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建筑实习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建筑与当地文化的结合
——杭州建筑认知实习报告
06级建筑学2班
学号:4101060208
惠月婵
摘要:杭州是中国著名七大古都之一,近年来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由于诸多建筑师们的努力,杭州出现了不少建筑精品。
这些建筑,不仅表达出了杭州当地的建筑风貌与杭州的快速发展,而且更体现了建筑师们的设计理念手法。
在这些理念中,大都融入了浙江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和内涵,使得建筑本身不再空洞无力。
这些文化元素的融入让建筑更具魅力,更吸引人们的关注,引发人们的震撼和思考。
在两个月的实习中,我也得到了许多学校里无法感受到的建筑震撼力。
书本上所说的设计手法,在杭州的不少建筑中给了我深刻的印象和宝贵的经历。
关键词:杭州文化建筑地域民居
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省省会,浙江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重要交通枢钮,中国最大的经济圈——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第二大中心城市。
杭州经济发达,有“钱塘自古繁华”之称,经济总量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二位,经济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大中城市前十位。
她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每年吸引两千多万中外游客。
杭州以其美丽的西湖山水著称于世,“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表达了古往今来的人们对于这座美丽城市的由衷赞美。
这次建筑认知实习选在杭州,更多也是因为杭州近年来依靠深厚的文化及历史底蕴和旅游资源,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并在现代建筑中融合了地域文化,设计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观察和学习这些建筑,并把他们与其他建筑进行对比,可以引发我们去思考研究。
这里先分类介绍一些杭州具有代表性的建筑。
体育建筑:
黄龙体育中心
实习的第一站就是杭州的黄龙体育中心。
黄龙中心位于杭州市黄龙洞风景区以北,占地62h ㎡,是一个大型的体育设施中心。
其中包括一个主体育场、网球中心、游泳馆、体育馆等一系列体育建筑。
主体育场
主体育场可容纳观众5.4万人,是体育中心规模最大的单体。
总用地面积15公顷总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该工程于1997年6月启动建设2000年10月建成并投入使用。
该体育场建筑造型新颖,,可容纳观众近6万人。
观众席上部建有双塔斜拉索悬吊式挑蓬,气势雄伟壮观。
此设计采用外圆内椭的看台平面形式,东西看台较高,南北看台较低。
看台的顶棚采用圆弧形的网架结构,美观实用。
而且设计充分利用了看台下面的空间,作为群众体育健身娱乐场所和体育竞赛用房,二层作为体育场办公用房。
东西两边的高大吊塔,也被利用出租作为商业办公用房。
这为体育场自身的发展和运营提供了较好的经济条件。
网球馆及省老年体育活动中心
在主体育场的对面的就是网球馆。
从外观看。
这个馆是椭圆形的壳体结构,顶部为金属板铺设的波浪形屋顶,下面部分是砖混结构。
其最大的特点是造型和结构相结合,两道弧形桁架横跨建筑主体外部,气势不输给主体育场。
对于大跨度建筑,结构技术上的问题往往是建筑设计的重点。
一个好的造型必定会有一个好的结构。
造型和结构最好的处理手法莫过于将结构融入造型。
就象这个网球馆一样,巨大的钢筋桁架完全暴露在外面,不仅没有给人粗糙的印象,反而使得建筑更加气势宏大。
该手法的确值得
我们认真思考和借鉴。
体育馆
