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与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65 -【摘要】目的 通过创建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强化基础质量,转变护士服务理念,提升整体护理质量水平。

方法 健全各项工作制度,改进排班模式,实施小组包干责任制,简化护理文书书写,完善后勤保障,实施临床“现场管理式”的护理质控模式。

结果 实施后各项护理工作质量和服务满意度结果明显提高(P<0.05 ),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实施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创建,能够强化基础质量,提升整体护理质量水平,达到患者满意、医院满意、社会满意。

【关键词】优质护理示范病房 护理质量管理 应用 体会开展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与体会
陈璐(湖南省衡阳市妇幼保健院 湖南衡阳 421001)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6-0365-02
使负债经营既能促进医院发展,又能使财务风险将到最低限度。

我国医院多数是负债经营,负债筹资已成为多数医院非常重要的融资渠道。

医院负债经营,就必须承担筹资风险,了解筹资风险来源,掌握筹资风险防范措施,使医院即获得负债经
营带来的财务杠杆收益,又将风险降到最低限度,提高医疗的经济效益,增强医院市场竞争力。

总之,医院要借鉴企业的融资方式,转变经营理念,在负债经营上动脑筋、想办法,扩大资金来源渠道,加强该院发展的实力和后劲。

示范病房是病房改革的一种创新模式,而“模式病房”是系统化护理的临床初探,也是一块理论攻关的实验园地,更是护理模式转变的改革场所[1]。

它有效激发了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为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提供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2]。

为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强化基础质量,2010年2月来,我院借鉴同行业示范病房的经验,结合本院的实际,在全院开展优质护理示范病房管理模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根据科室护士长自愿报名申请试点原则,选择4个病房作为试点病房,科室开放床位均为44张,科内护理人数14-15人,年龄为18-43岁,平均年龄为23.8岁。

学历:本科5-6人,大专8-9人。

技术职称: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1-2人,护师3-4人,护士5-6人,助理护士2-3人。

2 方法
2.1 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 成立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临床护理工作制度、护士绩效考核制度、专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和临床护理服务规范、标准,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制定“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考核标准。

明确临床护理服务内涵、服务项目和工作标准,在医院各个病室电子屏幕向患者和社会公布分级护理服务内涵、服务项目和工作标准。

2.2 改进排班模式,实施小组包干责任制 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向患者对基础护理需求进行调研、护士对基础护理的认知与工作时间安排的调研。

根据调研结果,优化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示范病房床护比达到1:0.5,根据职称、学历、能力实施护士分层次使用。

实行小组包干责任制,每3-4名护士负责16名患者的治疗、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病情观察。

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无缝隙护理服务。

2.3 简化护理文书书写,完善后勤保障体系 改进护理文书书写表格化,取消不必要的护理文书记录,护士每天书写文件时间不超过半小时,实施订餐、送餐、设备、水电维修、一次性用品送病房,消毒供应下收下送,把时间还给护士,护士还给病人,护士直接护理时间明显增多。

2.4 实施临床“现场管理式”的护理质控模式 护理部与护士长、护士长与护士层层签订基础护理责任制,按层级建立各级护理管理人员和临床护士的质量考核制度,护理部每周下病房评价病人护理效果,当面反馈,限期整改。

每季度进行病人优质护理服务民意调查,并将检查和考核结果作为护士个人和部门奖惩、评优的依据,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3 效果评价
3.1 项目实施3个月、6个月后,护理部组织质量管理委员按照统一的质量控制评价标准,对试点病房进行各项护理质量控制,并选用自制的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调查表,分别发放给病人360份,医生48份、护士146份,均有效收回。

3.2 两组之间率的比较采用X 2检验。

3.3 护理工作质量及护理服务质量检查结果比较见表1。

结果表明实施后各项护理工作质量检查及服务质量结果明显提高,P值<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控制指标及服务满意度比较
4 讨论
4.1创建示范病房,提升护理人员服务理念 在创建示范病房活动中,我们对护理人员制订服务公约和文明用语,以此来规范医护人员的言行,展现医护人员的新形象。

因为很多时候的很多操作是护士在没有任何监督的情况下独自完成的。

让每一位护理人员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创建示范病区护士长对科室内护理人员进行爱岗敬业的思想素质教育、规章制度的学习和技术操作的规范训练外,还定期组织全院护士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科室还设立服务明星、技术明星,以其为榜样,应用激励机制,带动其他人员提高工作的质量。

因此,通过示范病房活动的开展,提升护士良好的思想素养和高度的责任心。

4.2 创建示范病房,强化基础护理质量 基础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基本保证。

在创建示范病房过程中,强化基础护理,设立了基础安全日。

针对病区中老年病人的创伤性检查和治疗越来越多,制订了相关的告知制度,以求病人对检查治疗的知情同意,规避医疗护理风险。

要求各级医护人员对各项紧急情况的应急预案做到熟悉和掌握,并能够在问题发生后及时操作,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和
2
万方数据
- 366 -
反应能力,使基础护理合格率由89.64%提升到100%;危重病人护理合格率由90.82%提升到98.98%。

