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初中文言文阅读综合训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初中文言文阅读综合训练
【原文】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故愿王之熟计之也。

”惠王曰:“善。

”乃止。

(选自《战国策》)
【注释】
1.赵:国名,都城在现在的河北省邯郸市。

春秋、战国时的国名,疆域在现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东部一带地区。

2.燕:国名,都城在现在的北京市。

春秋、战国时国名,疆域在现今河北北部一带地区。

3.苏代:人名,苏秦的弟弟,是战国时著名的说客,洛阳人。

4.惠王:就是赵惠文王(前298年-前266年在位)。

赵武灵王之子、赵孝成王之父。

5.易水:在现在河北省境内。

6.曝:晒太阳。

7.鹬(yù):一种水鸟名,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很长,捕食鱼、虫、贝类。

8.箝(qián):夹住。

9.喙(huì):嘴。

10.渔者:捕鱼的人。

11.禽:同“擒”,抓住,捕获。

12.支:相持,对峙的意思。

13.弊:弊病、害处、这里是疲弊的意思。

14.熟:仔细。

15.计:考虑。

16.止:停止。

【翻译】
赵国准备讨伐燕国,苏代为燕国去劝说赵惠王说:“我这次来,经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甲壳钳住了鹬的喙。

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变成死蚌了。

’河蚌对鹬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你就成了死鹬。

’它们俩为此谁也不肯放开谁,一个渔夫走过来把它们俩一块捉走了。

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打起来,老百姓就会疲弊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

所以希望大王仔细考虑出兵之事。

”赵惠文王说:“好。

”于是停止了攻打燕国的计划。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

(1)过易水()
(2)蚌合而箝其喙()
(3)今日不雨()
(4)渔者得而并禽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2)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

3.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

4.请写出与这则寓言故事意思相近的一个成语或一句俗语来。

5.这则寓言故事中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6.这则寓言故事中的“鹬”和“蚌”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7.苏代是用什么方法说服赵惠王停止伐燕的?请简要分析。

8.这则寓言故事与课文《愚公移山》在写法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

10.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11.请根据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给它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12.你从这则寓言故事中获得了哪些启示?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13.这则寓言故事中的“渔者”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14.这则寓言故事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15.你认为这则寓言故事中的“鹬”和“蚌”有哪些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1)过易水(经过)(2)蚌合而箝其喙(夹住)(3)今日不雨(下雨)(4)渔者得而并禽之(一同捉住)
2.(1)双方都不肯放过对方,渔翁就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

(2)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打起来,老百姓就会疲弊不堪。

(意思对即可)
3.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因争执而相持不下让第三者得了利。

(意思对即可)
4. 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或: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俗语:坐山观虎斗。

(答案不唯一)
5. 语言描写;通过对话描写生动形象地揭示了“鹬”和“蚌”的心理活动。

(意思对即可)
6.“鹬”和“蚌”都具有贪图私利、争执不休的特点。

(意思对即可)
7. 苏代运用“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巧妙地讽喻了赵王要慎重考虑出兵之事以免让秦国得利。

(意思对即可)
8. 相同之处:都是通过一个完整的故事来说明道理;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揭示寓意;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主题;都运用了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都运用了简洁生动的语言来表达寓意。

(答出任意一点即可)不同之处:《愚公移山》还运用了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气势;还通过描写愚公移山的艰难过程来突出其坚定不移的精神;还通过智叟与愚公的对比来突出愚公的智慧和勇气。

(意思对即可)
9. 赵国准备攻打燕国苏代以“鹬蚌相争”的故事讽喻赵王要慎重考虑出兵之事以免让秦国得利。

(意思对即可) 10. 不要
因争执而相持不下让第三者得了利。

(意思对即可) 11. 《鹬蚌相争》(答案不唯一) 12. 从这则寓言故事中我获得了以下启示:在生活中我们要避免与他人发生无谓的争执以免让第三者得利;要学会退让一步海阔天空;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避免一意孤行;要善于观察和分析形势抓住有利时机采取行动等。

(意思对即可) 13.“渔者”是一个善于观察形势、抓住有利时机采取行动的人。

(意思对即可)14. 这则寓言故事中运用了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揭示了寓意突出了主题。

(意思对即可) 15.“鹬”和“蚌”的相似之处在于都具有贪图私利、争执不休的特点;不同之处在于“鹬”是一种水鸟以捕食鱼、虫、贝类为生而“蚌”是一种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中以滤食海水中的微小生物为生。

(意思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