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高考政治》最新时事政治—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影响的基础测试题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下图是某农产品的变化曲线图,P和Q分别表示该农产品的价格和数量,需求曲线D到D1移动表示农产品的需求变化趋势,供给曲线S到S1移动表示该农产品供给变化趋势,E 到E1表示农产品的均衡价格变化趋势,一般情况下,可以推断出引起下图变化趋势的原因可能有
①越来越多农民外出务工
②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成本
③城镇人口和总人口持续增加
④该农产品种植面积扩大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我国粮食主产区的玉米、小麦、水稻等收购价全线下跌,导致农民收入下降。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粮价的下跌:
①会降低低收入居民的生活成本②可能会挫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③会导致粮食的单位面积的产量不断降低④会导致消费者对粮食的需求量急期增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为应对棉花价格上涨,不少纺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在主动减少棉纺织品使用量的同时,增加了粘胶纤维、涤纶纤维的使用量。
这主要说明价格的变动会促使企业
A.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B.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C.以消费为导向安排生产D.提高劳动生产率
4.“双十一”这天,不少电子商务网站都进行一些大规模的打折促销活动,以提高销售量。
快递公司为应对“双十一”期间快递爆仓的情况,加速招兵买马,增加人手,有的快递公司甚至想出了利用相对廉价的“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方法。
这说明
①价格变动会影响消费,一般来说,商品价格下降,人们会增加购买
②在互补关系的两个商品中对某一商品需求增加,会减少对其互补品的需求
③价格变动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商家会采用低成本的生产要素以降低成本
④价格变动调节产量,快递需求增加,使得商家增加服务人员与车辆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5.2017年以来,原油、铁矿石等原材料资源的进口价格大幅度上涨,部分进口原料价格上涨80%以上。
合理的应对策略有
①利用世贸规则,维护自身权益②削减消费需求,压缩国内产量
③通过自主创新,实现资源节约④开发国内资源,适度减少进口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6.价格变动对生产会产生影响,图中①②③依次应为()
A.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价格下降
B.扩大生产规模、价格下降、供不应求
C.供不应求、扩大生产规模、价格下降
D.价格下降、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7.下图反映的是市场某商品售价(y)随着时间的推移与销量(X)不断变化的过程,对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解释合理的是
①2016年,某著名电子企业的生产效率比智能化前提高了4倍
②2017年9月起,三大电信营运商取消了国内长途费和漫游费
③2017年各地出台房产调控政策以响应中央“房子是用来住的”号召
④2017年7月,中国表示将不再接收外来垃圾包括用于造纸业的废纸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到2017年第23周,我国某种商品已跌至每斤2.51元,与2016年同期相比大跌31.4%,为近10年来的最低点。
若不考虑其他因素,这种商品价格下跌带来的影响有
①该商品的替代品的需求减少
②降低以该商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成本
③有利于扩大该商品生产规模
④该商品的互补品的需求减少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国家统计局9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猪肉价格上涨17.4%,影响CPI上涨约
0.53个百分点。
对于猪肉价格上涨正确的理解是
①猪肉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生猪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②猪肉是生活必需品,其价格上涨违背价值规律
③猪肉价格上涨,牛肉的需求量一般会增加
④猪肉价格上涨,养猪户会扩大生产规模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10.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继续执行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重要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
总结新疆棉花、东北和内蒙古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经验,完善补贴方式,确保补贴资金兑现到农户。
读均衡价格曲线图和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运行机制图,图中P为价格,Q为数量,E为市场均衡点,D为需求曲线,S为供给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稻谷、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格应设置在P2点
②稻谷、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格应设置在P1点
③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应该低于P2点,此时应该对低收入消费者补贴
④当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时,应该高于P1点,此时需要对低收入消费者补贴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1.在一些企业的生产岗位,使用一台机器人成本为10万元,而3个工人一年的工资福利等企业要支付15万元以上。
一个机器人可以顶替3个工人的工作量。
企业之所以使用机器人替代人工,原因在于 ( )
①价格变动调节生产要素投入②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经营的目的
③科技创新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④互为替代品的价格影响生活消费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12.商品甲与乙互为替代关系,甲商品具有需求弹性。
国家对甲商品的生产企业给予税收优惠。
根据材料信息,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①甲商品需求量增加,价格上涨
②甲商品的生产企业降价空间增加,市场竞争力增强
③市场对乙商品的需求量可能减少
④乙商品的生产企业率先发起价格战应对市场竞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
今年端午节各式各样的粽子销售旺盛,厂家也“粽”(纵)情大量供应,产销两旺的现象。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用P表示粽子的价格,Q表示数量,S、D分别表示供给和需求曲线,下列图示正确反映产销两旺的是
A.
B.
C.
