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第24课 大道之行也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层:分说
1.人人都能得到关爱 阐述“大同”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社会的基本特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征
第三层:结语—— 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做, 外户而不闭
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 高阶段。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 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洪秀全领导了近代史 上最大的农民起义。
康有为的《大同书》,力主 “以新知益旧学”的他,用一个 19世纪末先知先觉者全部的想象 力描绘了一个中国的“大同梦”。
今欲致大同,必去人之私产而后可:凡农工 商之业,必归之公(财产公有,按劳分配,人 人劳动,人人平等)。去级界平民族,去家界 为天民,去种界同人类,破国界合大地(无邦 国,无帝王,人人相亲,天下大同)。
读课文,读准下列划线字注音
选贤与能( jǔ ) 讲信修睦( mù ) 矜寡孤独(guān) 男有分( fèn ) 幼有所长(zhǎng ) 货恶其弃于地(wù )
合作探究,疏通文意: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
施行
共有的通“举”,选拔 培养
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
以……为亲,奉养 以……为子,抚育
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生于战 国时代,代表作《孟子》。他被 公认为孔子儒家学说最具影响力 的继承人,被誉为“亚圣”。
极力主张王者以仁义治理天下,认为 使百姓得以温饱与教育才是国家强盛 之本。提出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对“不 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解说 。
“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田同耕,有钱同使;无处不 保暖,无处不均匀。” ——洪秀全
人被选拔出来,社会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所以人们都不只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不只以自己的 儿子为儿子。
3、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矜、寡、孤、独、残疾者都能得到社会的供养。
4、男有分,女有归。
男的都有职务,女子都能有归宿。
5.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意思是鲁国已经丧失了国礼)。言偃(即子游, 孔子的学生)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何 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夏、商、 周、三代的英贤),丘未之逮也(因出生晚,未能 赶上)而有志焉。”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 乱纷乘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 所以有这番言论。
1.通假字: 与——通“举”,推举 矜——通“鳏”,指老而无妻的人
2.词类活用: (1)意动用法 亲:以……为亲;子:以……为子 (2)动词作名词 盗窃:偷窃的事 乱:造反的事 贼:害人的事
全文结构
第一层 :总说大同根本特征——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民俗民风 讲诚信、求和平
权力、财物公有化 选举民主化
莫尔
《乌托邦》的作者,16世纪英 国de大法官,乌托邦描绘了一个公 社式的社会,它并不强求一致,但 却通过明显可见的公正制度而达到 全体一致”,财产公有,人人平等,
这是《乌托邦》的一个基本观点,正如正 义是贯穿《理想国》的内在精神,公平则 是《乌托邦》的核心理念, 莫尔以公平的 理念构筑乌托邦的社会制度。
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
尽享天年 为国效力 顺利成长 通老“而鳏无”妻,幼而无父
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老而无子
供养
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 职业 及时婚配 憎恶
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
私藏
(在公务中)不尽全力
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 阴谋 发生 造反 害人
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兴起 合门 插门闩 这 和睦、平等
者皆有所养,男 ,女 。货恶其弃于地也,
;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是故谋
,
,
故
,是谓大同。
想一想,议一议:
我们如今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如果不是,我们该如何努力?
如何评价孔子所描绘的“大同”社会?
1、在当时看来: 不满现实,向往美好 2、在现在来说: 激励人们,意义深远 3、能否实现? 美好幻想,世外桃源
背诵指导
可试一试抓重点词句背诵法
大道之行也, ,选 与 ,讲 修 。故
人
, 使 , , ,矜、 废疾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 (而 要把它捡起来),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 (人们 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 却不是为了自己(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
因此就不会有人搞阴谋,盗窃、造反和害人的 事情就不会发生,所以(家家户户)都不用关 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大道实现的时候,天下都是公有的,高尚能干的
大道之行也
《礼记》
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西汉戴圣编
纂。全书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
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
孔子的弟子及 再传弟子所记
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
《礼记》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又是 一部重要的仁义道德教科书。是孔子以后战国至秦汉 之间儒家的作品,全书保存了先秦时代的重要史料。 其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 却不一定要自己去私藏。
6.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 定为自己谋私利。 7.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 的事情不会发生 8.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所以(人们)只是从外面把门扇合上而不 用门闩插门,这就是所说的理想社会。
请口头翻译全文
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 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 (给大家办事),(人 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 子女,(而且)要使老年人能终其晚年,中年人 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老而无妻的 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 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业,女人 有好的归宿。
四书: 《论语》《大学》《孟子》《中庸》 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简称:诗、书、礼、易、春秋)
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 阐明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原文此前还 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来由,照录如下: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参加国君在年终举行的祭典, 蜡,读zhà),事毕,出游于观(读guān,宫门外两 旁的台楼)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