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公控工作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控班2009年工作总结2009年12月20日
浅谈班组建设
---2009年公控班个人工作总结班组是企业的基层组织,是一个执行环节,就像一个人的胳膊和腿一样,即使再有健康的脑子,胳膊腿动不了也是白费,厂子及分场只所以把重心就集中在班组建设上,是因为我们的工作与现场夕夕相关,是与设备打交道的第一责任者,90%以上的事故发生在班组,因此,搞好班组安全生产建设是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的最切实有效的办法。
一、个人岗位的转变
2009年的前7个月里,我在炉控班工作,当时正是保证200MW稳定运行,建设600MW新机的过程,我一直是驻守200MW这头,当然我能理解分场和班组这样的安排,给年轻人创造学习的空间,我是炉控班最后一个进入600MW的人,为了尽快的熟悉现场,有时我就带着相机去现场,炉上炉下的熟悉设备,在炉侧拍了106张照片,每张照片都有标注了说明,我自己利用业余时间去设备部打印了机炉专业的检测系统图,白天在班里工作,晚上利用业余的时间看了机炉的所有的检测系统图(PI 图62份),在我还没有拍完机侧的设备照片时(31张)就调动到公控班,当时我的心情是复杂的,毕竟是我工作多年的班组,已经习惯了班组里的环境和人文风气,从炉控班带领一个组到公控班管理一个班,这种角色的转变让我觉得身上的担子重了很多,2009年8月1日,我和我携带的部分设备分工正式的加入了公控班的集体里。
二、各班组存在普遍的问题
1、资源的流失
任何一个层面的管理理念都是以人为本作为先决条件,挖掘人的潜能,我们分场人员流动一向很频繁,当然我们不能阻止每个人的发展,哪里缺哪里补,不管一个分场还是一个班组,资源的搭配很重要,各类人才都需要,荤素搭配合理才能营养均衡,站在分场的角度,得时刻考虑人员流失后能迅速的补充的这种备用力量。
但就我个人认为人才不全是培养出来的,我们只是提供个平台,更多是个人感悟出来的。
感悟后就能找到自己的定位点。
2、班组管理人员辛苦
现在的班组管理人员比较辛苦,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安全,技术得两手抓,并且还承担突如其来的生产任务,往往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想象,加上每个班组的背景、人文风气、专业分工的程度不同,有的班组比较凝聚,有的班组有些松散,而松散的想凝聚起来就有难度了,每逢什么什么大检查之类的,一级一级的布置到班组,班组只好赶快查漏补缺,我们就得"突击",来应付检查。
往往会出向顾此失彼的状况。
其实缺了谁,工作还是能继续进行,我们不怕有竞争对手,我们希望有人能超越我们。
工作应该是一个快乐的事情,而不应该总是辛苦的撑着。
3、总结创新能力不强
完成各一项工作和任务有很多的办法,愿意做的工作才能去做好,才会做得漂亮。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不太愿意做的事情能完成就不错了,在某种程度上讲,工作也是一种责任,创新则必须是在喜欢做愿意为之努力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的,怎样让员工愿意去做就成为一个主要的问题,有时沟通只是一种方式,有时需要我们舍出自身小利益顾及厂及分场大的利益,加强自身的培养和锻炼,把学到的知识转化成为工作的能力,而且把这种能力传授他人,利用团队的力量才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用一些科学的良好的管理和自身的带头作用去影响出来一个有素质的团队,当然还需要坚持很长的一段时间。
三、公控班2009下半年工作
1、公控班的组建
公控班是在维护分场三定的时候,通过分场各个方面的努力争取来的成果,来自本分场各个班组和外单位填充的人员组建到一起,在没有接新机之前没有实质性的设备,部分基础工作还不健全,一般都是由分场内部的临时调配或加入其它班组完成一些阶段性的工作。
,原仪表班唐宋两位老师,一位与我同龄的中坚力量王晓燕,一位大学生陈大龙也与我们擦肩而过,即将加入炉控班工作,一位是厂幼稚园调入的非专业员工,还有3个标准室的人员和分场材料员是公控班的定员,加上我和黎匡瑜,班组实际成员6名,算下来人员的平均年龄44.5岁,而且大多数都入住松原。
