2~t3”)内,伞兵受到的阻力保持不变,此时受到的重力_____阻力(填“<”、“=”或“>”)
19.用手拍桌面,手会感到疼,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的.手痛是因为受到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_.
20.篮球表面的凹凸花纹是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__________的;小朋友击篮球时手感到疼痛,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的;向上抛出的篮球离开手后能继续向上运动,这是由于篮球具有_____________.
21.为探究液体的某些性质,某同学设计制作了如图所示的玻璃装置,首先向水槽里灌满水,松开铁夹,拔下软木塞,水流入CD两管,待稳定后,比较C、D两管中水面高度,
_______管中的水面较高,原因是C管水平液体流速比D管水平液体流速________,(选填“大”或“小”,下同)压强______.
22.如图所示的飞机翼,机翼下方
..空气流速__________(选填“快”或“慢”),气体压
强大;机翼上方
..空气流速______(选填“快”或“慢”),气体压强小,于是机翼的上下表面就产生了_________,形成了飞机的升力.
三、作图题
23.如图所示,货物随传送带一起加速斜向上运动,请画出货物受力的示意图。
(____)
24.如图所示,小球被压缩的弹簧弹出,请画出小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的过程中的受力示意图.
(______)
25.在图中作出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力示意图.
(____)
四、实验题
26.小明在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关系”时,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1234567
钩码的拉力
00.511.522.53
/N
指针的位置2345678
/cm
伸长量/cm0123456
(1)在下图中作出“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关系”的图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分析,可得出结论:在弹簧弹性限度范围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根据以上结论,猜想:如果把重为5N的钩码挂在弹簧下端,则弹簧的伸长量一定是10cm。
你认为小明的猜想正确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
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处由静止滑下,分别标记出小车在水平面的毛巾、棉布、木板表面的停止位置。
(1)小车在相同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______相同;
(2)标记a是小车在_______(选填“毛巾”、“棉布”、“木板”)表面停下来的位置,分析可知,水平表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选填“快”、“慢”);
(3)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那么小车的运动状态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
(4)在此实验基础上通过推理可知观点_______(选填“A”或“B”)是正确的。
A.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8.(1)图1是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测得当地大气压等于______mm高的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
(2)关于图2现象的成因,十七世纪有两种观点,观点一:管内液面上方是真空,大气压撑起液柱。
观点二:否认大气压的存在,玻璃管内本应充满液体,液面下降是因为管内的液体变成气体,管内气体越多,液面下降越多。
帕斯卡为了验证哪种观点正确,将两根长12m且规格相同的玻璃管分别装满水和酒,倒置在相应液体槽中,酒的密度比水小,且比水易变成气体,若观点一正确,______应出现图2中图的现象。
若观点二正确,______应出现图2图中图的现象。
(均选填“甲”或“乙”或“丙”)
29.35.物理小组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其受到的拉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弹簧下悬挂50 g的物体,物体静止时,弹簧受到的拉力是______N。
(2)探究过程中,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在下图中作出弹簧的伸长量与其受到的拉力的关系图线______。
(3)弹簧的伸长量为3.5 cm时,弹簧受到的拉力是________N。
(4)由图线得出,弹簧的伸长量和其受到的拉力成________。
30.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小强有如下猜想:
A.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
B.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为此小强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压力/N接触面种类弹簧测力计示数/N
16木板 1.5
26毛巾 2.8
312毛巾 5.6
(1)如图1、图2、图3所示,实验序号1、2、3中,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其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可知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大小。
(2)由实验序号1、2数据可验证猜想_____(填"A”或“B”)正确,并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3)由实验序号2、3数据可验证猜想_____(填“A”或“B”)正确,并可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①人和车之间既无相对运动也无发生相对运动的趋势,故而没有摩擦力存在于车河人之间,故A、B选项是错误的.
②汽车的牵引力受力物体是汽车,故而人并不会受到牵引力的作用,故D是错误的.所以站在车里的人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的作用.
故选C.
