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1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既不可能无限上涨也不可能无限下跌,这是因为价格由价值决定,价值量的大小又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五、学习活动组织
1、自主学习设计(打√并填写相关内容)
类型
相应内容
使用资源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抛锚式
(2)支架式
(3)随机进入式
√
学会时间、气候、地域和生产等因素通过影响商品的供求来改变价格。
(4)辩论
(5)角色扮演
(6)其它
√
(课堂讨论)
学生对供求直接影响商品的价格,价值决定价格形成初认识。
课件展示的内容。
以前后桌同学为小组交流、讨论老师的提问。
学生相互启发,共同讨论,得出结论。
①教师既是管理者和组织者,又是学生动态的观察者。
②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补充,并进行归纳和总结。
3、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
2、能力目标
①初步养成对现实中的价格变化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
②提高运用价值规律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并灵活运用。
③清楚价格变动不是任意的,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从而启发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学习,学生可以知道影响价格变动的各种具体因素,商品价值量的决定,从而提高他们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和独立的精神。
四、学习情境创设
1、学习情境类型(打√)
(1)真实情境
(2)问题性情境√
(3)虚拟情境
(4)其它√
2、学习情境设计
①教师列举生活中的事例,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②“物以稀为贵”“货多不值钱”蕴含着怎样的经济学道理,一步步引导学生,导出影响价格的具体因素如时间、地域、生产等通过改变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实现价格的变动。
2、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关心社会生活,关注周围的经济生活。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及决定因素,从而做出正确的消费选择。
3、课程学习中涉及与同伴团体间的学习,这可以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三、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1、学习环境选择(打√)
必修一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之影响价格的因素》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
1、学习目标描述
1、知识目标
①识记价格、价值和价值量、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等基本概念。
②熟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
③明确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的关系。
④懂得社会生产率的变化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图符说明
六、学习评价设计
1、测试形式与工具(打√)
(1)堂上提问√
(2)书面练习√
(3)达标测试
(4)学生自主网上测试
(5)合作完成作品
(6)其它√
2、测试内容
①课堂讨论和课后探究不仅激发学生的思维,还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激起自主探究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②课堂练习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把握。
②逐步具备理性经济人的意识,正确对待物价变动,并养成冷静分析问题的习惯,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
③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这一原则可以让学生明白市场交易的核心是等量的劳动交换,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劳动、平等对待他人的精神。
2、பைடு நூலகம்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
本课任务是让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经济生活中的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决定商品价值的关键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并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①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明白时间、气候、地域、生产等会通过供求影响商品的价格。
②供求会影响价格,但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
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做理智的消费者,做出正确的消费选择。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1、商品的价格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作为消费者,价格的变动影响着我们的消费行为和生活水平。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生活,学生们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
利用生活情景导入的方式。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讨论。
①运用生活情景法引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②教学资源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教师不仅是课程的传授者,还是课程的补充者和开发者。
(4)其它
2、协作学习设计(打√并填写相关内容)
类型
相应内容
使用资源
分组情况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竞争
(2)伙伴
(3)协同
(1)Web教室
(2)局域网
(3)城域网
(4)校园网√
(5)Internet√
(6)其它√
2、学习资源类型(打√)
(1)课件(网络课件)√
(2)工具
(3)专题学习网站
(4)多媒体资源库
(5)案例库
(6)题库
(7)网络课程
(8)其它√
3、学习资源内容简要说明
本框题的教学采用授课为主的教学方式,以教师的讲授为主,选取生活中的事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系统地讲授知识,并在讲授过程中穿插课堂讨论,课后探究,深度拓展等内容,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学习和探究,力图拓宽学生的思路和思维方式。
五、学习活动组织
1、自主学习设计(打√并填写相关内容)
类型
相应内容
使用资源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抛锚式
(2)支架式
(3)随机进入式
√
学会时间、气候、地域和生产等因素通过影响商品的供求来改变价格。
(4)辩论
(5)角色扮演
(6)其它
√
(课堂讨论)
学生对供求直接影响商品的价格,价值决定价格形成初认识。
课件展示的内容。
以前后桌同学为小组交流、讨论老师的提问。
学生相互启发,共同讨论,得出结论。
①教师既是管理者和组织者,又是学生动态的观察者。
②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补充,并进行归纳和总结。
3、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
2、能力目标
①初步养成对现实中的价格变化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
②提高运用价值规律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并灵活运用。
③清楚价格变动不是任意的,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从而启发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学习,学生可以知道影响价格变动的各种具体因素,商品价值量的决定,从而提高他们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和独立的精神。
四、学习情境创设
1、学习情境类型(打√)
(1)真实情境
(2)问题性情境√
(3)虚拟情境
(4)其它√
2、学习情境设计
①教师列举生活中的事例,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②“物以稀为贵”“货多不值钱”蕴含着怎样的经济学道理,一步步引导学生,导出影响价格的具体因素如时间、地域、生产等通过改变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实现价格的变动。
2、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关心社会生活,关注周围的经济生活。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及决定因素,从而做出正确的消费选择。
3、课程学习中涉及与同伴团体间的学习,这可以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三、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1、学习环境选择(打√)
必修一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之影响价格的因素》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
1、学习目标描述
1、知识目标
①识记价格、价值和价值量、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等基本概念。
②熟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
③明确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的关系。
④懂得社会生产率的变化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图符说明
六、学习评价设计
1、测试形式与工具(打√)
(1)堂上提问√
(2)书面练习√
(3)达标测试
(4)学生自主网上测试
(5)合作完成作品
(6)其它√
2、测试内容
①课堂讨论和课后探究不仅激发学生的思维,还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激起自主探究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②课堂练习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把握。
②逐步具备理性经济人的意识,正确对待物价变动,并养成冷静分析问题的习惯,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
③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这一原则可以让学生明白市场交易的核心是等量的劳动交换,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劳动、平等对待他人的精神。
2、பைடு நூலகம்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
本课任务是让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经济生活中的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决定商品价值的关键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并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①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明白时间、气候、地域、生产等会通过供求影响商品的价格。
②供求会影响价格,但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
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做理智的消费者,做出正确的消费选择。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1、商品的价格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作为消费者,价格的变动影响着我们的消费行为和生活水平。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生活,学生们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
利用生活情景导入的方式。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讨论。
①运用生活情景法引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②教学资源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教师不仅是课程的传授者,还是课程的补充者和开发者。
(4)其它
2、协作学习设计(打√并填写相关内容)
类型
相应内容
使用资源
分组情况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竞争
(2)伙伴
(3)协同
(1)Web教室
(2)局域网
(3)城域网
(4)校园网√
(5)Internet√
(6)其它√
2、学习资源类型(打√)
(1)课件(网络课件)√
(2)工具
(3)专题学习网站
(4)多媒体资源库
(5)案例库
(6)题库
(7)网络课程
(8)其它√
3、学习资源内容简要说明
本框题的教学采用授课为主的教学方式,以教师的讲授为主,选取生活中的事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系统地讲授知识,并在讲授过程中穿插课堂讨论,课后探究,深度拓展等内容,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学习和探究,力图拓宽学生的思路和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