说实在的,同样的各班组都缺少人员,公控班就招不来人员,除非分场强制的分配,重赏下有勇
夫,就我们而言,可能勇夫可能都纳入不进来,希望我们班组能在这种典型的一国两制下能安定的生存下去。
2、公控不是公用
公控班作为分场的一小支力量队伍,承担一些辅助部分的工作任务,其实严格的讲,有些系统不能称为公控系统,全厂工业电视、暖通系统、消防系统、辅助网控系统一定是公用系统了。
点阵、大屏幕、火焰、四管、采暖系统、是机炉系统的一些分支,而SIS是我们分场三定的时候纳入进来的,我和黎匡瑜来公控时也带了200MW 机组的部分设备分工(汽包水位和捞渣机电视监视装置、炉膛火焰监视装置、四管泄漏监视装置、大屏幕显示装置),只所以我们没有太多的怨言就接收了这样的安排,我们都在努力的分担分场及兄弟班组的负担。
但是公控班不是公用班,在600MW设备分工试行版上体现的就不合实际。
(比如说字面上涉及到的循环水系统、汽水分离器水位监视系统、负责生产系统中的服务器、计算机、打印机、显示器、摄像头、电视机修理工作;老运行机组汽轮机振动远方在线监测装置的维护和检修),我不知道这样的字迹主要体现的是什么?是表明承担的设备多还是说组建公控班组的必要性?我认为我们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来负责生产中的服务器、计算机、打印机等的修理工作,平时各班组没有问题的时候谁也不提,一有点问题时就会拿分工说事,在一般人看来,我们承担的事辅助监控设备,但对我们而言,要拿它当主要问题对待,即使有少数人轻看我们,我们不能轻看自己,我们付出的不比任何人少,我们都不想因为我们的疏忽而影响了整个维护分场的成长。
3、进步着的公控班
就新组建的公控班来说,很多事物都是从无到有,从我来公控班的那天起,我就和我们成员这样说明,我不敢保证每个人都高高兴兴的上下班,但是我们都必须都安安全全的上下班,其实也只有懂得生产、精通技术、才能通安全。
工作年头越久的人工作起来越小心翼翼,越怕出问题。
豪不夸张地讲,现在我们分担的十个系统,几乎没有一个系统完整的交到我们手上,尤其是全厂消防系统这部分,涉及到的模块箱200个、微机头箱400个、模块箱雨淋阀联动控制箱65个、接线盒400个、终端盒400个、智能输入模块700个、智能输出模块300个、智能感烟探测器250、各种声光报警器及按钮达1000个等等,遍及全厂各个角落,火焰、四管、暖通、SIS系统、采
暖系统有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因为没有设备交接的过程,有时一个小问题都要和厂家的人联系询问。
我们把实质的设备专责到把任务落实到每一个人头上,从没有工作票到自己编制危险点及控制措施,生成标准工作票1018份,从8月份以来下半年工作票为40份,在各项工程没有完工和技术资料不完整的情况下基本完成了所辖的10个系统设备台账的录入工作、KKS码2127点(消防不完整),定期工作模版17份,特别值得提的是检修规程编制工作,我们找了很多厂子(定州、珲春、三热)的相关专业的检修规程,参考资料非常的少,而我们利用手头的技术资料和网络的查询,编制了初步的检修规程,填补了这个空白。
有时我感觉我的到来好像是一块“招牌”,上面写着“工作”,给大家带来的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什么,其实就年龄而言。
20岁、30岁、40岁、50岁的想法是不一样的,而想法就决定了做法,一开始某些成员还不习惯,我就亲自带动班组成员成为其中的一员,在班组的技术和安全管理工作中,我没有更好的方法,就是两个字------担当,不刻意的改变它们而是潜移默化用实际行动去影响他们。
逐步形成合力。
在新机消缺工作中,我们班的唐师傅给了我很多合理的建议,新机消缺工作也顺利地完成,宋师傅被调配支援三热45天为我们分场创收,我们还抽出部分成员支援机炉两个班组的消缺工作,做为班长的我也就自带头参与兄弟班组的部分消缺工作,我们都在做着最大的努力,我们知道我们能做什么而且愿意去做。
现在的管理模式,文字上的东西要求比以往多很多。
很多都是利用自己个人时间完成。
有的同事玩笑说自从我的到来,工作一天忙到晚,还有的给我个绰号叫“小周扒皮”,其实我知道大家都在接受我和适应我们分场的管理模式,在勇敢的面对我们厂子真正面临冬天的事实,做为我们这个最底层的管理人员,关心班组成员的安全和健康,注意成员思想情绪上的波动是很必要的,因为它直接影响着工作效率,我需要得兼任多种角色,联络和协调、分配和监督、倾听和谈判,领导和执行,总结起来就是“垃圾筒”,角色,包容着各种喜怒哀乐,碰到暂时无法沟通的同事,我就容忍让步但是原则不变,我们和班组成员共进退,我们班成员也甘愿拿出他们的智慧和汗水来回应,相互支撑着,把辛苦也转化为一种愉快。