考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摩擦力阻碍物体运动的力,摩擦力是否存在取决于物体是否发生了相对运动,或者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2.C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1)由图可知,当V a=V b=1.0cm3时,m a=8.0g,m b=4.0g,
由ρ=可得,a、b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
====;
(2)因实心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ρgh,
所以,等高的正方体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
===.
故选C.
3.C
解析:C
【解析】
A、弹簧测力计就是测量力的工具,故A正确;
B、弹簧测力计的最大测量范围就是它的量程,故B正确;
C、因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和所受拉力成正比,所以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故C错误;
D、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和所受拉力成正比,故D正确.故选C.
4.D
解析:D
【解析】
试题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产生力的作用至少两个物体;物体间不接触可以产生力的作用,接触的物体不一定有力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作用.
解: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作用,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作用.故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正确,不符合题意;
D、物体间不接触可以产生力的作用,例如磁体吸引铁块,故D错,符合题意.
故选D.
5.C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根据车此时的状态判断它是否处于平衡状态,然后利用平衡状态的条件,对力进行分析,判断此力的有无.
解:小车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处于平衡状态,
先分析竖直方向,物体只受到重力和支持力,这是一对平衡力;再分析水平方向,关键是判断是否有摩擦力,
假若有摩擦力,不管是向左还是向右,若只有摩擦力,那么水平方向便不能平衡,物体便不是处于平衡状态了,
所以水平方向没有摩擦力.
故选C.
6.C
解析:C
【详解】
A.当足球离开脚以后,脚和足球之间的作用就会消失,所以踢出去的足球就不再受到脚的踢力;重力是地球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物体间的引力是不需要接触仍能产生的,所以在空中运动的足球仍然会受到重力作用;而且足球在空中飞行的时候会与空气摩擦,所以还会受到空气的阻力,故A错误;
B.跳远运动员在起跳前要助跑,运动员在腾空后,由于惯性会继续向前运动,跳得更远,利用了身体的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故B错误;
C.男孩水平用力推车但没推动,车处于静止状态,说明受到的是平衡力,即他的推力等于车所受的摩擦力,故C正确;
D.铅笔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两手指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两手指对铅笔的压力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7.C
解析:C
【详解】
A.把手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A正确;
B.自行车转弯时,运动方向不断变化,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不是处于平衡状态,一定不受平衡力的作用,故B正确;
C.下坡时自行车速度虽然越来越大,其质量不变,惯性大小不变,故C错误。
D.增大座垫面积,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D正确。
故选C。
8.B
解析:B
【详解】
A.吸盘式挂衣钩向墙上按时,是里面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是大气压把吸盘压在墙上,能说明大气压的存在,不符合题意;
B.装水的塑料袋向四周鼓,即说明了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有压强,不能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符合题意;
C.将去壳的鸡蛋放在瓶口,瓶内酒精燃烧时消耗了一部分空气,使得瓶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去壳鸡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瓶内,故能说明大气压存在,不符合题意;D.标准大气压支持10.3m高的水柱,当然能支持一杯水.故该选项能说明大气的存在,不符合题意.
9.B
解析:B
【详解】
用嘴将小空瓶内的空气吸出,那么小空瓶内气压变小,外界气压较大,那么大气压把小瓶
压在嘴唇上。
不是嘴把瓶子吸住,也不是嘴边的唾液把瓶粘住或者瓶内所剩的空气作用的结果。
故选B 。
10.A
解析:A
【详解】
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圆柱体甲和长方体丙对地面的压强
F Vg Shg
G mg S S p gh S S S
ρρρ====== 由题知,甲、丙的密度相同且等高,则圆柱体甲和长方体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即p p =甲丙,因圆柱体甲和圆锥乙的高度相同,且S S =甲乙,所以由数学知识可知圆柱体甲的体积大于圆锥乙的体积,由m V ρ=可知,圆柱体甲的质量大于圆锥乙的质量,由
F G mg p S S S
=== 可知,圆柱体甲对地面的压强大于圆锥乙,即p p 甲乙>,综上可知
p p p >=甲乙丙
故选A 。
11.A
解析:A
【详解】
机翼模型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无风时,弹簧测力计示数等于机翼模型的重力;因为机翼模型上表面弯曲,下表面平直,当电风扇吹风时,相同时间内,空气经过上方的路程比下方路程长,流速大,压强小,机翼模型在压强差下产生向上的升力;因为机翼模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等于机翼模型的重力减去它受到向上的升力,所以机翼模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减小了,小于机翼模型的重力,故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故A 正确,BCD 错误.
