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的分类与措施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物的终末处理 被服类消毒处理后再清洗床垫、棉
被和枕芯可用日光曝晒处理或送
消毒室处理。
可编辑课件PPT
33
可编辑课件PPT
34
隔离种类
传染病 隔离
保护性 隔离
严密隔离 呼吸道隔离 消化道隔离
接触隔离 血液-体液隔离
昆虫隔离
可编辑课件PPT
35
严密隔离
是为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的传染病设计 的隔离。
可编辑课件PPT
5
重点内容
。
1、隔离的定义及术语 2、隔离区域的划分和设置
3、隔离的管理要求
4、隔离的原则、种类与措施
5、佩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
可编辑课件PPT
6
隔离的定义及术语
隔离: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从
患者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措施。
将传染病患者、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地 方,暂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以达到控制 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同时保护易感人群 免受感染的目的。
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设立两通道, 三区之间的缓冲间。缓冲间两侧的门不应同 时开启,以减少区域之间空气流通。经空气 传播疾病的隔离病区,应设置负压病室。
可编辑课件PPT
22
应严格服务流程和三区的管理。各区之间界 线清楚,标识明显。
病室内应有良好的通风设施。
各区应安装适量的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 手池。
中小型医院可在建筑物的
一端设立感染性疾可编辑病课件PP病T 区。
24
应分区明确,标识清楚。
不同种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应分室安置:每 间病室不应超过4 人,病床间距应不少于1. 1m
病房应通风良好,自然通风或安装通风设施, 以保证病房内空气清新。
应配备适量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设施。
可编辑课件PPT
染病患者和疑似传染病患者接受诊疗的区域。
可编辑课件PPT
10
两通道: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的医
务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
缓冲区: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清洁
区与潜在污染区之间、潜在污染区与污染区 之间设立的两侧均有门的小室,为医务人员 的准备间。
负压病房:通过特殊通风装置,使病区(病房)
的空气按照由清洁区向污染区流动,使病区 (病房)内的压力低于室外压力。
根据建筑分区的要求,同一等级分区的科室 宜相对集中,高危险区的科室宜相对独立, 宜与普通病区和生活区分开。
通风系统应区域化,防止区域间空气交叉污 染。
应按照WS/T313的要求,配备合适的手卫生 设施。
可编辑课件PPT
21
隔离要求与建筑布局
呼吸道传染病病区的建筑布局
用于经呼吸道传播疾病的患者的隔离。 建筑布局应设在医院相对独立的区域,分为
隔离的分类与措施
2015.6
可编辑课件PPT
1
前言
控制感染的需要
疾病传播的三环节: 隔离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可编辑课件PPT
2
国内现状
通常是针对确诊传染病患者后采取 隔离预防,标准预防观念差。
对经接触传播疾病患者,尤其是多 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认识不足。
可编辑课件PPT
3
国内现状
2、应根据国家的有关法规,结合本医院的实 际情况,制定隔离预防制度并实施。
3、隔离的实施应遵循“标准预防”和“基于 疾病传播途径的预防”的原则。
4、应加强传染病患者的管理,包括隔离患者, 严格执行探视制度。
可编辑课件PPT
18
隔离的管理要求
5、应采取有效措施,管理感染源、切断传播 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外科口罩:能阻止血液、体液和飞溅物传播的, 医护人员在有创操作过程中佩带的口罩 。
▲医用防护口罩:能阻止经空气传播的直径<5μm 感染因子或近距离 <<1m)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 而发生感染的口罩 。
可编辑课件PPT
16
◆隔离衣:用于保护医务人员免受到血液、体液和
其他感染性物质污染,或用于保护患者避免感染的 防护用品。根据与患者接触的方式包括接触感染性 物质的情况和隔离衣阻隔血液和体液的可能性选择 是否穿隔离衣或选择其型号。
可编辑课件PPT
11
清洁区到污染区的划分
清 洁 医护通道 区
缓冲间
潜
污
在 污 染
缓冲间
染 区
患者通道
区
未被病原 微生物污染
值班室 卫生间 更衣室 浴室 储物间 配膳室
可能被病原 微生物污染
办公室 治疗室 护士站 污物处理 内走廊等
可编辑课件PPT
被病原 微生物污染
病室 处置室 污物间 入、出院处理 外走廊等
过6 床。
可编辑课件PPT
26
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
普通门急诊建筑布局:
普通门诊、儿科门诊、感染疾病科门诊宜分开挂号、 候诊,应严格预检分诊制度。
普通门诊应单独设立出入口
急诊科应设单独出入口
各诊室内应配备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设施和/ 或配备速干手消毒剂.
