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九号和天空一号成功对接(最全面、权威的报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舟九号和天空一号成功对接(最全面、权威的报道)
6月18号14时许,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在完成捕获、缓冲、拉近和锁紧程序后,紧紧相牵,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取得圆满成功。

对接完成、两飞行器形成稳定运行的组合体后,航天员将于17时22分进入天宫一号。

神舟九号飞船于6月16号18时37分搭载3名航天员进入太空,开始了它在太空的浪漫约会,在经历了近九个月的独自旅行后,“天宫一号”准备就绪,正在343公里交会对接轨道上静静等待着神舟九号的到来。

17号凌晨1点30分,把轨道的近地点高度抬升到了260公里,18号飞船就进入了自主控制。

根据飞行方案,飞船要经过五次变轨,但最后更改为四次变轨:
第一次变轨时间:17日凌晨1点30分;第二次变轨时间:17日17:17;第三次变轨时间:17日22:34;第四次变轨时间:18日的第24圈。

之后神舟九号和天空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两次交会对接,第一次为自动交会对接,第二次由航天员手动控制完成,之后飞船将在轨飞行十余天(123学车网)。

6月18号14时许,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在完成捕获、缓冲、拉近和锁紧程序后,紧紧相牵,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取得圆满成功。

对接完成、两飞行器形成稳定运行的组合体后,航天员将于17时22分进入天宫一号。

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自动对接形成组合体后,航天员将在地面指挥与支持下,完成组合体状态设置与检查,依次打开各舱段舱门,通过对接通道进入天宫一号实验舱。

组合体飞行期间,由天空一号负责飞行控制,神舟九号飞船处于停靠状态。

航天员在飞船轨道舱内就餐,在天宫一号内进行科学实验、技术试验、锻炼和休息。

此后,航天员将返回飞船,依次关闭各舱段舱门。

飞船自主撤离至距目标飞行器约400米处,然后自主控制接近目标飞行器,在140米处停泊,转由航天员手动控制。

航天员随后将通过操作姿态和平移控制手柄,瞄准目标飞行器十字靶标,控制飞船逐步接近目标飞行器,至对接机构接触,完成手控交会对接。

3名航天员再次进入天宫一号驻留。

载人飞船系统总体主任设计师邵立民: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经建立了舱内的载人环境,就是天宫一号密封舱内的空气的温度、湿度、氧气的成分、大气的压力,这些都是满足航天员在轨生活的要求。

中新社北京6月18日:中国航天首次载人自动交会对接前,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副主任麻永平于北京航天城透露,神九天宫载人交会对接与去年的首次无人交会对接相比有四大调整。

这些调整分别是:
——飞船手动控制系统首次加电。

这是此次自动交会对接的一项重要备份手段。

在自动交会对接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时,可以由航天员实施手动对接或撤离。

——在阳照区进行。

从400米停泊点到对接接触全过程在阳照区内进行,将进一步考核光学测量设备在光照条件下测量精度和抗光干扰能力。

——航天员首次进入天宫一号。

此次任务载人飞船将与天宫一号实现空间连通;航天员将首次进入在轨的天宫一号驻留,并开展空间科学应用与试验。

——应急手段进一步完善。

与首次无人交会对接任务相比,增加了50多种应急交会对接模式,进一步提高应急情况下,成功实施自动对接的可靠性。

中国航天突破已成常态
一个发展中大国依靠自主创新实现数千年的飞天梦想,是一种“历史性突破”,而这种“突破”正成为一种常态,这是几代中国人的艰苦奋斗才取得的发展新局面。

有文章称,多位美国专家祝贺并称赞中国太空技术日趋成熟,并表示多数美国航天人员希望与中国同行合作。

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之前就表示,未来中国将积极寻求国际空间站合作。

从技术角度来看,中国飞船和国际空间站进行合作并不存在很大的技术难点
神舟九号将与天宫一号进行首次载人交会对接,如何应对高风险挑战?有专家介绍说,首先对飞船和火箭进行了数十项技术改进,目
的是进一步提高了飞行器的安全可靠性。

其次加强了航天员训练,特别是进行了充分的手控交会对接的专项训练,飞行乘组男航天员手控对接训练次数超过1500次。

航天作为最高精尖的科技之一,在军用、民用领域都有广泛技术推广价值,对于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拉动作用,亦有利于保障和维护国家安全。

此次神九发射及与天宫一号对接,必将进一步提升中国的科技创新水平,对综合国力的提高形成有力支撑。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九号”意味着我国掌握载人航天的三大技术,即载人天地往返、航天员出舱活动以及交会对接。

这为我国下一步建造空间站、开展大规模的空间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发展中大国依靠自主创新实现数千年的飞天梦想,是一种“历史性突破”,而这种“突破”正成为一种常态,这是几代中国人的艰苦奋斗才取得的发展新局面。

以下是各大媒体报道:
台湾《联合报》文章称,大陆神舟九号顺利升空,是大陆航天工业发展的成就,觉得有种喜悦与光荣感:那是一种人类向尖端科技不断挑战的精神与冒险,我们都希望这次任务能圆满顺利,内心的感动
完全跨越海峡,我们对中国大陆神舟太空计划的成功道贺。

台湾《中央社》文章称,大陆曾利用未载人的神舟八号宇宙飞船,成功与天宫一号遥控对接,但此番将是大陆航天员首度试图手动引导宇宙飞船进行对接,难度更高。

大陆成功设计、建造和发射卫星,可让它跻身卫星发射产业的要角。

中国大陆宇宙飞船神舟九号顺利升空,大陆和美俄都已有能力发射载人宇宙飞船。

大陆另一项载人前往其太空站任务,预定今年稍后执行,未来也可能把人送上月球。

这项计划是国家荣耀,代表经济和科技成长快速,载人对接太空站任务的成功,是大陆太空能力与日俱增的最新展现,以匹配大陆不断扩大的影响力。

台湾《旺报》18日刊发该报特派记者发自北京的报道称,神舟九号16日顺利升空后,备受瞩目的女航天员刘洋将在天空听罗大佑的歌曲《追梦人》,还能在太空舱内看电影、电视剧,玩魔术方块、九连环,甚至还可以上网发微博。

《欧洲时报》称,“神九”更加值得关注的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神速发展背后的制度与文化支撑。

可以说是中国的当代新文化,使政府具有执行力,使政策具有延续性,使目光具有前瞻性。

神九之辉煌,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功,尤其仰赖这一文化。

参考资料:中新网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中国新闻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