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必修三高一下期末测试卷【试题试卷】.doc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厉庄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
次学情检测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3分)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
一项是(
)(3分) A. 老校长拍着我们的肩头,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是明目第药,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一定要努力学习啊。
”
B. 今年全国报考研究生的人数达到了 39. 2万人,这叹为观*的数字雄辩地证明了知识
的价值。
C. 这幢清寒的小屋,远离通衢大道,第氛孑毛于田野之间,隐蔽在花园的密林深处。
D. 本学期来,部分同学面对自己暂时落后的局面踌叩洒善,意气昂扬,坚持不懈地努力 改进学习方法。
4.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题目。
(6分)
以下是从某中学生的作文中摘录的片断,它可以代表近几年在青少年中出现的一种 语言
现象。
请评论这种语言现象。
要求观点鲜明,言之成理,不要超过60字。
周末,读大学的GG 回来,给我带了很多好东西,都是“偶”非常“稀饭”的。
酱 紫,
偶就答应GG 陪他去逛街吃KFC……昨晚,我的JJ 带着她的青蛙BF 到我家来吃饭, 饭桌上,JJ 的BF 一个劲地对我妈妈PMP,说她年轻的时候一定是个PLMMo 真是好BT
A,滞笨 云翳 慷慨 层峦迭嶂 B.抒祸 社稷 烹饪 不容置疑
C.苍莽 暮蔼 布署 趋之若鹫
D.涟漪 抽搐 勖勉 残羹冷炙
2.下列各组词语中, 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脸颊(jid)
B. 媲(pi)美
C. 愧作(zud)
D. 濒(bln)临
觇(chan)视 缱(qian)绻 跛(po)脚 红绡(xiao)
椅(ji )角 迷惘(mang ) 攻讦(ji6) 筵(ydm )席 命途多舛(chuan ) 永垂不朽(xiu ) 茕
茕(qi6ng )孑立 逸兴遗(chuan )飞 (3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
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 以撅
其失。
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
年未及冠,授 朝散郎,
数献颂阙下。
沛公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
书成,王爱重之。
是 时,诸王斗鸡,
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
”斥出府。
勃既废,客剑南,尝 登葛愦山旷望,慨
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
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
倚才陵藉,为僚 吏共嫉。
官奴曹达抵罪,
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
事觉当诛,会赦除名。
父福畤,繇雍州 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趾
令。
勃往省,渡海溺水,悸而卒,年二十九。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 敢当,至勃,沆然不辞。
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基文辄报。
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 天才
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 寤,援
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尤喜著书。
初,祖通,隋末居白占溪教授, 门人甚众。
尝起汉、魏尽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 勃补完缺逸,
定著二十五篇。
尝谓人了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 要。
尝读《易》,
夜梦若有告者曰:”《易》有太极,了勉思之。
”寤而作《易发挥》数篇,至 《晋卦》,会病止。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四杰。