4.3 创建示范病房,提升整体护理质量 在创建示范病房活动过程中,我们瞄准在护理质量的整体提升上下工夫。

科室在完成护理部的各项业务考核外,还针对科室护理人员的业务薄弱环节进行不同层次的学习与考核。

对初级护理人员,以强化“三基”知识为重点,定期组织进行“三基”理论和操作考试,力求能较快地胜任临床护理工作;对中级护理人员以强化专科理论和操作技能为重点,不定期地抽考专科护理常规和操作技能,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对高级护理人员,则以严把质量关为重点。

在开展护理查房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将临床护理操作纳入护理教育查房的考核内容,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要求人人有参与、有预习、有总结。

使得参加的每个人员
都有切实的认识和提高,以保证护理查房的内在质量[3],一个标准化的示范病房会给医院的护理工作带来榜样和楷模作用,会在无形中促进和推动其他病区的护理质量的提高,使得整个医院的护理管理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4]。

参 考 文 献
[1]陈兰贞.关于系统化整体护理几个认识误区和对策.山西护理杂志,1997;11(5):190-192.
[2]于美仙.在创建“基本现代化医院”中提高护理质量.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56.
[3]李晓予,霍丽莉.以护理程序规范护理查房 促进临床护理质量提高.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21):56.
[4]徐玉红.加强护患沟通 提高护理质量.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5;4(9):43.
【摘要】目的 通过调查试点区宫颈癌检查项目中妇女未参检的原因分析,了解义乌市参检对象的需求、知识、态度等,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对策研究,促进城乡妇女“宫颈癌”检查项目的顺利开展。

方法 在试点区内对2000名未参检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及干预。

结果 调查妇女的经济收入、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占60%以上;对妇女保健检查的认知度不高,占44.5%;时间受限的占27.5%。

但在一部分妇女中采取有效干预后,到检结果显著提升,干预组参检率达到94.90%。

结论 未参检妇女对“宫颈癌检查项目”认识不足,文化层次及时间限制是影响参检率的主要原因;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强化宣教机制、改善流程服务及提升服务质量是提高“宫颈癌检查项目” 参与到检率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妇女 宫颈癌 参与到检率义乌市“宫颈癌检查项目”中未参检人群的原因
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杜肖蓉(浙江省义乌市义亭中心卫生院 322005)
【中图分类号】R19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6-0366-02
宫颈癌是危害妇女健康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现代医学证实,宫颈癌完全可以早期预防。

2009年,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正式列入浙江省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之一,旨在讨论适合适龄妇女“宫颈癌检查项目”开展的服务管理模式,从而提高农村妇女健康水平。

义亭镇、赤岸镇作为义乌市宫颈癌检查的试点区域,在项目进展中率先进行有益探索取得一些经验与成效,但也存在一定问题与不足。

在项目实施中,试点区的妇女参检率是82.90%,与省文件规定的90%参检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研究者对12.1%的未参检妇女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具体困难与建议,探索新的方法和思路,为项目全市范围内铺开提供成熟的策略。

1 对象和方法1.1 调查对象
在义乌市义亭镇、赤岸镇试点区内的13620名适龄妇女中,筛出从未参与体检的适龄妇女有2329名,定量抽调2000例作为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采用自编的《“宫颈癌”检查试点区域适龄妇女未参检原因调查表》,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情况、相关优惠政策检查的知晓情况、接受情况、拒检原因统计情况等。

于2010年8月和11月分别采用现场问卷法,对2000例调查对象按要求填写问卷。

收集有效问卷1893份,有效率为95%。

并在2000名未到检人员中按地区村落不同,选择1000例妇女,进行重新宣传干预。

深入村落多媒体讲课,并制作知识问卷的及时反馈。

对参检人数、“宫颈癌”相关知识知晓程度、对当下项目开展的满意度、依从性等做了效果评估。

1.3 统计学处理:现场检查定量问卷填写情况,进行质量控制。

问卷获得的数据由专人及时录入Eidata数据库,采用
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调查妇女的平均年龄为38岁,最小年龄为35岁,最大为56岁。

调查对象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64.84%;职业分布:务农、无职业人群占61%;调查对象丈夫的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占45.6%。

职业分布:务农、无职业人群占41%,工人及技术人员占32%,个体经营者占27%。

对调查对象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分类,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的家庭人均月收入与医疗保险情况;
2.2调查对象的未参检原因统计情况
优惠政策知晓情况:调查对象中,70%人群知道“宫颈癌”检查,但不清楚其中优惠政策的,占44.5%;自诉没有时间的占27.5%;最近做过相关检查或参加定期检查的占12.7%;人户分离(如没有接到通知)的占9.9%;自觉没有疾病不需要检查的占25%;认为筛查方法不能满足本人需要的占2.5%;其他占22.4%。

妇女经过“宫颈癌”相关知识培训后所得,对13条妇女保健知识打分,单选题每选对一题得一分,多选题选对一个选项得一分,错选或不选计0分,总分37分.结果发现,干预后妇女知识知晓普及率高于未接受干预组.并在后期透环工作时新增的筛查扫尾阶段中,干预组参检人员远远大于对
照组,见表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