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实践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师教学教改教研
效率。

比如,我在高一教学过程中,讲解“时差”这一节课时,就用《孤单北半球》这首歌来导课。

在歌中,有一句“用你的早安来陪我吃晚餐”这是为什么呢?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也引出了“时差”这一内容。

并且,我告诉学生,当你学完这一课时,你确定了一方的地理位置,你就能够推断出另一方的地理位置,留下了悬念,激起了学生学习时差的兴趣。

二、结合实际讲解课本内容
地理关系着与人类关系密切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是与人类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之一。

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我们要联系实际,从实际生活中出发,使学生们能够容易的理解。

同时,从身边的实际出发,也使得学生产生兴趣,更加积极的参与到我们的教学之中。

比如:学习了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我给大家举了个实例。

在我们建造房屋的时候,常常需要考虑采光。

如果,两栋楼房距离过近的话,可能会影响到房屋的采光问题。

但是,如果两栋楼房距离过远,那么,势必就会导致地皮的浪费。

所以我们就需要计算出两栋楼房最合适的距离。

比如:位于36°N 的某疗养院,计划在一幢20M 高的楼房北面新建一楼。

因为疗养的需要,要求新楼的每一层一年四季都能晒到太阳,问两楼距离至少是多少米?这就需要计算正午太阳高度。

这样,从实际中出发,就能使学生容易理解,并提起兴趣。

三、把地理与其他课程相联系
将地理与其他课程进行比较,使学生们对地理有一个新的认识,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并提升学生们对地理的兴趣,在学习时能够联系其他课程,加深地理知识的认识。

例如,在讲解气温随海拔上升而降低时,可以联系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虽然这首诗中没有直接描述地理的语句,但是这首诗把平原(人间)与山顶(庐山大林寺)的气候(主要把气温)作了形象对比: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若平原上
(海拔50米)气温为10℃,
那么山顶仅1℃左右,两者相差8℃多,难怪在“人间已百花调零”,山寺桃花才盛开。

还比如“朝辞白
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能够生动地突现长江上游“多峡谷,水流急”的特征。

中游特征是河道弯曲,可选择“朝也磺硫,暮也磺硫,三朝三暮,磺硫如故”来表现。

长江下游,可用“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来表现出江阔、水深的特点。

四、多媒体手段的运用
地理教学中要涉及到很多名山大川、自然现象、江河湖泊、宇宙万象等,这些东西光靠教师说是说不清楚的,让学生亲自去看也是不现实的,为了帮助学生形成直观感受,我从网络上搜集了很多多媒体资料,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手段向学生进行展示,从而让学生形成直观感受,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我在讲授“地震、火山的时候”就从网上下载了中央教育频道关于火山、地震的视频资料。

使学生对火山、地震的成因一目了然。

还比如在学习天体运动时,我用多媒体演示了地球的自转,公转的情景,让学生们一目了然。

五、小组合作
在地理教学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是很多的,也有许多知识点学生短时间难以理解,这就需要学生共同合作探究,通过学习好的学生的帮扶使那些程度较差的学生理解课文的意思。

为了搞好这些工作,每节课我都注意为学生设置知识点和课题探究,并且对探究结果进行小组评价。

如在讲解太阳日与恒星日的区别时,我就让同学们扮演不同的角色。

有的担任太阳,有的担任恒星,有的担任地球,并模拟地球自转与公转时以太阳和恒星作为参照物的不同,说明太阳日与恒星日的区别。

总之,新时代新课程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教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多为设定一些能够让学生参与的项目或活动。

学生通过课堂参与增强了能力,必然会增强学习的兴趣。

有了兴趣,学生的学习效率一定会得到提高。

而高考也越来越注重能力的考查,能力提升,学生成绩也会有所突破。

在高职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坚持采取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尤其是在当前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时,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能够更好的满足高职计算机教学的发展要求。

一、高职计算机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一)教学方式和手段单一落后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所以对高职计算机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在当前高职计算机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老师依然以讲授式教学方法为主,单一的向学生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而尚未结合学生发展的实际要求。

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厌倦的情绪,从而难以真正提升高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二)计算机教材内容陈旧
计算机课程是高职院校中的一门公共基础性课程,所以选取的教材里面涉及的内容都是一些简单的基础性知识,片面的认为学生掌握基础性知识便能够适应实际工作中的职位要求。

例如,在学习Word 、Excel 、PowerPoint 等基础的Of fi ce 办公软件方面的应用内容时,其涉及的知识点很多是学生在高中阶段或者是初
中阶段便已经掌握的软件操作知识点。

然而,当前部分岗位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要求逐渐提升,所以导致高职学生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所掌握的知识点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同时,陈旧的教材内容难以激发学生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严重打击了学生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了高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成效性。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实践策略
(一)以就业为导向,优化计算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为了能够最大限度提升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便需要老师以就业为导向,为学生选取更多实践性较强的计算机学科教学内容。