崔融与张 说
评勃等曰:”勃文章宏放,非常人所及,炯、照邻可以企之。
”
(选自《新唐书•列传•文艺上》,有
删节)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作《指瑕》以捶其失
B. 勃戏为文檄英王鸡
C. 勃往省,渡海溺水
6.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
组,全部喜彗表明王勃文才卓
著的句是(
① 九岁得颜师古注《汉
书》读之,作《指瑕》以搠其失
② 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
③ 沛公闻其名,召署府修撰
④ 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
⑤ 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⑥ 文章宏放,非常人所及,炯、照邻可以企之
A. 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⑤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时就被授予朝散郎一职,后来又被沛王征召担任署府修撰, 在
滕王阁宴会上曾使都督为之折服而叹为”天才”。
B. 王勃命运坎坷。
因戏作《檄英王鸡》一文被高宗怒逐出府;又因擅杀官奴当诛,遇 赦
仍被除名;后因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C. 滕工阁盛会,都督原非诚心请众宾写序,于是提前让女婿写好序文,以夸耀女婿文
才。
会上众宾客也都知趣地一一辞谢。
唯有王勃,慨然应鸡,自然引起了他的不满。
挑出错误。
檄:用檄文声讨。
D.官奴曹达捱罪,匿勃所
抵:抵偿。
)(3 分)
D.从崔融、张说等人对王勃的评语中可以看出,历来”初唐四杰”的排序是公允的,杨
炯、卢照邻、骆宾王等人的文采远不及他。
8.翻译下列句子。
(10分)
(1)勃既废,客剑南。
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
(4分)(2)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
事觉当诛,会赦除名。
(3分)(3)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
(3分)
三.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水口行舟①
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注①]庆元三年,学禁严峻,朱熹等五十九人被列入“伪学党”。
朱熹从闽北乘船南下古田,抵达水口,感时而作。
(1)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
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
(4分)
答:. ▲ ▲▲
(2)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一定的人事哲理,
请简述。
(6分)
答:▲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斯固百世之遇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
(2)亦以明死生之大,▲ o (张溥《五人墓碑记》)
⑶▲,生长明妃尚有村。
(杜甫《咏怀古迹》)
(4)惟草木之零落兮,▲。
(屈原《离骚》)
(5)▲,恐年岁之不吾与。
(屈原《离骚》)
(6)亦余心之所善兮,▲o (屈原《离骚》)
(7)夫在殷忧,▲;既得志,▲。
(魏征《谏
太宗十思疏》)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大树
⑴如果你的生活中周围没有伟大的人、高贵的人和有智慧的人怎么办?请不要变得麻木,不要随波逐流,不要放弃向生活学习的机会。
因为至少在你生活的周围还有树一一t别是大树,它会教会你许多东西。
一棵大树,那就是人的亲人和老师,而且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就是伟大、高贵和智慧。
⑵更早发现这一点的,是托尔斯泰。
他在《战争与和平》这部巨著中,有一段保尔康斯基
公爵与老橡树的对话,就体现了树的生命对人的生命所产生的不可忽视的影响。
⑶再早些,中国历史上也有人流露过这种意思,叹息过“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这证明,树的生命比人的生命更长久,从“阅世”的意义上看,人是比不过树的。
所以,你若是到十三陵,看到周围静立在那里的松柏,尤其是看到那种虎卧龙盘的老柏,会不由得生出某种敬畏和感动一有什么办法,帝王们全都死了,它们却依然活着,默默地居高临下地看着人间的兴衰更迭、生死荣辱。
在某种意义上,它们就是历史,它们就是帝王。
