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 李玉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李玉花
摘要:经过几十年的经济改革,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与此同时,以水资源短缺和污染问题为代表的环境问题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更好地保护城市的水安全,打好保护水安全的攻坚战。
基于当前的城市用水问题,结合城市规划的发展要求,海绵城市的概念得以出现,提供了一个应对城市用水问题的契机。
本文论述了海绵城市的优势,并分析海绵城市下的城市规划原则,探讨海绵城市在应用中目前存在的问题,针对海绵城市理论下的城市规划方法进行讨论。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规划;水安全
1、海绵城市的优势
海绵城市利用下洼式绿地、透水铺装、渗渠等一些渗透措施可以使地表水渗入地下,补充城市地下水资源。
对缓解城市地下水位下降、提高城市地下水位十分有效。
在城市缺水问题严重的地区,可以使用水库、雨水储水池等储水设施来储存部分清洁雨水,并通过建设雨水花园和储水池来缓解部分雨水,以减轻排水管道的压力减少排水渠道。
减少排水管道峰值流量,减少发生城市内涝的问题,控制溢流污染。
储存的雨水可作为日常灌溉道路和城市绿化,减少清洁用水的使用,缓解城市缺水问题。
适当净化存放的雨水,可作为洗车、公厕冲厕等用途,进一步缓解城市缺水问题。
2、海绵城市规划原则
2.1以实际出发为原则
对于每一个城市建设来说,它具有自身的地理和环境特征,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需要依赖城市建设的先天性环境问题。
在相关法规中,海绵城市的建设也需要与当地社区相结合。
城市经济条件、当地水环境、雨水资源等实际情况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2.2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原则
生态优先是建设海绵城市最重要的基本原则,这意味着建设海绵城市必须始终把当地的生态问题作为考虑的重点。
安全不仅仅意味着水资源的保护,最重要的是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一定的安全保证。
在建设海绵城市的基础上,要加强对城市基础设施的保护。
2.3规范化建设原则
任何项目的建设都需要科学合理的标准化目标和方案。
对于现代城市建设来讲,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依托完整的城市规划方案。
设计方案不仅要关注生态与建筑之间的平衡,根据当地水文水资源数据分析,我们必须考虑各种功能或设施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以及未来将面临的问题,如建设成本,是否它关系到城市的经济发展保持平衡、维护问题等等。
3、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
3.1 定量分析不足
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在开发区规划设计、详细调查和定量分析之前,确定风险区的位置和规模,划定蓝线、绿线和开发区的边界,合理确定土地开发强度,保护和修复湿地,泛滥平原等水敏感地区。
与定性分析相比,基于各种数据统计分析的定量方法,虽然结果更客观,但很少用于实际的规划和设计。
由于定量分析
需要大量数据,因此很难收集。
3.2 用地规划与专项规划的脱节
在目前的城市规划中,土地利用规划与道路,绿地等专项规划之间缺乏高效
快速的反馈机制。
在进行专项规划设计时,对城市道路、绿地、市政建筑的分析
缺乏对城市用地性质和发展强度的分析评价。
这常常导致土地开发强度与周边道路、绿地和市政设施等基础设施之间脱节。
3.3 城市竖向规划重视不足
垂直规划与城市排涝防汛等专项规划密切相关。
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缺乏
对计划范围内的地质状况和其他自然条件的深入调查和定量分析。
加上数据收集
困难,城市土地利用的垂直规划往往偏离现实,导致未来城市用地的空间布局,
以及土地和道路、排水、工程铺设和部分和整体冲突的冲突。
4、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实施
4.1城市道路规划
目前,我国城市道路雨水径流量普遍较大,大大加深了环境污染程度。
道路
交通中的雨水也是我们城市的重要污染源。
要在城市规划中积极运用“海绵城市”
理论。
但要注意保证路面畅通,有效保证道路的基本功能。
这是城市规划的基础。
因此,我们可以正确使用道路两侧及周边绿化带,均采用凹陷绿地和透水道路建设,这不仅可以减少雨水的净流量,还可以有效地改善水质,可以进一步改善城
市水环境质量。
首先,当我们进入城市道路规划时,我们可以使用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和周围
的绿化带在道路中间建造一个凹形的绿地。
在这种绿地的情况下,当城市交通系
统面临降雨时,雨水将沿途流入绿化带,还可利用该绿地系统实现蓄水、渗透、
净化等功能。
透水路面可以很好的加强雨水的入渗功能。
但是,对于污染严重和
道路荷载较大的道路,使用透水路面是不合适的。
4.2城市雨洪管理
在阐述城市雨洪管理的时候,我们不妨把哈尔滨群力雨洪公园做为一个实例
来讲。
海绵城市的建设工作从微观角度来讲就是将许多水生态基础设施的建设工
作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工作。
哈尔滨群力雨洪公园有着诸多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为
公园进行景观设计以及生态化设计,充分保障公园地面在下雨的时候可以很好的
吸水、蓄水、渗水和净水,这些水资源可以在我们需要的时候起到积极的作用,
将下雨的时候储存起来的水资源很好的释放出来。
我们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的时候,要尽量创造出多级湿地系统,在此基础上,为众多的城市居民提供一定的休
憩空间,此外,还要尽可能保证在进行城市规划时所规划的工程在造价上相对低廉。
4.3在城市规划中建立水系统
河流、湖泊、池塘以及湿地等都是城市中天然的雨水净化场。
例如:在杭州
某个城区中,水面覆盖率达到 5.5% 以上,在河道两侧通常会建立 5~50 m的绿
化带,河道两旁的这些绿化带可以很好地为河滨湿地的构建提供有利条件。
首先,我们应该在城市建设工作中持续加强对现有湿地的保护工作,尤其是对城市内地
理位置偏低的河塘等地方,需明令禁止市民对城市中的这些地理位置偏低的池塘、湿地进行填埋,这样可以很好的减少内涝风险。
而对于已经填埋了的河流、池塘,我们应该下大力度对其进行适当的、有计划的恢复工作。
关于城市中的绿地广场
规划问题,一般来说,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 以上才符合标准。
正是由于这个
原因,我们更需要充分发挥绿地、广场、公园等城市空间的雨水净化以及收集能
力,这样才能更好的缓解城市内部水资源短缺的情况。
4.4建设仿生人工海绵体
在基于海绵城市概念的城市规划中,除了对海绵进行保护或人工改造外,还
可以通过仿生人造海绵的建设来提高雨水的收集和储存能力。
具体方法包括:1
基于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仿生学海绵体可通过净化作用达到节水目的;2可以在大
型停车场建设中水回用设施和通道,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3可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学技术。
分析城市洪灾情况,充分发挥科技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
4、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城市规划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是改善城市生态
环境最直接有效的措施,要更好的发展海绵城市,就要通过建设完善的城市水系统、合理完善城市道路规划、建设人工生态海绵体等手段,充分确保海绵城市中
水资源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马叶馨.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东兴市江平新城规划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17.
[2]许龙权. 基于海绵城市雨洪管理理念的大学园区规划研究[D].广州大学,2017.
[3]宋远启,黄蜀珊.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J].现代园艺,
2016(16):169.
[4]仝贺,王建龙,车伍,李俊奇,聂爱华.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
探讨[J].南方建筑,2015(04):108-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