床间距:
急诊观察室床间距应> 1. 2m
适用于经飞沫、分泌物、排泄物直接或 间接传播的烈性传染病,如霍乱、鼠疫 等。
可编辑课件PPT
36
主要的隔离措施
工作人员接触患者时,必须戴好口罩和帽子,穿隔离 衣和隔离鞋,必要时戴手套,消毒措施必须严格。
设专门的隔离室。患者应住单间病室,通向过道的门 窗关闭室内用具力求简单、耐消毒,室外挂有明显的 标志。
性或已渡过隔离期、医生开出解除隔离医
嘱后,方可解除隔离。
可编辑课件PPT
31
终末消毒处理
终末消毒处理
是指对出院、转科或死亡患者及其所住病室、 用物、医疗器械等进行的消毒处理。
患者的终末处理
1、患者出院或转科前应沐浴,换上清洁衣服,
个人用物须消毒处理后方可带出。
2、如患者已死亡,须用消毒液做尸体护理:用
1、低危险区域包括行政管理区、教学区、 图书馆、生活服务区等。
2、中等危险区域包括普通门诊、普通病房等。
3、高危险区域包括感染疾病科(门诊、病房) 等
4、极高危险区域包括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 器官移植病房等。
可编辑课件PPT
20
隔离要求与建筑布局
应明确服务流程,保证洁、污分开,防止因 人员流程、物品Leabharlann 程交叉导致污染。医务人员 通道
病人出入通道
护士站 消毒室
内
外
走
走
廊
廊
病房
可编辑课件PPT
14
隔离区域的设置
配置
严密 隔离
消毒手用物
消毒脚垫
可编辑课件PPT
15
个人防护用品:PPE
各种屏障用品,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 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防护服等。
▲纱布口罩:保护呼吸道免受有害粉尘伤害气溶胶、 微生物及灰尘伤害的防护用品。
各医院采取的隔离预防措施多种多 样,有些措施缺乏科学依据。
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不正确:过渡、 不足;种类的选用不妥;方法不当。
分区布局不合理:大环境的布局,病 区内的布局。
SARS的教训。
可编辑课件PPT
4
目的
应用最新、最科学的隔离预防和 方法,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暴发 流行;
切断医院感染链,终止空气、飞沫、 接触“三个”主要传播环节,防止病 原微生物在患者与患者之间、医务人 员与患者之间和媒介物中传播。
25
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
普通病区的建筑布局
建筑布局:在病区的末端,应设一间或多间 隔离病室
感染性疾病患者与非感染性疾病患者宜分室 安置。受条件限制的医院, 同种感染性疾病、 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可安置于一室,病床间 距宜大于0.8m 。
病情较重的患者宜单人间安置。
病室床位数单排不应超过3 床; 双排不应超
12
隔离单位的设置
患者的 安置
以患者为 隔离单位
以病种为 隔离单位
每个患者有独立的 环境与用具,与其 他患者及不同病种 间进行隔离。
同一病种患者安排 在同一病室内,但 病原体不同者,应 分室收治。
凡未确诊、发生混合感染、或有强烈传
染性及危重病人应住单独隔离室!!
