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皮层运动诱发电位实验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皮层运动诱发电位实验研究
丁赵琦;费智敏;张珏;崔华;周彩芳;王勇
【期刊名称】《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2007(027)007
【摘要】目的探讨对脑中央区皮层进行皮层电位诱发的最佳刺激参量.方法使用皮层电极在10只新西兰雄兔中央后回感觉皮层对应部位记录N20-P25波,沿中央后回运动区皮层向前移动电极直至记录到一个波型相反、波幅相近、位相倒置的波型(P20-N25波),定为运动中枢刺激点.使用不同刺激参量直接刺激该点,在上肢掌长肌记录运动诱发电位(MEP).结果 10只新西兰雄兔均记录到N20-P25波和P20-N25波,并成功诱发MEP.各组高频串刺激的刺激电流阈值均低于单波刺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监测方法;高频串刺激在脑中央区皮层MEP监护中优于单波刺激;当串刺激参量限于一定范围(时程0.2~0.3 ms,频率300~500 Hz,方波个数3~5 个)时,均能安全、有效地诱导出皮层MEP.【总页数】3页(P826-828)
【作者】丁赵琦;费智敏;张珏;崔华;周彩芳;王勇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仁济医院神经外科,上海,20000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仁济医院神经外科,上海,20000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仁济医院神经外科,上海,20000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仁济医院神经外科,上海,20000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仁济医院神经外科,上海,20000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仁济医院神经外科,上海,20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38.8
【相关文献】
1.比较脑皮层不同部位电惊厥阈值与神经损害的实验研究 [J], 马雪鹏;郝卫成;孙美珍;刘玉玺
2.刺激参数对大鼠上肢运动区皮层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 [J], 王伟;廉海平;李志锦;王拓;王茂德
3.脑型肝豆状核变性脑皮层及皮层下核团体积的磁共振研究 [J], 康泰山;杨天和;林建忠;蔡聪波;张家兴
4.HIE脑皮层细胞凋亡的动物实验研究 [J], 唐方;王晓蕾;刘晓平;刘凯;张峻梅;梁何涛
5.大白鼠胎脑组织移植治疗脑皮层损伤性瘫痪的实验研究 [J], 曹家义;吴佐泉;余泽;张积志;马廉亭;李玫珠;姜蕴;戚沛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