⑷我甚至觉得没有什么哲学比一棵不朽的千年老树给人的启不和教益更多。
同样是生命,树以静以不言而寿,它让自己根扎大地并伸出枝叶去拥抱天空,尽得天地风云之气。
相比之下,人愚蠢而又浅薄,人一生都在说话,声嘶力竭,奔走呼号,没有人肯静下来想一想, 没有人想到向树学习点什么,在人的心目中,树是傻瓜。
那么在树的心目中人是什么东西呢?不清楚。
能够清楚的是,树的存在为人们页献了自己的全部,从枝叶到花果根干,却从未向人们索取过什么。
许多家畜供人驱使食用,但同时也靠人喂养照料;树却是用不着人养的,它在大自然中间活得好好的,姿态优美,出神入化。
那些绝崖石缝中斜逸而出的美松树是靠人养活栽种的吗?谁敢到那种险处去呢?树甚至连恳求人们不要砍伐它的意思都不曾流露—那是锯了在尖叫而不是树在尖叫。
⑸等到大树被伐倒了,人们看到了它的心——年轮,一圈一圈,岁月的波纹荡漾,生命的记忆永存。
这时候,略有悟性和良知的人就全明白了:树绝不是麻木的,而恰恰是有灵有智的。
它虽不语不行,心里面却比谁都清楚。
它与山河大地、飞禽走兽、风云雨雪雷电雾的关系,比人更深入、更和谐。
它是处理这些复杂关系的大师。
⑹它不靠捕杀谁猎获谁而生存,但它活得最长久。
这可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它连草也不吃,连一只小虫了的肉也不吃,但它却能长得最高大、最粗壮、最漂亮。
这才是奇迹呢, 树不用吃饭。
真正有生命活力的大树全都已经与天地风云融为一体了,它与山河共呼吸,取万物之精气,反过来又养育万物;得日月之灵华,结果又陪衬日月。
若是说什么气功,树才是真懂气功的大师。
要说什么“天人合一”,人类不过从树那儿学了一点皮毛。
⑺我在塔克拉玛干边缘的墨玉县见到过一棵八百年的梧桐树王,那样干旱的沙漠边缘,它得有多么大的道行才能活过来呀!何况它不仅活着,而且枝叶繁茂,生机勃勃,它像一个巨人一样健康地屹立着,襟怀博大,人和梯子在它脚下显得极其可笑。
⑻它的王者风范不是靠什么前呼后拥的声势造就的,它靠它的阅历、它的顽强生命力、它的光辉的生命形态,使人望之而生敬仰之心、爱慕之情,使人认识到伟大、高贵、智慧这些词语从人类头脑中产生时的本义。
⑼我还见到过五百年高龄的无花果王,这件事我也在《和田行吟》一文中描述过。
它占地数亩,落地的无花果使它周围散发着甜腻的腐败味儿和幽深的清香,它的枝干如同无数巨蟒纠缠盘绕,四处爬伸。
它达到了它这种植物的极致,造就成、编织成一座自己的宫殿。
(10)但是树和人一样,同样有各式各样的苦难伴随,除了被砍伐之外,还有各种艰难。
在天山南麓温暖干燥的农村,白杨是路边、渠旁、屋后、田畔常栽的树,它绿叶飒飒直耸高天。
可是有一年冬天,南疆奇冷,这些适应了温暖干燥气候的白杨遭受了打击。
有些已经非常粗壮高大的白杨被生生从中间冻出一条裂缝,裂缝一指宽,从树这边透过裂缝可以一眼看到那边的农田。
(11)还有一年八月北疆下大雨,下着下着,变成了大雪。
大雪里饱含水汽,落在仍然枝叶翠绿茂密的树上,积成很厚、很重的银冠。
第二天阳光一照,十分奇丽壮观。
但是不少树承受不了了,枝丫被压得劈开。
银雪、绿叶之下,被劈折后露出的白生生的枝丫的内质,望过去就像人的白骨被折断后的模样,一样的惊心动魄。
树无声,可是你完全可以感受到它的疼痛。
(12)一棵树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大大小小的灾难,但它要是都挺过去了,经历了时间的考验。
它就会成为一棵大树。
这样的大树会引起人们特殊的敬意。
比如在哈密,就有一些幸存下来的百年老柳树。
它们的形态确实不同寻常,一看就知道,是具有特殊生命力和
特殊经历的树。
它们身上都有编号挂牌,就像勋章一样,代表着特殊的荣誉。
这些柳树就是大名鼎鼎的“左公柳”一一左宗棠平阿古柏后沿途栽下的柳树。
可是当年“遍栽杨柳三千里”,能活到今天的,就只有这些了。
(13)你细细端详这些巨大的柳树,会从它们每一棵树的神态雄姿上,找到左宗棠的神韵。
一派大人物风范。
我当时就颇觉疑惑,心想,难道树也会遗传栽树人的风貌吗?要是果然如此,那树就是通神通灵的生物了。
(14)看来我们对它们了解得还远远不够。
11.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哪些地方的树?又用这些树说明了哪些观点或见解?请分点回答。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第4段中说“在人的心目中,树是傻瓜”,作者为什么这样讲?请分点回答。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3.这篇散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哪些好处?请分点回答。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4.文章开头就说大树“就是伟人、高贵和智慧”,“它会教会你许多东西”,阅读了
这一篇文章,你觉得大树的哪些东西值得你学习?(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六、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从混血儿到美国总统