D.
14.边际效益递减规律是指在短期生产过程中,在其他条件(如技术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当某生产要素(如资本)投入量增加一定程度以后,再增加一单位该要素所带来的效益增加量是递减的。
下图所示四个图示中,能反映资本投入的边际效益递减的是
A.a B.b C.C D.d
15.(题文)进口转基因大豆利用成本低的优势进入黑龙江,使得本地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急剧下降。
近年来,黑龙江启动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
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对大豆生产者给予补贴;当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时,不发放补贴。
政府启动大豆目标价格改革基于的传导预期是
A.需求增加→互补品价格上涨→供给增加一市场活跃
B.价格下降→非转基因大豆行业严重亏损→本地大豆供给减少→危害粮食安全
C.价格上涨→本地大豆需求增加→非转基因大豆行业扩大规模→维护粮食安全
D.需求下降→市场失衡→替代品价格下降一市场均衡
16.2016年年末国内化肥市场出现翘尾行情,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扬,导致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影响农户的种粮积极性。
为此,国家实施了多种补贴政策,鼓励农民种粮,以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若用S、S′表示补贴前后化肥的供给曲线,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图示正确反映国家实旋补贴政策前后变化的是
A.
B.
C.
D.
17.2017年一季度,全国多地鸡蛋价格创近年最低,最低跌到2元多一斤,这可能导致
①消费者大幅增加鸡蛋消费
②养殖户缩减养殖规模
③价格信号失灵和资源浪费
④消费者买鸡蛋少花钱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18.某酒店准备在甲乙两种餐饮管理系统软件中选购一种,甲软件的购置成本为2.5万元,乙为3万元;甲系统必须购买指定的硬件,雇佣专业人员维护,乙可以任意选择硬件,免维护,该公司最终购买了乙软件。
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这一选择的理由是
A.甲乙是互补品,乙的运营总成本低于甲的成本
B.甲乙是替代品,甲软件的购置成本高于乙软件
C.甲乙是替代品,甲软件需要的硬件多于乙软件
D.甲与其硬件是互补品,甲的运营总成本高于乙
19.在图中,曲线D(D0、D1、D2)为M商品的需求曲线,S为M商品的供给曲线。
P0为M商品的均衡价格。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根据右图,下列说法可以成立的是
①当M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涨时,会导致D0向D2移动
②当居民当前可支配收入增加时,会导致D0向D1移动
③当价格处于P0时,M商品生产者既不赚钱也不会亏本
④当M价格由P0向P2变化时,其替代品的需求量会增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右图反映的是一定时期内某商品的供给量(Q)随价格(P)变化的情况。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选项中可能会引起曲线S向曲线S1变动的是
①提高贷款基准利率控制银行信贷规模
②纳入营改增的范围降低行业税收负担
③实施低价竞争策略刺激需求扩大市场
④加大了供给侧改革提高技术创新水平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1.“十一”小长假,全国收费高速公路对7座及以下小型客车免收通行费,各地自驾游呈“井喷”状态,弱将免收通行费这一影响用图描绘出来(横坐标为旅游需求量,纵坐标为门票价格,D1表示免费前,D2表示免费后),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A.
B.
C.
D.
22.漫画《菜贱伤农》蕴含的经济学道理有()
①市场需求直接决定商品的价格
②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③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应引导农民掌握市场信息
④价格变动影响生产,农民需要增强风险意识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3.为完善成品油价格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决定对国内成品油价格机制设置调控上下限,当国际市场油价低于每桶40美元时,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不降低;当国际市场油价高于每桶130美元时,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不提或少提。
国家对国内成品油价格机制设置调控上下限的原因在于
①油价过低,从长期看会削弱我国石油自给能力②油价过高,不利于能源结构调整和新能源发展
③成品油必须建立起由政府主导的价格形成机制④设置调控上下限可以促进成品油市场有序竞争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4.由于进口大豆利用成本低的优势进入M省,使得当地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急剧下降。
2018年该省启动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
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对大豆生产者给予补贴,当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时,不发放补贴。
政府启动大豆目标价格改革基于的传导预期是当地大豆
A.价格下降→当地大豆行业严重亏损→地产大豆供给减少→危害粮食安全
B.价格上涨→当地大豆需求增加→当地大豆行业扩大规模→维护粮食安全
C.需求增加→互补品价格上涨→供给增加→市场活跃
D.需求下降→市场失衡→替代品价格下降→市场均衡
25.供求与价格相互影响。
下图中,D为需求曲线,S为供给曲线,E为供求平衡点。
其他条件不变,下列能够引起E点向E′点移动的有
①实施租购同权政策,促使房价理性回归
②绿色消费意识觉醒,节能商品需求增长
③国家放开售电市场,售电企业数量增加
