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中荒诞艺术的现实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童话中荒诞艺术的现实意义
【摘要】纵观古今的文学创作,荒诞艺术一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

本文从荒诞与真实的关联入手,着重探讨了童话中荒诞艺术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童话荒诞艺术现实意义
一、序言
在童话中,由于荒诞与幻想、游戏精神和幽默紧密相联,事实上许多童话的研究者在有关幻想、游戏精神和幽默的研究中不可能不涉及对荒诞性的探讨。

本文着重探讨童话中荒诞艺术的现实意义。

二、“极幻”中蕴含的“极真”
1.童话中蕴含的“极幻”
我们所身处的现实生活世界是由一系列公认的规范、准则及秩序构筑起来的。

在这个秩序化的世界里,旧的符号体系半强制性地建立起人们与周围世界的习惯性联系,人们已经习惯于用一种实用的、理性的眼光去打量这个世界。

这种稳定态的生活模式可以保证这个世界以较为有序的方式正常运转,然而,一旦人们对这一整套由他们建立起来的现存秩序熟视无睹,甚至认为惟有如此才是合理的时候,原本可能呈现出千姿百态的人类生活世界就必将陷入灰暗的死气沉沉之中。

对一切新奇、怪诞事物及此类世界的拒斥,或者缘于心灵的过早苍老和麻木,或者来自于人类对于理性、知识等的过于自负的心态。

当旧的符号系统被摧毁,人们的眼前会豁然一亮:原来生活存在着无限的可能,原来我们原本可以拥有比我们当下所拥有的一切更多更奇妙更深邃的广阔空间。

许多荒诞性或许提供给读者的只是一种异想天开的愉悦,而许多又在极度荒诞的表象下,与现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隐含着绝对的真理性。

或许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发现,明代文论家袁于令在《西游记题词》中这段评论的某些合理性:“文不幻不文,幻不极不文,是知天下极幻之事乃极真之事,极幻之理乃极真之理,故言真不如言幻,言佛不如言魔。


2.“极幻”蕴含的奇妙深邃的广阔空间
福尔克·泰格特霍夫是奥地利当代最负盛名的童话大师,虽然在中国他的名字至今还很少为人们所提及。

这位奥地利童话大师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通过自己的作品所传达出的许多带有现代意味的思索。

在他的那些颇具哲理意味的思索中,作家尤其强调想象力、好奇心等品质在当今时代人类心性中的重要位置以及挣脱常规反叛秩序的必要性。

他的《自以为是的万事
通》和《大世界的小事情》等作品便是这种思索的形象化表述。

三、幻想照进现实
1.幻想与现实
童话当然不可能不与现实生活发生关联,但恰如菲利普·汤姆森在引文中所言,童话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封闭的幻想世界”,童话幻想世界的封闭性我们还可以从下面这段论述童话开头的文字中很明显地看出来:“首先,童话一般以‘从前’开头,或者以功能相同的其他方式开头,这一功能便是将叙事从现在、从读者、听众或讲述者的日常生活中分离出来。

吕蒂指出,这种对过去的利用具有特定的叙事功能,这并不仅仅是说这种利用能使故事虚构化,就像凯特·汉堡的理论所指出的那样,而且这能清楚地表明从现在开始,一个封闭的、因此也易于审视的一系列事件将被描述……开头的‘从前’……确定了距离。

这两个字创造了与现在和与现实的距离,发出了进入另一个世界的邀请,一个过去的世界,因而也是一个并不存在的世界。


2.亦真亦幻而造成的极大现实惊奇感
既然童话提供给读者的是一个虚幻的、并不存在的“另一个世界”,它的文体特征赋予读者对这类体裁的阅读期待中便隐含着这一信息:以下童话作家将要讲述的只是一个离奇虚幻的故事,它远离你我此时此地的阅读现场,文中所编撰的一切情节无须我们以严肃态度对待,因为它们只不过是“美丽的童话”而已。

