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和雾》 学历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和雾》学历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云与雾的形成原理和条件。
2、能够区分云与雾的形态、特征和类型。
3、理解云与雾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4、培养观察自然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
(1)云与雾的形成机制和物理过程。
(2)不同类型的云与雾的特点和识别方法。
2、难点
(1)云与雾的微物理过程和热力动力作用。
(2)云与雾对气候变化的反馈机制。
三、学习过程
(一)引入
当我们仰望天空,常常会看到洁白的云朵飘浮其中;在清晨或傍晚,有时又会发现周围弥漫着一层薄薄的雾气。
云与雾,看似相似,却又
有着不同。
它们是大自然中常见的气象现象,那么它们究竟是如何形
成的?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和影响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云和雾的奥秘。
(二)知识讲解
1、云的形成
云是由大气中的水汽凝结而成的。
当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时,在一定的条件下,水汽会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这些小水滴或小冰
晶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云。
云的形成需要三个主要条件:充足的水汽、冷却过程和凝结核。
(1)水汽来源
大气中的水汽主要来自于海洋、湖泊、河流等水面的蒸发,以及植
物的蒸腾作用。
此外,人类活动如工业生产、农业灌溉等也会向大气
中排放水汽。
(2)冷却过程
冷却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
①绝热冷却:空气上升时,由于气压降低,体积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这是形成云的主要冷却方式。
②辐射冷却:在晴朗的夜晚,地面和大气向太空辐射热量,导致气温下降。
③接触冷却:冷空气与暖空气接触时,暖空气被冷却。
(3)凝结核
凝结核是指大气中能够促使水汽凝结的微小颗粒,如灰尘、盐粒、花粉等。
凝结核的存在为水汽的凝结提供了附着的表面,使得水汽能够更容易地凝结成水滴或冰晶。
2、雾的形成
雾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
与云相比,雾通常出现在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中。
雾的形成条件与云类似,但有其自身的特点。
(1)冷却方式
雾的冷却方式主要有辐射冷却、平流冷却和蒸发冷却。
①辐射雾:由于夜间地面辐射冷却,使贴近地面的空气层变冷而形成的雾。
②平流雾: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时,因下部冷却而形成的雾。
③蒸发雾:冷空气流经温暖水面,如果气温与水温相差很大,则因水面蒸发大量水汽,在水面附近的冷空气便发生水汽凝结成雾。
(2)水汽充足
雾的形成需要有充足的水汽供应,通常在靠近水面、潮湿的地区或雨后容易形成雾。
(3)稳定的大气层结
稳定的大气层结能够限制空气的垂直运动,使得水汽和冷却的空气能够在近地面层聚集,有利于雾的形成和维持。
3、云的类型
根据云的外形特征、高度和形成过程,云可以分为三大类:高云、
中云和低云。
(1)高云
高云通常在 6000 米以上的高空,包括卷云、卷积云、卷层云。
高
云由细小的冰晶组成,通常呈白色,薄而透明。
(2)中云
中云高度在 2000 6000 米之间,包括高积云、高层云。
中云由水滴、冰晶或两者混合组成,外形较为多样化。
(3)低云
低云高度在 2000 米以下,包括积云、积雨云、层积云、层云。
低
云通常与对流活动和天气变化密切相关。
4、雾的类型
雾的类型主要有辐射雾、平流雾、蒸发雾、上坡雾、锋面雾等。
(1)辐射雾
辐射雾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
在的夜间和清晨出现,日出后不久或风速加大时会消散。
(2)平流雾
平流雾通常发生在沿海地区,当暖湿空气流经冷的海面或陆地时形成。
平流雾的持续时间较长,范围较广。
(3)蒸发雾
蒸发雾一般出现在秋冬季节的湖泊、河流等水面上方,当冷空气流
经温暖水面时形成。
(4)上坡雾
上坡雾是潮湿空气沿山坡上升时,因绝热冷却而形成的雾。
(5)锋面雾
锋面雾出现在锋面附近,是冷暖空气交汇时形成的。
(三)观察与实践
1、观察云与雾
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观察天空中的云的形态、颜色、高度和变化,并记录下来。
同时,注意观察早晨或傍晚时近地面的雾气,描述其浓度、范围和持续时间。
2、绘制云图
根据观察到的云的形态和特征,尝试绘制简单的云图,并标注出云
的类型。
3、分析天气
通过观察云与雾的情况,结合天气预报和相关知识,分析未来的天气变化趋势。
(四)拓展与应用
1、云与雾对交通的影响
讨论云与雾如何影响航空、航海和道路交通,了解在雾天采取的交通安全措施。
2、云与雾对农业的影响
探讨云与雾对农作物生长、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农民如何根据云与雾的情况调整农业生产活动。
3、云与雾与气候变化
研究云与雾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了解它们如何反射和吸收太阳辐射,对地球的能量平衡产生影响。
(五)总结与反思
通过本次学习,我们对云和雾的形成原理、类型、特点和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通过观察、实践和分析,提高了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云与雾不仅是美丽的自然景观,更是与我们的生活和环境密切相关的气象要素。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可以更加关注云和雾的变化,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天气的变化。
四、学习评价
1、知识测验
通过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形式,考查学生对云与雾的形成原理、类型、特点和影响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2、观察报告
要求学生提交观察云与雾的报告,包括观察时间、地点、天气条件、云与雾的形态和特征等内容,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
3、实践作业
根据学生绘制的云图、分析的天气情况和提出的应对措施等实践作业,评价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4、课堂表现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以及与小
组同学的合作情况,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课后作业
1、查阅资料,了解一种特殊的云或雾现象,并写一篇短文介绍其
形成原因、特点和影响。
2、关注未来一周的天气预报,记录每天的云与雾的情况,并分析
其与天气变化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