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6月月考历史质量检测试题(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6月月考历
史质量检测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4分)
一、选择题(共12道试题,每题2分,计24分。
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一书详细介绍了隋朝犹如昙花绽放般短暂却又灿烂的历史。
书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赵州桥的建造B.长期分裂局面的结束
C.隋炀帝的暴政D.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2.下列是某校同学举办的图片展。
请为他们选择一个恰当的主题()
曲辕犁示意图唐朝长安城平面图秘色瓷开元通宝
A.多彩的文学艺术B.开明的民族政策C.繁荣的经济景象D.开放的社会风气3.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团结凝聚、共同奋进的历史。
下列人物与其主要事迹搭配正确的是()
选项人物主要事迹
A阿保机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
B元昊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
C阿骨打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
D铁木真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
A.A B.B C.C D.D
4.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现象,也是经济地理格局中的一次巨大变迁。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于()
A.北宋B.南宋C.元朝D.明朝
5.下列图片内容能够反映宋代体育活动的是()
A .蹴鞠铜镜
B .戴帷帽女
子骑马雕塑C .《弈棋仕女图》(局部)D .杂剧陶俑(吹笛、击节板)
6.以下是某同学对《资治通鉴》相关内容进行的总结。
其中有误的是(
)A .作者:司马光
B .意义: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
C .体例:编年体
D .特点:以年代为序,记述从战国到元朝的历史
7.《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
”这说明元朝(
)A .驿站分布广泛B .航海技术发达
C .民族交融深化
D .农业经济发展8.历史课上提到“隋文帝”“宋太祖
”“元世祖”“明太祖”等关键词。
据此可知,本节课探究的内容是( )
A .结束分裂的统一者
B .崭新王朝的缔造者
C .中外交流的实践者
D .盛世局面的开创者
9.阅读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部分)示意图,关于明朝科举考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创立殿试制度
B .创立进士科
C .实行八股取士
D .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10.顺口溜“倭患猖獗国有难,临危受命________。
英勇善战戚家军,九胜倭寇在浙江”中横线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A .鉴真B .文天祥C .岳飞D .戚继光
11.古代科技著作的智慧光芒照耀古今。
下列属于明朝科技著作的有(
)①《本草纲目》
②《天工开物》③《齐民要术》④《农政全书》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
D .②③④12.图示中的大型工程,共同体现出古代中国(
)
A.中央集权制度的优势B.南北地区交流频繁
C.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D.军事防范体系先进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36分)
二、非选择题(共3道试题,计36分)
13.(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图B元朝交通路线图
材料二明朝(1368—1644),中国的航海活动达到极盛,以15世纪太平洋和印度洋上
显著但短暂的海上优势为顶峰。
1405年到1433年间,郑和的船队七次下西洋的情况,可以
说明这一点。
这七次远洋航海规模盛大,功绩卓芳,是史无前例的。
首次远航27000多人,
乘船60多艘,一直航行到爪哇、锡兰及卡利卡特,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唐朝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材料一图A中的①__________(国名)取经;(1分)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_________》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1分)宋
朝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____(机构)加以管理;(1分)元朝开创了中外
交通的新局面,图B中的②处是__________(地名)。
(1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郑和船队航海活动的起止时间和特点。
(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
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2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古代对外交往的认识。
(2分)
14.(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军人跋扈,是紊乱政治的根本,也是引起祸患的原因。
唐玄宗
后期任人唯亲,朝政治腐败败,地方势力集军事、行政和财权于一
身,对于中央来讲,地方已尾大不掉。
一场兵变使唐室不能复振。
及至宋代,割除唐朝弊端,抑制武将而由文人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1)图A反映了隋唐时期的哪一政治制度?(1分)材料一中的“一场兵变”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1分)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太祖为“割除唐朝弊端”而在军事上采取的措施。
(2分)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
(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材料二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古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
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
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
地方设行中
书省,简称行省。
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
故称“行中书省”。
——摘编自《史学集刊》
①根据材料二,概括元朝中书省的主要职能。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行省制度的作用。
(2分)
材料三自从秦朝开始设置丞相,很快就消亡了。
汉、唐、宋继承了这种制度,在这期
间虽有贤相出现,但其中任用的,更多的是一些小人,专权乱政。
现在,我朝要罢免丞相,
设五府、六部……分别处理全国的大小事务,各部门之间地位不相上下,彼此之间不能相互
压制。
所有的事情都由朝廷(皇帝)处理,这样才能稳定妥当。
——摘译自《明太祖实录》
②根据材料三,归纳明太祖废除丞相的原因。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举措带来的主
要弊端。
(2分)
(3)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哪一机构?(1分)综合上述材料,你认
为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呈现出什么发展趋势?(2分)
