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湾主要养殖贝类代谢生理研究及对养殖环境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清湾主要养殖贝类代谢生理研究及对养殖环境的影响
本文通过现场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乐清湾主要养殖贝类摄食和代谢生理参数的季节变化,并建立了碳收支模型。

通过测算并结合历史资料收集、现场调查等综合性方法,研究和分析了贝类养殖对环境的影响。

结果概述如下:对乐清湾主要滤食性养殖贝类—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僧帽牡蛎(Ostrea cucullata)、泥蚶(Tegillarca granosa)、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的摄食、代谢生理研究表明,季节变化对摄食生理参数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水温和饵料浓度的影响,海区中水温的变化与摄食率、呼吸率和排氨率的变化成正相关关系。

通过对乐清湾浮游植物季节变化的调查显示,乐清湾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变化又与水温成正相关关系。

对太平洋牡蛎生理能量学研究表明,在6月份、8月份太平洋牡蛎的摄食率、排氨率、耗氧率、排粪率较高,相应的能量吸收和消耗增加,其生长能、K<sub>1</sub>和K<sub>2</sub>较高,生长较快;在11月份、2月份,摄食率及其它生理参数降低,相应的生长能、K<sub>1</sub>和K<sub>2</sub>都较低,生长缓慢。

太平洋牡蛎的生长变化规律主要表现在不同季节海水温度、饵料等因素对摄食生理的影响,从而导致能量收支的变化所引起。

根据能量平衡原理估算春季乐清湾主要养殖贝类的碳收支情况,结果表明:贝类通过滤食颗粒有机物摄取有机碳源后,一部分通过粪便直接排出体外,部分通过贝类自身的呼吸作用被消耗掉,极少部分碳通过排泄代谢排出体外,结余部分的碳即生长碳作为贝类自身生长或性腺发育而成为贝类的身体组成成分。

碳收支分配方程为:泥蚶:100.00C=35.54F+23.94R+4.98U+35.54P 缢蛏:100.00C=26.99F+46.47R+6.01U+20.53P 太平洋牡蛎:
100.00C=20.32F+34.26R+2.43U+42.99P 僧帽牡蛎:100.00C=12.46F+28.72R+1.24U+57.58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