奥巳马1961年生于美国夏威夷,父亲是来自肯尼亚的黑人,母亲邓纳姆是堪萨斯州的白人,这一段婚姻没有维持多久,邓纳姆后来与印尼留学生结婚,也把6岁的奥巴马带到印尼。
奥巳马10岁时回到夏威夷,与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
奥巴马的父母离婚后,父亲1982 年在肯尼亚死于车祸前,奥巴马只见过父亲一次。
成年后的奥巳马在自己的回忆录《父亲的梦想》中披露,山于父亲是黑人,母亲是白人,他曾一度对自己的种族身份感到迷惑,并为此使用大麻和可卡因等毒品。
奥巴马1983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1991年毕业于哈佛法学院,获得法学博士学位, 在哈佛大学法学院就读期间,成为《哈佛法律评论》首位黑人主编,这是人才济济的哈佛法学院所
有1600名学生当中的最高荣誉,奥巴马首次获得了全国性的认可。
这个位置通常被视为法律专业学生毕业后进入美国最高法院当法官秘书、进而步步高升的敲门砖,但奥巴马毕业后,却选择了芝加哥一家专门受理民权诉讼的小型律师事务所,当了多年的“穷人代理人”。
经过3年的法律实践和民间行动,奥巴马决定适时参加选举政治,直至当选联邦参议员。
2007年2月10日,奥巴马在伊利诺伊州首府斯普林菲尔德正式宣布竞选2008年美国总统,他在演讲中说:“在林肯呼吁结束分裂、团结一致的老议会前,美国人的希望和美国梦仍在继续。
”奥巴马借用林肯的政治符号遗产,博得了黑人的好感,同时也博得了草根阶层的好感。
在演说中,奥巴马发出变革的呼声:“我在学习华盛顿政治做派上投入时间不多,但我很早就意识到,华盛顿的做派必须变革。
”他的参选演说获得了很多反对种族歧视支持人类平等权利的人的支持。
2008年11月5日,奥巴马正式当选为美国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
奥巴马生逢其时,美国民众厌倦了伊战泥潭、经济停滞以及霸道刚愎、支持率极低的小布什总统,对政府和国会都十分失望,渴望改变现状;在美国人看来,奥巴马由白人祖父祖母抚养、又在亚洲短暂生活;在哈佛受精英教育,又回到非洲裔社区做基层工作,他的经历代表了美国一代的梦想。
奥巴马承诺,如果他成为美国总统,他将使整个美国在共同使命感的感召下团结起来,使美国的历史翻过近年来政治四分五裂、愿望一再落空的灰色一页。
于是在竞选中他不断重复“改变”、“希望”和“相信”这几个关键词。
许多人对奥巴马政府寄予希望,但奥巴马在记者会上说,美国正面临“历史性的危机”, “这场危机是长期形成的,我们没有捷径可走,而且经济在好转之前还可能进一步恶化。
”他补充说:“全面的复苏不可能马上出现。
许多专家现在相信,我们明年可能损失数以百万计的工作。
”
节选自《奥巴马传》
15.归纳概括奥巴马的生活经历。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奥巴马决定参加总统竞选时,借用林肯的政治符号遗产,用意是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根据文意,概括奥巴马竞选获胜的原因。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们在阅读中认识了许多高尚的人,他们的人格操守令人景仰。
屈原行吟法畔,忧国忧民;文天祥临危受命,凛然不屈;林肯为捍卫统一而不吝献身;马克思为科学真理奋斗终生;即使是来自底层的鞋匠、车夫等类人,也同样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同样,我们在阅读中也经历了许多令人振奋的场景,有雄伟瑰丽的长江三峡,有朴素深沉的肖邦故园,有马丁•路德•金的激情演讲,有苏州五烈士的慷慨赴死……
如果我们能够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就能领略到正直善良、公正无私;如果我们善于留心观察,就能体会到无边的景致。
请以“当我遇到了(人物)”或“当我走进(场景)”为
题,写一篇800字以上文章。
厉庄高中2011-2012届高一年级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答案
1. A (B 惘 wang C 跛 be D 筵 ydn)
2. D (A迭——叠B抒——纾C蔼——霭,布——部
3.C(A.明日黄花:原指重阳节过后,菊花即将枯萎,便再没有什么好宣玩的了;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
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B.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C.茕茕孑立:形容孤孤单单,无依无靠.D.畴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4.(1)持批评态度.如:这段流行于青少年当中的网络“新语言",生吞活剥地“皇来”方言西方语言掺和在
汉语中,这种行为是对我们母语的一种污染和羞辱,损害了汉语的纯洁性,这样下去,汉语将是一个连本国人都不认识的“怪语".