其中,不仅需要讲解一些计算机应用的基础性知识点,而且还需要根据当前社会就业岗位的需要,向学生传授一些关于公司网页制作和网络线上推广的内容。

例如,老师可要求学生利用photoshop 和Flash 动画制作企业形象宣传动画,通过设计实用性强和具有较大挑战性的内容,能够让学生在不断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增强自己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逐步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为了能够最大限度提升高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实践能力,除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实践探讨
神红玉
(江苏护理职业学院 江苏 淮安 223005)
【摘要】为了能够有效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便需要高职计算机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就业为导向,合理选择教学内容,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能够最大限度提升高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本文通过具体论述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实践策略,旨在为提升高职计算机教学效率提供完善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计算机【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7-0144-02
教改教研
新教师教学
了选取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内容,而且还需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

通过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计算机问题,可让学生思考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促使高职学生更好的适应就业岗位的工作要求。

(二)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在高职计算机教学实践过程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开展教学,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这主要是因为以就业为导向主要就是为了让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更好的就业,而就业的重要前提就是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

因此,在高职计算机教学的准备阶段中,便需要老师全面分析当前计算机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就业岗位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要求作为高职学生的人才培养标准,严格要求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操作,从而更好的达到高职计算机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目的。

同时,在高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老师强化校企合作,让更多的企业能够参与到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从而最大限度提升高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三)以就业为导向,开设更多的计算机实训课程
计算机课程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在高职计算机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不但要求学生掌握系统性的计算机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学生能够灵活应用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因此,在高职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组织学生参与更多实训活动。

其中,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前提下,高职院
校可积极与企业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计算机操作的机会。

同时,老师在为学生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之后,还需要指导学生参与实训课程,这样不但能够巩固学生的计算机理论知识,而且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计算机动手操作能力,为高职学生更好的满足就业要求奠定坚实的要求。

总之,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计算机逐步应用到人们的实际生活中,社会对就业人才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逐步增强。

因此,在高职计算机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积极创新教学观念,采取新型的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兴趣,有效调动起学生在计算机教学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效提升高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

只有这样才能够增强高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更好的适应社会就业岗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宋增龙.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优化策略[J].知识经济,2014(16):175-175.
[2]刘云,严昊.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2(4):64-66.[3]凌艳.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研究与实践[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8(3):50-52.
一、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重视程度不够。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虽然部分老师对口语交际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但是因为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因此并没有重视口语交际的实际训练。

对于小学语文交际教学,更多的老师认为口语交际就是平常的口头作文课,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的普遍做法就是,先给学生安排训练的理论题目,然后再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浏览性的检查,这样错误的认识不仅没有达到口语交际的目的还造成了教学时间的浪费。

第二,学生缺乏主动性。

我国的教育模式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这不仅使老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只单纯的重视对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能力,而且也限制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并没有主动的参与意识,这不仅不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第三,缺乏实践性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设口语交际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在日常交际的活动过程中促进学生综合能力、行为习惯以及待人态度的培养。

然而,实际的口语交际教学中对学生实践性的交际训练依然十分缺乏。

这主要体现在,首先,老师没有准确理解口语交际训练的实质内容,大多时候老师都错误的将口语交际当作口头式作文课,因此在口语交际的训练中,不仅没有发挥口语交际的实效性,还使学生的交际训练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上。

然后,口语交际的训练只限于部分成绩好、思维活跃的学生,而绝大多数学生都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

第四,教学内容的不正确理解。

对于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大多老师都简单的理解为教材内容,而没有将口语交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有机的
结合。

因为老师对教学内容的不正确理解,就导致了学生实际口语交际的效果并不明显。

二、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研究(一)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自然交际
1.实物展示法。

形象直观的实物展示,能很快吸引注意力,易于学生观察,从而把学生带到情境中去,使学生积极生动地加入到口语交际训练中。

2.巧用图画,再现情境法。

都说图画是鼓励学生说话的“兴奋剂”,图画是展开形象的重要手段,现今的教材中配有形象生动的图画,图画实际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易于儿童接受,这样能唤起学生观察思考、说话的兴趣。

3.师生共演,进入情境法。

教师能参与学生的活动,师会成为学生更想活动的催化剂,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表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

”对有趣的情节、人物,学生们有很大的兴趣,教师的参与更让他们有了动力,在师生共演中,进入情境,实现交际能力的训练。

(二)依托教材文本,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语文教材大多文质兼美,教材中语言因素也十分丰富,为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供了较广泛的内容和形式。

因而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来加强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

口语训练设计要密切教
学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循序渐进训练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以及引导理解教材时可采用提问、复述、讨论、争辩、评价等多种形式来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

充分挖掘教材,做到“熟能通其窍,精能尽其妙”。

营造双向互动的口语实践氛围,调动师与生,生与生的双向互动活动,做到师生合作、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有效策略探索
童仁德
(江西省德兴市黄柏乡长田小学 江西 德兴 334200)
【摘要】在人际交往中,口语交际是最重要的方式和手段。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
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扬合作精神。

”由此可见,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口语交际教学、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能力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

本文主要就如何转变观念、依托教材文本、丰富交际形式、注重交际技巧等方面谈谈自己的口语交际教学体会。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体会【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7-0145-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