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构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思考摘要:在分析构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必要性的基础上,对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行了诠释,进而提出构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设想,即理顺组织结构、建设规章制度体系、监控教学过程、紧扣用人单位需求。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思考
一、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高职院校的数量不断增加,招生人数在高等学校招生中所占的比例也日益提高。
随着高职教育规模的扩大,高职院校普遍出现了生源质量下降、教学目标不明确、毕业生就业困难以及社会的认同程度偏低等问题。
如何处理好“规模”同“质量”之间的矛盾,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需要,也是高职院校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迫切要求。
这一矛盾的解决,关键在于从高职院校自身出发,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从高职院校现有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普遍存在这样几个问题:一是标准不完善,缺乏科学性;二是监控过程偏重形式,忽视内涵,监控点彼此孤立脱节,缺乏整体观念;三是片面强调监控体系的评价作用,忽视了其应有的指导作用;四是监控体系运行缺乏
稳定性和连贯性,无法对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和社会需要的、符合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特点并且切实可行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已成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所必须面对的至关重要的问题。
二、有关“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含义的理解
对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具体含义的界定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结合我们对高职教育的理解和我院的实际情况,我们对此形成了这样的概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指高职院校为确保和提升教学质量,以市场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作为教学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理顺院校各级相关组织结构,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以相关教学信息的搜集处理为核心,建构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模型,组织一整套严谨、务实、有效的规章制度体系,从而规范各种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及其它教学基本建设,最终形成能够推动高职教育发展和院校内涵提升的教学质量文化,从而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在这个体系中,教学管理者与相关组织结构是动力与主体,教学信息的搜集处理是核心,规章制度是载体,教学过程是对象,教学质量文化则是整个体系的升华和归宿,各因素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和谐发展,从而形成科学严密的良性循环体系。
其中,理顺组织结构、建设规章制度体系、监控教学过程和紧扣用人单位需求是这一体系在实践中得以全面实现的重要支撑和根本保证,是高职院校构建教学质
量监控体系的重点和关键。
三、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设想
(一)理顺组织结构
理顺组织结构的目标和方向是形成院校级、系(部)级、教研室级三级管理体制。
1、院校级管理
(1)院校领导班子的领导与管理
院校领导班子作为决策中心,对院校全部工作进行科学而又必要的宏观调控,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和发展的起点和关键。
院校组建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和专业建设委员会,组织相关的教学管理部门和机构,制定具体的监控体系,加强对教学质量的宏观指导与管理。
院校领导班子应当从宏观的角度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协调与监督院校各方面职责与权力的分配。
(2)教学职能部门的协调与监控
教学职能部门作为院校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主导部门,职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监控教学活动。
教学职能部门在院校领导班子的领导下组织论证教学质量监控标准,制定具体的教学规章制度,推动专业建设,规范教学秩序,并采用定期听课、开座谈会、集中交流等方式,积极开展教学监控活动。
二是处理教学质量信息。
通过教师评学、学生评教,组织教师和学生通过在网上填写测评意见与问卷调查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