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构》感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构建教育新模式》有感
逸夫小学张春艳
带着困惑与期待,我翻开了《构建教育新模式》。
通读全书,这本书引起了我深深的沉思。
我是一位接触课改时间不长的老师,在教学中最头疼的就是小组合作这部分。
在课堂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我提出一个问题后,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
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只是无聊地坐着;有的小组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
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
通过读这本书,让我明白:
确保学习小组有效运行的前提是小组的组织和管理。
小组之所以是组织,不是群体,关键在于它的组织和管理机制。
其一、在尊重每一个成员的权利与尊严的原则下,小组会形成自己的组织机构。
其二、根据各种学习活动的需要,小组会逐渐形成自己的议事规则、行动规则。
比如,如何确保每个成员都有参与、表达的机会;如何确保在有分歧的情况下做出最后的选择和决策;如何既能发挥优秀成员的影响力,又能防止小组内出现一言堂;如何保证组内成员共同的、有区别的进步等等。
其三、小组会逐渐形成一套自己的评价机制。
这是任何一种有机体必备的“自我修复”机能。
制度化的反思、评估,在此基础上的调整、改进,在常规基础上的小组特色、小组文化的创建……这些都是组织走向成长、成熟的标志。
其四、开放性是小组的生命力所在。
组与组的交流与合作,是重要的学习形式,于是有了课堂展示。
除了班内的交流合作,还可能有年级内小组的交流合作、跨年级的小组交流合作等。
这类交流合作的意义不可低估。
开放性的另一重要内容是教师资源的充分利用。
除固定的小组导师以外,小组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邀请老师、家长、社会人士做某个阶段、某个学习项目的指导老师。
成熟的小组建制会形成全新的教育资源的分配、使用模式,会逐渐打破班级制下的教师资源分配的封闭格局。
由学校分配、固定教师资源到学习小组寻求教师资源,将是教
育的一大变革。
总之,学习小组是一种制度建设,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组织,是新教育模式的基本支撑,是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