主体育场的东北面,临黄龙路的地方坐落着一个巨大的银白色场馆。
该馆由主馆和训练馆合二为一,形成一个椭圆体型,构思巧妙,造型独特。
其东侧为40米宽的城市干道黄龙路,南侧为主体育场的主入口广场,西侧为“中心”30米宽的一环道和30米宽的北大道。
在此地块内设置除体育馆主体建筑外,还建有大巴停车场。
远远看去这个体育馆犹如一个巨大的头盔平放在黄龙中心内。
五环停车场
该项目因建筑配以五环立体造型而得名,为
“中心”的大型配套设施。
下沉式的二层建筑加之
五环布置的处理,造型新颖独特,布局合理;下
部为商务、办公及大型超市,屋顶停车,,其中
部分为室内泊车位。
该建筑五环母题的主轴正对
主体育场的南北轴线,加强了主体育场的宏伟气
势,东面为圆环状环绕主体育场,建筑形态为西
高东低,避免了城市主人流方向对主体育场的遮
挡。
黄龙主体育场及周边黄龙中心内还有田径训练场、训练馆和游泳馆等建筑,平时都向社会开放和为全民健身提供场地配套服务。
黄龙中心对周边杭州市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好处,它对全面提高百姓的身体素质起这不可忽视的作用。
体育建筑的设计关键是结构的设计。
在黄龙中心,我们看见了各种建筑结构,塔斜拉索悬吊式顶棚、弧形桁架等体育场建筑的常用结构,这让我对于结构书本上的内容更清晰的了解,对将来的学习更有帮助。
公共文化建筑:
浙江图书馆
该建筑是我国建筑大师程泰宁设计,作为
杭州当年的“十大建筑”之一,它充分体现了
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
大厅顶部采用了圆形平
面,尖顶用网状金属架装饰而成,两边的建筑
形体与大厅相呼应,都是多边形构图。
功能排
布合理方便,设有内部庭院,优化室内的阅读
和休憩环境。
图书馆与时俱进,积极引进和应
用高新技术,不断的推进数字化和网络化建
设。
浙江图书馆
杭州西湖文化广场
西湖文化广场地处杭州市商业中心,位于京杭
大运河的北侧,距离西湖仅2公里,在这里汇聚了
商机、人气和历史文化底蕴,是杭州市文化交流的
枢纽。
广场总占地12.9公顷,建筑面积约35万平
方米。
广场建筑群由主楼,裙楼建筑和广场组成。
其中主楼建筑有48层,高170米,是中国十大城市
标志性建筑之一。
整个建筑群由东至西呈月牙形分布,包括科技馆,自然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商务大楼,展览馆,中心广场地下商城,集科技,文化,娱乐,演出,展览,博览,商业,休闲等诸多功能于一体,是一座综合性的文化广场。
整体建筑风格采用渐收与发散的几何体外形设计,形成旋转而相贯的块面结合,展示了一种现代韵味及极富升腾开放的性格,同时也透露着杭州传统建筑的精神。
杭州大剧院
杭州大剧院坐落于美丽的钱塘江边,钱江新城核心区南端,与规划中的新的杭州市政府行政大楼及市民广场相邻。
独特的建筑造型、完善的演出功能、先进的舞台技术成为目前中国最具现代化的标志性文化设施。
其西南方向是金色球形的杭州国际会展中心,杭州大剧院的建筑造型非常独特而又富有诗意。
银色金属屋面由进口钛板铺设,象征着明珠;大斜面双曲玻璃幕墙则象征一弯明月;大剧院前广场浅水域象征着杭州西湖。
入口处的公共大厅是歌剧院、音乐厅、多功能厅的人流交通的集散之处,也是大剧院标志性
空间。
在建筑设计中,大厅的平面形式为月牙形,
空间层次错落、变化丰富,室内设计力求以灯光、
色彩、材质来强化这种空间变化。
地面划分与建筑
平面相呼应,强调了空间的统一完型,质地均匀的
花岗岩地面是简洁的背景,衬出大面积曲线形发光
墙面,以便形成独特而浓郁的艺术氛围;中部樱桃
木墙面在灯光映衬下显得沉稳而优雅;二至四层楼
板及各层楼梯由各种轻盈的构件组成,淡灰色的烤
漆金属板、富有构件感的栏板节点,以及轻巧、
杭州大剧院和国际会议中心“日月同辉”精致的楼梯踏步板等,与壮丽的背景墙面形成对比。
杭州国际会议中心
站在杭州钱塘江边上远远望去,钢结构的杭州国际会议中心为钢结构建筑,主体高椭圆形裙房和一个巨大的球体组成,建成后的杭州国际会议中心与半月形银色的杭州大剧院,宛如一对兄弟建筑,一日一月、一金一银,在荡漾碧波的钱塘江畔相映成辉,构成了“日月同辉”的景象。
杭州大剧院和杭州国际会议中心成为杭州乃至浙江的标志性建筑。
学校建筑: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
