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俄国政治现代化的中断与根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7-06-06
[作者简介]田粉红(1979~),女,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助教。
试析俄国政治现代化的中断与根源
田粉红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0)
[摘 要]俄国政治制度建设虽然迈出了现代化的第一步,然而却是跛足而行,使得第二步中断的可能性被大大增加,
最终导致了革命的爆发。
这一切与俄国固有的地理、信仰和社会环境等因素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关键词]俄国 政治制度 现代化 地理 东正教 村社
[中图分类号]K 51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473(2008)01-0007-02
一、俄国政治现代化的开展与中断
一个国家的政治现代化往往要经过两步,第一步是建立 专制 权威,第二步是打倒这种权威,俄国政治现代化的进程同样经历了这两步,遗憾的是第二步虽然经过种种努力却
最终中断,从而导致革命。
1.俄国现代化的第一步:沙皇权威的建立
应该承认沙皇制度为俄罗斯独立于世界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正如我国学者钱乘旦所指出的那样, 无论是迟是早,几乎所有国家都必须在经历了专制王权这个阶段之后,才能跨入近代世界的大门。
未完成由封建国家向专制制度的转变,意味着未能进入近代政治的起点,从而意味着国家在近代化第一阶段的完全失败。
[1]对于俄国而言,如果 没有彼得的强制性的改革,俄罗斯就不能完成自己在世界历史中的
使命,也不能在世界历史上讲自己的语言 。
[2]
随着彼得和叶
卡捷琳娜二世等以沙皇为中心的官僚制度建设的逐步展开,俄国开始迈向近代社会。
之后的亚历山大一世、保罗一世,使沙皇 专制 制度更加完善,而 沙皇专制制度 就是沙皇的权力要多大,有多大。
[3]随着专制王权在尼古拉一世时达到顶峰,沙皇制度也随之成为近代政治的起点。
然而以彼得为首的俄国君主制的现代化 第一步 并没有使俄国走上完成 第二步 现代化的最佳起点!!!绝对主义之路,而是走上间于东西方之间的一条道路:俄国沙皇权威较欧洲的绝对主义更绝对,但较东方的专制主义又较软弱,因此政治现代化第二步的开展在沙俄可以说是举步维艰。
2.现代化第二步的中断:沙俄的最后五十年
沙俄的最后五十年是从1861年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农民改革法令开始的。
这次改革虽然给予农奴很大的人身自由,但在改革中专制君主亚历山大二世真正关心的
事情是俄国的军事力量和外交地位,[4]
而不是对政治现代化
至关重要的改革特别是司法和地方改革带来的国内自由。
例如1864年进行的司法改革,就是由于为了确保沙皇权力维持不受约束的至尊地位,改革不断受到来自官僚制度的重重阻碍。
同年,沙皇政府建立了新的地方自治制度,颁布了地方政府法,这一做法因而被当时的大多数自由派认为是俄国走向宪政的第一步,甚至列宁也把它称为 宪法的片段 。
然而正是因为它仅仅是 片段 而已,为了维护原有的沙皇制度,自治也只能局限于地方,而不可能扩展到中央。
直到继任的亚历山大三世在即位一周之后,就在他主持的大臣委员会上发表了专制制度不可动摇的宣言,这一宣言最终葬送了所有立宪幻想,成为沙俄政府走向反改革道路的标志。
19世纪80、90年代的反改革很快使俄国政治现代化的最初成果荡然无存,尽管俄国工业化成就辉煌,但它产生了致命的后果。
国家难以承受跳跃式的变化,已有矛盾尚未解决新的矛盾却又出现,各种矛盾的爆发不可避免。
随着俄国1905年革命中社会呼声要求沙皇政府召开根据普选产生的立宪会议的尝试以失败告终,俄国现代化的第二步!!!人的解放和社会管理机构民主化和法制化的历史任务最终中断。
二、俄国政治现代化失败的解释
20世纪初革命的爆发起因于俄国政治 第二步 现代化的失败,而俄国 第二步 现代化的失败又是更深层次因素作用的结果。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5],这句话应用于俄国的情况更无不当。
正如葛兰西断言, 在俄国,国家就是一切,而市民社会则是一
片原始混沌状态 。
[6]
俄国农村公社的坚固性、保守性和排他
性,通过东正教和强国主义联系起来,共同构成了专制的基
!