12.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D 、由于高度增加,大气压减小,则瓶内的气压高于瓶外大气压;管内的水面变高;所以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增加,说明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变小,故AD 正确;
B 、从管口向瓶内吹入少量气体后,瓶内气压大于瓶外大气压,则竖直玻璃管中的水位将上升,故B 错误;
C 、由于热胀冷缩会引起玻璃管中水柱的变化影响实验结果,所以在拿着它上下楼时,应保持瓶中的水的温度不变,故C 正确;
二、填空题
13.1∶1 2∶3
【详解】
[1]由密度公式得:
;
[2]由于
,
,
所以=11 ;
[3]由于
,
,
所以=23
解析:3ma - 1∶1 2∶3
【详解】
[1]由密度公式得:
33m
m
ma V a ρ-===;
[2]由于
=66F G mg =甲,
=66F G mg =乙,
所以F F 甲乙∶=1∶1 ;
[3]由于
26==3F mg
p S a
甲甲甲,
2
6==2F mg p S a 乙乙乙,
所以p p 甲乙∶=2∶3
14.惯性 增大
【解析】
利用惯性和影响摩擦力的因素解答.
汽车不避让行人且冲过斑马线是很危险的,这是因为汽车具有惯性,即保持原来运动状不变的性质,所以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刹车不易停住;
汽车
解析:惯性 增大
【解析】
利用惯性和影响摩擦力的因素解答.
汽车不避让行人且冲过斑马线是很危险的,这是因为汽车具有惯性,即保持原来运动状不变的性质,所以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刹车不易停住;
汽车轮胎表面刻有深槽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方法来增大摩擦力的.
点睛:注意惯性的理解,惯性即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是物体最基本的属性之一,要能用惯性解释物理学中的现象.
15.10N 竖直向上
【详解】
(1)木块下滑,相对于墙壁向下运动,墙壁会给它一个向上的摩擦力.由于木块是在竖直方向上匀速下滑,其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其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
解析:10N 竖直向上
【详解】
(1)木块下滑,相对于墙壁向下运动,墙壁会给它一个向上的摩擦力.由于木块是在竖直方向上匀速下滑,其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其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2)木块受到的重力是10N,由于摩擦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摩擦力大小也等于10N,方向竖直向上.
16.减速南
【详解】
[1][2]火车以速度v匀速行驶,球突然向前运动,说明火车正在减速,球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速度,故相对火车前进;球同时相对火车向北运动,说明火车向南转弯,球由于惯性
解析:减速南
【详解】
[1][2]火车以速度v匀速行驶,球突然向前运动,说明火车正在减速,球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速度,故相对火车前进;球同时相对火车向北运动,说明火车向南转弯,球由于惯性在南北方向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相对与火车向北运动。
17.1∶6 1∶6 1∶3
【详解】
[1]已知A、B的高度相同,底面积之比为1∶2
由V=Sh可得,A和B体积之比为
VA:VB=SAh:SBh=1∶2
由可得A和B的质量之比为
解析:1∶6 1∶6 1∶3
【详解】
[1]已知A、B的高度相同,底面积之比为1∶2
由V=Sh可得,A和B体积之比为
V A :V B =S A h :S B h =1∶2 由m V
ρ=可得A 和B 的质量之比为 111326
A A A
B B B m V m V ρρ==⨯= [2]因为A 、B 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所以它们对地面的压力之比
16A A A B B B F G m F G m === [3]均匀实心柱形物体对地面的压强
F G mg Vg Shg p hg S S S S S
ρρρ=
===== 则它们对地面的压强之比 111313
A A A
B B B p gh p gh ρρ==⨯= 18.> t2~t3 =
【解析】
【详解】
从图象可知,在0~t1内,速度在增大,即伞兵向下做加速运动,则受到的重力大于阻力;在t1~t2内,速度减小,即伞兵向下做减速运动,其受到的 解析:> t 2~t 3 =
【解析】
【详解】
从图象可知,在0~t 1内,速度在增大,即伞兵向下做加速运动,则受到的重力大于阻力;在t 1~t 2内,速度减小,即伞兵向下做减速运动,其受到的重力小于阻力;在t 2~t 3内,速度不变,即伞兵向下做匀速运动,重力等于阻力,重力不变,则阻力不变。
19.相互 桌面.