在分场举行的各种安全活动竞赛中和厂子的各项文体活动中,我们公控班都能积极的参与,取得很好的成绩(一、二、三等奖各一名),在宣传报导当面我们超额完
成了厂部下达的任务,黎匡瑜在工会、政演等方面发表的文章也获得了奖项,通过全班成员的努力,保证了设备和人身的双安全。
四、下部工作要点
1、技术培训方面
班组建设的起点和标准也不同,公控班一开始组建就是二类班组,基础管理工作缺乏,班组部分工作开展的不规范,我们会一如既往的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各类技能培训,本着“缺什么,学什么,少什么,补什么”,在对职工培训时,要根据职工的不同情况,对症下药。
把所管辖的设备系统分配到每个人头上,本人熟知后就以讲课的形式和全班人员进行总结交流,一段时间后把所辖系统流动互换一下,一套系统由几个成员分别去整理总结,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再和全体人员进行交流研究加深理解,既能挖掘每个人的潜能,又能培养团队精神,“理论联系实际”,逐步提高班组成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
以适应现场生产中的检修和消缺任务。
2、安全生产方面
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是人,而不是设备,安全与生产、安全与建设、安全与经济效益密切相关。
半年来从我们接过的新机的情况看,由于设计、施工等原因,现场存在问题多,隐患多、设备缺陷多、任务重,再加之施工和运行交叉作业,这就要求我们全员加强安全意识,深入生产施工现场,加强设备的检查和巡视,了解设备运行情况,掌握设备运行方式,检查设备缺陷。
对查出的问题和隐患限期整改,结合设备消缺工作,把一切可能出现的隐患、设备缺陷尽可能的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了安全运行。
3、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一个班组长应具备几种能力,学习能力、决断能力、洞察能力、教导能力、执行能力、激励能力。
要让每一位员工在这里都能够愉快的工作已经不太容易了,我们也知道眼前的困难是暂时的,怎么能用积极的姿态度过去,一方面加强自身的学习,学习机、炉、电等相关的专业知识,扩宽自己的知识面,这样才能在工作上带动班组成员和帮助解决一些生产中的问题,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再就是继续做好“垃圾桶”这个角色,在互相平等的基础上建立与人沟通的原则,解决员工思想问题与实际生产中
的问题,即是良师也是益友,尊重员工话语权,想办法为职工创造充满活动的氛围,并不断鼓励员工进步。
五、点滴建议
分场是一个大团队,班组是一个小团队,就一个团队而言,需要很多角色资源,实干者、协调者、信息者、监督者、凝聚者、完美者、推进者、创新者。
缺乏某些角色的结果就会使团队出现一些不稳定的状况,比如说,缺乏实干者班里会乱、缺乏协调者时领导能力就弱、缺乏信息者会封闭、缺乏监督者会大起大落、缺乏凝聚者就会人际关系紧张、缺乏完美者的工作就会做得很粗、缺乏推进者工作效率会很低、缺乏创新者的工作思维就受局限。
这些角色如果仅用在部分人的身上,时间久了一定是力不从心的,如果一个人身兼数职,做很多个项目,就不能保证每一项任务的圆满和质量,一这是我在参加班长培训的时候学到的,我们可以对照自己班组的情况分析一下,也给我们分场团队的管理人员提供参考,班组成员老、中、青要尽量合理搭配,相互取长补短,把工作放到几个关键性的目标上,让员工身为这个集体中有成就感,真心的倾听。
努力理解,确保团队的资源,留住人才。
维护分场公控班:姜丽颖
2009年12月20日
卖炭翁白居易(唐)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
牛困人饥日以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jì)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jiāng)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jì)向牛头充炭直(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