15.(15分)让我们穿越历史长河,寻迹中华文明的发展、创新、传承,感受中华文明的源
远流长、博大精深。
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以“寻迹中华文明”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帝王智慧·创盛世】
材料一
图A武则天像
唐太宗唐玄宗
政治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经济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文化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图B唐太宗和唐玄宗前期的统治举措
(1)郭沫若对材料一图A人物的评价涉及哪两个盛世局面?(2分)根据材料一图B,归纳唐朝能够出现这两个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
(2分)
【科技创新·促文明】
材料二
图C泥活字版(模型)图D南宋持罗盘陶俑
火药的发明,改变了中世纪的战争模式,这是军事史上划时代的一件大事。
中国火药的西传,成了欧洲市民反对封建贵族的锐利武器。
恩格斯说:“火药和火器的采用绝不是一种暴力行为,而是一种工业的,也就是经济的进步。
”正是由于火药的广泛使用,才使大规模地开采矿产成为可能,才有了近代的矿冶业,从而推动了近代工业的长足发展。
——摘编自马明中《中国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写出与材料二图C科技成就有关的发明者。
(1分)图D可以印证我国古代的哪项科技成就?(1分)根据材料二,概括火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重要贡献。
(2分)
【民族交融·求大同】
材料三
宋与辽、西夏、金、元的战争·北宋给辽、西夏钱物:南宋给金钱物·宋与辽、西夏互市
(榷场)
蒙古灭西夏、金元朝建立后灭
南宋·元朝时,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
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元朝时设宣政院,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设
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加强对西域的管辖
图E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
今天的、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中华台北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摘编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三图E 及所学知识,概括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的特点。
(2分)根据材料三,指出元朝的历史地位。
(1
分)【文学艺术·展风采】
材料四在商品经济繁荣的城市中,广大市民的生活亦
日趋丰富多彩,客观上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更为广阔
的素材。
传统的诗文和其他文学作品已远远不能适
应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于是在各种民间艺术
的基础上形成的小说、戏曲等文学样式应运而生。
——摘编自宋子俊《市民·市民文化·市民文学》
图F 《水浒传》书影
(4)根据材料四,概括“小说、戏曲等文学样式”得以应运而生的原因。
(2分)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F 作品的作者。
(1分)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让中华文明更为绚烂多彩?(1分)
七年级历史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12道试题,每题2分,计24分。
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D 2.C 3.C 4.B 5.A 6.D 7.A 8.B 9.C 10.D 11.B 12.A
二、非选择题(共3道试题,计36分)
13.(10分)(1)天竺(1分)大唐西域记(1分)市舶司(1分)大都(1分)
(2)起止时间:1405—1433年;(1分)特点:规模盛大,功绩卓芳,史无前例。
(1分)
影响: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
贡献。
(任答一点即可,2分)
(3)认识:中国古代长期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形成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两条对外通道;中国古代的对外交通促进了中国文化、经济、科技之间的交流;中国的对外交往活
动呈现出多元化、丰富化的特点,体现了中国在古代对外交往中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任答一点,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分)
14.(11分)(1)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
(1分)历史事件:安史之乱。
(1分)措施: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经常调换
军队将领,定期换防;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任答一点即可,2分)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
(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主要职能:负责全国的行政事务;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
(任答一点即可,2分)作用:有利于加强皇权;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辖和控制。
(任答一点即可,2分)
②原因:明太祖认为秦朝设置丞相导致速亡;汉、唐、宋以来的丞相中多有专权乱政的小人。
(任答一点即可,2分)主要弊端:不能广泛吸纳建议,容易形成专权,出现偏颇决策;不
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隐患。
(任答一点即可,2分)
(3)机构:锦衣卫。
(1分)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任答一点,意思相近即可,2分)
15.(15分)(1)盛世局面:“开元盛世”“贞观之治”。
(2分)共同原因:政治上,重视人才,善于用人;经济上,重视发展生产;文化上,重视科举与教育,尊崇儒学。
(任答一点即可,2分)
(2)发明者:毕昇。
(1分)科技成就:指南针。
(1分)重要贡献:改变了中世纪的战争模式;提高了欧洲市民反对封建贵族的战斗力;促进了近代矿冶业的产生;推动了近代工业的
长足发展。
(任答一点即可,2分)
(3)特点:民族政权并立,各民族政权间有战有和,以和为主;各民族在更大范围内交融;边疆民族地区得到巩固。
(任答一点即可,2分)历史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1分)
(4)原因: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市民生活丰富多彩,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素材;传统的诗文和其他文言作品不能适应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任答一点即可,2分)作者:施耐庵。
(1分)做法:借鉴唐朝盛世的治国理念,注重政治清明和社会稳定;注重科技创新,为中华文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尊重和保护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推动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与发展;繁荣发展文化艺术事业,鼓励文学创作,培育更多的文学家、艺术家等。
(任答一点,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