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高中地理第二章旅游资源2.3我国的旅游资源练习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我国的旅游资源
课时过关·能力提升
一、基础巩固
截至2014年7月我国已有47处世界遗产。

据此完成第1~3题。

1.下列属于世界自然遗产的是( )
A.避暑山庄
B.青城山—都江堰
C.武陵源
D.武夷山
2.下列旅游资源属于我国已加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是( )
A.九寨沟
B.泰山
C.庐山
D.峨眉山—乐山大佛
3.下列项目属于“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是( )
A.黄山
B.黄龙
C.平遥古城
解析:九寨沟、武陵源、黄龙等属于世界自然遗产;庐山、避暑山庄、都江堰、万里长城、平遥古;泰山、峨眉山—乐山大佛、黄山、武夷山等属于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答案:1.C 2.C 3.A
年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运河属于( )
A.世界自然遗产
B.世界文化遗产
C.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解析:中国大运河属于古代的历史文化遗存,属于世界文化遗产。

答案:B
产保护带动旅游业,以旅游发展回馈遗产保护”的成功做法,在中国被誉为“丽江现象”;在国际上则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可持续性文化旅游发展丽江合作模式”推出。

据此完成第5~6题。

5.丽江古城的世界遗产类型是( )
A.世界自然遗产
B.世界文化遗产
C.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D.红色文化遗产
6.“丽江现象”“丽江模式”给我国各地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的启示是( )
A.发展旅游业必须由当地投资
B.发展旅游业必须保护旅游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
C.发展旅游业必须坚持经济效益第一的发展原则
解析:丽江古城属于文化景观,当然是世界文化遗产。

“丽江现象”“丽江模式”是走可持续发展答案:5.B 6.B
7.2014年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提交的文化遗产项目“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拥有的世界遗产项目数达到47项。

下图为“古丝绸之路图”。

解析:跨国申遗的意义主要从旅游资源的整合和保护,提高知名度,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等方面分析。

答案:有利于旅游资源整合;实施旅游资源的综合保护;提高丝绸之路沿线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加快;提高旅游收入,带动沿线经济发展;促进沿线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二、能力提升
1.我国许多地方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下列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
A.傣族泼水节
B.彝族那达慕大会
C.朝鲜族火把节
解析:我国民族众多,很多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风俗人情,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
答案:A
,请找出沿陇海—兰新线两边120千米内可供参观的一组古代文物遗迹( )
①莫高窟②嘉峪关③都江堰④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⑤云冈石窟⑥北京故宫⑦龙门石窟
A.①②③⑦
B.①②④⑦
D.②④⑥⑦
解析:陇海—兰新线两侧120千米范围内大约相当于纬度相差1°,解答时应掌握这个度。

无图可参
答案:B
( )
A.大昭寺——青海——古建筑景观
B.雾凇——吉林——水文景观
C.云冈石窟——山西——文化艺术景观
解析:大昭寺位于西藏,属古建筑景观;雾凇多出现在吉林,属天象与气候景观;云冈石窟位于山西, ;鼎湖山位于广东,属生物景观。

答案:C
( )
A.九寨沟、苏州园林、张家界
B.峨眉山、黄鹤楼、杭州西湖
C.敦煌莫高窟、泰山、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解析:本题考查对我国旅游资源分布情况的了解以及我国行政区的位置识记。

A选项中景点分别位
;B选项中景点分别位于四川省、湖北省和浙江省;C选项中景点分别位
;D选项中景点分别位于福建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省。

答案:B
,属于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是( )
A.山东泰山
B.安徽黄山
D.四川九寨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世界遗产,题目选项中的四处都是我国的世界遗产,但山东泰山和安徽黄
,四川九寨沟属于世界自然遗产,只有北京故宫属于世界文化遗产。

答案:C
( )
A.杭州西湖、桂林山水
B.普陀山、北京故宫
C.安徽黄山、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解析:普陀山和南京中山陵未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答案:C
,到红色旅游地进行参观游览,是一次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

据此完成第7~8题。

7.下列旅游景点中,属于红色旅游景点的是( )
A.江西井冈山
B.安徽黄山
C.山东泰山
D.四川乐山
8.下列有关红色旅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红色旅游的载体是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
B.发展红色旅游可以促进老区的发展
C.发展红色旅游可以振奋民族精神
解析:井冈山是我国革命战争时期的老根据地,是目前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发展旅游业要因地制
答案:7.A 8.D
,感慨地说:“中国真大啊!短短的十几天内在没有登高的情况下,就让我感受到一年四季的变化……”据此完成第9~10题。