7!内蒙古电大学刊JOU R N AL O F IN N ER MON G OLI A R ADI O &TV U NI VER SI TY No.1,2008(Sum No.101)
2008年第1期(总第101期)
础,并给俄罗斯政治带来了深深的烙印。
这种 专制权威为何能在经济较为现代化的俄国延续如此之长的时间呢?作者认为主要与以下几点有关:
1.环境解释
一个民族的发展总是离不开地理环境的制约。
正如索洛维约夫所言: 在伟大的东方大平原,没有石,根本没有各民族的多样化,因而只有一个前所未见的辽阔国家[7]。
自然形态的单调排除了地区性的依恋情绪,使居民从事单调的职业。
职业的单调性造成习惯、道德风尚、信仰的千篇一律排除敌对的冲突;相同的需要指出满足这种需要的相同手段;所以东欧平原无论多么辽阔,无论在最初其居民部落多么不同,但迟早都会成为一个国家的地区。
明了这一点,则俄国国家地区的辽阔,各部分的千篇一律及其相互间的牢固联系,便可了解了。
[8]欧俄平原是四面开阔之地,极易受四面八方的影响,这就使社会总处于一种紧张状态,需要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以便能动员社会的最大力量。
这种地理特征造成了俄罗斯文化的多来源性,同时战争状态的频繁发生所导致的心理上的不安全感,也加入到俄罗斯文化中去,并被引申为强国主义,简单化为军事强国主义,从而在外部压力上为专制主义找到存在的必要性。
此外,广袤的东北罗斯的森林是俄罗斯人心理上神秘主义情感积淀产生的源泉。
这种神秘主义使东正教得以成为俄罗斯人的精神寄托,在精神上支持着强国主义的对内信条 集权主义(极易演化成专制主义),对外信条 普救主义,从而进一步从精神上维护了专制主义的正当性。
如俄国诗人丘特切夫所述: 凭智慧理解俄国不行,对她不能用一般尺寸,只有信仰赋予她生存。
[9]东正教自从拜占庭引入以来,就带入了从属于君权的拜占庭东正教会习惯,在起着把不同地域的民族联合为文化和政治共同体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为以后君权、教权合一,精神、肉体的权力统辖于沙皇专制埋下伏笔。
2.社会解释
俄罗斯广阔的大平原,地广人稀、霜冻期长的地理特征,迫使农民集体劳作和生活,更是影响了俄罗斯的社会组织。
俄罗斯社会组织中最独特的莫过于斯拉夫村社,而它又与农民的东正教信仰相连。
从国家发展史角度看,带有古老的∀直接民主制#特点的村社制度对俄罗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又增添了瓦兰人(北欧诺尔曼人)、金帐汗人以及西方的印迹。
[10]俄罗斯村社制度是以集体主义为主要特征的,这种集体主义表现为:平均主义、不思进取和反资产阶级性,从而使俄罗斯人失去了首创精神和冒险进取精神。
如陀斯妥耶夫斯基在其 宗教大法官之说(∃卡拉玛佐夫兄弟%)中就曾论述到,俄罗斯人内心深处具有拒绝个性自由和责任,把这些权利推给某个人,然后信任他、服从他的需要。
19世纪70年代的一位革命民粹派分子也说道, 这些农民甚至比∀老爷#更不愿否认沙皇的公仆职能。
[11]俄国村社以习惯法和民间东正教传统严密制约着每个农民的日常行为,东正教将农民的劳动神圣化,甚至将农民的贫穷生活也神圣化了,富裕成了一种罪恶,而禁欲主义则被理解为通往天国的唯一可靠途径。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便很自然地在俄罗斯民众精神中积聚了甘于忍受生活水平低下的心理因素。
固然这也算是一种美德,但是这种对生活质量低下的容忍,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是对俄罗斯专制主义的纵容,即专制统治者可以借口外部目标的压力,从而压低民众的生活水平,并将国家财富集中于己手,不断加强国家机器,从而加强了专制的力量。
然而,正是这个拥有专制力量的沙皇政府结束了分散的封建势力代之以集权化的中央政府,使俄罗斯民族可以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带给俄国初步的现代化,使俄国完成了进入现代的第一步。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沙皇彼得在加强俄国中央权威的同时,实行重商主义政策,这为俄国沙皇制度开辟了一条长期沿用的统治道路。
此后国家的改革方向一直朝向经济现代化,而政治现代化则严重滞后。
沙皇权威的不可动摇被作为俄国的传统特征而加以强调,一切政治改革都不能触动这个底线,经济发展与政治滞后的差距不断威胁着社会的稳定,尤其是当极端民族主义受到挫折时,俄国内部的社会裂痕就会显现出来并动摇沙皇的统治。
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俄国沙皇不得不实行一定程度的政治制度化改革和容许一定的社会政治参与。
俄国沙皇制度就是在这种东、西方君主都不曾面临的困境中实行制度化改革,以缩小经济现代化和政治现代化之间的差距。
然而当制度化改革需要对最高权力实行限制时,俄国改革也就接近尾声了,并预示着一场新的社会革命即将降临。
[参考文献]
[1]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1.104.
[2][俄]H.A.别尔嘉耶夫.俄罗斯思想[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14.
[3]列宁.给农村贫民[A].列宁选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93!394.
[4][俄]俄罗斯君主(1801-1917)[M].莫斯科,1993.188.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卷一).北京:人民出版社,585.
[6][英]佩里&安德森.绝对主义国家的系谱[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3.
[7][俄]索洛维约夫.俄国史(第3卷)664页,转引自普列汉诺夫.孙静工译,郭从周校.俄国社会思想史(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32.
[8][俄]索洛维约夫.俄国史(第1卷)第10页.转引自.俄国社会思想史(第一卷)[M].第36页.
[9][美]汤普逊.理解俄国:俄国文化中的圣愚[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284.
[10][俄]奥尔洛夫.作为俄罗斯政治文化基础的村社家长制因素.欧洲迫切问题[C].1997年第二期 西方民主制中的和俄罗斯的政治文化与权利专集.
[11][俄]巴卢耶夫.19~20世纪之交的自由民粹派[M].1995.25.
[责任编辑:李春辉]
!
8
!
田粉红 试析俄国政治现代化的中断与根源政治&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