(2)持一分为二的态度,如:语言应该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汲取方言和外来的语言精华,补充新词汇,可使汉语更充满活力。
但是,生吞活剥地“掌来",只能把汉语弄得不伦不夷,起不到汉语作为交流工具的应有作用.
(3)也可持完全赞同观点。
5. D (抵:犯。
抵罪:犯罪)
6. A (④⑥分别是都督、崔融与张说等人以王勃的评论;③是沛王的举动,间接表现王勃的
文才)
7.D (“初唐四杰”的排序是否公允不能从催融与张说等人的评语中看出,其闪,杨、卢、骆等人的文采远不
及王的说法也不合原意)
8 (1)王勃被度觐后,客居剑南一带,曾经登上葛愦,山远眺,感慨叹息不已,怀想诸葛亮的功业,赋诗3 表
达自己的心情被动句1分、“客” 1分、“见” 1分、语句通顺1分)
(2)躲在王勃的住所,王勃害怕事情泄露,就杀了曹达•事情败露应当诛杀,恰谨遇赦只免除了官职。
会、除"一字1分,句子通顺得1分)
(3)于是堂出纸笔一一邀请在座的客人们写序,没有人敢担当,到王勃面前时,他爽快应允没有推辞.
(“因、沆然"一词1分,句子通顺得1分)
9(1)“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
“试卷”刻划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
“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
(一点1分,三点4分)
(2)①借景抒情,由景及理;借助自然界景观的描述,表达作者的人生感悟。
对比,昨夜夜黑风狂雨骤浪急,危机四伏之景与今朝两岸青山绿树、充满生机形成对比。
②示例1: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水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
生命力终究不可遏制。
示例2:人生道路不会总一帆风顺,只有逆流而上,搏击风雨,
才能达到青山绿水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
(手法4分哲理2分)
10略
11(1)©+三陵的松柏;②墨玉县的梧桐树王;③和田的天花果王;④南疆冻裂的白杨;⑤北疆被雪压劈折的树;⑥哈密的“左公柳”。
(3分)
(2)①用松柏、梧桐树王,无花果王说明它们使人认识到伟大、高贵、智慧。
(1分)
②用南疆、北疆的树说明树也有各种苦难。
(1分)
③用“左公柳”说明树会遗传栽树人的风貌,是通神通灵的生物。
(1分)
12①树为人们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却从未向人们索取什么。
(2分)
②树用不着人养,在大自然中活得好好的。
(2分)
③树连恳求人们不要砍伐它的意思都不曾流露。
(2分)
13主要运用了拟人(象征,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1分)
好处:①这样弱蹦底人格和品质,突出了树的精神,使主旨更深刻•(1分)②引发人们联想,想家,文字新颖,生动,感人.(1分)③更便于好发作者的赞美之情•(1分)
14①向人们奉献全部却从不索取;②静而不言,心里什么都清楚;③从不捕杀掠夺;④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和谐相处;⑤遭受苦难却能坚忍不拔……(回答4点即可得4分)
15①混血儿的身份,使奥巴马曾一度对自己的种族身份感到迷惑,干过不好的事。
②奥巴马曾经在美国、印尼生活过,丰富的生活经历也是他竞选的有利条件.