带着这样的阅读期待视野步入童话故事接受的读者,事先就在心底对作者将要虚构的幻想情节预设了一个接受上的预期:它应该是十分荒诞离奇的。

所以,一旦读者进入了文本接受过程中,面对接踵而来的一系列哪怕如何荒诞的情节,他们在心理上也不至于惊慌失措乃至目瞪口呆,因为阅读之先的文体期待早已为他们注射了一剂镇定剂。

针对童话的上述不足,一些童话作家在创作中有意识地进行了突破和创新,尝试着写作出一种更新的、更具有现代意味的新童话。

而将童话的奇妙幻想和小说的写作手法融会于一体的幻想小说的出现更是弥补了童话的上述缺陷,同样是借助于幻想这种艺术手段,童话“幻想作者无论多么富于创造力,他所展望的也
不外乎是非真实(或反真实)。

幻想世界仍然是封闭的……它就是纯粹的幻想。

”它亦真亦幻的文体特征能够极大地强化荒诞在读者心理中造成的惊奇感。

四、逼真的细节对于现实的映照
1.细节描写的具体生动
变身在童话当中是一个极为普遍的表现题材,我们经常会在一些神魔小说或民间故事中遇到。

这里我们拿两部在童话中占有重要位置的作品来分析,一部是我国著名的神魔小说《西游记》,另一部则是同样赫赫有名的西方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

在上述两部作品中,都有神魔运用变身术斗法的精彩描写。

然而,我们现在所津津乐道的更多是《西游记》中孙悟空同二郎神之间那场斗法,却鲜有人提及《天方夜谭》中那场公主与魔鬼之间的斗法。

原因何在呢?笔者以为两斗法大体相似,都是斗法双方一次次变身为互为天敌的两样物体彼此搏斗,一方眼见落败,迅疾又变身为另一更凶猛的物体。

但是,后面那场斗法中有个细节我们不能忽视:“那大圣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做门扇,舌头变做菩萨,眼睛变做窗根。

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做一根旗杆。

”文中的这处细节十分有意思,按理会七十二般变化近乎无所不能的孙大圣变化起来应该是神出鬼没,怎么会连变成一座土地庙儿还只能让自己的尾巴竖在庙后硬让二郎神窥破机关呢?但恰恰正是这看似不甚合理的鳖脚的变身行为使作品趣味横生,远胜出那类随心所欲、无所依凭的“说变就变”。

2.从侧面进行逼真的细节描写
荒诞文学的经典之作《爱丽斯漫游奇境》中有一段文字,写小女孩爱丽斯吃下了一块蛋糕后,一下子就变成了一个“像世上最大的望远镜中放大的人”。

变成巨人后的爱丽斯到底如何巨大呢?倘若作家直接去作正面描绘,倒也未尝不可。

譬如,伸手就能摘到星星之类的语言去描述。

可是他没有这么做,而是采取了一个非常独特的角度:不作正面勾勒,而是从侧面,从孩子的心理出发,很自然地去写猛然间变成一了巨人的小爱丽斯对双脚的忧虑以及为了笼络它们给它们寄去新袜子,这细节之处凸现的荒诞便越发令人拍案叫绝。

五、结束语
荒诞具有一种突袭效果,是突然按照一种奇特的方式去处置现实中熟悉东西
的做法,是猛然将事物剥离出透视世界的惯常方式,可给读者来个出其不意,使他面对一个完全不同的、令其不安的透视角度,而在这样的荒诞之下,读者又能品味出人生百味。

总之,有些荒诞性或许提供给读者的只是一种异想天开的愉悦,而许多又在极度荒诞的表象下,与现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隐含着绝对的真理性,荒诞艺术的魅力以及现实意义正是如此。

参考文献:
[1][美]A·P·欣奇利夫等著.杜争鸣等译.荒诞·怪诞·滑稽——现代主义艺术迷宫的透视.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
[2]刘晓东.儿童精神哲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