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卷说明】
本试卷共分为四个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请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题目。
一、基础知识(30分)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惊愕(jiōng è)沉默(chén mò)纤尘不染(xiān chén bù rǎn)
B. 呆滞(dāi zhì)沦落(lún luò)比翼双飞(bǐ yì shuāng fēi)
C. 稀释(xī shì)炽热(chì rè)妩媚(wǔ mèi)
D. 惊悚(jīng sǒng)悲怆(bēi chuàng)震耳欲聋(zhèn ěr yù lóng)
答案:D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我通过阅读书籍,了解到了许多关于历史的常识。
B. 他的发言,既表达了对我国未来发展的信心,也反映了他对我国现状的担忧。
C. 为了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我们必须加大科研投入,加强人才培养。
D. 在这次比赛中,我们班同学团结协作,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答案:C
3.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这座大桥犹如一条巨龙,横卧在江面上。
B. 那个孩子就像一朵盛开的花朵,充满了生机。
C. 这场雨来得太突然,让人措手不及。
D. 他的笑容如同阳光一样温暖。
答案:A
4. 下列诗句中,运用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C.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D.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答案:B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8题。
一棵树的成长
(节选自《树木的智慧》)
在自然界中,树木是生命力的象征。
一棵树的成长,经历了无数的艰辛与挫折,却始终坚韧不拔,顽强生长。
一粒种子,在泥土中挣扎着破土而出。
这个过程,对于它来说,是如此艰难。
但它没有放弃,因为它知道,只有冲破土壤的束缚,才能迎接阳光的照耀。
树木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
干旱、洪水、病虫害,它们像一道道难关,阻挡着树木前进的脚步。
然而,树木从未向命运低头。
它努力吸收水分和养分,提高自己的抗病能力,勇敢地面对一切挑战。
在树木的成长过程中,阳光和雨水是必不可少的。
阳光为树木提供能量,使其茁壮成长;雨水则为树木输送养分,使其根系发达。
然而,阳光和雨水并非总是如约而至。
有时,它们会迟到,甚至消失。
面对这种情况,树木没有抱怨,而是耐心地等待,相信阳光和雨水终会再次降临。
树木的成长,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树木不断地积累经验,提升自己。
它学会了适应环境,学会了面对困难,学会了感恩。
正是这些经历,让树木变得更加坚强、更加成熟。
有一天,树木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
它成为了森林的守护者,为其他生物提供庇护。
它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5. 文章中,作者把树木的成长过程比喻成什么?
答案:作者把树木的成长过程比喻成生命力的象征。
6. 文章中,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表现树木的坚韧不拔?
答案:作者通过种子破土而出、树木面对困难、树木等待阳光和雨水等事例来表现树木的坚韧不拔。
7. 文章最后一段,作者想要表达什么?
答案:作者想要表达树木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8. 文章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答案:文章给我们的启示是,面对困难,我们要像树木一样坚韧不拔,勇敢地面对一切挑战。
三、古诗文阅读(3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甲乙论
(节选自《孟子》)
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国之所以兴者,以仁义也;国之所以亡者,以不仁不义也。
故曰:‘仁者无敌。
’王请勿疑。
”
王曰:“吾何以利吾国?”
孟子对曰:“仁者无敌。
王请勿疑。
王欲富民,则厚公室,实仓廪,使民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王曰:“寡人愿安之。
”
孟子对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王何必曰利(何:为什么)
B. 使民养生丧死无憾(养生:养活自己)
C. 谨庠序之教(谨:谨慎)
D. 老者衣帛食肉(衣:穿)
答案:B
10. 下列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使民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C.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D.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答案:D
11. 下列句子中,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王请勿疑(请:请不要)
B. 使民养生丧死无憾(养生:养活自己)
C. 五亩之宅(宅:住宅)
D. 老者衣帛食肉(衣:穿)
答案:D
12. 文章中,孟子提出了哪些主张?
答案:孟子提出了仁者无敌、王道之始、养生丧死无憾等主张。
四、作文(30分)
题目:我的梦想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此处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