可编辑课件PPT
13
隔离区域的设置
可编辑课件PPT
30
5、患者的用物、信件、钱币等经消毒后方
一
可送出室外;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 物及各种引流液应按规定消毒后处理;患
般 者接触的医疗器械应按规定消毒;需送出
隔 病区处理的物品,应置污物袋内并做明显
离 标记。
消 6、严格执行陪伴和探视制度,向患者及陪 毒 伴、探视者做好健康宣传。
7、传染性分泌物连续三次培养结果均为阴
普通病房病床间距宜>0.8m
呼吸道传染病病区两病床之间距离> 1. 1m
感染性疾病病区病床可编辑间课件P距PT 应> 1. 1m
27
可编辑课件PPT
28
隔离的原则和种类
隔离原则 ➢ 一般消毒隔离 ➢ 终末消毒处理
可编辑课件PPT
29
1、工作人员进入隔离室应按规定戴口罩、 帽子、穿隔离衣。
◆防护服: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甲类传染病
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所穿的一次性防护用品。应具
有良好的防水、抗静电、过滤效率和无皮肤刺激性,
穿脱方便,结合部严密,袖口、 脚踝口应为弹性收
口。
可编辑课件PPT
17
隔离的管理要求
1、在新建、改建与扩建时,建筑布局应符合 医院卫生学要求,并应具备隔离预防的功 能, 区域划分应明确、标识清楚。
不同种类传染病患者应分室安置。
疑似患者应单独安置。
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疾病患者可安置于 一室,两病床之间距离不少于1.1m。
可编辑课件PPT
23
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
普通传染病病区的建筑布局
适用于主要经接触传播疾 病患者的隔离。
建筑布局应设在医院相对 独立的区域,远离儿科病 房、重症监护病房和生活 区。设单独入、出口和入 、 出院处理室。
浸透消毒液的棉球及敷料填塞口、鼻、耳、阴道
、肛门等孔道,更换伤口敷料后,用浸透消毒液
的一次性尸单包裹尸体,放入不渗透的尸袋中,
将袋口系紧,送传染科太平间。
可编辑课件PPT
32
病室的终末处理
1、体温计用消毒液浸泡,血压计 及听诊器送熏蒸箱消毒。 2、关闭病室门窗、打开床旁桌、 摊开棉被、竖起床垫,用消毒液 熏蒸或用紫外线照射消毒;然后 打开门窗,用消毒液擦拭家具、 地面。
可编辑课件PPT
9
隔离的划分与设置
清洁区:传染病患者不应进入的区域及进行
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不易受到患者血 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的区域。
潜在污染区: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
中位于清洁区与污染区之间,有可能被患者 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的区域。
污染区: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传
感染链:感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根据隔离的目的可分为:
传染性隔离 保护性隔离
可编辑课件PPT
7
隔离的定义及术语
空气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粒子(≦5µm)通过空气
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
飞沫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µm),在
空气中短距离(1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粘 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传播。
可编辑课件PPT
8
隔离的定义及术语
标准预防: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
预防感染措施。标准预防是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 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 染性因子的原则,预计暴露时需要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
主要内容包括:1、洗手和手消毒。2、在处理血液、
1、工作人员进入病室需戴口罩,并保持口罩干 燥,必要时穿隔离衣。
2、同一病原菌感染者可同住一室,有条件时尽 量使隔离病室远离其他病室,通向走道的门窗
须关闭,患者离开病室需戴口罩。
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其他有潜在传染性物质时或预 计上述物质会发生飞溅时需要正确地使用个人防护设备。 3、及时、正确地处理使用后被污染仪器、设备和布类, 防止微生物污染其他患者和环境。4、小心处置锐器, 医疗活动中预防锐器伤的发生。5、注意环境控制,对 环境进行日常清洁和卫生处理。6、正确处理医疗废物。
6、应加强医务人员隔离与防护知识的培训, 为其提供合适、必要的防护用品,正确掌 握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隔离方式和防 护技术,熟练掌握操作规程。
手卫生应符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隔离区域的消毒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可编辑课件PPT
19
隔离要求与建筑布局
医院建筑区域划分:根据患者获得感染危 险性的程度,应将医院分为4个区域。
一 2、穿隔离衣前,备齐所需的物品,集中
般
完成各种护理治疗操作以减少穿脱隔离 衣和刷手的次数。
隔 3、穿隔离衣后只能在规定范围内活动, 离 一切操作要严格执行隔离技术,接触患
消 者或污染物品后必须消毒双手。
毒
4、病室空气每日消毒,每日可用紫外线 照射或消毒液喷雾;每日晨间护理后,
用消毒液擦拭床及床旁桌椅。
禁止患者出病室及家属的探视与陪护。
室内空气及地面用消毒液喷洒或紫外线照射消毒,至 少每天1次。
污染敷料装袋标记后焚烧处理。
患者的分泌物、呕吐物和排泄物应严格消毒处理。
可编辑课件PPT
37
呼吸道隔离
主要用于防止通过空气中飞沫传播的感染 性疾病,如肺结核、流脑、麻疹、百日咳 等。
隔离的主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