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对幼儿园混龄教育的认识—教育论文【课题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对幼儿园混龄教育的认识
摘要
混龄教育对于很多人而言并不陌生,是将不同年龄的幼儿组织在一起学习生活游戏,他们相互挑战,交往与合作大大增加了产生认知冲突的机率,增加了幼儿体验,认知,发展的机会,对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都有促进的意义。

关键词
混龄教育模仿促进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

混龄教育活动为儿童的这种发展变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混龄班的幼儿能更多的体现出团结友爱、友善乐群的精神。

因为混龄的特殊性,幼儿的品德、情感发展乃至个性发展都是比较完善的。

一混龄教学促进幼儿社会情感的发展
1.现在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众多在家没有兄弟姐妹,他们缺乏和不同年龄段孩子交往的体验,就目前我们的幼儿园机构大多是同龄班,幼儿自然的人际交往环境匮乏。

混龄教学的形式无疑扩大了幼儿的交往范围,为幼儿提供了更多与不同角色交往合作的机会, 同时也促进其角色承担能力的发展。

例如:角色游戏时,孩子们会商量分配角色,年长的孩子会主动包揽各种活,让年幼的弟弟妹妹在旁学习或是看着。

在这样的混龄活动中,就体现出幼儿的责任心,表现出高水平的自觉性与意志性。

而年幼的弟弟妹妹通过与年长的哥哥姐姐交往, 其领会能
力、观察能力及模仿能力均能得到增强。

2.在混龄教学活动中很多孩子会表现出自私、依赖性强、独立性差、交往能力弱等不良性格特征,在混龄的班级里,大带小、大帮小在为幼儿营造了类似兄弟姐妹相处的大家庭氛围,弥补了独生子女家庭生活的不足,更多地满足了幼儿社会性交往和合作学习的需要。

二混龄教学有利于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
1.在混龄环境中,调动大孩子的积极性
混龄班的孩子都是一个大家庭,多以兄弟姊妹相称的,大哥哥与大姐姐多会为了表现自己的能力一面,时常会主动地去协助幼小的弟弟妹妹。

有些独生孩子在家中是被受宠爱的,向来都是被照顾的,但在混龄中,反过来照顾比自己年幼的孩子,加强了幼儿的彼此照顾的能力。

如:小组长、值日生
收拾教具、归位物品等,除了帮老师照顾幼小之外,还可帮忙处理杂物,整理队伍,维持秩序等,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及自信心。

2. 在混龄教学中,培养孩子耐心互帮互助的品质
由于有年龄上的差距,大的孩子知道年龄小的弟弟妹妹需要更多学习的机会,所以在活动的安排上,多会以小优先,但哥哥姐姐会耐心的等待,不会有丝毫的抱怨,让他们学习更多的包容与等待。

如:午餐时可以一大一小坐在一起,让幼儿互相监督,并且让吃得快的幼儿起到督促的作用;小小班的孩子在进行手工创作时,可以分派一个哥哥或姐姐去帮助他们。

在混龄的生活环境中,孩子体验到与人和平相处及互相适应,在学习、生活上幼小的弟弟妹妹的可模仿哥哥姐姐的认知行为,提早训练幼儿的思考能力,并且让孩子学习在群体面前表达自己,不仅培养了他们的自信,也让孩子之间不能不分年龄的互相照顾,彼此照顾,彼此尊重。

三混龄教学有利于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儿童的语言发展有赖于他如何与环境发生作用。

正如皮亚杰的理论中所说的,幼儿的身心发展是由幼儿自身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尤其是语言。

语言是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其中模仿他人的语言,然后按照自己的编排方式把语言材料加以重新组合和改变,形成自己的语言体系,从而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一起,他们的发展阶段也不一样,所处的语言阶段也不一样,年幼的幼儿通过模仿年长的幼儿的语言,更快地学会语言,年长的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纠正年幼幼儿的错误而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从而达到了共同进步的效果。

四混龄教学有利于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
混龄班是一个“家庭式”的集体,在这样的集体中每个幼儿的角色是运动变化着的,因此也给幼儿提供了更多情感体验的机会。

在混龄班里,一个幼儿可以是哥哥姐姐或弟弟妹妹,也有可能是“教育者”或“受教育者”,这样复杂的集体中幼儿根据交流的角色不同,自身的角色也处在变动中。

因此,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也是不同的。

如:年幼幼儿对年长幼儿的尊重、敬畏、钦佩,年长幼儿对年幼幼儿的关心、爱护。

教师可有意无
意的创造与不同年龄幼儿交流的机会。

通过与不同年龄同伴的情感交流,学会互相体谅、互相给予、互相关怀,克服自我中心,逐渐增强情感交流能力。

混龄教学活动中的幼儿与同伴一起学习,相互讨论,就有机会了解别人的想法尤其与自己不一样的想法,这会促使儿童进行判断、比较和思考,进而自己得出结论,这对儿童的“去自我中心化” 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