9.这位游客来中国旅游最可能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0.如果这位游客是乘坐火车在我国旅游,那么他最有可能途经的铁路干线是( )
A.陇海—兰新线
B.京哈—京广线
C.京包—包兰线
解析:由于我国南北跨纬度广,冬季时南北气温差异大,夏季全国普遍高温。

所以在不登高的情况下
答案:9.D 10.B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结合下图,完成第11~12题。

11.云冈石窟属于我国的世界( )
A.文化遗产
B.自然遗产
C.文化与自然遗产
D.非物质文化遗产
12.从旅游资源的价值看,图示景观的主要价值是( )
A.美学价值
B.科学价值
D.经济价值
解析: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不仅是我国重要的旅游资源,也是我国人民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具有突出
答案:11.A 12.C
读下列四幅“民居景观图”,完成第13~15题。

13.按旅游资源的分类来说,民居建筑应属于( )
A.自然旅游资源
B.人文旅游资源
C.地文景观
D.人文活动
★14.四幅图中②和④反映了我国少数民族的民居风情,下列选项中图片所代表的民族与传统节日组合正确的是( )
A.②傣族—泼水节,④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B.②土家族—对歌节,④蒙古族—摔跤节
C.②纳西族—火把节,④哈萨克族—赛马节
D.②苗族—亚努节,④维吾尔族—古尔邦节
★15.图③是著名的“乔家大院”,它所在省被纳入联合国“文化遗产”项目的有( )
A.龙门石窟、少林寺
B.云冈石窟、平遥古城、五台山
C.五台山、恒山悬空寺
解析:第13题,从旅游资源的类型来看,民居建筑是人类建造的,属于人类的文化遗存,应属于人文14题,图②为竹楼,属云南傣族民居,傣族传统节日是泼水节;④是蒙古包,属于蒙古族民居,其传统节日是那达慕大会。

第15题,“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该省被纳入联合国“文化
答案:13.B 14.A 15.B
,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沙坡头旅游区位于宁夏中卫市城区以西20千米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处,被旅游界专家誉
为世界垄断性旅游资源(沙坡头景点如上图所示)。

材料二沙山北面是浩瀚无垠的腾格里沙漠,而沙山南面则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沙漠绿洲。

游人可以在这里观赏大沙漠的景色,眺望包兰铁路如一条绿龙东西延伸……
(1)沙坡头景区被誉为“世界垄断性旅游资源”的原因有哪些?
,结合你的了解,列举该景区的特色旅游项目。

(至少列出三个)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沙坡头景区被誉为“世界垄断性旅游资源”的原因及其特色旅游项目。

应注,分析沙坡头的景观类型及特色旅游项目。

答案:(1)这里集大漠、黄河、高山、绿洲于一体,既具西北风光之雄奇,又兼江南景色之秀美,自然;治沙成果显著,草方格沙障举世闻名。

(2)滑沙;乘坐羊皮筏子漂渡;滑索;观看民族特色的歌舞表演;乘坐越野车沙海冲浪;骑骆驼感
受沙漠旅行等。

(任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17.下图中的山地均为世界遗产。

读材料和图,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中新社太原2014年5月19日报道,山西旅游质监所、忻州市旅游局19日晚联合发布紧急
通知,中国佛教圣地山西五台山景区已超过最大核载量,景区道路全部拥堵,为保证游客安全,现已
启动应急措施。

五台山是一座享誉世界的佛教名山,有“清凉圣境”的美称,拥有世间罕见的佛教
建筑群和大量的造像、雕塑、壁画、经书等,于2009年6月作为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图中的数码表示五台山的是,表示峨眉山的是。

(2)根据世界遗产的分类,④山属于。

(3)试比较峨眉山和五台山的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异同点。

解析:第(1)题,图中的①为山西五台山,②为安徽黄山,③为山东泰山,④为江西庐山,⑤为四川峨眉
(2)题,庐山属于世界文化遗产。

第(3)题,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要从旅游资源的价值、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客源市场、基础设施等方面,结合具体实际进行分析。

第(4)题,五台山成为世界遗产之后,会促进文物古迹的保护、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因其是佛教圣地,
答案:(1)①⑤
世界文化遗产
(3)相同点:都是佛教名山,都是世界遗产;历史文化价值高,旅游资源丰富。

不同点:峨眉山自然景观秀美;五台山更接近旅游消费市场。

(4)促进文物古迹的保护;促进世界佛教等文化的交流;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