紫金港校区位于杭州西部塘北地块,毗邻著名而又古老的西溪风景区。
这个校区现在的大门只有一块石头和保安的玻璃房子,没有其他学校那样的宏伟的大门。
加上一些交通设施,让你感受到一种包容,一种海纳百川的气象。
周围以护校河围起,宽3、4米的水面显然比围墙更能防盗,清雅的紫金港地位偏僻,而且也体现了一种透明,以及精神上的那种博大。
整个校园布局明朗。
东面靠校门的地方是图书馆和行政楼,建筑简洁宏大。
最北面是公寓和食堂,和两个操场和球场。
中间是几个比较漂亮的建筑和小剧场,它们和生活区之间是一座小山丘。
往南,以启真湖为分水岭,分为东教学区和是西教学区。
教学区最突出的就是吸收了中国古代庭院回廊的特色,东教学楼独特的长约200米的长廊,此长廊将几处教学楼连接起来,属国内罕见,连教授们也赞叹不已。
西区也是连起来的看着非常恢弘,虽然说走廊的多建的比较浪费,但确实方便很多,学生集中上下课再不会有拥挤的感觉,而且观赏性很强。
中国美院象山校区
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可以说是建筑师王澍在杭州进行的一
个校园建设实践,在校园总体营造中体现出了当代建筑所
具有中国传统气息的建筑观,以及建筑师紫金
港校区平面
在校园建筑群中实现城市性的尝试。
校区的主入口,没有大广场、恢宏的主楼和主题雕塑,只有嵌固在一道青砖墙上的铁字校名提醒着此处的所在。
门房是以旧青砖砌筑的小品,素雅干净。
踏入校门,眼前便是一座小山——山体满披植被,绿树成荫;山脚下溪流潺潺,一条水带回转而过——这就是象山了。
站在山脚下向北能看到一座巨大的白房子和退在远处一面斑驳的虎皮石墙。
白房子是图书馆,单面内坡瓦顶,四水归堂的形制;南墙上挑出层层密檐瓦作,黛墙灰瓦,江南民居的样子,只是尺度大了几倍。
河边有一条柏油小路向校园纵深延展,沿着路往北走,随着山体逐渐后退,再顺势左转,便到了象山北面,景色一览无遗。
建筑单体围合面向院落的立面,王澍照惯技
使用一气铺满的木门,很有气势,显然受江南民
居天井四周漏空联排门启示。
把“回”字形院房作
为一区的母题,或四合,或三合,或缺一角,偏
移扭转,随性布置,好
像盘中玉珠坠地,未经
规矩,便入地生根,长
成房子。
其间点缀了梳
齿形的教学楼,并在用“回”字形教学楼
地的北侧的用“一”字形横向展开的画廊限定边界。
长长钢廊直插象山,,
廊内多处设置倾斜交叉钢柱,营造出一种特别的空间气氛,让人流连其
中。
任何完美建筑都是艺术和技术的有效结合。
我们可以就建筑倾斜交叉钢柱本体展开各种遐思联想,感受凝固的音乐,流动的画面带给我们美的感受,并去点评其的设计手法,风格流派,但是完美建筑一定蕴含朴素的八个字:安全,适用,经济,美观!
中国美院象山校区无处不体现出了一种田园,古朴,及纯粹的艺术美。
王澍在这里费尽心血,建筑形体与构图后面透着种种哲学与文化的思考。
中国美院南山校区
该校区位于西湖湖畔,绿树成荫的南山路
上,气派的正门让人一看见便油然而生敬畏之
情。
美院没有围墙,置身偌大的校园里,可以
发现中国式的水墨基调,两幢楼之间的廊桥会
让人想起江南水乡的民居,但却充满了现代的
气息;大厅中央的石鼓,墙面上的透光格,走
廊边的木窗棂,旋转楼梯上方的小圆亭,你一
眼就能发觉出设计者赋予它们身上的那种中
国味道。
同象山校区一样,连廊水系走把校园内十美院恢弘的大门
个单体建筑混为一体,现代雕塑随处可见,沿着水走,一路都是优美的景致。
居住区建筑:
杭州大关小区
这个小区是杭州实验性居住区,里面包含有三个居住小区,每个小区内都设有一个幼儿园,提供居民使用。
区内还各有一个小学和中学,各居住区之间的中心,是大关公园,作为整个区的市民活动休憩中心。
整个居住区包含了所有市民需要的组件和各项公共建筑环境,作为一个小区规划的案例,对我们有着很大的学习作用。
不仅如此,每个小区组团的设计也很特别,每个组团都有不一样的造型功能的设计,甚至在一个组团里各栋建筑的形式都不一样。
很多书本是的形式造型在这里都体现出来,让我们真正认识和学习了这些。
功能和造型的结合,景观和环境的矛盾于协调,都有着非常好的处理方式与手法,亲眼见到这些,都是在书中所无法体验到的。
绍兴“新未庄”
“新未庄”是我国最大的仿古水乡民居
村落,位于浙江绍兴县柯岩景区。
“新未庄”
由绍兴县投资2亿元建成,总面积为464
亩,由471幢万平方米的民居楼和社区设
施组的“未庄”风情,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
民居成,重现了鲁迅小说《阿Q正传》建
