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返校考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返校考试题
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6分)
(1),莲动下渔舟。

(王维《山居秋暝》)
(2)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
(3)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

(李白《送友人》)
(3)映阶碧草自春色,。

(杜甫《蜀相》)
(4)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苏轼《浣溪沙》)
(5)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_。

(杜甫《蜀相》)
(6)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句与“亭”有关的诗句:,。

2.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 脚踝(guō)赐给(cì)僻静(pì)什刹海(chà)
B. 隐晦(huì)愕然(è)恣睢(suī)獾猪(huān)
C. 惘然(wǎng)滹沱河(Hū)蠕动(rú)滁州(chú)
D. 海峡(xiá)模糊(mó)怅惘(chàng)五行缺土(xíng)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被访者几乎都表示对天水不甚了解,但都认为天水是一个有关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的城市。

B.2017年,由于国际关系结构性矛盾加剧并引发新危机的挑战,使大国博弈加剧。

C.这场比赛的胜利,将决定我们能否顺利进入决赛阶段。

D.他的学习他自己负责。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临近毕业,同学们都依依不舍,大家约定在新学校里萍水相逢。

B.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在我国航天发展史上留下了刻骨铭心的一笔。

C.全市中小学生积极响应团中央号召,纷纷各自为阵参加“清明网上祭英烈”活动。

D.傍晚时分,漫步江边,汉江两岸的彩灯点亮了襄阳的夜空,令人心旷神怡。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全民阅读率的上升,显然是一件好事。

②因此,全民阅读质量的真正提升之路还很漫长。

③但有必要思考的是:现在齐升的到底是整体式阅读还是碎片式阅读,到底是深阅读,还是浅阅读?
④或者把问题进一步简化为:到底是高质量的阅读还是低质量的阅读?
⑤在这些方面,并没有准确的数字区分,但就我们眼中所见而言,高质量阅读,可能并不尽如人意。

A.②④①③⑤
B.①③④⑤②
C.②④⑤③①
D.①④⑤③②
6. 综合性学习。

(5分)
(1)上面这段文字节选自《鲁滨逊漂流记》,其作者是(人名);文段中“这个可怜的老实人”名字叫。

(2分)
(2)这部名著中有不少“知恩图报”的情节,请你简要概述其中一个(3分)
第二部分阅读(7~22题,共 41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回答7~9题。

(5分)
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7、这首诗的作者是(朝代)。

8、下列对诗歌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出了作者离开家乡后的感受。

B.第一句诗中的浩荡表现了作者离愁的广阔无边。

C.白日斜隐喻当时国事渐颓的社会现实。

D.这首诗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作者复杂的感情。

9、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两句诗广为流传的原因是什么?
二、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回答10-13题。

(12分)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山故有亭①,世传以为叔子②之所游止也。

故其屡废而复兴者,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

熙宁元年③,余友人史君中煇以光禄卿④来守襄阳。

明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

君知名当世,所至有声⑤,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

因以君之官,名其后轩为光禄堂;又欲纪其事于石,以与叔子、元凯之名并传于久远。

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予。

【注释】①亭:这里指岘山亭。

②叔子:羊祜,字叔子,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③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

熙宁,宋神宗年号。

④光禄卿:主管光禄寺的官员。

⑤声:指好的声誉。

10.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临溪而渔身临其境B.山间之朝暮暮色苍茫
C.杂然而前陈推陈出新D.觥筹交错一筹莫展
11.将选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⑴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⑵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予。

1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乙】文第二段内容。

(2分)
13.【甲】【乙】两文中的“乐”分别表达了怎样思想感情?(2分)
三、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5~18题。

(12分)
丝路“糖史”
①中国人食用及制作蔗糖的历史十分悠久,其发展历程同陆上丝绸之路及海上丝绸之路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②甘蔗原产热带,公元前传播、种植于印度及南洋地区。

先秦时期中国南方就已开始种植及食用甘蔗,常见的食用方法为生啖或榨取“柘(zhè)浆”直接饮用。

后来,人们也尝试对蔗浆粗加工,即以曝晒煎煮去掉蔗浆中的部分水分,制成浓度较高的“蔗饧(táng)”。

“蔗饧”乃是一种稠厚的糖浆,若是进一步冷凝,可以固结为赤褐色的糖块,因其形色似石,味甜如蜜,得名“石蜜”。

不过,这种粗制糖块水分含量大,极易溶解,不易运输。

而在不产甘蔗的北方,人们要想品尝石蜜的滋味,就得依靠沿丝绸之路远道而来的外国使团和西域胡商。

他们带来的“西极石蜜”产于西域,因经过高超的脱水处理而呈干燥的饼块状,不但易携带,易储存,而且滋味品质都优于南方粗制的蔗饧。

③公元 661 年, 唐高宗命人从印度请来 10 位制糖专家,利用印度的“竹甑(zèng)法”制出了颜色较浅亮的精沙粒糖“煞割令”。

自此,天竺制糖法在中华神州落地生根,而印度的制糖技术也在新的环境、新的理念下获得富有想象力的改进与完善,为中国在世界蔗糖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础。

④北宋时期,四川一带的匠人凭借“窨制法”,造出了一种异常细腻、净白、美味的结晶糖霜。

苏轼有诗云“冰盘荐琥珀,何似糖霜美”,黄庭坚也以“我舌犹能及鼻尖”的俏皮诗句,极言糖霜的美味。

⑤到了南宋绍兴年间,随着甘蔗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制作技术的推广,糖霜在满足南方本地用糖需求的同时尚有富余。