④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出,传统汽车需求增加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从图示中“需求曲线D到D1移动表示农产品的需求变化趋势,供给曲线S到S1移动表示农产品供给变化趋势”,表明同一价格下,农产品供给减少而需求增加。
越来越多农民外出务工,会导致农产品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供给的减少,①符合题意;城镇人口和总人口持续增加,则会导致农产品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需求的增加,③符合题意;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成本,农产品的价格会下降,②不符合题意;农产品种植面积扩大会使供给增加,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
【点睛】
曲线类试题关键在确定数量关系,借助辅助线分析判断。
第一,明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即正相关还是反相关,有的曲线在临界点前成正向变化,在临界点后成反向变化,抑或相反。
第二,确定不同数量关系对应的图象,注意曲线的变化规律。
要读懂曲线,仔细观察随着横轴(自变量)的变化,纵轴(因变量)的变化。
但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除外,这些曲线的纵坐标是自变量,横坐标是因变量。
一般正相关图象曲线走向向上,反相关图象曲线走向向下。
第三,数形对照,看其是否一致。
把题干中的数量关系与曲线对照,直接排除不一致的误项,再对剩余选项进行分析,确定正确选项。
第四,如果曲线发生平移,可添加辅助线,分析引起平移的因素,借助辅助线比较判断。
2.A
解析:A
【解析】
【详解】
③选项错误,粮价的下跌不能影响到粮食单位面积的产量。
④选项错误,粮食是生活必需品,其需求不会急剧增加。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粮价的下跌会降低低收入居民的生活成本,可能会挫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①②选项入选,选A。
3.B
解析:B
【解析】
本题考查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为应对棉花价格上涨,不少纺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在主动减少棉纺织品使用量的同时,增加了粘胶纤维、涤纶纤维的使用量,这主要说明价格的变动会促使企业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B正确且符合题意;说法错误;其它选项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4.C
解析:C
【解析】
【详解】
由材料可知,打折促销活动使得商品价格降低,从而增加销售量,①正确;快递公司增加人手和车辆,并采用成本较低的劳动力要素,这是价格变动调节生产要素的体现,③正确;在在互补关系的两个商品中对某一商品需求增加,会增加对其互补品的需求,②说法错误;增加服务人员和车辆属于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不是产量增加,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解析:D
【解析】
面对原油、铁矿石等原材料资源的进口价格大幅度上涨,部分进口原料价格上涨的现状,企业应该通过自主创新,实现资源节约,开发国内资源,适度减少进口,③④适合题意;
①说法正确但不是应对的合理策略,排除;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②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D。
6.B
解析:B
【详解】
B正确,价格变动会调节产量,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这时生产者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这时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由此可以推断出①②③依次应为扩大生产规模、价格下降、供不应求,答案B正确;
选项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A
解析:A
【解析】
图表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商品的售价降低,销量会增加。
某电子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随着时间推移,他的产品价格会下降,销量会增加,①正确;三大电信运营商取消国内长途和漫游费,这会使通话费话下降,销量增加,②正确;各地响应中央“房子是用来住的”号召,这会使房价回落到合理区间,但并不会使商品房的销量不断增加,③不选;中国不再接收外来拉圾,外来拉圾的销量不会增加,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
8.A
解析:A
【解析】
本题考查价格变动的影响。
我国某种商品价格下跌,若不考虑其他因素,该商品的替代品的需求减少,会降低以该商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成本,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某种商品价格下跌,企业会缩小生产规模,③说法错误;某种商品价格下跌,该商品的互补品的需求会增加而不是减少,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点睛】价格变动的影响:
一般说来,价格上升,消费者减少购买量;价格下降,消费者增加购买量。
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
将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量随之增加。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集中地表现在:调节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9.D
解析:D
【解析】
【详解】
①错误,生产生猪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其价值越低,价值决定价格,因此,价格就越低。
②错误,猪肉价格上涨不违背价值规律,这正是价值规律的表现。
③正确,猪肉与牛肉为互为替代品,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因此,猪肉价格上涨,牛肉的需求量一般会增加。
④正确,猪肉价格上涨,生产者有利可图,养猪户会扩大生产规模。
故选D。
【点睛】
影响价格的因素:
供求影响价格。
