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优质课件(37张)(共37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面评价得启示
1、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2、作用:
是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颁布了自己的革命纲领) 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
对后来的民主革命有重要影响。
是“亚洲革命风暴”的重要组成部分。
3、同中国古代农民群众的反抗斗争相比,太平天国运 动有何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
(3)有什么新鲜之处? (4)为什么没有实行?
后期的治国方案《资政新篇》 (1859年)
国 发
中 国
展人
资最
本 主
早 提
义出
的 方 案
的 在 中
洪仁玕 手书墨迹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研读文献品精神
⑴目的: 振兴太平天国
⑵内容: 政治: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 官吏由选举产生 经济: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文教:设立新式学堂
三河镇大捷 安庆失守
破江南大营
天京沦陷 (1864)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研读文献品精神
●1853年颁布(前期)
●1859年提出(后期)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研读文献品精神
•前期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研读文献品精神
(1)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归纳其主要内容?
土地 分配
核心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全面评价得启示
4、失败的原因 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全面评价得启示
5、局限性: ①经济上: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 ②政治上: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 ③思想上:没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④组织上:难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 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 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太平天国的后期防御战 (1856-1864)
重建领导核心
太平天国后期 防御战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后期的领导核心
洪仁玕 (干王)
陈玉成 (英王)
李秀成 (忠王)
寿 州
4、失淮败军
清 军
标志:1864年天京陷落庐州
天京
湘 汉军
口
武昌
三河镇
失败 安庆
杭
州
洋 枪 队
上海
慈溪
破江北大营 上海之战
──马克思《中国纪事》
1.材料一反映了马克思的哪些主要观点?马克思为什么会有这些看 法?请你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材料二中马克思是怎样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为什么马克思会在 前后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对同一运动作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请结合 史实说明。 3.你应怎样全面客观的评价这一运动?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全面评价得启示
时代发展呼唤 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代表力量!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原因 经过 精神 启示
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
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北上进军-定都天京 天京变乱-重建领导核心-后期防御战-天京陷落 《天朝田亩制度》反封建 《资政新篇》反封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
初步建立政权
北上进军
直达天京(1852)
定都天京
与清廷对峙(1853)
北伐西征和东征
军事上全盛(1856)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左图右史看过程
天
王
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
洪秀全
太平天国的北伐和西征
项目
北伐
时间 1853--1855年
西征 1853-1856年
目的 推翻清政府统治 巩固天京大本营
经过
打到天津郊区 因孤军深入失败
项目 产生背景
《天朝田亩制度》 太平天国处于强盛时期
《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处于衰落时期
经济主张
主张消灭私有制
主张发展私有制
群众基础 作用
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革 命斗争的发展
没有引起农民强烈反 应 未能付诸实施
反映了同一时 标志着农民战争水平达到最 具有资本主义色彩,反映
代的不同特点 高峰,违背社会发展规律
──马克思《国际评述(一)》 材料二 1862年,马克思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除了改朝 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的全部使命,好 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对付与停滞腐朽,这种破坏没有一点 建设工作的苗头。……显然,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 个魔鬼的化身。但是,只有在中国才能有这类魔鬼,这类魔鬼是停 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
问题:李旺财和伙伴们为什么高兴?
☆问题探究
李旺财家里一共五口人,他是家中的老二 。还有一个姐姐和一个12岁的弟弟。他很想知 道,按照制度规定,他们家里可以分多少田土 ?
