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学本课堂”的构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学本课堂”
的构建
摘要:不同时期对学校教育改革的要求不尽相同,现阶段“三新”改革的提出对高中各个学科的教学带来深远影响。

“三新”改革中提出“考试内容要以考核学生综合素质为主”,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根本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遵循生本理念的要求,时刻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为主。

基于此,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学本”课堂的构建应明确课堂教学目标,采取先学后教的模式,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并立足学情,积极创设教学情境,以推进“教本课堂”向“学本课堂”的转型。

关键词:核心素养背景;高中语文;“学本课堂”;构建
引言:
语文作为基础科目之一,其对高中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本课堂”强调教师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始终围绕学生设计教学活动,制定教学目标,同时也要做到尊重学生,关注学生,鼓励学生。

为此,高中语文教师要认真解读核心素养以及“学本课堂”的相关要求,并将其真正体现在日常教学的点点滴滴处。

一、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指导教师开展教学以及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方向,还能从根本上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为此,高中语文教师在设计“学本课堂”时,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具体学情,如知识储备、兴趣爱好、年龄特征、语文学习能力等,并在此基础上与教材内容进行结合,合理制定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跳一跳,够得到”的原则下,根据教师的引导快速完成课堂学习任务,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相关要求[1]。

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确保教学目标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教师要明确课堂教学时间非常有
限,教学目标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达成,不能贪多。

其次,目标要有先后主
次之分。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篇章篇幅较长,内容较多,教学目标也会有多个,教
师在制定目标时就要分成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学习的关键之处,使目标更加
合理。

最后,设定的教学目标既要兼顾全班学生,也要兼顾学生个体需求,这样
既能使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得以提升。

例如,在为学生讲解《窦娥冤》这篇课文时,教学目标可制定为“体会文章
情感,感受作品在文学史的地位”。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讲,自主学习能力已
经有所发展,学生可借助自主阅读,理解文章表达的具体内容。

教师可以借助这
一目标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科目
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

二、采取先学后教模式
在传统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往往采用“先教后学”的教学模式,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缺少自主学习意识,更没有发散语文学习思维。

很显然,
这一教学模式并不符合核心素养理念的相关要求。

在新高考改革制度下,教师构
建“学本课堂”时,需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因此,应当从传统的“以教定学”转
变为“以学定教”,先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储备进行学习,发现学
习中的问题,找出疑惑。

接着,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讲解解答疑惑,完善思维。

这一过程需要教师提前为学生制定好预习导学案或预习任务,引导学生高效预习。

而学生汇总问题的过程也是锻炼信息综合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2]。

例如,在为学生讲解《蜀道难》时,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布置具体预习任务,
让学生用工具书了解《蜀道难》这篇文章的具体含义。

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
进行学习,如上网搜寻资料,查阅相关书籍等。

期间,学生不仅会接触到教材中
的相关内容,也会了解与该篇文章相关的其他材料,如作者生平事迹,创作该篇
文章时的背景,这些都能有助于学生体会文章中表达的情感。

课堂开始时,教师
首先要检查学生的预习成果,若不及时检查,学生很容易形成懒惰和逃避心理。

针对学生预习中的问题,教师要汇总,可以进行板书,在具体讲解中一一解决。

对于学生在预习中的收获,教师也要适当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对于文章的
讲解,教师也要采用问题引导,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避免一味灌输讲解,而是
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主动合成知识,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对文章的解读能力。

三、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由于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一部分学生仍然认为教师是高高在上的,因此课
堂上害怕教师的提问,害怕与教师产生互动。

而在“学本课堂”的构建中,教师
要重视解决这一问题,通过与学生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师生之间的
交流以及互动[3]。

只有学生愿意亲近教师,出现问题才能积极与教师进行沟通,
学习状态,学习水平才能有所改善。

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课堂敢于提出问题,这样才能循序渐进拔高学生的能力。

例如,在为学生讲解《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学习
文章中的主要内容,接着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每个小组互相交流和讨论,说一说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并提出问题。

教师要走下讲台进行巡视,及时观察
学生的小组合作贡献度,最后由小组代表阐述问题,教师进行解答,这种方式可
以让学生在相对自由,相对开放的学习平台中,适时发挥创新能力,增强语文学
习效果。

四、积极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法现阶段广泛受到高中语文教师的青睐,实践证明,在情境中学生
可以激发情感共鸣,与作者产生深度对话,并快速理解作者想要借助文章传递的
价值观。

在“学本课堂”的构建中,教师也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
创设合理的情境,如问题情境、试听情境、故事情境、生活情境等,只有从多个
角度引导学生思考,学生才能够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例如在讲解诗歌《再别康桥》时,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为
学生构建视听情境,借助互联网搜集相关的资料,如图片资料、视频资料、文字
资料等,并将其进行整合,制作成精美的课件。

课堂上教师播放课件,让学生产
生代入感,接着,教师通过暂停、循环播放等操作,为学生讲解视频中的主要内容,再过渡到《再别康桥》这首诗歌的学习,相信学生在情感铺垫下既能高效完
成学习任务,同时也可升华自己的内心情感。

总结:
综上所述,作为高中语文教师,首先应当意识到构建“学本课堂”并不是一
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反复和实践才能够完成的。

并且学生也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学本课堂”的模式要时刻符合学生的学习要求和成长需求。

只有教师善于反思,善于总结,积极创新,摒弃弊端,才能真正促进“教本课堂”向“学本课堂”转型。

参考文献:
[1]邵兴军.浅谈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构建高中语文生本课堂的策略[J].天天爱
科学(教学研究),2020(12):45.
[2]董月讲.新时期高中语文生本课堂构建的现状及完善措施探析[J].考试周刊,2019(45):43.
[3]单艳艳.新时期高中语文生本课堂构建的现状及完善措施[J].学苑教
育,2018(06):33.
作者简介:杨新月(1994.01—),女,南阳淅川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学
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高中语文教育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