【解析】用手拍桌面,施力物体是手,受力物体是桌面,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手会受到桌面对手的反作用,因此手会感到疼;手痛是因为受到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桌面.
故答案为:
解析: 相互 桌面.
【解析】用手拍桌面,施力物体是手,受力物体是桌面,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手会受到桌面对手的反作用,因此手会感到疼;手痛是因为受到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桌面.
故答案为:相互;桌面.
20.摩擦(摩擦力) 相互 惯性
【解析】
【详解】
篮球表面的凹凸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
小朋友手击篮球时感到疼痛,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惯性是物体保
解析:摩擦(摩擦力)相互惯性
【解析】
【详解】
篮球表面的凹凸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
小朋友手击篮球时感到疼痛,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所以向上抛出的篮球离开手后能继续向上运动,这是由于篮球具有惯性。
21.C 大小
【解析】
【详解】
由图知道,当拔掉右端的软木塞后,水会向外涌出,液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知道,由于D管底部较细,水的流速较大,产生的压强小,而C管底部较粗,水的流速较小
解析:C大小
【解析】
【详解】
由图知道,当拔掉右端的软木塞后,水会向外涌出,液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知道,由于D 管底部较细,水的流速较大,产生的压强小,而C管底部较粗,水的流速较小,产生的压强较大,所以C管中的水面较高.
22.慢快压力差
【详解】
等质量的空气在相同的时间内同时通过机翼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由于上表面弯曲,所以机翼上方的流速就大于机翼前方的流速;而下表面平直,因此机翼下方的流速大致等于
解析:慢快压力差
【详解】
等质量的空气在相同的时间内同时通过机翼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由于上表面弯曲,所以机翼上方的流速就大于机翼前方的流速;而下表面平直,因此机翼下方的流速大致等于前方的流速,相比于上方流速慢;
从而可以知道,机翼下方的流速就小于机翼上方的流速,由流速大压强小的规律知,机翼上方的压强小于机翼下方的压强,于是机翼的上下表面就产生了压力差,这样就产生了作用在机翼上的向上的升力。
【点睛】
注意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应用,是飞机产生升力的原因,牢记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的规律,中考中也是常出现的题目类型,且要能用此特点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三、作图题
23.
【详解】
物体会受到重力作用,方向竖直向下;物体与传送带接触且有挤压作用,物体会受到传送带的支持力,其方向垂直于接触面向上;因为物体和传送带一起加速运动,使物体加速的力是传送带给物体的摩擦力,其方向沿斜面向上。
如图所示
24.
【解析】
我们知道,小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的过程中速度会越来越慢,最终停下来,说明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在竖直方向下,受重力和支持力作用,作用点在重心上.如图:
25.
【解析】
过重心作竖直向下的重力G,过重心作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f,过重心作垂直于斜面向上的支持力F.如图所示:
【点睛】力的示意图是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要素表示出来,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在画力的示意图时,若需要画出物体受到的多个力的示意图时,要将这几个力画成共点力.
四、实验题
26.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不正确因为不知道弹
簧的弹性限度范围(可能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
【详解】
(1)[1]根据表格数据描点画出图象如下
(2)[2]根据图象知: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即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3)[3][4]弹簧伸长量越大,弹簧受的拉力越大,必须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才能成立,若超过了弹簧的弹性限度,弹簧所受的拉力就不能与伸长量成正比,因此小明的猜想不正确,因为并不知道弹簧的弹性限度范围。
27.速度木板慢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A
【详解】
(1)[1]小车在相同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的目的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