①影响价格的因素: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甚至是宗教、习俗。
(间接)②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直接)
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10.D
解析:D
【解析】
【详解】
①错误,当稻谷、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格设置在P2点时,价格低于市场均衡价格,不能起到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
②正确,当稻谷、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格设置在P1点时,价格高于市场均衡价格,能起到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
③错误,根据图表信息,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应该低于P2点,此时应该对生产者补贴。
④正确,根据图表信息,当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时,应该高于P1点,此时需要对低收入消费者补贴。
故选D。
11.A
解析:A
【解析】
根据题目的表述,一台机器人可以顶替3个工人的工作量,而使用一台机器人成本为10万元,而3个工人需要支付15万元以上,可见使用机器人有利于节约人工成本,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也说明价格的变动会调整生产要素的投入,故①②选项表述符合题意;③④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
题目中没有涉及到科技创新以及影响生活消费的相关知识。
故排除。
选A。
12.C
解析:C
【解析】
【详解】
国家对甲商品的生产企业给予税收优惠,这会降低甲商品企业的生产成本,因此,甲商品的生产企业降价空间增加,市场竞争力增强,故②正确;国家对甲商品的生产企业给予税收优惠,这会降低甲商品企业的生产成本,甲商品的价格会降低,而甲商品具有需求弹性,因此,会引起消费者对甲商品的需求增加,而商品甲与乙互为替代关系,因此,市场对乙商品的需求量可能减少,故③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没体现需求影响价格,故①不符合题意;国家对甲商品的生产企业给予税收优惠,这会降低甲商品企业的生产成本,使得甲商品的生产企业降价空间增加,市场竞争力增强,生产乙商品的企业主动发起价格战不会占据优势,故④错误。
故选C。
13.C
解析:C
【解析】
本题考查价格与供求的关系。
材料信息显示在不考虑其他条件的情况下,供给增加,需求增加. A错误,图示表示,在不考虑其他条件的情况下,供给增加,价格下降. B错误,图示表示,在不考虑其他条件的情况下,供给增加,需求减少,价格下降. C正确,图示表示,在不考虑其他条件的情况下,供给增加,需求增加;D错误,图示表示,在不考虑其他条件的情况下,供给减少.故本题选C。
14.B
解析:B
【解析】
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强调:当某生产要素(如资本)投入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增加单位要素所带来的效益增加量是递减的,故总产出的变化应先快速增长,到一定程度后,总产出增长的速度减缓,而不是持续递增或递减,B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定位】企业的生产和经营
【名师点睛】经济曲线尽管形式新颖、灵活,但其考查的基本观点却有着深刻的理论渊源。
基本理论知识是解读经济学曲线的基本支撑元素,基础知识愈深厚,对信息的感受愈敏锐,对信息的理解和分析愈深刻,判断事物则愈准确,所以,要特别重视对理论知识和观点的理解和把握。
同时,经济学曲线试题的另一个特点是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进行“变
通”、“整合”、“创新”,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拓展、延伸,在“旧知”的基础上形成“新知”。
15.B
解析:B
【解析】
进口转基因大豆利用成本低的优势进入黑龙江,会使本地非转基因大豆行业受到冲击,因此政府启动大豆目标改革就是基于本地非转基因大豆会到冲击后价格会下降,地产大豆供给量减少,人们减少种植或放弃种植,进而危害粮食安全的情况,因此B项正确,A、C项不符题意;本地非转基因大豆需求下降,其替代品需求会增加,替代品的价格会上涨,D 项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B。
16.A
解析:A
【解析】不考虑其他因素,可认为国家实施补贴政策前后粮食的价格不变,但由于国家实施了补贴政策,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会提高,因而粮食供给量会增加。
图像A表示粮食价格不变,但粮食供给量增加,与题意相符,正确;B图像表示粮食价格不变,但粮食供给量减少,与题意不符,B项不选;C、D图像均表示粮食价格有变化,这与题意不符,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A。
【点睛】正确区分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图像上的点移动与线移动:点移动表示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不变,由于价格的变动而引起需求或供给数量的变化,在图像上表现为曲线不动,曲线上的点在动。
图像上是点移动时,表明商品价格本身变动;线移动表示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引起的需求或供给量的变化,在图像上表现为曲线的平移,这种情况表明商品价格本身不变动。
17.B
解析:B
【解析】
本题考查价格变动的影响。
2017年一季度,全国多地鸡蛋价格创近年最低,最低跌到2元多一斤,鸡蛋价格这可能导致养殖户获利减少,会缩减养殖规模;鸡蛋价格下降会使消费者买鸡蛋少花钱,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鸡蛋是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动对其影响小,鸡蛋价格下降不会导致消费者大幅增加鸡蛋消费,①说法错误;③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18.D
解析:D
【详解】
A错误,甲乙是替代品。
B错误,甲软件的购置成本为2.5万元,乙为3万元。
因此,甲软件的购置成本低于乙软件。
C错误,材料信息不能说明甲软件需要的硬件多于乙软件。
D正确,甲系统必须购买指定的硬件,雇佣专业人员维护,乙可以任意选择硬件,免维护。
说明甲与其硬件是互补品,甲的运营总成本高于乙。