一晃收获的季节到了,不用交租给东家了, 全家都很兴奋,但又听说除了留足吃的粮食, 其余的通通要交到天国的国库去。娘发愁了, 大姐年底该出嫁了,拿什么去办嫁妆呢?卒长 说不用愁,这些费用都由国库统一开支。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论从史出寻原因
材料3
材料三: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 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 亡的困境。
直接原因
自然灾害的影响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论从史出寻原因
材料4
洪秀全(1814―1864),曾几次赴广州 应考秀才,均名落孙山。社会的急剧变化,个 人发展道路的坎坷,增强了他对清朝黑暗统治 的憎恨,开始探索救世之道。
揭开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不可能领 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时代呼唤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代表力量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后探究
通过对本地区的资料查询,探究太平天 国运动对本地区所产生的影响,并对太平 天国运动进行再认识。
系
《资政新篇》继承了《天朝田亩制度》 反封建的一面,弥补了《天朝田亩制度》
在社会改革方面的空想性、落后性。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Fra bibliotek全面评价得启示
材料一 1853年,马克思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世界上最 古老最巩固的帝国八年来在英国资产者的大批印花布的影响下已经 处于社会变革的前夕,而这次变革将给予这个国家的文明带来极其 严重的后果,到达最反动最保守的堡垒的大门,那么他说不定就会 看到这样的字样:中华共和国,自由、平等、博爱。”
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 匀,无人不饱暖。 方式: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和 年龄平均分配。
产品 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分配 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研读文献品精神
•前期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2)上述文献的性质是什么?它反映了农民怎样的理想?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论从史出寻原因
课程标准:
1、了解太左平图天国右运史动看的主经要过史实。 2、认识农研民读起义文在献民品主革精命神时期的作
用和局限性。
全面评价得启示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论从史出寻原因
材料1
材料一:鸦片战争前(清嘉庆皇帝时),权 臣腐败,民不堪其苦,遂乱机四发。
根本原因 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屡试不第后,受基督教的小册子《劝世良 言》的启发下,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他 假说自己是上帝的次子,特下凡除妖魔,以此 号召群众起来推翻清政府。
主观原因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的 推动(组织和思想的准 备)
太平天国的前期斗争 天津
武昌
天京
九江
长沙 南昌
永安
金田
金田起义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1851)
永安建制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论从史出寻原因
材料2
材料二:“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近
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
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
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
造成……旧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个又加上了
新税捐。”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外部原因
民族矛盾的尖锐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挺进安徽、湖北、湖南 石达开鄱阳湖大败湘军
牵制清军,为 意义 西征创造条件
巩固了天京大本营 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洪
天京变乱由盛而衰
①逼
④
⑤疑
杀
杨 ②杀 韦 ③责 石 ⑥走 ⑦灭
◆影响:造成天国朝中无人,国中无将的危险局面;
清军重建江南、江北大营,再次围困天京; 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1)特点:
①起义背景新——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起义形式新—— 利用外来基督教思想 ③治国方案新—— 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④担负任务新—— 反封建同时反侵略 ⑤失败原因新——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⑥所属范畴新—— 旧民主主义革命
(2)特点成因:
①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②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③鸦片战争后,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天京变乱由盛而衰
材料一:秀全僻处深宫,从不出户,人罕识其面。他自知 智慧不及杨秀清,一切军务皆委之,任其裁决。秀清自恃功高, 朝见立而不跪,每诈称天父下凡附体,令秀全跪其前,甚至数 其罪而杖责之,造言既毕,其为君臣如初。
──张德坚《贼情汇纂》
材料二:东王权太重,要逼天王封其万岁。那时权柄皆在东
①性质: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②目的:满足农民得到土地的愿望
建立一个 “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研读文献品精神
(3)怎样评价《天朝田亩制度》 ?你认为其有实施的可能吗?
☆问题探究
李旺财是个广西桂平的农民,今年18岁。 前几年,他和同村的几个伙伴一起加入了“拜 上帝教”,又跟随太平军参加起义。到天京的 那年冬天,《天朝田亩制度》颁布了,李旺财 和伙伴们十分高兴。
落后性:
它将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 化目标,实际上没有超越封建
主义经济的范畴。
《天朝田亩制度》颁布没多久,大伙的 高兴劲儿过了,很多人开始懒散,你说这 是怎么了?
自从天京变乱以来,天国威风大不如 前,为了重振雄风,天王决定改革内政, 由干王主持政务。干王毕竟是见过世面的 人,推行的方案据说是从香港人那里学来 的。新鲜是新鲜,不过我们都不大明白。 最后,这个方案没有实行。
问题:这属于《天朝田亩制度》的什么制度? 你认为可行吗?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研读文献品精神
(3)怎样评价《天朝田亩制度》 ?你认为其有实施的可能吗?
性 质: 农民阶级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革命性: 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反 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
愿望;是几千年农民反封建斗
争的思想结晶;
空想性: 绝对平均主义,违背当时的生 产力发展水平
了资本主义发展潮流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不同
在追求的社会发展问题上, 并不是一种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而是一种相互对立、相互矛盾的 关系,二者设想的社会制度有着 本质的区别,反映了同一时代的 不同特点。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研读文献品精神
①都反封建; 相同点 ②都脱离实际;
③都未能实施
联
王一人手上,不得不封,逼天王亲到东王府封其万岁。
——《李秀成自述》
思考:通过以上材料你认为天京变乱的原因是什么?
①直接原因:杨秀清逼封万岁
②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领导者被胜利冲昏头脑,革命进取心逐渐减退;封建特 权思想膨胀,相互猜忌和争权夺利。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左图右史看过程
天京变乱
太平天国由盛而衰(1856)
外交:主张与外国平等交流,但不 准干涉中国内政。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研读文献品精神
⑶评价: A、进步性:
先进中国人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 方案,顺应世界潮流
B 、局限性:
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 缺乏实施的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主观) 处于战争环境未能推行(客观)。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