③奥巴马成为《哈佛法律评论》首位黑人主编后,首次获得了全国性的认可。
(每点2分)
16为了博得H人的好感;为了博得草根阶层的好感;为了获得一切反对种族歧视支持人类平等权利的人的支持.(三点每点2分,若答成“为了竞选成功"只给1分.)
17①美国民众渴望改变现实.②奥巴马多元文化背景-③奥巴马在哈佛受精英教育。
④奥巴马M底层做起的个人经历•(两点3分,三点4分,四点6分)
18建议切入分48,若写成议论文则判为不及格。
附文言文译文: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
六岁时就擅长写文章,九岁时得到颜师古作注的《汉书》,读后便写了《指瑕》一文来指摘其中的错误。
麟德初年,刘祥道巡察关内,王勃上书自荐,刘祥道(极为欣赏)便向朝廷上表,(王勃)在对策中成绩优异。
未及成年,便被授予朝散郎,屡次向朝廷进献颂文。
沛王听说了他的名声,便征召他担任自己的署府修撰,评定编次《平台秘略》一书。
书完成后,沛王非常爱惜器重他。
当时,诸王都喜爱斗鸡,王勃便开玩笑,写了一篇《檄英王鸡》的文章。
高宗看到后大怒:
“这是想要挑拨诸王们的关系."把他斥退出府.王勃被度觐后,客居剑南一带,曾经登上葛愦山远眺,感慨叹息不已,怀想诸葛亮的功业,赋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后来听说虢州多药草,就请求补1 壬虢州参军. 因恃才傲物,被同僚们嫉恨.就潺达犯罪,躲在王勃的住所,王勃害怕事情泄露,就杀掉了曹氐事情后来被发觉,按律当迭,恰谨遇赦仅免除了官职。
孰父福畤,担任寒盟携生,也因王勃的原因,被贬交趾具令.王勃前往探视,渡海溺水,惊悸过度,回来后不久死去,终年二十九岁.
当初(省亲时),王勃取道经过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在滕王阁大摆宴席,提前就让其女婿写好了序文准备在宴席上向宾客们夸耀,于是拿出纸笔一一邀请在座的客人们写序,没人敢当,到了王勃面前,他爽快应允而没有推辞。
都督很生气,起身换衣服去休息,派下属等候了的文章写好(一句)就向自己报告。
报告几次后,文章的语言越来越让人感到惊奇,于是惊讶地说:"真是一位天才啊!”便请他完整地写成,最后非常高兴地结束宴席。
王勃写文章,并非开始时就进行精心构思深思熟虑,先磨上数升墨,然后酣畅地饮酒,拉过被子盖上脸就睡,睡醒了,拿过笔一挥而就,一个字也不需要改动,当时的人们都认为王勃是打了“腹稿”,他尤其喜欢著书。
当初,王勃祖父王通,就是隋朝末斯白牛溪的一位教授,其门人众多。
曾经从汉历魏到晋作书一百二十篇,来续写古《尚书》,后来丢失了序文,仅留下名录而没有书(内容)的有十篇,王勃补写了缺失亡逸的,最后定稿二十五篇。
常说(会医术的)人的子女不可能不懂医术,当时长安曹安有秘术,王勃跟他学与他交往,完全学到他的精髓。
曾经读《易经》,晚上做梦仿佛有人告诉说:“《易经》中有太极,你认真思考一下吧。
”醒后就写下了《易发挥》数篇,写到《晋卦》时,恰逢生病就停止了。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都凭借文章齐名,天下人称他们为“王、杨、点、股"四杰.崔融与张说评论王勃等人时说:“王勃的文章气势宏大奔入,不是一般人所能赶得上的,杨而、舌照邻还尚可以企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