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三课_华夏之祖_教学设计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课华夏之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课程标准及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的内容共分为三个子目,实际上能够分为四个局部的内容:“华夏初成”、“人文初祖”、“首领禅让”以及“禹建夏朝”。
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知道炎、黄、尧舜禹的传说”,“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可见,课程标准不但要求学生在知识层面上理解炎、黄、尧舜禹的传说,更要求学生不要把上古传说等同于史实,要懂得分辨传说的夸大性和理想性,但也要明白传说中往往也含有一定的真实性。
鉴于上述要求,在教学中除了协助学生理解基本知识以外,教师还要通过讨论、归纳等方式协助学生体会传说与史实的区别,从而形成准确的理解。
2、学情分析
本教学设计面向的是平均水平较高的重点中学学生。
这类学生都基本形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有比较扎实的知识基础,在课堂上能专心听课,对历史学习热情较高。
所以,学生除了理解基本的知识点外,还要通过讨论、抽象归纳等方式,形成历史概念,整理出历史发展的线索,为今后的历史学习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水平]
(1)知识目标: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包括黄帝其人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相关史实
(2)水平目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方式合作学习,归纳共同点,寻找历史线索,提升抽象归纳水平,逐步学会从历史表象看实质。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共同参与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并进一步探索新的问题。
(2)通过互相讨论、共同寻找答案的方式,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
(3)归纳线索,为今后的历史学习打下基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炎黄子孙”的源头和由来,加深民族认同和自豪感。
(2)通过比较思考传说与史实的区别,提升分辨是非、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水平。
二、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内容
(1)教学重点:一是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的原因;二是禅让制,要注意引导学生禅让制与世袭制的不同;三是夏朝建立的标志性结果以及评价。
(2)教学难点:氏族、部落、部落联盟、流域、人文初祖、王朝、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等历史名词在本课出现很多。
作为刚接触历史的初一学生来说,准确理解非常困难。
2、教学方式
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相结合。
学生在教师讲述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自主学习加深理解,教师即时指导,提纲挈领并适时归纳升华。
3、教学媒体
多媒体师生互动教学,PPT演示。
三、教学过程
1、引入
[教师引导] (出示图片以及相关网页)2007年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先生和他的夫人在河南参加了一个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而与他同时参加的,共有4万人之多。
而近来又有一份报纸用了很大的篇幅,探讨寻根祭祖活动盛行,甚至上升到国家级别的现象及其背后的原因。
为什么祭拜黄帝陵那么受重视?我们华夏民族、炎黄子孙的根又在哪里呢?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就能找到答案。
2、炎黄战蚩尤
[教师讲述] 在四五千年前,我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就活动着很多部落。
传说中有两位著名的部落首领,那就是黄帝和炎帝。
在东方有强大的蚩尤部落,在南方还有苗蛮部落。
(出示部落分布图)相传蚩尤部落勇猛异常,还以前与黄帝部落发生了一场大战。
这场大战在哪里发生?
[学生回答] 涿鹿
[教师讲述](出示形势图)相传蚩尤部落“铜头铁额”,骁勇非常,在涿鹿之战中,黄帝部落一度落于下风,后来与炎帝部落结成联盟,甚至要找来天女相助,还发明了指南车,才最终打败了蚩尤部落。
[板书]一、炎黄战蚩尤
著名战役:涿鹿之战
[教师提问]你怎么看涿鹿之战?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涿鹿之战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教师讲述](出示线索)炎帝和黄帝部落打败了蚩尤部落,并且结成部落联盟。
而在炎帝和黄帝之后,又相继出现了尧、舜、禹三个杰出的部落联盟领袖。
在长期的发展中,华夏民族形成了。
所以,炎帝和黄帝被认为是华夏民族的祖先,我们也自豪的自称为“炎黄子孙”。
[教师过渡]而其中,黄帝更是被称为“人文初祖”,这又是为什么呢?
[板书]二、黄帝——“人文初祖”
[教师提问]黄帝和他身边的人有哪些发明?
[学生回答]……
[板书]黄帝:宫室、衣裳、挖井、舟车
嫘祖:养蚕缫丝
仓颉:文字
伶伦:乐谱
[教师提问]看完了黄帝的贡献,请大家回答刚刚的问题,为什么后人称黄帝为“人文初祖”呢?[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 黄帝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因为传说他发明了很多跟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如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同时他生活的时代还出现了文字、音乐、养蚕等,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所以在中国人看来,“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缔造者和中华早期文明的集大成者,在他身上凝聚着整个民族的智慧和创造,他是族群的化身”。
3、尧舜禹的“禅让”
[教师过渡]相传最后黄帝乘龙归天,而在他之后,我国的黄河流域又相继出现了三位杰出的部落联盟领袖,他们就是尧、舜、禹。
他们是通过什么方法称为部落联盟领袖的?
[学生回答]禅让
[板书]尧舜禹的“禅让”
[教师讲述]禅让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被推选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
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领袖呢?
[学生回答]……
[教师概括](出示图片)根据《韩非子》的记载,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
据《史记》记载,舜非常孝顺,宽厚待人,有以身作则谦让的品德,对周围人产生了好的影响。
而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在外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
可见他们都是德才兼备,
以身作则的人。
4、夏朝建立——原始社会的终结
[教师过渡]禅让制固然不错,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结束,我国进入了奴隶社会,禅让制最终也被世袭制所取代。
我们首先来看看社会发展的历程是怎样的。
[教师讲述](出示图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出现。
部落里面不再像以前那样把所有产品平均分配,这也就出现了私有财产。
因为各人的水平不同,所获得的财产多少也不同,于是逐渐出现了贫富分化,一局部人成为了部落里的贵族,一局部人成为了平民。
贵族就是早期奴隶主,而平民和罪犯,以及部落战争中产生的战俘,则成为了早期奴隶的来源。
在公元前大约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
这是我国第一个王朝,禹由部落联盟首领变成了国王,在他死后,国王由他的儿子继承。
所以我们说,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原始社会的终结,奴隶社会开始了。
夏朝的建立是生产力进步的必然结果,是历史的进步。
5、小结
[教师讲述]本课讲述了炎黄部落联盟形成以及“人文初祖”黄帝的传说,而在黄帝之后相继出现了三位部落联盟领袖——尧、舜、禹——都是通过禅让制成为领袖的。
在公元前约2070年,禹建立夏朝,标志着我国原始社会的终结,奴隶社会开始了。
6、活动与探究:“议一议: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远古传说指的是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先民们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
不可否认这里有神话的成分,但不难发现这其中蕴含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
炎帝、黄帝时代的传说,不但在《史记》中的《五帝本纪》有记载,而且已被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的考古发掘所证实。
而历史事实则是指完全真实存有的客观事实。
所以,远古传说固然存有着夸张和理想化的成分,但是也包含着一些真实的历史情况。
我们不能把传说等同于史实,但也要学会从传说中分辨真实存有的客观事实,从而获得对历史更客观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
本课的内容其实比较简单,而且很大水准上属于神话传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难处则在于,如何让学生从简单的内容中领悟更深呢?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讲故事容易,抽象提炼难。
尤其是初一的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社会生产力、剩余产品、私有财产、贫富分化、部落、奴隶社会、原始社会等专业概念,如何深入浅出是一个难点。
我所采取的方法是尽量用通俗化的语言和举例比喻的方法,让学生形成一个基本的演变过程的概念就充足了。
更多的时间着重于用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讲述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措辞用语,引导学生思考传说与史实的联系和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