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要避免陷入几种误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要避免陷入几种误区
杨义祥
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中央的决定,主要任务是,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作为切入点,聚焦于作风建设,进一步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这四股歪风。

这些问题,严重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如果不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后果将不堪设想。

但是这种集中分阶段且布置有规定动作的大规模学习实践活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很难保证不出现走样和变形。

根据以往的教训,笔者以为,不排除如下误区:
误区一:热热闹闹走过场,扎扎实实搞形式——形式主义。

毋庸讳言,一定的内容需要用一定的形式来体现,形式为内容服务,重在落
实内容,这才是任何主题实践活动的应有之意。

但是,把形式与内容割裂开来,
为了追求表面热闹,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一味做形式,内容轻描淡写甚至根本就
不顾及内容,这就成了货真价实的形式主义。

比如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第一阶段,
一味强调读几本书、做2万字笔记、写两篇体会文章、办几期学习专栏等等。


果是不少单位的不少同志笔记抄了几本,问他都有什么收获,他却答不上来。


人干脆说:就是为了应付检查,什么也不记得;还有写体会文章,据笔者了解,
几乎没有多少人是自己动笔写的。

在网上随便一搜一下载,署上自己的名字,拖
出来上交了事。

单位也并不认真核查,名副其实的“天下文章一大抄”。

把学习当成完成任务,在组织和领导的逼迫下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付检查,而不是出于内心的自觉自愿,这就完全偏离了学习的本质。

这样的学习任凭你抄多少本笔记,也可以说是无效劳动。

还有搞征文大赛,本来是要活跃形式,推出高质量的体会文章,以此促进学习的深化。

但是,从发出通知到截稿,仅仅一个星期。

这是要追求征文的高质量还是逼大家走过场交差?嘴上说根治形式主义,实际上搞的更为形式主义。

这样的学习活动,愿望与结果不是恰恰南辕北辙吗?这样的活动越多,成效只能是越适得其反。

误区二:大大小小一个标准、一样的要求——一刀切。

近些年的各种主题实践活动有些频繁,而且基本都是“三段式”:学习宣传、
营造声势-征求意见、查摆问题-整改提高、建章立制。

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些规定
动作、必修项目。

但是这种全局性的主题实践活动,涉及到的单位对象却是千差万别、情况各
异。

他们是不同领域、不同战线、不同区域、不同性质、不同部门和不同层级。

人数有多有少,级别有高有低,职能有强有弱,性质也各有区别。

每个单位都有
各自的特点,如果简单套用一套标准、一个模式来开展活动,统一要求,很容易
造成负面效应。

就像医生面对患同一种疾病的众多病人一样,个体差异有别,总不能一幅药方包治吧。

这种不看对象特点,死啃一个标准的做法,与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也是背道而驰的。

误区三:关起门来搞活动,拒绝群众参与——封闭式。

群众路线教育,毫无疑问要宣传群众、发动群众。

各级领导班子成员,要主动到群众中去,请群众当医生,让群众把脉,邀请群众提意见(建议),虚心接受群众批评,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只有切实深入群众、敞开心扉,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贴近与群众的情感,群众才会信任我们,才会敢于提意见,敢于讲真话,我们也才能真正找准自己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而彻底整改,真正取信于民。

与之相反,有的领导同志可能恰恰不敢“亮剑”、不敢“向自己开炮”,因而害怕群众知道、害怕群众参与,更加不愿让群众(尤其是老同志)来监督。

于是关起门来搞学习,收集意见走过场,相互批评谈“希望”,整改措施落实在文件上。

因为没有群众的参与,整个活动就极有可能是蜻蜓点水隔靴搔痒,最后可能就是不疼不痒无关痛痒,把活动的成效稀释得如流水一般。

误区四:活动做得热闹,本职工作却丢在一边——顾此失彼。

因为主题实践活动的政治责任,因为自身的政治敏感性,有的单位领导对活动拿在手上,既组建专班、又投入人力与财力;既完成规定动作,又搞自选动作;注重花时间,注重搞形式,注重创新搞特色,活动可能搞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但是本职工作却可能丢在一边不闻不问,或者暂时搁置起来,留待以后再说。

结果是顾此失彼不得要领。

过往的经验表明,开展集中主题实践活动,切不能游离本职工作、脱离自身职责。

而是必须以活动为契机,让活动与本单位的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共同促进相得益彰。

中央的目的本来是要通过教育实践活动改进作风,提高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意识和能力,集中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使主题实践活动与单位本职工作统筹兼顾,做到“两促进两提高”,如果像我们某些单位顾此失彼的话,那就既背离了中央的宗旨,又有损自身的工作,不但是旧有的问题没有解决,相反又滋生了新的问题,实在有点得不偿失。

总而言之,上述种种误区现象,都是严重偏离活动宗旨的行为,都是不实事求是的行为,也是我们应当警醒和坚决杜绝的。

(作者系市委党校副校长)
2014年3月11日星期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