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黄生借书说》课件4冀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语境解释加线字的含 义:
吾不得而见之矣 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 翻译下列句子: • (1)子不闻藏书者乎? • (2)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 (3)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
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黄 生 借 书 说
自主学习、感知课文
• 合作探究,梳理思路
的人生哲理。然后收回笔触,叙自说己的亲身经历
侧重说明 唯借方能读书的道理 。并
以 自己的“不”幸反衬黄生的“幸”,”向黄生提出
“ 其读书也必专”,“其归书也必速” ”的希望。
研读课文,体会对比手法
• (学生圈画交流)文中很 多地方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你能找出来,并说说这样 写有什么好处吗?
• 1.天子、富贵家藏书之多与“余”幼时和黄 生无书的对比;
•课堂检测: •《黄生借书说》与 《送东阳马生序》 • 对比阅读
拓展链接:(同学们,想试试吗?)
•1、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和勤 学苦读事例,制成读书卡片。
• 2、以“逆境出人才”为话题, 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 方法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
第思路。 2、研读重点语段,学习本文运用对比手 法阐明道理的方法。 3、领会本文阐述的“书非借不能读也” 的道理,认识到克服困难,勤奋学习的重 要性;并懂得珍惜现在优越的学习环境, 专心学习。
课前检测、夯实基础:
解释下列加线词语: (1)汗牛塞屋。 (2)必高束焉,庋藏焉。 (3)子孙弃者无论焉。 (4)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5)家贫难致。 (6) 辄省记。 (7)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8)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 2.一些人家“祖父”藏书与“子孙”弃书的 对比;
• 3.藏书者有书不读与“余”和黄生无书可读 的对比;
• 4.藏书者与借书者对书的不同态度的对比;
• 5.藏书者与借书者对书的不同心理的对比;
• 6.“余”幼时与做官后对书的不同态度的对 比;
• 7.“余”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的对 比;
(友情提示:对比论证方法的 作用答题格式,…… 和…… 对比,有力地论证了……观 点,从而使论证更有说服 力。)
• 这些对比集中起来说明了两 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藏书者往往 不读书;二是唯借书方能读书。 作者正是在这两方面事实的基础 上作出“书非借不能读”这一论 断的。对比论证的作用是可以使 观点更为鲜明,从而增强文章的 说服力。直接论证中心论点的几 个方面是4,5,6 三组对比。
•教师小结:
• 作者由书及物、由人及己, 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 方法有力地证明了“书非借不 能读也”这一观点,劝勉黄生 珍惜拥有的学习条件,勤奋读 书。
同学们,如果你 是黄生,当看到袁枚 给自己写的这篇说之 后,你会对袁枚说些 什么?
• 老师寄语: • 同学们,现在和过去不同。
过去许多人想读书而得不到,现 在我们的物质条件都很优越,大 小书店里各种各样的图书真是琳 琅满目,咱们可以利用星期天、 节假日到书店去读一读,相信书 籍一定会填补你精神世界的空虚。 希望同学们趁着青春年华,珍惜 拥有的读书条件,多读书,读好 书!
精读感悟 与作者对话
作者认为“书非借不能读也”, 借书者“虑人逼取”,因而“用 心专”,这比藏书者有书不读要 好多了。这是不是说作者反对买 书、藏书,必须借书才能认真阅 读呢?
• 这当然不是反对买书、藏书, 藏书而能读书的不乏其人。作者本 意是劝勉人们不要因为条件不利而 却步不前,只要有志向,有决心, 不利的条件反而可以催人奋进,取 得成绩;另一方面也提醒人们不要 因为条件优越而滋长贪图安逸、不 求进步的恶习,而要珍惜时间,珍 惜拥有的学习条件等,好好读书。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 文,然后结合课文内容具体 说说作者是怎样论证自己的 观点的?
联系全文结构,理清论证思路。
先举出 社会上三种藏书丰富的人不读书
的情况,侧重说明有书而不能读的原因。
再由 涉 书,物以
借物”摩为玩 例,写
出 借物者和拥有者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道
出了逆境之中多思危,顺境之下易安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