于是,产于南方的糖霜不但乘船北上,而且也漂洋过海,向南销往占城、真腊、三佛齐、单马令等南洋国家,甚至到达波斯、罗马等地。

“中国糖”由此开始在世界舞台崭露头角。

⑥元朝崛起后,中外文化交流达到新的高峰。

一些阿拉伯制糖人来到中国,将他们较为先进的“树灰炼糖法”传授给了福州糖工,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白糖的质量。

《马可•波罗游记》中提到,福州人能大量炼制“非常白的糖”。

这种大规模、高效率的白糖生产,对于提升中国糖的国际竞争力、激发进一步技术革新,是很有帮助的。

⑦到了明清时期,中国人在以往制糖技术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发明出“黄泥水淋脱色法”,生产出洁白如雪、颗粒晶莹的精制蔗糖,其中最为雪白细腻的被称为“西洋糖”。

此时中国人已凭借手工脱色技术,在世界蔗糖生产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角色是输出而非输入。

“西洋糖”出口的目的地也较以往更多,航线距离更长,不仅包含占城、暹罗等“老主顾”,还覆盖了日本、波斯湾及欧洲多个国家。

⑧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制造的白糖与脱色技术在明代传入印度孟加拉,此后在印地语、孟加拉语等几种印度语言中,白糖均被称为“继尼(cīnī)”,意为“中国的”。

“继尼”与唐代的“西极石蜜”“煞割令”遥相呼应,分别在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上,见证了千百年来中外各国因蔗糖结下的缘分,以及彼此间互通有无、愿结友好的恒久心意;也见证了中国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中国古人于蔗糖制造历程中展现出的开阔胸怀与精进精神,在古老丝路重焕新生的今天,仍可成为烛照文化传承的一盏明灯。

15.选文主体部分以为序,条理清晰地介绍了。

(2 分)
16.下面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蔗饧”与“西极石蜜”相比,在干燥程度、运输方便性、滋味品质方面都有较大差距。

B.唐代引进的印度制糖技术在中国获得改进与完善,为中国在世界糖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础。

C.“竹甑法”“树灰炼糖法”是从国外引进的制糖技术,“窨制法”“黄泥水淋脱色法”是中国人发明的制糖技术。

D.石蜜、糖霜、“煞割令”是中国生产的蔗糖品种,“西极石蜜”“西洋糖”是外国生产的蔗糖品种。

17.第④段引用苏轼和黄庭坚的诗句,有何作用?(3 分)
答:
18.第⑦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主要”能不能去掉,为什么?(4 分)
此时中国人已凭借手工脱色技术,在世界蔗糖生产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角色是输出而非输入。

四、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9~22题。

(12分)
低到尘埃的愿望
①路过一个工地,几个农工吃完饭,聚在一起打牌,每个人面前堆着一堆面值很小的角币。

“要是每个月给我们发两倍的工资,那我们打牌就不像现在这样说手缩脚了。

”“是啊,是啊,那就妥妥的了。


②在东北,人们爱说“妥了”,那是一种心灵满足后的肯定。

就像给生命放了一张舒适的床,生命跟着熨帖了。

知足是一种境界,口袋里只有5元钱,妥了,那就吃4元钱的“大餐”——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炸酱面。

剩下的1元给蹲在墙角瑟瑟发抖的小乞丐,他已经给路人行了无数个礼,却还没有“开张”;没钱坐车去上班,妥了,那就骑自行车或者跑着去,正好这个年龄该减肥了。

③人的心永远想去山那边看上一眼,并非为了明白,也非为了征服。

人的心总在远方——财富、权力、名声以及许多,人常常会忘记当下。

殊不知,回到自己的生活,一样可以精彩。

简单如一的生命,也可以是那根最优美的琴弦,上面满是快乐而炫目的音符。

听着那几个民工畅快的笑声,我想这何尝不是一种生的境界,简简单单的向往,踏实而天真,温暖着社会你死我活的残酷。

④人世间有多少愿望,在旁人看来触手可及,可于他们却是奢侈的。

比如一个贫困山区的孩子,他的愿望是在假期多编几个篮子卖掉,有了学费就可以继续上学了;比如一个拾荒的老人,他的愿望是明天早上可以第一个去占领那个富人区的垃圾箱;比如一个乞丐,他的愿望是今夜不要下雨,因为窝棚盖被风刮掉了;比如一个流浪汉,他的愿望是冬天再迟一天来,缩在墙根儿再多取一天阳光的暖;比如两头相爱的猪抢食吃,彼此希望明天早上自己的重量超过对方而被宰杀,那样就可以让对方苟活下来;比如一个车辙里的两尾鱼,希望能再吐出一点唾液给对方,以求延长一秒此生的幸福……
⑤苏轼写过“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无灾无难,便是他对孩子的愿望。

安德烈问他的母亲龙应台:如果将来我成为一个普通的人,你会失望吗?龙应台告诉她的儿子:对我最重要的,不是你有无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

朋友在新年短信里说,不祝愿我飞得有多高,只祝愿我飞得不那么累……这些很低很低的愿里,藏着很深很深的爱。

⑥忽然想起自己一个个简朴的生日和一张张亲人的脸,那很低很低的愿的蛋糕里,不是一样插着很饱满的蜡烛吗?
19、幸福是个比较级,在相对的平衡中才能感受其真实的存在,选文中作者是通过一件什么事顿悟到幸福的?(2分)
20、文中第④段的划线句在结构上和内容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2分)
21、阅读强调情感共鸣。

选文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引发了你怎样的情感体验?(4分)
22、时下,每个人都在努力提升幸福指数,现在你是否有被幸福紧紧包围的感觉。

请晒出你的“幸福账单”。

(提示:至少从三个角度来谈;50字以上)(4分)
第三部分:作文(40分)
23.纷繁的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体会,总是不乏或幸福、或愉快、或舒适的甜蜜感受。

请以“越来越的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
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800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