筑总面积达21中描述特色。
单体建筑造型明显采用了江南民居形
式,平面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居住人群的状
况,拆迁的农民,因此平面采用的也是民
居形式,进门就是一个农村特有的中式大
客厅,房间都是大空间,由住户们自己安未庄中心的园林
排,最大限度的放宽了生活空间。
未庄未庄的
中心,是绿化部分。
但不同于一般小区的景观,
这里设计了一个非常幽雅的中国小园林,别有
一番风味。
乌镇
乌镇位于浙北平原桐乡市,从杭州出发走
高速公路一个多小时的车程。
此处地势平坦,
密如珠网的河流,星罗棋布的荡漾,使乌镇具
有浓厚的水乡特色,给人一种雅致而不张扬、
清新而不繁琐的自然美感。
水乡民居乌镇历经2000多年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梁、柱、门、窗上的木雕和石雕工艺精湛。
当地的居民至今仍住在这些老房子里。
全镇以河成街,桥街相连,依河筑屋,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阁,古色古香,水镇一体,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石板小路,古旧木屋,还有清清湖水的气息,仿佛都在提示着一种情致,一种氛围。
商业建筑
杭州公元大厦
杭州的公元大厦,是一个写字楼项目,以而“德国制造”著称,其建筑形体、科技含量、内部配置等方面非常讲究,具有独特的气质。
在目前杭州市里公元大厦是规模最大的一个。
走近公元大厦,只见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两幢近白色的主楼线条
俊朗,四个裙楼精巧别致。
建筑外立面上480 000块离缝干挂的花岗岩
石材横平竖直,与巧妙镶嵌的不锈钢T型条和铝合金外遮阳板组合,产
生了一种类似巴赫平均律钢琴曲般精确、愉悦的节奏与韵律感。
整组建
筑大气沉静、简洁内敛,像一座巨大的精密仪器,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从东侧天然花岗岩铺就的台阶缓步而上,穿
过长达117米的东连廊,进入7000平方米的庭院中,又是一次视觉的震撼: 20棵大香樟树枝繁叶茂,树下绿草成茵。
庭院内小白石铺成的便道情趣盎然,两条与主楼凹槽宽度一致的人工水系碧波微漾,其中一条还形成叠瀑,轻盈地流入下沉式小广场中,成为人们的一道风景。
透过与东连廊呼应的西连廊则可以看到不远处老和山的苍翠山影。
进入主楼公共空间,精确、愉悦的节奏同样延续,大厅的离缝干挂石材面,电梯厅的发光天棚,走廊两边的不锈钢金属丝网及机割面石材饰面,内凹金属踢脚线,把“德国制造”的精密、精致、精确表现得异常到位。
而整个建筑群以一种美仑美奂的景象呈现在眼前,真正体现了“德国制造”的精髓。
在我们的设计中也需要这种德国制造的精神,任何细节都必须完善到最好,每个程序都需要认真严谨的对待,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建筑的品质和风格。
总结:
在杭州的日子里我们参观了杭州的不少精品建筑,让我有了不少收获。
我想建筑是一个地区的产物,世界上是没有单独建筑的,只有具体的地区的建筑,它总是扎根于具体的环境之中,受到所在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受具体的地形条件,自然条件,以及地形地貌和城市已有的建筑地段环境所制约的,这是造就一个建筑形式和风格的一个基本点。
作为学生我们特别要重视吸收当地建筑文化和传统方式,并融会到新的建筑中去,才能够创作出有文化品味的现代建筑。
建筑师只有很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国文化,结合在建筑之中,强调整体性和统一性,才创作真有特色的建筑。
建筑作为一种文化,它是需要我们用心去领悟、去发现、去创造的,我相信只要我们能以认真学习的态度去面对现代的建筑文化,努力学习适合我们建筑思想,我们的建筑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在也会我们的大地上出现更多更好的建筑,去实现我们真正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